一种松质骨重建帽状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0812发布日期:2021-08-24 12:1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松质骨重建帽状假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股骨髓腔内松质骨重建魔术帽状假体,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各种终末期髋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是治疗各种人工髋关节置换失败的方法。由于松动或磨损导致的严重骨溶解、应力遮挡、假体周围感染、多次手术史、骨质疏松、取出原假体或残留骨水泥时穿孔或开窗造成医源性骨缺损等原因,使得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侧常面临不同程度的骨缺损。而重建难点就在于股骨侧常存在严重骨缺损,同时翻修术中股骨常合并近端解剖重塑,比如内翻或者后倾重塑。因此,股骨侧骨缺损重建策略是基于骨缺损的严重程度、剩余的骨量和质量及解剖重塑变化情况而确定的。

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股骨侧骨缺损的分型,其中最广泛使用的分型是paprosky分型,该分型考虑了骨缺损部位(干骺端或骨干)、近端股骨的剩余骨量及支撑作用、可用于远端固定的骨干峡部长度三个因素。医生根据该分型能客观地评估股骨骨缺损,并根据缺损分型选择合适的重建方法。对于严重的股骨骨缺损,尤其是髓腔形成向下方扩大的喇叭形结构或股骨髓腔扩大膨胀呈烟囱管型(stove-pipe)导致无骨干峡部用于股骨柄固定的骨缺损情况,目前可选择组配锥形带脊钛柄、打压植骨术、近端股骨异体骨-假体复合物和近端股骨置换等传统重建方法。组配锥形带脊钛柄术后早期假体下沉的发生比例较高,术中或术后骨折的风险增加,还可能导致应力集中、应力遮挡、有效固定长度不足和假体固定不牢靠等一系列并发症。近端股骨异体骨-假体复合物存在疾病传播、移植骨吸收和不愈合、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和感染等潜在风险。近端股骨置换脱位率较高而长期生存率较低,只适合作为处理老年低活动量患者同时合并大量严重骨缺损的一种权宜之计。打压植骨虽然在理论上有重建患者骨量的可能,但是术中骨折、术后假体下沉等风险较高,且有手术技术要求较高、比较耗时、疾病传播风险、植骨吸收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股骨严重骨缺损的松质骨重建魔术帽状假体,用于解决现有重建方法中骨水泥无法在股骨髓腔内形成足够微绞锁导致的水泥假体失败率高、重建疗效欠佳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松质骨重建帽状假体,包括帽状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位于近端且外翻的沿部,自所述沿部的内周缘向远端延伸而成的中空帽体部;所述中空帽体部的内外表面上形成有多孔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帽体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具有实心层,实心层的厚度在1~1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帽体部的内表面的横切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中空帽体部的内表面的冠状面切面为矩形或者梯形;所述中空帽体部的外表面的横切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中空帽体部的外表面的冠状面切面为矩形或者梯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帽体部呈中空圆柱形,中空圆柱形的内径为0.8cm~6cm,外径为1.2cm~6.4cm;

或者,所述中空帽体部呈中空圆锥形时,锥度为0°~30°,中空圆锥形的大端内径为0.8cm~6cm,大端外径为1.2cm~6.4c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帽体部的高度为1cm~10cm,厚度为1mm~2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沿部的上、下表面上形成有多孔结构,所述沿部的内部具有实心夹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沿部的宽度为2mm~15mm,厚度为2mm~3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孔结构为类骨小梁多孔结构,孔径为800μm±200μm,孔隙率为50%~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采用3d打印成型,材料为钛合金或者钽金属。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松质骨重建帽状假体,包括由沿部和中空帽体部组成的本体,中空帽体部的内外表面上形成多孔结构,中空帽体部的外表面的多孔结构可获得骨长入,使得重建假体可获得长期生物固定基础,提高远期股骨-重建假体的固定强度,减少远期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骨水泥可渗入中空帽体部内表面的多孔结构内,骨水泥在中空帽体部的内表面和骨水泥股骨假体之间形成微绞锁,提高骨水泥股骨柄初始固定效果,提高骨水泥股骨假体翻修的成功率,本体的沿部紧压在股骨皮质断端骨面上,使应力从重建假体传导到股骨上,防止骨水泥股骨柄沉入髓腔中,可提高剩余股骨-假体整体重建强度,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骨水泥假体重建疗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空帽体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然而应当理解,附图的提供仅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它们不应该理解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松质骨重建帽状假体,包括帽状的本体1,本体1包括位于近端且外翻的沿部100,自沿部100的内周缘向远端延伸而成的中空帽体部200;中空帽体部200的内外表面上形成有多孔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重建假体在使用时,将本体1的中空帽体部200打入股骨髓腔内,中空帽体部200的外表面与股骨髓腔的内壁压紧配合,中空帽体部200的外表面的多孔结构可获得骨长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重建假体可获得长期生物固定基础,提高远期股骨-重建假体的固定强度,减少远期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本体1的沿部100紧压在股骨皮质断端骨面上,使应力从重建假体传导到股骨上,防止骨水泥股骨柄沉入髓腔中,可提高剩余股骨-假体整体重建强度,骨水泥可渗入中空帽体部200内表面的多孔结构内,骨水泥在中空帽体部200的内表面和骨水泥股骨假体之间形成微绞锁,提高骨水泥股骨柄初始固定效果,提高骨水泥股骨假体翻修的成功率。中空帽体部200的外表面上的多孔结构内可喷涂人工骨或者促进骨长入的涂层材料,从而刺激骨整合到多孔表面中;或者,中空帽体部20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的多孔结构填充抗生素药物或者抗菌材料或涂层,用于预防假体周围感染或促进骨长入。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中空帽体部200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具有实心层,实心层的厚度在1~10mm,防止骨水泥从内表面渗入外表面中,避免骨水泥影响外表面的骨长入潜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中空帽体部200的内表面的横切面可为圆形或椭圆形,中空帽体部200内表面的冠状面切面可为矩形或者梯形;中空帽体部200外表面的横切面可为圆形或椭圆形,中空帽体部200外表面的冠状面切面可为矩形或者梯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中空帽体部200呈中空圆柱形或中空圆椎形,当中空帽体部200呈中空圆柱形时,内径为0.8cm~6cm,最好为1cm~2.5cm,外径为1.2cm~6.4cm;当中空帽体部200呈中空圆锥形时,锥度为0°~30°,最好为1°~15°,中空圆锥形的大端内径为0.8cm~6cm,最好为1cm~2.5cm,大端外径为1.2cm~6.4cm,最好为1.4cm~3cm,中空帽体部200的高度为1cm~10cm,最好为1.2cm~5cm;厚度为1mm~20mm,最好为2mm~6mm。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沿部100的上、下表面上形成有多孔结构,沿部100的内部具有实心夹层。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多孔结构为类骨小梁多孔结构,孔径为800μm±200μm,孔隙率为50%-80%。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本体1可采用3d打印成型,材料可为钛合金或者钽金属。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沿部100的宽度为2mm~15mm,最好为3mm~10mm;沿部100的厚度为2mm~30mm,最好为2mm~10mm。

本实用新型的松质骨重建帽状假体的植入过程如下:

1)术前获取患者患侧及健侧的髋关节ct检查数据;利用计算机重建股骨形态,选择合适规格的松质骨重建帽状假体,或根据患者特异性髓腔结构3d打印定制松质骨重建帽状假体;

2)按照骨水泥股骨假体形态进行术前计划;

3)手术显露需要重建的股骨,进行股骨髓腔扩髓,将股骨髓腔磨锉至预定尺寸;

4)使用专用器械将松质骨重建帽状假体打入股骨髓腔中术前计划的股骨截骨断端,使其在髓腔内获得压配固定,同时帽状假体的沿部刚好紧密压配在股骨的断端;

5)在髓腔内灌入骨水泥,使骨水泥渗入帽状假体上的多孔结构内,再植入骨水泥股骨柄。

本实用新型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或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