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充气式体位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8117发布日期:2021-07-27 13:3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充气式体位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充气式体位垫。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实施大型手术,如开胸手术、开颅手术等,越来越频繁,而手术的成功率也在逐渐增加。

在进行手术期间,患者通常需要躺在手术床(或称为手术台)上,而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手术,通常需要患者具有保持一些特殊的体位,以便顺利、方便的进行手术;如在头颈外科的甲状腺手术、喉癌手术等手术过程中,需要患者的体位为仰卧位,使得患者的头后仰,以便充分暴露并抬高患者的颈部,以备手术需要;然而,现有的手术床不利于患者保持仰卧位,也不能辅助患者抬高颈部,通常存在颈部暴露不充分的问题,而采用现有的其它手段辅助患者抬高颈部,又存在操作麻烦、不够简便快捷、患者体位不稳定的问题,影响手术,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充气式体位垫,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不仅可以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可以充分暴露患者的颈部,以便进行相关手术,而且可以满足不同体型、身高等患者的要求,使用更灵活、通用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要解决充分暴露患者颈部、并使患者稳定的保持仰卧位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充气式体位垫,包括背部充气垫和颈部充气垫,所述颈部充气垫设置于所述背部充气垫的上方,背部充气垫和颈部充气垫内分别构造有用于容纳气体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并分别设置有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所述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连通,且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不连通,

所述背部充气垫用于在充气时膨胀,并用于支撑和抬高患者的背部,所述颈部充气垫用于在充气时沿竖直方向膨胀,并用于支撑和抬高患者的颈部。在本方案中,通过构造背部充气垫和颈部充气垫,使得在实际使用者,背部充气垫可以放置于手术床,患者躺在手术床上后,患者的背部和颈部分别对应所述充气垫和颈部充气垫,当背部充气垫充气膨胀后,可以同步抬高患者的背部和肩部所设定的高度,以便为患者头部的后仰提供空间;当颈部充气垫充气膨胀后,可以单独抬高患者的颈部,并同步带动患者的头部后仰,从而使得患者的体位可以形成仰卧位,从而可以达到辅助患者形成稳定仰卧位的目的,而患者颈部的抬升高度可以通过控制第二空腔内得空气量进行控制,以便根据不同的需求充分暴露患者的颈部,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暴露不充分、过度暴露、患者体位不稳定的问题;此外,通过单独设置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不仅便于充气,而且可以单独控制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气体压力,以便满足不同体型、身高患者的需求,满足不同手术场合的需要,通用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要解决颈部抬高后、患者的头部容易出现悬空的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头部充气垫,所述头部充气垫与所述背部充气垫相连,并设置于所述背部充气垫的一侧,所述背部充气垫内构造有用于容纳气体的第三空腔,并设置有第三充气阀,所述第三充气阀与所述第三空腔相连通,所述头部充气垫用于在充气时膨胀,并用于支撑和/或抬高患者的头部。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头部充气垫,使得头部充气垫可以与背部充气垫及颈部充气垫形成配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患者的颈部充分暴露后,如果患者的头部处于悬空状态,则可以利用头部充气垫充气后产生膨胀,接触并支撑患者的头部,既可以防止患者的头部出现悬空的状态,使得头部达到支撑,还可以通过控制头部充气垫内的充气量调节患者头部的抬升高度,从而可以有效调节患者颈部暴露情况,可以有效解决发生过度暴露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要解决便于操作和使用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背部充气垫、颈部充气垫以及头部充气垫为一体结构。即,在本方案中,所述背部充气垫、颈部充气垫以及头部充气垫是一个整体,且不可拆卸,使用时不需要进行组装和装配,有利于使用更方便。

为解决各充气垫的充气和排气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气阀、第二充气阀和/或所述第三充气阀为单向阀,

和/或,还包括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以及第三排气阀,所述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以及第三排气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相连通。以便单独控制充气和排气过程。

优选的,所述头部充气垫为环状结构。可以有效增加与头部的接触面积,防止出现压力性损伤问题。

优选的,所述颈部充气垫采用条状结构,和/或所述背部充气垫采用矩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要解决稳定安装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背部充气垫和/或头部充气垫的底部构造有接触层,所述接触层采用硅胶或乳胶制成。通过设置接触层,可以有效增加本体位垫与手术床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本体位垫可以稳定的放置于体位垫,防止在使用过程发生移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充气泵、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以及第三开关阀,所述充气泵与主管路相连通,所述主管路通过第一副管路、第二副管路以及第三副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相连通;

所述第一开关阀和第一充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副管路,所述第二开关阀和第二充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副管路,所述第三开关阀和第三充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三副管路。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一个充气泵,并使充气泵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相连通,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手动控制各开关阀的开/关状态,即可控制第一副管路、第二副管路以及第三副管路的连通/截止状态,以便单独向各空腔内充气,达到单独、精确地调节各空腔内气体的压力,也可以同步向各空腔内充气,以便提高充气效率。

优选的,所述充气泵为电动充气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以及第三排气阀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副管路、第二副管路以及第三副管路。有利于整个进气、排气结构更加紧凑。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充气式体位垫,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不仅可以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可以充分暴露患者的颈部,以便进行相关手术,而且可以满足不同体型、身高等患者的要求,使用更灵活、通用性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充气式体位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中虚线代表人体。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充气式体位垫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背部充气垫101、颈部充气垫102、头部充气垫103、接触层104、

充气泵201、主管路202、第一副管路203、第二副管路204、第三副管路205、第一充气阀206、第二充气阀207、第三充气阀208、第一开关阀209、第二开关阀210、第三开关阀211、第一排气阀212、第二排气阀213、第三排气阀2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仰卧位的充气式体位垫,包括背部充气垫101和颈部充气垫102,所述颈部充气垫102设置于所述背部充气垫101的上方,如图1及图3所示,背部充气垫101和颈部充气垫102内分别构造有用于容纳气体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并分别设置有第一充气阀206和第二充气阀207,所述第一充气阀206和第二充气阀207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连通,且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不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部充气垫101用于在充气时膨胀,并用于支撑和抬高患者的背部,所述颈部充气垫102用于在充气时沿竖直方向膨胀,并用于支撑和抬高患者的颈部;

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颈部充气垫102可以优先采用条状结构,以便与人体的颈部相适配;所述背部充气垫101可以优先采用矩形结构,以便与手术床及患者的背部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

如图1-图3所示,本体位垫,通过构造背部充气垫101和颈部充气垫102,使得在实际使用者,背部充气垫101可以放置于手术床,患者躺在手术床上后,患者的背部和颈部分别对应所述充气垫和颈部充气垫102,当背部充气垫101充气膨胀后,可以同步抬高患者的背部和肩部所设定的高度,以便为患者头部的后仰提供空间;当颈部充气垫102充气膨胀后,可以单独抬高患者的颈部,并同步带动患者的头部后仰,从而使得患者的体位可以形成仰卧位,从而可以达到辅助患者形成稳定仰卧位的目的,而患者颈部的抬升高度可以通过控制第二空腔内得空气量进行控制,以便根据不同的需求充分暴露患者的颈部,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暴露不充分、过度暴露的问题;此外,通过单独设置第一充气阀206和第二充气阀207,不仅便于充气,而且可以单独控制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气体压力,以便满足不同体型、身高患者的需求,满足不同手术场合的需要,通用性更强。

而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本体位垫还包括头部充气垫103,所述头部充气垫103与所述背部充气垫101相连,并设置于所述背部充气垫101的一侧,所述背部充气垫101内构造有用于容纳气体的第三空腔,并设置有第三充气阀208,所述第三充气阀208与所述第三空腔相连通,所述头部充气垫103用于在充气时膨胀,并用于支撑和/或抬高患者的头部,使得头部充气垫103可以与背部充气垫101及颈部充气垫102形成配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患者的颈部充分暴露后,如果患者的头部处于悬空状态,则可以利用头部充气垫103充气后产生膨胀,接触并支撑患者的头部,既可以防止患者的头部出现悬空的状态,使得头部达到支撑,还可以通过控制头部充气垫103内的充气量调节患者头部的抬升高度,从而可以有效调节患者颈部暴露情况,可以有效解决发生过度暴露的问题。

如图1-图3所示,而为了匹配患者的头部,在更完善的方案中,所述头部充气垫103可以优先采用环状结构,从而可以有效增加与头部的接触面积,防止出现压力性损伤问题。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部充气垫101、颈部充气垫102以及头部充气垫103可以分别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材料制成,如可以采用橡胶材料或柔性塑料制成,既可以实现膨胀,又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颈部充气垫102、头部充气垫103以及背部充气垫101之间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颈部充气垫102和/或头部充气垫103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背部充气垫101,例如,所述颈部充气垫102和头部充气垫103分别设置有魔术贴的a面,而所述背部充气垫101设定有与所述a面相适配的魔术贴的b面,通过a面与b面的配合,可以实现颈部充气垫102和头部充气垫103的可拆卸安装,既便于拆卸和更换,又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调节颈部充气垫102和头部充气垫103的位置。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背部充气垫101、颈部充气垫102以及头部充气垫103可以为一体结构,即,所述背部充气垫101、颈部充气垫102以及头部充气垫103是一个整体,且不可拆卸,如图1-图3所示,使用时不需要进行组装和装配,有利于使用更方便。

为便于稳定的安装本体位垫,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背部充气垫101和/或头部充气垫103的底部构造有接触层104,所述接触层104采用硅胶或乳胶制成,通过设置接触层104,可以有效增加本体位垫与手术床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本体位垫可以稳定的放置于体位垫,防止在使用过程发生移动。

为便于向各充气垫内充气,所述第一充气阀206、第二充气阀207和/或所述第三充气阀208可以优先采用单向阀,使得气体只能通过单向阀单向进入对应的空腔,而不能经由单向阀脱离对应的空腔,作为举例,所述第一充气阀206、第二充气阀207和第三充气阀208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单向气阀。

为便于排放各充气垫内的气体,如图1-图3所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一排气阀212、第二排气阀213以及第三排气阀214,所述第一排气阀212、第二排气阀213以及第三排气阀214可以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相连通,以便单独控制各空腔排气,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排气阀212、第二排气阀213以及第三排气阀214可以分别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阀门。

在更完善的方案中,如图1-图3所示,本体位垫还包括充气泵201、第一开关阀209、第二开关阀210以及第三开关阀211,所述充气泵201与主管路202相连通,所述主管路202通过第一副管路203、第二副管路204以及第三副管路205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相连通;

所述第一开关阀209和第一充气阀206设置于所述第一副管路203,所述第二开关阀210和第二充气阀207设置于所述第二副管路204,所述第三开关阀211和第三充气阀208设置于所述第三副管路205,如图1-图3所示,通过设置一个充气泵201,并使充气泵201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以及第三空腔相连通,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手动控制各开关阀的开/关状态,即可控制第一副管路203、第二副管路204以及第三副管路205的连通/截止状态,以便单独向各空腔内充气,达到单独、精确地调节各空腔内气体的压力,也可以同步向各空腔内充气,以便提高充气效率。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开关阀209、第二开关阀210以及第三开关阀211可以是现有的阀门,用于控制各副管路的通/断。

作为优选,所述充气泵201可以优先采用电动充气泵201;所述第一排气阀212、第二排气阀213以及第三排气阀214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副管路203、第二副管路204以及第三副管路205,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一排气阀212、第二排气阀213以及第三排气阀214可以分别通过三通设置于第一副管路203、第二副管路204以及第三副管路205,有利于整个进气、排气结构更加紧凑。

本体位垫的一种优选使用流程是:患者在麻醉前摆放体位;

1、先将体位垫中的背部充气垫101和头部充气垫103平放于手术床,使得患者躺在本体位垫上,且患者的头部对应所述头部充气垫103、患者的颈部对应所述颈部充气垫102、患者的背部对应所述背部充气垫101;

2、打开第一开关阀209,并启动充气泵201,利用充气泵201向背部充气垫101内注入空气,使得背部充气垫101膨胀,并抬高患者背部和肩膀的高度,根据实际需要抬高到所设定的位置处时关闭充气泵201和第一开关阀209(通常可以使背部充气垫101膨胀到最大高度);

3、打开第二开关阀210,并启动充气泵201,利用充气泵201向颈部充气垫102内注入空气,使得颈部充气垫102膨胀,使得患者的颈部被抬高并充分暴露,然后关闭充气泵201和第二开关阀210;

4、打开第三开关阀211,并启动充气泵201,利用充气泵201向头部充气垫103内注入空气,使得头部充气垫103膨胀,使得膨胀后的头部充气垫103可以接触并支撑患者的头部,防止患者的头部处于悬空状态,同时,通过控制注气量,还可以控制患者头部被抬高的高度,使得头部充气垫103可以与颈部充气垫102及背部充气垫101相互配合,使得患者颈部具有合适的抬高高度,并可以充分暴露,以便进行手术;然后关闭充气泵201和第三开关阀211即可,如图2所示。

5、手术完成后,分别利用第一排气阀212、第二排气阀213和第三排气阀214排空背部充气垫101、颈部充气垫102以及头部充气垫103内的空气即可,从而使得患者可以平躺在手术床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