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口人俯卧位用造口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4049发布日期:2021-07-13 15:1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口人俯卧位用造口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瘘袋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造口人俯卧位用造口袋。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快速的发展,治疗方式也越来越先进,其中造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造瘘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使用造瘘袋,目前市场上的造瘘袋的样式多种多样;

但现有技术背景下,一般的造瘘袋,不容易减少患者的不适感,造瘘袋容易掉落,不方便增加造瘘袋的容积,不便于对造瘘袋进行清理,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造口人俯卧位用造口袋,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造口人俯卧位用造口袋,具有改变一般的造瘘袋,不容易减少患者的不适感,造瘘袋容易掉落,不方便增加造瘘袋的容积,不便于对造瘘袋进行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造口人俯卧位用造口袋,包括第一造瘘袋和粘结层,所述第一造瘘袋的右上端一体化连接有医用橡胶管,且医用橡胶管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右端镶嵌连接有粘结层,且连接片的右端活动连接有防护层,所述第一造瘘袋的上端安装有进液管,且进液管的外端活动连接有连接盖,所述第一造瘘袋的左壁一体化连接有观察口,且第一造瘘袋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贯穿连接在第二连接管的内部,且第二连接管的下端一体化连接有第二造瘘袋,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条,且限位条内端放置有连接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变原有的技术特点,医用橡胶管与第一造瘘袋为一体化连接,医用橡胶管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质地柔软,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通过粘结层与防护层的粘贴连接,将防护层撕掉时,让环绕在医用橡胶管上的连接片通过粘结层粘贴在皮肤上,从而防止造瘘袋;

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卡合连接,使得弹性材质的第二连接管紧密的贴合在第一连接管的外壁上,连接带的宽度与限位条单体之间的间距尺寸相等,让连接带系在第二连接管上,使得第二造瘘袋通过第二连接管牢固的安装在第一造瘘袋的下端,第一造瘘袋与第二造瘘袋的连通结构,可以增加造瘘袋的容积;

由于进液管的外表面为螺纹状结构,因此连接盖与进液管分离后,通过注射器将清理液加入第一造瘘袋的内部,对第一造瘘袋的内部进行清洗,进液管与第二连接管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造瘘袋内的清理液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第二造瘘袋内,从而便于对造瘘袋进行清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片的纵截面形状为圆环形,且连接片与防护层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并且防护层的半径与粘结层的半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片与防护层的粘贴连接,且防护层的半径与粘结层的半径相等,因此将防护层与粘结层分离,使得连接片通过粘结层粘贴在皮肤上,防止造瘘袋掉落,医用橡胶管的橡胶材质,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液管的上端外表面为螺纹状结构,且进液管外端设置的连接盖的内壁为螺纹状结构,并且连接盖的内壁与进液管的外壁相契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进液管的上端外表面为螺纹状结构,且连接盖的内壁与进液管的外壁相契合,因此连接盖可以对进液管将封堵的同时,方便清理液进入第一造瘘袋内进行清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第一造瘘袋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二造瘘袋构成连通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第一造瘘袋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二造瘘袋构成连通结构,便于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增加容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管为弹性结构,且进液管通过第一造瘘袋与第二连接管构成连通结构,并且观察口的面积小于第一造瘘袋的左壁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连接管为弹性结构,且进液管通过第一造瘘袋与第二连接管构成连通结构,因此第二连接管可以紧密的贴合在第一连接管的外壁上,进液管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一造瘘袋进入第二造瘘袋内,便于清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条关于第二连接管的横向中轴线上下对称设置,且连接带的宽度与限位条单体之间的间距尺寸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带的宽度与限位条单体之间的间距尺寸相等,因此通过连接带将第二连接管牢固的安装在第一连接管上,便于增加容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医用橡胶管和粘结层,医用橡胶管的材质为橡胶材质,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粘结层与防护层的粘贴连接,使得粘结层可以粘贴在皮肤上,防止第一造瘘袋掉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带和第二造瘘袋,第二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管的卡合连接,使得第二连接管贯穿在第一连接管上,连接带的宽度与限位条单体之间的间距尺寸相等,将连接带系在限位条单体之间,将第二造瘘袋安装在第一造瘘袋的下端增加容积;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液管,进液管的上端外表面为螺纹状结构,使得连接盖与进液管分离后,将清理液通过进液管添加到第一造瘘袋的内部,从而便于对第一造瘘袋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条与连接带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造瘘袋与第二造瘘袋连接左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管与限位条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片与防护层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造瘘袋;2、医用橡胶管;3、连接片;4、粘结层;5、防护层;6、进液管;7、连接盖;8、观察口;9、第一连接管;10、第二连接管;11、第二造瘘袋;12、限位条;13、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造口人俯卧位用造口袋,包括第一造瘘袋1、医用橡胶管2、连接片3、粘结层4、防护层5、进液管6、连接盖7、观察口8、第一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10、第二造瘘袋11、限位条12和连接带13,第一造瘘袋1的右上端一体化连接有医用橡胶管2,且医用橡胶管2的左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片3,连接片3的右端镶嵌连接有粘结层4,且连接片3的右端活动连接有防护层5,第一造瘘袋1的上端安装有进液管6,且进液管6的外端活动连接有连接盖7,第一造瘘袋1的左壁一体化连接有观察口8,且第一造瘘袋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9,第一连接管9贯穿连接在第二连接管10的内部,且第二连接管10的下端一体化连接有第二造瘘袋11,第二连接管10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条12,且限位条12内端放置有连接带13。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改变原有的技术特点,如图1和图5所示,连接片3的纵截面形状为圆环形,且连接片3与防护层5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并且防护层5的半径与粘结层4的半径相等,医用橡胶管2与第一造瘘袋1为一体化连接,医用橡胶管2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质地柔软,患者俯卧时可以减少不适感,通过粘结层4与防护层5的粘贴连接,将防护层5撕掉时,让环绕在医用橡胶管2上的连接片3通过粘结层4粘贴在皮肤上,从而防止造瘘袋;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管9与第二连接管10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第一造瘘袋1通过第一连接管9与第二造瘘袋11构成连通结构,通过第一连接管9与第二连接管10的卡合连接,使得弹性材质的第二连接管10紧密的贴合在第一连接管9的外壁上,限位条12关于第二连接管10的横向中轴线上下对称设置,且连接带13的宽度与限位条12单体之间的间距尺寸相等,将连接带13放置在限位条12单体之间,让连接带13系在第二连接管10上,使得第二造瘘袋11通过第二连接管10牢固的安装在第一造瘘袋1的下端,脏污通过医用橡胶管2进入第一造瘘袋1的内部,通过第一连接管9和第二连接管10进入第二造瘘袋11的内部,可以增加造瘘袋的容积;

如图1所示,进液管6的上端外表面为螺纹状结构,且连接盖7的内壁与进液管6的外壁相契合,因此连接盖7可以对进液管6将封堵的同时,方便清理液进入第一造瘘袋1内进行清洗,因此连接盖7与进液管6分离后,通过注射器将清理液加入第一造瘘袋1的内部,对第一造瘘袋1的内部进行清洗,进液管6与第二连接管10的连通结构,使得第一造瘘袋1内的清理液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管10进入第二造瘘袋11内,从而便于对造瘘袋进行清理,可以通过观察口8贯穿第一造瘘袋1内部的清理状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