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组件及用于夹持导丝的导丝固定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33224发布日期:2022-01-19 13:3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导丝组件及用于夹持导丝的导丝固定夹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丝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导丝(guide wire)也称为导引钢丝或导引线,是经皮穿刺插管的主要工具之一。导丝对导管起引导及支持作用,帮助导管进入血管及其他腔隙,引导导管顺利到达病变处。在导管治疗操作中,与导管同样重要。
3.通常,导丝在运输过程中会将其盘圈放置在一个护管里面,如不把导丝与护管相对固定,导丝会在护管里来回移动。某些产品中,在售导丝包装的时候会增加一个软性的管材,该管材与导丝一起塞进护管里,通过过盈配合,将导丝固定住。在使用导丝之前将软管拔出,取出导丝。但,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将导丝从内窥镜中取出,摆放在工作台面上,这种软管无法对导丝进行固定,因此导丝有触碰地面的风险,从而使器械被污染,造成器械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导丝组件及用于夹持导丝的导丝固定夹,用以提供一种新的导丝固定结构。
5.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导丝组件,包括导丝和导丝固定夹,所述导丝固定夹具有能够夹持导丝的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容置导丝的夹持区域,以便在所述导丝被盘绕成盘状时,所述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能够夹持所述导丝。
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在自身弹性或外部弹性件的作用下夹持所述导丝。
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丝固定夹具有与所述第一夹持端相反设置的第三夹持端和与所述第二夹持端相反设置的第四夹持端,所述第三夹持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端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夹持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三夹持端和第四夹持端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护管的第二夹持区域;当所述第三夹持端和第四夹持端相对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相背离运动;当所述第三夹持端和第四夹持端相背离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相对运动。
8.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护管,所述导丝沿所述护管的轴向穿设于所述护管内,所述护管和导丝盘绕成盘状,在所述第二夹持区域中,所述第三夹持端和第四夹持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护管的外径,以使所述护管卡入所述第二夹持区域时,所述第三夹持端和第四夹持端能够夹紧所述护管,并使所述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相对运动,以夹持外露于所述护管之外的导丝。
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端、第二夹持端、第三夹持端和第四夹持端为一体结构。
1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端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夹持端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相对设置,以防止所述导丝从所述夹持区域内脱离。
11.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持端具有第三凸起,所述第四夹持端具有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相对设置,以防止所述护管从所述第二夹持区域内脱离。
12.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夹持导丝的导丝固定夹,包括第一夹持端、第二夹持端、第三夹持端和第四夹持端,所述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容置导丝的夹持区域,所述第三夹持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端相反设置,所述第四夹持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端相反设置,所述第三夹持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端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夹持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三夹持端和第四夹持端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护管和导丝的第二夹持区域;当所述第三夹持端和第四夹持端相对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相背离运动;当所述第三夹持端和第四夹持端相背离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相对运动。
13.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夹持区域中,所述第三夹持端和第四夹持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护管的外径,以使所述护管和导丝卡入所述第二夹持区域时,所述第三夹持端和第四夹持端能够夹紧所述护管,并使所述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相对运动,以夹持外露于所述护管之外的导丝。
1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端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夹持端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相对设置,以防止所述导丝从所述夹持区域内脱离;所述第三夹持端具有第三凸起,所述第四夹持端具有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相对设置,以防止所述护管和导丝从所述第二夹持区域内脱离。
15.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导丝固定夹,该导丝固定夹具有能够夹持导丝的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该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容置导丝的夹持区域,该第一夹持端和第二夹持端能够夹持导丝,方便收纳,即可在运输过程中夹持导丝,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用来临时夹持被取出的导丝。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导丝被导丝固定夹夹持时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图;
18.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套有护管的导丝被导丝固定夹夹持时的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b部分放大图;
20.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导丝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技术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技术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技术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
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22.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23.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24.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导丝组件,请参考图1-5,该导丝组件包括导丝100以及导丝固定夹200。该导丝100能够对导管起引导及支持作用,帮助导管进入血管及其他腔隙,引导导管顺利到达病变处。
25.该导丝固定夹200具有能够夹持导丝100的第一夹持端210和第二夹持端220。第一夹持端210和第二夹持端220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容置导丝100的夹持区域201,以便在导丝100被盘绕成盘状时,第一夹持端210和第二夹持端220能够夹持导丝100。
26.该第一夹持端210和第二夹持端220通常在自身弹性或外部弹性件的作用下夹持导丝100。无论是在运输过程中,还是在手术过程中临时将导丝100取出,都可通过该导丝固定夹200来将导丝100进行固定收集,可以防止导丝100处于松散,自由的状态。例如如图1-4所示,将导丝100盘绕成盘状,然后利用导丝固定夹200从盘状结构的一侧来夹持固定导丝100。
27.当然,该第一夹持端210和第二夹持端220也可能由气缸、电磁铁、电机、油缸等驱动件来进行驱动,从而实现对导丝100的夹持和释放。
28.请参考图3和4,导丝100在运输过程中,通常(但不必然)会设置一个护管300,导丝100的大部分沿护管300的轴向穿设于护管300内,另一部分外露于护管200之外,以方便使用时将导丝100从护管300中抽出。护管300和导丝100盘绕成盘状,以方便收纳和运输。在这种情况下,该导丝固定夹200可直接将护管300以及导丝100外露在护管300之外的部分夹持固定,以避免导丝100在护管300中串动,方便运输和收纳。
29.为了更好的固定导丝100和护管300,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5,导丝固定夹200具有与第一夹持端210相反设置的第三夹持端230和与第二夹持端220相反设置的第四夹持端240。第三夹持端230与第一夹持端210传动连接,第四夹持端240与第二夹持端220传动连接。该传动连接可以通过一体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或其他能够传递运动的结构实现,即第三夹持端230运动时可带动第一夹持端210运动,第四夹持端240运动时可带动第二夹持端220运动,反之亦然。由于第三夹持端230和第四夹持端240分别与第一夹持端210和第二夹持端220的位置相反,因此,当第三夹持端230和第四夹持端240相对运动时,带动第一夹持端210和第二夹持端220相背离运动;当第三夹持端230和第四夹持端240相背离运动时,带动第一夹持端210和第二夹持端220相对运动。
30.第三夹持端230和第四夹持端240相对设置,并形成用于容置护管300和导丝100(主要指收纳于护管300之中的导丝,不包括外露于护管300之外的导丝)的第二夹持区域202。该第二夹持区域202主要用来夹持护管300。在第二夹持区域202中,第三夹持端230和第四夹持端240之间的距离小于护管300的外径,以使护管300和导丝100卡入第二夹持区域
202时,第三夹持端230和第四夹持端240能够夹紧护管300。由于护管300外径大于第二夹持区域202中第三夹持端230和第四夹持端240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夹持护管300时,将会导致第三夹持端230和第四夹持端240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一定距离,该运动将会导致第一夹持端210和第二夹持端220相对运动,形成一定程度的闭合,从而更好的夹持外露于护管300之外的导丝100。
31.该实施例所示导丝固定夹200在运输过程中,既可以夹持护管300,又可以夹持外露的导丝100,而且该导丝固定夹200对护管300的夹持动作与对导丝100的夹持动作相互联系,能够相互促进夹持效果。
32.进一步地,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一夹持端210与第二夹持端220所形成的夹持区域201中,也可以使第一夹持端210与第二夹持端220之间的距离小于导丝100的外径,这样第一夹持端210和第二夹持端220对导丝100的夹持动作,也可反过来加强第三夹持端230和第四夹持端240对护管300的夹持动作。
33.当然,一些实施例中,并非必须采用上述四个夹持端的方式来分别夹持导丝100和护管300,例如,可以将外露的导丝100和护管300同时夹持在第一夹持端210与第二夹持端220所形成的夹持区域201中。
34.此外,该导丝100组件也并非一定要设置护管30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收纳和运输导丝100。
35.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一种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导丝100从夹持区域201滑出,第一夹持端210具有第一凸起211,第二夹持端220具有第二凸起221,第一凸起211与第二凸起221相对设置,以防止导丝100从夹持区域201内脱离。
36.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一凸起211和第二凸起221具有自外向内设置的倾斜导向面,使导丝100从外面能够更容易的卡入夹持区域201内。但在夹持区域201内,该第一凸起211和第二凸起221则形成台阶状限位,增加导丝100从第一凸起211和第二凸起221之间滑出的难度。
37.类似地,为了避免护管300从第二夹持区域202滑出,请参考图5,一种实施例中,该第三夹持端230具有第三凸起231,第四夹持端240具有第四凸起241。第三凸起231和第四凸起241相对设置,以防止护管300和导丝100从第二夹持区域202内脱离。
38.在图5中,该第二夹持区域202为一个弧形腔,护管300可容置在该弧形腔内。第三凸起231和第四凸起241位于该腔体的开口处,将该开口限定的更小,例如小于护管300的外径,从而使护管300较难以从该开口中脱离。
39.进一步地,该第一夹持端210、第二夹持端220、第三夹持端230和第四夹持端240可通过自身弹性、外部弹性件(如弹簧)或驱动件的作用来完成夹持动作。该第一夹持端210、第二夹持端220、第三夹持端230和第四夹持端240可采用不同部件连接而成,也可以如图5所示,该第一夹持端210、第二夹持端220、第三夹持端230和第四夹持端240为一体结构。
40.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一夹持端210和第三夹持端230为一体结构,第二夹持端220和第四夹持端240为一体结构,然后两个一体结构在中部铰接,形成剪式结构(类似剪刀的x形铰接结构)。
41.另一方面,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导丝固定夹200也可单独使用,以夹持不同的导丝100和护管300。
42.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