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背部按摩的筋膜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89353发布日期:2021-12-15 06:1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便于背部按摩的筋膜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筋膜枪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便于背部按摩的筋膜枪。


背景技术:

2.筋膜枪,也称深层肌筋膜冲击仪,筋膜枪是一种软组织康复工具,通过高频率冲击放松身体的软组织。
3.筋膜枪具有按摩凸头,通过按摩凸头对肌筋膜进行往返冲击,实现按摩的效果。
4.现有技术中,当用户需要筋膜枪对背部进行按摩时,由于筋膜枪对人体背部按摩的局限性,使得用户对背部的按摩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背部按摩的筋膜枪,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筋膜枪对背部的按摩存在不方便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便于背部按摩的筋膜枪,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包括按摩端以及相对于按摩端往返运动的按摩凸头,所述按摩端形成在所述机体的前部,所述按摩凸头位于所述按摩端的外部,所述按摩凸头上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由所述按摩端活动伸至所述机体内部;所述机体后部设置有手持柄,所述手持柄与机体弯折布置;所述手持柄上连接有摆动柄,所述摆动柄呈弯曲状,所述摆动柄的上端活动布置,所述摆动柄的下端与手持柄铰接。
7.进一步的,所述手持柄内设置有将摆动柄与手持柄相对固定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与摆动柄活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手持柄中设置有夹槽,所述摆动柄的下端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活动置于所述夹槽内;所述夹持部中设有相对于所述夹持部上下移动且与夹持部之间周向固定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中穿设与移动块相对转动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两端分别与手持柄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手持柄具有位于夹持部一侧的第一夹壁以及位于所述夹持部另一侧的第二夹壁,所述第一夹壁与第二夹壁之间间隔布置,形成所述夹槽,所述中心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壁及第二夹壁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壁中的第一连接块,所述中心轴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具有朝向所述移动块的第一齿面,所述移动块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齿面且与第一齿面啮合或脱离的第二齿面。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中设有第一方形孔,所述中心轴的一端的外周呈方形状,所述中心轴的一端嵌入在所述第一方形孔中。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壁中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中心轴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中心轴上套设有驱动移动块朝向第一连接块移动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着所述第二连接块及移动块。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块中设有第二方形孔,所述中心轴的另一端的外周呈方形状,所述中心轴的另一端嵌入在所述第二方形孔中。
14.进一步的,所述手持柄上设有驱动移动块顺着中心轴偏离第一连接块移动以使第一齿面与第二齿面脱离啮合的按压头。
15.进一步的,沿所述移动块至第一连接块的方向,所述按压头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方,所述按压头具有朝向移动块延伸且抵接着所述移动块的抵接条。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背部按摩的筋膜枪,通过设置摆动柄的下端与手持柄铰接,解决了筋膜枪对人体背部按摩的局限性,可以增大便于背部按摩的筋膜枪的按摩范围,方便按摩人体背部缓解背部肌肉疲劳。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背部按摩的筋膜枪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背部按摩的筋膜枪的爆炸立体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偏心驱动结构的爆炸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22.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3.参照图1

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24.便于背部按摩的筋膜枪,包括机体100,机体100可以呈任意形状,不仅限制于某个形状;机体100包括按摩凸头400以及按摩端,按摩端形成在机体100的前部,按摩凸头400位于按摩端的外部,按摩凸头400上设置有连接轴401,连接轴401由按摩端活动伸至机体100内部,按摩凸头400可以是圆球状,也可以呈其他形状。
25.机体100的后部设置有手持柄200,手持柄200与机体100弯折布置;手持柄200上连接有摆动柄300,摆动柄300呈弯曲状,摆动柄300的上端活动布置,摆动柄300的下端与手持柄200铰接。
26.上述提供的便于背部按摩的筋膜枪,通过设置摆动柄300的下端与手持柄200铰接,解决了筋膜枪对人体背部按摩的局限性,可以增大便于背部按摩的筋膜枪的按摩范围,方便按摩人体背部缓解背部肌肉疲劳。
27.本实施例中,手持柄200内设置有将摆动柄300与手持柄200相对固定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与摆动柄300活动连接。这样,当摆动柄300相对于手持柄200摆动至适当的角度范
围后,可以利用固定结构将摆动柄300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28.手持柄200中设置有夹槽,摆动柄300的下端具有夹持部,夹持部活动置于夹槽内,这样,夹持部在夹槽中转动。夹持部中设有相对于夹持部上下移动且与夹持部之间周向固定的移动块501,移动块501中穿设与移动块501相对转动的中心轴500,中心轴500的两端分别与手持柄200固定连接,这样,移动块501在周向与夹持部的固定的,当时移动块501在纵向上,是可以与夹持部之间相对上下移动的。
29.手持柄200具有位于夹持部一侧的第一夹壁203以及位于所述夹持部另一侧的第二夹壁202,所述第一夹壁203与第二夹壁202之间间隔布置,形成夹槽,中心轴5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壁203及第二夹壁202连接。
30.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夹壁203中的第一连接块504,中心轴50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块504连接,第一连接块504具有朝向移动块501的第一齿面,移动块501具有朝向第一齿面且与第一齿面啮合或脱离的第二齿面。
31.这样,当第一连接块504的第一齿面与移动块501的第二齿面啮合时,此时,移动块501与第一连接块504结合为一体,两者直接不可以转动,此时,摆动臂与手持柄200之间则无法相对转动;当移动块501的第二齿面与第一连接块504的第一齿面相互脱离啮合时,此时,第一连接块504对移动块501没有了限制,摆动柄300与移动块501则可以同时绕着中心轴500转动。
32.第一连接块504中设有第一方形孔,中心轴500的一端的外周呈方形状,中心轴500的一端嵌入在第一方形孔中。
33.第二夹壁202中设有第二连接块503,中心轴500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块503连接,中心轴500上套设有驱动移动块501朝向第一连接块504移动的弹簧502,弹簧502的两端分别抵接着第二连接块503及移动块501。
34.这样,当第一移动块501的词义齿面与移动块501的第二齿面脱离啮合后,摆动柄300相对于手持柄200摆动至需要的角度后,弹簧502驱动移动块501沿着中心轴500朝上移动,使得第一齿面与第二齿面重新啮合。
35.第二连接块503中设有第二方形孔,中心轴500的另一端的外周呈方形状,中心轴500的另一端嵌入在第二方形孔中。
36.手持柄200上设有驱动移动块501顺着中心轴500偏离第一连接块504移动以使第一齿面与第二齿面脱离啮合的按压头201。这样,当用户需要摆动摆动柄300的时候,通过朝下压下按压头201,使得按压头201驱动移动块501沿着中心轴500朝向第二连接块503移动,此时,第一齿面与第二齿面脱离捏合,则可以摆动摆动柄300;当松开对按压头201的抵压后,弹簧502驱动移动块501沿着中心轴500朝向第一连接块504移动,此时,第一齿面与第二齿面重新啮合,摆动柄300与手持柄200相对固定。
37.沿移动块501至第一连接块504的方向,按压头201活动设置在第一连接块504的上方,按压头201具有朝向移动块501延伸且抵接着移动块501的抵接条。
38.机体100内设置有偏心驱动结构以及导轴406,导轴406与按摩凸头400的连接轴401连接,偏心驱动结构驱动导轴406直线运动,导轴406带动按摩凸头400往返运动。
39.通过偏心驱动结构驱动导轴406直线移动,进而导轴406带动按摩凸头400相对于按摩端往返直线移动,实现按摩凸头400的抵压按摩,结构简单,且偏心驱动结构、导轴406
以及按摩凸头400一体化设计,解决了多级配合而产生公差的问题,降低噪音,优化了生产效率及维护成本,驱动效果好。
40.另外,偏心驱动结构可以采用无刷电机415驱动,产品的压力感更强,同时增加了速度补偿功能,使产品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把整个尺寸做到更小。
41.在机体100上设置充电接口,充电接口采用市面上主流的type

c,通用性更强。
42.偏心驱动结构包括电机415、连杆410以及偏心块409,电机415具有转动轴,电机415的转动轴与偏心块409连接,且偏离偏心块409的中心位置,这样,随着电机415的转动轴转动,偏心块409也随之偏心转动。
43.偏心块409与连杆410的内端连接,导轴406与连杆410的外端连接,这样,随之偏心块409的偏心转动,通过连杆410带动导轴406直线移动。
44.机体100内设有固定架404,固定架404中设有前后贯穿固定架404的导孔,导轴406活动穿设在导孔中,这样,固定架404中的导孔则可以导向导轴406的直线移动。
45.固定架404具有朝向连杆410的后部,固定架404的后部具有朝上布置的缺口405,缺口405连通导孔,导轴406的内端位于导孔的后部,连杆410的外端与导轴406的内端连接。这样,固定架404通过设置缺口405,便于导轴406的内端显露出来与连杆410的外端连接。
46.导轴406的内端呈板状布置,形成下接板407,下接板407上凸设有凸柱408,连杆410的外端设置有外套孔413,外套孔413中设有外轴承414,外轴承414套设在凸柱408上。这样,连杆410的外端通过外轴承414与凸柱408连接,凸柱408与连杆410的外端之间则可以相对转动,当连杆410在驱动导轴406移动的过程,连杆410的外端与导轴406的凸柱408之间相对转动,可以将偏心块409的偏心转动转化为导轴406的直线移动。
47.连杆410的内端设置有内套孔411,内套孔411中设置有内轴承412,内轴承412套设在偏心块409上。这样,连杆410的内端与偏心块409之间也可以相对转动,这样,连杆410的两端分别与偏心块409、导轴406之间转动连接,可以更佳的实现偏心块409的偏心转动转化为导轴406的直线移动。
48.连杆410的外端朝下弯折布置,形成连杆410上下错位布置的上接板,外套孔413设置在上接板,上接板抵接在下接板407上。这样,便于连杆410的上接板由固定架404的缺口405嵌入,与导轴406的下接班进行连接。
49.按摩凸头400的连接轴401连接有轴套403,轴套403与导轴406连接,这样,便于按摩凸头400与导轴406之间的拆卸及连接。
50.机体100的按摩端设置有减震圈402,连接轴401活动穿过减震圈402,且减震圈402抵接着连接轴401的外周。这样,通过设置减震圈402,可以减缓按摩凸头400直线移动的震动。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