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封闭创面负压引流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14241发布日期:2021-12-28 21:39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封闭创面负压引流套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封闭创面负压引流套装。


背景技术:

2.创面负压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创面治疗的新技术,是一种通常由封闭性创面敷料贴敷填充创面,使之成为一个封闭性的空间,用导管连接负压装置,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源来进行创面治疗的新方法。目前创面负压治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急、慢性创面包括急性软组织缺损、各类慢性(压力性、血管性、糖尿病性)溃疡、外科切口裂开或感染等。尤适用于各类传统外科方法无效的慢性难愈合创面及不能立即施行确定性外科创面关闭方法如皮瓣移植等的创面。
3.负压治疗作为新兴的创面治疗新方案,已经在各类创面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负压治疗技术所用负压引流方式主要是外接中心负压源,该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4.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使用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能满足特殊患者的需要,同时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量的一种一次性封闭创面负压引流套装。
5.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封闭创面负压引流套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与创面接触的封闭式创面敷料套装,所述封闭式创面敷料套装包括与创面接触的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覆盖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上表面的半透性医用贴膜和用于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与第二部分连接的吸引连接管,所述第二部分为提供外部负压源的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负压仪。现有创面负压引流常用材料为聚乙烯醇(pva)海绵,存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容易变硬,创面渗出物堵塞导管,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异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用创面敷料为聚氨酯(pu)海绵,避免现有敷料使用过程中变硬、堵塞、异味问题。
6.进一步的,所述吸引连接管一端插入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的内部,并通过所述半透性医用贴膜与所述聚氨酯海绵固定,另一端连接所述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负压仪,避免内置式引流操作繁琐、不可灵活应用、剪裁辅料时破坏内部导管等问题。
7.进一步的,所述吸引连接管一端通过吸盘式接头直接附着于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上表面中心位置,并通过所述医用贴膜与所述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固定,另一端连接所述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负压仪。所述吸盘式接头侧边留有加药孔,方便创面用药冲洗护理,侧孔的存在可实现创面用药以及冲洗的双重功能。
8.进一步的,所述吸引连接管通过引流导管与所述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负压仪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导管或者吸引连接管上设置有夹子,用于控制吸引连接管或者引流导管开闭。
10.进一步的,所述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负压仪包括壳体,壳体内部的电池电源、微型真
空泵、蜂鸣器,以及设置于壳体表面的管路接头和开关和显示屏,所述电池电源为其他器件供电,所述管路接头的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蜂鸣器和显示屏连接,显示屏用于显示监测到的实时压力值,实现精准控制负压,外部开关一键控制起停,实现封闭创面负压的精确控制,可提供适合于负压治疗的0

125mmhg的压力值,当监测到漏气、电池电量不足等、储液盒满溢,蜂鸣器启动报警,操作简便,解决手动负压仪压力不可控的问题,减小医护人员的护理难度。
11.进一步的,所述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负压仪还包括储液容器,为小型储液盒,小型储液盒上端带有两个接头,一个与伤口上的引流导管连接,另一个与负压泵相连接,小型储液盒内部有防溢流装置,防渗液倒流回泵内。
12.进一步的,所述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下表面设置有凝胶层,所述凝胶层附着于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孔隙的表面,且不完全填充孔隙,所述凝胶层的厚度为0.01~0.05mm。
13.设置有凝胶层的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1)聚氨酯海绵进行预处理:将医用聚氨酯海绵切割为15cm
×
10cm
×
3cm;然后放入温度30℃的纯化水内清洗2小时,50℃干燥2小时。
15.(2)聚氨酯海绵浸泡液配置:浸泡液由0.05%聚谷氨酸、0.1%聚赖氨酸、0.1%透明质酸钠、0.5%胶原蛋白,余量为去离子水,其中聚谷氨酸分子量为1000kda,聚赖氨酸分子量为9kda,透明质酸钠分子量为1500kda,胶原蛋白分子量10000kda。工艺为将配方中各物料均匀撒于去离子水表面,放置过夜,然后搅拌均匀。
16.(3)将聚氨酯海绵浸渍于浸泡液中浸泡处理15分钟,取出放置于托盘中,放入温度50℃的烘箱内,保温30min,得具有凝胶层的聚氨酯海绵。
17.测试聚氨酯海绵表面凝胶层的厚度为0.01

0.05mm,凝胶层表面的孔径为30

50ppi。
18.处理后的医用聚氨酯海绵在达到将创面处渗液引流的同时,起到促进创面处肉芽生长,提供创面快速愈合的微环境,修复受损细胞,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骨架及营养,防止新生肉芽与引流海绵之间产生黏连,从而达到创面快速愈合、淡疤痕和降低创面二次受伤等作用。
19.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一次性封闭创面负压引流套装,将适用于创面引流的敷料与一次性负压仪联合,及时将创面分泌物引出,防止创面分泌物堵塞导管导致引流不通畅的同时,在使用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能满足特殊患者的需要,同时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量。相比于传统的清创治疗法有以下优点:(1)制造封闭湿润的创面愈合环境,将创面渗液及时引流;增加局部血流量,减少组织水肿,收缩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临床资料显示,应用负压治疗的创面恢复情况优于应用传统的清创技术治疗的恢复情况;(2)利用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敷料具有如下优点:聚氨酯发泡,柔软舒适,使用时不易给病人的创面带来疼痛。多孔的泡沫结构,孔径适合用于负压引流,能够将及时将创面分泌物引出,防止创面分泌物堵塞导管导致引流不通畅,具有与创面敷料相配合的特殊结构的引流吸盘,引流更通畅,便于临床使用。外接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负压仪,该负压仪能够提供0

125mmhg的负压值,运用低成本的微型负压泵,降低负压治疗的成本,减小病人的负担。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封闭创面负压引流套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2.实施例1
23.一种一次性封闭创面负压引流套装,包括与创面接触的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1、贴附于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1上方的半透性医用贴膜2和用于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与第二部分连接的吸引连接管7,所述第二部分为提供外部负压源的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负压仪3,吸引连接管7一端插入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1的内部,并通过所述医用贴膜5与所述聚氨酯海绵固定,另一端连接所述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负压仪3。所述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负压仪3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电池电源、微型真空泵、蜂鸣器,以及设置于壳体表面的管路接头、开关4和显示屏,所述电池电源为其他器件供电,所述管路接头的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蜂鸣器和显示屏连接,显示屏用于显示监测到的实时压力值,当监测到压力到达设定值时,蜂鸣器报警,实现精准控制负压,外部开关一键控制起停,实现封闭创面负压的精确控制,可提供适合于负压治疗的0

125mmhg的压力值。
24.实施例2
25.一种一次性封闭创面负压引流套装,包括与创面接触的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1、贴附于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上方的半透性医用贴膜2和用于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与第二部分连接的吸引连接管7,所述第二部分为提供外部负压源的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负压仪3,所述吸引连接管7一端通过吸盘式接头6直接附着于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1上表面中心位置,并通过所述医用贴膜5与所述半透性医用贴膜2固定,另一端通过引流导管10与所述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负压仪3连接(引流导管10和吸引连接管7通过连接头8连接),引流导管10或者吸引连接管7上设置有夹子9,用于控制吸引连接管或者引流导管开闭。所述吸盘式接头侧边留有加药孔,方便创面用药冲洗护理,所述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负压仪3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电池电源、微型真空泵、蜂鸣器,以及设置于壳体表面的管路接头、开关4和显示屏,所述电池电源为其他器件供电,所述管路接头的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蜂鸣器和显示屏连接,显示屏用于显示监测到的实时压力值,当监测到漏气、电池电量不足等、储液盒满溢,蜂鸣器启动报警操作简便,实现精准控制负压,外部开关一键控制起停,实现封闭创面负压的精确控制,可提供适合于负压治疗的0

125mmhg的压力值。
26.实施例3
27.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一次性使用便携式负压仪3还包括储液容器,为小型储液盒,与管路接头连通,可及时将创面渗液引入储液盒。
28.实施例4
29.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下表面设置有凝胶层,所述凝胶层附着于疏水性医用聚氨酯海绵孔隙的表面,且不完全填充孔隙,所述凝胶层的厚度为0.03m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