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型的充气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5719发布日期:2021-09-22 21:08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型的充气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型的充气垫。


背景技术:

2.重症监护室的icu患者病情危重,无法自主变换体位,常规一般需间隔2小时由医护人员手动更换体位,但是因疾病限制、体重、治疗要求等因素,患者易发生局部的压力性损伤。同时医护人员在完成患者的翻身动作时,由于工作强度大,往往需要两名以上人员共同完成。另外,长期卧床的患者也需要定期翻身操作,以舒缓局部压力,并避免压疮等产生。但是较频繁的翻身操作也要求医护或者护理人员较高的体力消耗,而且长期施加也易造成护理人员腰椎间盘突出或腰肌劳损等情况。目前市场上出现多种充气床垫用于icu患者或者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利用充气床垫的换气实现局部压力改变,部分气垫还具有辅助翻身功能。
3.如中国专利201920208455.0,专利名称“护理充气垫”,公开了一种由独立的a气囊腔和b气囊腔组成的护理充气垫,a气囊腔或者b气囊腔充满气后呈由外侧向内侧倾斜,实现患者的翻身操作。但是这种充气垫的a和b气囊腔均充满气体后呈下凹状,不适合长时间使用;同时若仅在翻身时使用,则需要将充气垫铺设在患者身下,操作麻烦。
4.中国专利201220406914.4,专利名称“一种防压疮用翻身充气垫”,公开了一种充满气体时呈楔形的充气垫,但是这种充气垫仅适用翻身操作时使用,而且由于单侧用力,容易造成患者的滑脱、移位。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护理用的充气垫不适宜长期使用和翻身操作兼顾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型的充气垫,允许充气后长期使用,且方便翻身操作,并满足个体化需求。
6.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便捷型的充气垫,包括充气垫本体,所述充气垫本体包括若干个并排布置的长条形的充气囊,所述充气囊内设有软密封隔层,软密封隔层将充气囊分割成独立的上囊腔部和下囊腔部,上囊腔部和下囊腔部上均设置向囊腔内换气的第一气阀,当充气垫本体的上囊腔部和下囊腔部的囊腔内均充满气体时,充气囊的上囊腔部的高度相同,下囊腔部的高度由充气垫本体中部的充气囊向充气垫本体两侧的充气囊逐渐升高。
8.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垫设置独立的充气囊,并将充气囊分割成具有独立腔体的上囊腔部和下囊腔部,上囊腔部充满气体后因形状相同而自身的绝对高度相同,在下囊腔部放空时,充气囊的表面平整,使得充气垫可供一般状况下的长期使用,当需要为患者翻身时,将充气垫中部一侧的充气囊的下囊腔部充满气体,由于下囊腔部充气后的高度由内向外侧逐渐升高,从而实现患者的翻身,这样充气垫既满足平时使用,也可用于翻身等操作。同时经第一气阀的人为间接性开启和关闭实现间断充放气,减轻局部组织的压力、摩擦力、剪切
力,例如尾骶部、髋部、头枕部等,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气阀设置于充气垫本体的端部。便于充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相邻的充气囊的上囊腔部之间经弹性带连接。提升充气囊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相邻的充气囊的下囊腔部之间经连接带连接。提升充气垫本体的使用稳定性。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相邻的充气囊的上囊腔部之间经第一通气管连通,在第一通气管上设有第一截止阀;相邻的充气囊的下囊腔部之间经第二通气管连通,在第二通气管上设有第二截止阀。将第一通气管和打开的第一截止阀配合充气垫的一个第一气阀使用,方便充气操作。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当充气囊的上囊腔部和下囊腔部的囊腔内充满气体时,所述软密封隔层呈斜坡状。使得患者翻身过程中,上囊腔部可实现更好的向患者翻转的一侧倾斜,提高翻身过程的顺畅,并提升患者的舒适感。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软密封隔层的斜坡角为30~45
°
。过大的角度可能引起上囊腔部的瞬间倾斜,造成患者的移位。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充气垫本体的外侧还设有安全带。提升充气垫的使用安全性能。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垫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充气囊,并使充气囊内形成独立的上囊腔部和下囊腔部,保持下囊腔部充气状态下的高度不同,可以实现充气垫的一般使用和翻身、移位操作,减少人工强度,而且还可以调节某个充气囊的充气状态,使得与该充气囊接触的身体部位的压力发生变化,以舒缓局部压力,减轻局部组织的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例如尾骶部、髋部、头枕部等,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垫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轴侧视图。
19.图2是图1中充气垫的横截面视图。
20.图3是图1中充气垫长期使用时的充气状态视图。
21.图4是图1中的充气垫在翻身操作时的充气状态视图。
22.图5是图1中的充气垫设置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的端部的结构视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垫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视图。
24.图中,1、充气垫本体,2、充气囊,21、软密封隔层,22、上囊腔部,23、下囊腔部,3、第一气阀,4、弹性带,5、连接带,6、安全带,7、第一通气管,71、第一截止阀,8、第二通气管,81、第二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26.如图1所示,一种便捷型的充气垫,包括充气垫本体1,该充气垫本体包括八个充气后呈长条状的充气囊2,充气囊并排放置,且左侧的四个充气囊和右侧的四个充气囊对称布
置。当然也可以设置奇数个充气囊,比如九个充气囊,两侧的充气囊相对中间的充气囊对称布置,相邻的充气囊之间相连接。充气囊充满气体后由患者的肩部延伸至患者的臀部以下,头部换药时可起到支撑作用。如图2所示,充气囊内设有软密封隔层21,软密封隔层将充气囊分割成设有相互独立的囊腔的上囊腔部22和下囊腔部23,在上囊腔部和下囊腔部上均设有第一气阀3,第一气阀设置于充气垫本体的端部,用于向囊腔内充气或排气。当充气垫的充气囊内充满气体时,即上囊腔部和下囊腔部的囊腔内均充满气体时,上囊腔部的顶部呈半圆柱面状,下囊腔部呈矩形状,软密封隔层水平方向设置。充气囊的上囊腔部的高度相同,也可以说上囊腔部的尺寸大小相同,下囊腔部的高度从充气垫本体的中部向两侧逐渐增大,使充气垫本体的上表面呈倒置的拱形状,当设置奇数个充气囊时则近似呈v形。
27.为实现充气垫本体充满气的状态下,因下囊腔部的高度不同使得相邻上囊腔部相对充气垫本体底部的高度出现差异,并且保持整个充气垫本体的稳定性,相邻的上囊腔部之间设有可有限伸长的弹性带4连接;同时为防止下囊腔部充满气体后底部不稳引起的倾翻,下囊腔部之间设有连接带5连接,连接带位于下囊腔部的底部,连接带和下囊腔部的底部组成充气垫本体的底部,该连接带适宜采用非拉伸变长的绳带。为增强充气垫的使用安全性,在充气垫本体的外侧还设有安全带6,该安全带可以用于将充气垫栓系在病床上,或者在患者翻身时起到拉扯等作用,方便护士挪动患者以及改变患者体位,减少人力成本。
28.进一步的就充气垫的使用过程说明如下:
29.当充气垫作为铺垫长期使用时,如图3所示,将充气垫的上囊腔部的第一气阀与气泵连接,向上囊腔部的囊腔内通入气体至基本充满,下囊腔部处于空瘪状态,此时因充气垫的上囊腔部高度相同或者说尺寸相等,充气垫的上表面基本平整,充气垫作为普通的护理垫铺设使用。
30.当需要利用充气垫翻身时,比如使患者向左侧翻身,如图4所示,此时利用气泵向充气垫右侧的四个充气囊的下囊腔部内充气,由于下囊腔部在充满气体后的高度由中间向外侧逐渐升高,使得患者较为容易的实现向左侧翻身。当然为了使翻身的幅度更大,也可以同时将右侧的四个充气囊放气,从而增加高度差。
31.由于本技术的充气囊独立设置,在使用中还可以调节某个充气囊的充气状态,并在患者自重下引起充气垫的变形,使得与该充气囊接触的身体部位的压力发生变化,以舒缓局部压力。
32.上述实施方式是为方便对充气垫做出详细的说明而进行的举例,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垫还可以有其他的变形,例如:
33.为方便充气,如图5所示,在保持第一气阀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相邻的充气囊的上囊腔部之间设置第一通气管7连通,在第一通气管上设有第一截止阀71;相邻的充气囊的下囊腔部之间设置第二通气管8连通,在第二通气管上设有第二截止阀81,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均设置在与充气垫的第一气阀相对的一端。这样比如对上囊腔部充气时,只需将气泵与充气囊中的一个的第一气阀连通,然后打开所有的第一截止阀71充气即可实现对八个上囊腔部的全部充气。
34.为增加翻身的便利性,并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如图6所示,当充气囊的上囊腔部和下囊腔部的囊腔内充满气体时,软密封隔层呈斜坡状,斜坡的角度范围为30~45
°
,比如选择30
°
,这样使得上囊腔部在患者因下囊腔部充气而翻身的过程中随患者翻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