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牙科专用口腔检查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卫生方面已逐渐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尤其是牙科口腔,根据医生建议应每6个月检查一次,故牙科口腔检查包是牙科常用的医疗用品,目前,牙科医生在检查患者口腔时所用的一次性器械包括漱口杯、镊子、挖匙、口腔镜、探针、咬合纸或蜡片、手套和u形单等,现有牙科口腔检查包是一次性塑料包,塑料包内盛装上述器械,但上述器械在塑料包内彼此之间相互接触,在运输时难免因晃动而相互剐蹭;此外,在牙科医生检查前,首先将塑料包拆开,然后将塑料包内的器械依次摆放到操作台上进行拿取,随之医生进行手部消毒、穿戴手套以及在患者脖子处夹持u形单等前期准备工作,但前期准备工作时就将镊子、挖匙、口腔镜、探针、咬合纸等放置在操作台上,因长时间外露易造成空气感染,在使用器械检查患者口腔时存在感染风险,因此,现有技术中还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牙科专用口腔检查包,解决现有牙科口腔检查包在盛装所用器械时会造成器械之间相互剐蹭,在医生使用时存在患者感染风险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牙科专用口腔检查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顶到底依次分布的湿巾包、容置包和密封包,所述湿巾包内具有容纳空间,湿巾包与容置包缝接,所述密封包外侧与容置包缝接,密封包其余侧与容置包之间设置有能开合的第一拉链,密封包内具有容纳空间,密封包中间位置的顶、底两面缝接将密封包内分割为独立的手套包和u形单包,所述容置包包括第一置物槽和第二置物槽,所述第一置物槽顶部与湿巾包缝接,第一置物槽内侧与第二置物槽缝接,第一置物槽其余侧与第二置物槽之间设置有能开合的第二拉链,第一置物槽内顶部设置有能水平夹持镊子的第一弹性带,所述第一弹性带下方的第一置物槽内还分别设置有能水平卡持挖匙和口腔镜的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二置物槽内中间位置设置有卡接漱口杯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上方的第二置物槽内设置有能水平卡持探针的第三弹性带,放置槽两侧的第二置物槽内均设置有盛装咬合纸或蜡片的容置袋。
进一步的,所述手套包和u形单包底面上均开设有包口,所述包口上均设置有第一魔术贴。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袋上均开设有袋口,所述袋口上均设置有第二魔术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带两端均与第一置物槽缝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带一端与第一置物槽缝接,第二弹性带另一端与第一置物槽之间设置有第三魔术贴,所述第三弹性带一端与第二置物槽缝接,第三弹性带另一端与第二置物槽之间设置有第四魔术贴。
进一步的,所述湿巾包顶面开口且顶面开口上设置有翻盖,所述翻盖一侧与湿巾包铰接,翻盖其余侧与湿巾包扣接。
进一步的,所述湿巾包外侧面上设置有提环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顶到底依次分布的湿巾包、容置包和密封包,湿巾包内盛装用于手部消毒的湿巾,密封包内分开盛装手套和u形单,第一置物槽内分开放置镊子、挖匙和口腔镜,第二置物槽内分开放置探针、漱口杯和咬合纸或蜡片,在运输时彼此之间互不接触,避免互相剐蹭;在医生前期准备时,并不打开容置包,避免容置包内的器械长时间外露而被感染,从而降低患者感染风险;在使用时,打开容置包后器械一目了然,装备齐全,还通过设置弹性带便于固定容置包内的器械;通过设置魔术贴便于取放器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容置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1、容置包;2、第一置物槽;21、第一弹性带;22、第二弹性带;23、第三魔术贴;3、第二置物槽;31、放置槽;32、第三弹性带;33、容置袋;34、袋口;35、第二魔术贴;36、第四魔术贴;4、湿巾包;41、翻盖;42、提环带;5、密封包;51、手套包;52、u型单包;53、包口;54、第一魔术贴;6、第一拉链;7、第二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牙科专用口腔检查包,包括由顶到底依次分布的湿巾包4、容置包1和密封包5,湿巾包4内具有容纳空间,湿巾包4容纳空间内用于盛装医生手部消毒的湿巾,湿巾包4与容置包1缝接,密封包5外侧与容置包1缝接,密封包5其余侧与容置包1之间设置有能开合的第一拉链6,密封包5内具有容纳空间,密封包5中间位置的顶、底两面缝接将密封包5内分割为独立的手套包51和u形单包52,手套包51内用于盛装医用手套,u形单包52内用于盛装医用u形单,即是可以通过第一拉链6将密封包5相对于容置包1向外翻折后再进行拿取手套和u形单,其次,容置包1包括第一置物槽2和第二置物槽3,第一置物槽2底部开口,第二置物槽3顶部开口,第一置物槽2与第二置物槽3开口扣合而形成容置包1,第一置物槽2顶部与湿巾包4缝接,第一置物槽2内侧与第二置物槽3缝接,第一置物槽2其余侧与第二置物槽3之间设置有能开合的第二拉链7,即是可以通过第二拉链7打开或闭合容置包1,第一置物槽2内顶部设置有能水平夹持镊子的第一弹性带21,第一弹性带21下方的第一置物槽2内还分别设置有能水平卡持挖匙和口腔镜的第二弹性带22,第二置物槽3内中间位置设置有卡接漱口杯的放置槽31,放置槽31上方的第二置物槽3内设置有能水平卡持探针的第三弹性带32,放置槽31两侧的第二置物槽3内均设置有盛装咬合纸或蜡片的容置袋33,通过设置由顶到底依次分布的湿巾包4、容置包1和密封包5,湿巾包4内盛装用于手部消毒的湿巾,密封包5内分开盛装手套和u形单,第一置物槽2内分开放置镊子、挖匙和口腔镜,第二置物槽3内分开放置探针、漱口杯和咬合纸或蜡片,在运输时彼此之间互不接触,避免互相剐蹭;在医生前期准备时,并不打开容置包1,避免容置包1内的器械长时间外露而被感染,从而降低患者感染风险;在使用时,打开容置包1后器械一目了然,装备齐全,拿取相应器械后还可以将容置包1闭合,此外,还通过设置弹性带便于固定容置包1内的器械。
手套包51和u形单包52具体的结构如下:如图3所示,手套包51和u形单包52底面上均开设有包口53,包口53上均设置有第一魔术贴54,通过设置第一魔术贴54便于取放手套和u形单。
容置袋33具体的结构如下:如图2所示,容置袋33上均开设有袋口34,袋口34上均设置有第二魔术贴35,通过设置第二魔术贴35便于拿取咬合纸或蜡片。
由于镊子的形状可以夹持在第一弹性带21上既便于固定镊子位置,又便于拿取镊子,因此,如图2所示,第一弹性带21两端均与第一置物槽2缝接,夹持一个镊子的第一弹性带21数量为两个,将第一弹性带21与第一置物槽2缝接能够进一步固定镊子位置。
由于口腔镜、挖匙和探针均有操作手柄,因此,只能将口腔镜、挖匙和探针通过弹性带卡持在容置包1内,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二弹性带22一端与第一置物槽2缝接,第二弹性带22另一端与第一置物槽2之间设置有第三魔术贴23,卡持口腔镜和挖匙的第二弹性带22数量均为两个,通过设置第三魔术贴23既可以调整第二弹性带22的卡持空间,又便于使用时取放口腔镜和挖匙;其次,第三弹性带32一端与第二置物槽3缝接,第三弹性带32另一端与第二置物槽3之间设置有第四魔术贴36,卡持探针的第三弹性带36数量为两个,通过设置第四魔术贴36便于使用时取放探针。
湿巾包4具体的结构如下:如图1和图3所示,湿巾包4顶面开口且顶面开口上设置有翻盖41,翻盖41一侧与湿巾包4铰接,翻盖41其余侧与湿巾包4扣接,通过设置翻盖41便于拿取湿巾包4内的湿巾。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湿巾包4外侧面上设置有提环带42,设置提环带42的作用一方面便于拿取检查包,另一方面可以将提环带42悬挂在操作平台上后再打开容置包1,更便于医生拿取器械。
进一步的,将本实用新型具体的使用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在医生对患者进行牙科口腔检查前将检查包放置在操作平台上,首先打开翻盖41拿取湿巾进行手部消毒,随之通过第一拉链6将密封包5向外翻折打开第一魔术贴54拿取手套和u形单完成医生前期准备工作,其次,可以通过提环带42将检查包悬挂在操作平台上或者通过第二拉链7打开容置包1后平摊在操作平台上,如图2所示,容置包1内分开盛放器械的具体情况如下:漱口杯卡接在放置槽31内用于患者口腔清洁,探针卡持在第二弹性带36内,容置袋33内盛装咬合纸或蜡片,镊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镊子进入患者口腔的一端关于第一置物槽2中心线相对设置,挖匙与口腔镜进入患者口腔内的一端背离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在医生使用完器械后可以将该器械放在原处,保证检查现场整洁,彼此之间互不接触,避免进入患者口腔的器械端之间距离较近而互相感染,这样还可以在使用后直接将容置包1闭合而拿离检查现场,再进行后续的消毒处理,做到一人一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