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雾化支架。
背景技术:2.雾化是指通过吸嘴或用高速气流使液体分散成微小液滴的操作。临床上,常使用雾化治疗机通过雾化吸入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3.雾化吸入疗法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所谓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人们习惯上称液体气溶胶为“雾”,固体气溶胶为“烟”。因此,雾化吸入疗法是将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等制成气溶胶,以烟或雾的形式经口腔、鼻腔或气管(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吸入气道和肺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者缓解症状之目的。
4.在icu病房中,患者大多需要进行雾化治疗,其中,绝大多数患者意识不清,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因此,需要护理人员长时间把持雾化器放在患者人工气道出口处,费时费力,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架,尤其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专门适用于患者雾化治疗,避免护理人员离开后,雾化器与患者脱离,具有移动装置,可任意位置移动,具有调节装置,可任意角度固定,应用范围广,功能齐全,省时省力的一种移动雾化支架。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雾化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设有移动装置,所述底座顶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设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顶部连接固定装置,所述支撑杆侧面设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放置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连接雾化管一端,所述雾化管另一端连接雾化吸嘴,所述雾化吸嘴与患者人工气道衔接相通。
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多根支撑腿,多根所述支撑腿呈“十”字形分布,多根所述支撑腿交叉中心点垂直高度高于多根所述支撑腿边侧端点垂直高度,所述支撑腿边侧端点底面设有所述移动装置。
8.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为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包括支架、滚轮、支架座和刹车装置,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架座上,所述支架座上设有刹车装置,所述支架座连接所述底座底部。
9.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塑形软杆,所述塑形软杆为碳素钢材质,所述塑形软杆一端与所述支撑杆顶部连接,所述塑形软杆另一端通过万向调节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
10.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调节装置包括旋转球,所述旋转球置于所述塑形软杆端部,所述固定装置端部设有旋转球支架,所述旋转球支架上设有球孔,所述旋转球置于所述球孔内。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为夹爪机构,所述夹爪机构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呈x形铰接,所述第一夹爪顶部和所述第二夹爪顶部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夹爪底部和所述第二夹爪底部分别设有第一防滑装置。
12.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台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呈方形,所述支撑板四周边缘均设有挡边,所述支撑板上表面设有第二防滑装置。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下表面设有斜支撑,所述斜支撑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斜支撑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板下表面中心处,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斜支撑呈直角三角形状分布。
14.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台下部设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呈圆环状,所述放置架一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呈“l”形,所述连接杆水平端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连接杆竖直端置于所述连接杆水平端上方与所述放置架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架内设有利器盒,所述利器盒为圆筒状,所述利器盒顶部设有外翻状连接边,所述利器盒直径小于所述放置架内径,所述连接边外径大于所述放置架外径。
16.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操作台放置雾化装置,固定雾化装置的放置位置,减少了护理人员交接清点的时间。通过固定装置固定雾化吸嘴,移动装置将支撑杆移动到任意所需位置,支撑杆顶部的塑形软杆可任意角度弯折后固定,万向调节装置可360
°
转动,确保雾化吸嘴与患者的人工气道衔接相通的更好,在合适位置将气溶胶送入患者气道内,避免护理人员持续把持,省时省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18.2、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由多根支撑腿呈“十”字形设置,多根支撑腿交叉中心点垂直高度高于多根支撑腿边侧端点垂直高度,提高了底座的稳定性,支撑腿边侧端点底面设有移动装置,多个移动装置相互配合,平稳度高,灵活性强。
19.3、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装置为万向轮,可带动支撑杆移动、转动,万向轮上设有刹车装置,可将支撑杆在任意所需位置固定,固定后,避免支撑杆任意移动,提高了支撑杆固定后的稳定性,减少了护理人员因多人需要雾化治疗而多次移动雾化机,降低雾化机的损坏率。
20.4、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台边缘设有挡边,避免放置其上的雾化装置脱落,操作台上表面设有防滑装置,增大了雾化装置与其摩擦力,避免雾化器脱落、损坏,操作台下表面设有斜支撑,提高了操作台的承重量,牢固度高,实用性强。
21.5、本实用新型将塑形软杆设置为碳素钢材质,可任意角度弯折,且弯折后固定,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塑形软杆顶部连接夹爪机构,雾化管通过夹爪机构固定,开合方便,省时省力,雾化装置固定放置在操作台上后,最大限度减少与病人接触,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增加了操作空间,便于护理人员更好的给予患者雾化治疗。
22.6、本实用新型操作台底部设有放置架,放置架内部设有利器盒,放置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药物配置后放入雾化装置内,注射器针头可第一时间放入利器盒内,避免了针头乱放,被针刺伤的风险。利器盒放入取出方便,便于倾倒利器盒内医疗废物,实用性强,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与万向调节装置装配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操作台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塑形软杆
ꢀꢀꢀꢀꢀꢀꢀꢀꢀꢀꢀꢀ
2、固定装置
ꢀꢀꢀꢀꢀꢀꢀꢀ
3、雾化管
29.4、支撑杆
ꢀꢀꢀꢀꢀꢀꢀꢀꢀꢀꢀꢀꢀꢀ
5、操作台
ꢀꢀꢀꢀꢀꢀꢀꢀꢀꢀꢀ
6、雾化装置
30.7、底座
ꢀꢀꢀꢀꢀꢀꢀꢀꢀꢀꢀꢀꢀꢀꢀꢀ
8、移动装置
ꢀꢀꢀꢀꢀꢀꢀꢀꢀ
9、支撑腿
31.10、支架座
ꢀꢀꢀꢀꢀꢀꢀꢀꢀꢀꢀꢀꢀ
11、刹车装置
ꢀꢀꢀꢀꢀꢀꢀꢀ
12、滚轮
32.13、支架
ꢀꢀꢀꢀꢀꢀꢀꢀꢀꢀꢀꢀꢀꢀꢀ
14、提示器
ꢀꢀꢀꢀꢀꢀꢀꢀꢀꢀ
15、第一防滑装置
33.16、复位弹簧
ꢀꢀꢀꢀꢀꢀꢀꢀꢀꢀꢀ
17、第一夹爪
ꢀꢀꢀꢀꢀꢀꢀꢀ
18、第二夹爪
34.19、挡边
ꢀꢀꢀꢀꢀꢀꢀꢀꢀꢀꢀꢀꢀꢀꢀ
20、支撑板
ꢀꢀꢀꢀꢀꢀꢀꢀꢀꢀ
21、斜支撑
35.22、第二防滑装置
ꢀꢀꢀꢀꢀꢀꢀ
23、放置架
ꢀꢀꢀꢀꢀꢀꢀꢀꢀꢀ
24、利器盒
36.25、连接杆
ꢀꢀꢀꢀꢀꢀꢀꢀꢀꢀꢀꢀꢀ
26、雾化吸嘴
ꢀꢀꢀꢀꢀꢀꢀꢀ
27、万向调节装置
37.28、旋转球
ꢀꢀꢀꢀꢀꢀꢀꢀꢀꢀꢀꢀꢀ
29、旋转球支架
ꢀꢀꢀꢀꢀꢀ
30、球孔。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42.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雾化支架,包括底座7,底座7底部设有移动装置8,底座7顶部设有支撑杆4,支撑杆4顶部设有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顶部连接固定装置2,支撑杆4侧面设有操作台5,操作台5上放置雾化装置6,雾化装置6连接雾化管3一端,雾化管3另一端连接雾化吸嘴 26,雾化吸嘴26与患者人工气道衔接相通。
43.本实施例通过操作台5放置雾化装置6,固定雾化装置6的放置位置,减少了护理人员交接清点的时间。通过固定装置2固定雾化吸嘴26,移动装置8将支撑杆4移动到任意所需
位置,支撑杆4顶部的塑形软杆1可任意角度弯折后固定,万向调节装置27可360
°
转动,确保雾化吸嘴26与患者的人工气道衔接相通的更好,在合适位置将气溶胶送入患者气道内,避免护理人员持续把持,省时省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44.底座7为固定移动装置8,连接支撑杆4的装置,底座7可以为多种结构,只要实现上述功能即可。具体的,如图1所示,底座7包括多根支撑腿 9,多根支撑腿9呈“十”字形分布,多根支撑腿9交叉中心点垂直高度高于多根支撑腿9边侧端点垂直高度,提高了底座7的稳定性,支撑腿9边侧端点底面设有移动装置8,多个移动装置8相互配合,平稳度高,灵活性强。
45.移动装置8为带动支撑杆4移动,并在任一所需位置固定的装置,移动装置8可以为多种结构,只要实现上述功能即可。具体的,如图2所示,移动装置8为万向轮,万向轮包括支架13、滚轮12、支架座10和刹车装置11,滚轮12安装在支架13上,支架13安装在支架座10上,支架座10上设有刹车装置11,支架座10连接底座7底部。万向轮可带动支撑杆4移动、转动,万向轮上设有刹车装置11,可将支撑杆4在任意所需位置固定,固定后,避免支撑杆4任意移动,提高了支撑杆4固定后的稳定性。
46.支撑杆4为柱状杆,支撑杆4底部连接底座7上表面,支撑杆4顶部连接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为调节固定装置2方向的任一装置,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塑形软杆1,塑形软杆1为碳素钢材质,可任意角度弯折,且弯折后固定,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塑形软杆1一端与支撑杆4顶部连接,塑形软杆1另一端通过万向调节装置27连接固定装置2,雾化吸嘴26通过固定装置2固定,开合方便,省时省力。
47.具体的,如图3所示,万向调节装置27包括旋转球28,旋转球28置于塑形软杆1端部,固定装置2端部设有旋转球支架29,旋转球支架29上设有球孔30,旋转球28置于球孔30内。
48.固定装置2为固定雾化吸嘴26,使其与患者人工气道衔接相通的更好,在合适位置将气溶胶送入患者气道内的装置,固定装置2可以为多种结构,只要实现上述功能即可。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2为夹爪机构,夹爪机构包括第一夹爪17和第二夹爪18,第一夹爪17和第二夹爪 18呈x形铰接,第一夹爪17顶部和第二夹爪18顶部通过复位弹簧16连接,第一夹爪17底部和第二夹爪18底部分别设有第一防滑装置15。
49.第一防滑装置15为增大夹爪机构与雾化管3之间摩擦力的装置,第一防滑装置15可以为多种结构,只要实现上述功能即可。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防滑装置15为橡胶垫。
50.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外力相对挤压第一夹爪17顶部与第二夹爪18顶部,复位弹簧16收缩,第一夹爪17底部与第二夹爪18底部张开,方便雾化管3放入。雾化管3放入后,医护人员松开,取消挤压力,复位弹簧16 回弹,第一夹爪17底部与第二夹爪18底部接触,形成圆环,将雾化管3固定在圆环内,夹爪机构使用方便,省时省力。
51.操作台5为放置雾化装置6的台面,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操作台5为支撑板20,支撑板20呈方形,支撑板20四周边缘均设有挡边19,避免放置其上的雾化装置6脱落,支撑板20上表面设有第二防滑装置22,增大了雾化装置6与其摩擦力,避免雾化器脱落、损坏。第二防滑装置22为增大雾化装置6与操作台5之间摩擦力的任一装置,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防滑装置22为橡胶垫。
52.如图4所示,支撑板20下表面设有斜支撑21,斜支撑21一端连接支撑杆4,斜支撑21另一端连接支撑板20下表面中心处,支撑杆4、支撑板20 和斜支撑21呈直角三角形状分布,斜支撑21提高了操作台5的承重量,牢固度高,实用性强。
53.优选的,操作台5下部设有放置架23,放置架23呈圆环状,放置架23 一端通过连接杆25连接,连接杆25呈“l”形,连接杆25水平端连接支撑杆4,连接杆25竖直端置于连接杆25水平端上方与放置架23连接。放置架 23内设有利器盒24,利器盒24为圆筒状,利器盒24顶部设有外翻状连接边,利器盒24直径小于放置架23内径,连接边外径大于放置架23外径。放置架23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药物配置后放入雾化装置6 内,注射器针头可第一时间放入利器盒24内,避免了针头乱放,被针刺伤的风险。利器盒24放入取出方便,便于倾倒利器盒24内医疗废物,实用性强,适合推广应用。
54.优选的,支撑杆4上设有提示器14,提示器14置于操作台5上部,提示器14包括计时器和报警器,例如,雾化治疗一般为十到十五分钟左右,通过计时器设置雾化治疗时间,当雾化治疗时间到达时,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护理人员取下雾化装置。
5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56.将雾化装置6放置在操作台5上,通过固定装置2固定雾化吸嘴26,通过移动装置8将支撑杆4移动到患者床旁,通过刹车装置11固定在此位置,通过弯折塑形软杆1及转动固定装置2,将雾化吸嘴26与患者人工气道衔接相通的更好,在合适位置将气溶胶送入患者气道内确保无人把持的状态下,患者持续进行雾化治疗。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所谓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因此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装置6将溶液或粉末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药物容器产生的利器,放入利器盒24内。
57.通过计时器设置雾化治疗时间,当雾化治疗时间到达时,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护理人员取下雾化装置6。
58.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59.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操作台放置雾化装置,固定雾化装置的放置位置,减少了护理人员交接清点的时间。通过固定装置固定雾化吸嘴,移动装置将支撑杆移动到任意所需位置,支撑杆顶部的塑形软杆可任意角度弯折后固定,万向调节装置可360
°
转动,确保雾化吸嘴与患者的人工气道衔接相通的更好,在合适位置将气溶胶送入患者气道内,避免护理人员持续把持,省时省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60.2、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由多根支撑腿呈“十”字形设置,多根支撑腿交叉中心点垂直高度高于多根支撑腿边侧端点垂直高度,提高了底座的稳定性,支撑腿边侧端点底面设有移动装置,多个移动装置相互配合,平稳度高,灵活性强。
61.3、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装置为万向轮,可带动支撑杆移动、转动,万向轮上设有刹车装置,可将支撑杆在任意所需位置固定,固定后,避免支撑杆任意移动,提高了支撑杆固定后的稳定性,减少了护理人员因多人需要雾化治疗而多次移动雾化机,降低雾化机的损坏率。
62.4、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台边缘设有挡边,避免放置其上的雾化装置脱落,操作台上表面设有防滑装置,增大了雾化装置与其摩擦力,避免雾化器脱落、损坏,操作台下表面设有斜支撑,提高了操作台的承重量,牢固度高,实用性强。
63.5、本实用新型将塑形软杆设置为碳素钢材质,可任意角度弯折,且弯折后固定,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塑形软杆顶部连接夹爪机构,雾化管通过夹爪机构固定,开合方便,省时省力,雾化装置固定放置在操作台上后,最大限度减少与病人接触,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增加了操作空间,便于护理人员更好的给予患者雾化治疗。
64.6、本实用新型操作台底部设有放置架,放置架内部设有利器盒,放置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药物配置后放入雾化装置内,注射器针头可第一时间放入利器盒内,避免了针头乱放,被针刺伤的风险。利器盒放入取出方便,便于倾倒利器盒内医疗废物,实用性强,适合推广应用。
6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