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肩部臀部减压可拆卸式护理垫。
背景技术:2.在医护病房中,如果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时,往往需要运用到减压翻身枕,现有的减压翻身枕都是简单的垫子,而在临床中,骨科外科神经外科等多种疾病容易导致患者长期卧床,患者长期卧床就会容易在肩胛部和骶尾部等位置形成压疮,若是仍然使用传统的减压翻身枕,就会触碰到压疮,造成患者的损伤,但是若不对患者进行翻身减压,则会容易加重这种情况,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另一方面,若采用水垫,普遍使用的水垫经常破损,导致需要更换床单等,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和材料费用,无法满足现有的临床使用要求。
3.因此,亟需要一种肩部臀部减压可拆卸式护理垫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患者翻身和减轻受压以促进恢复的肩部臀部减压可拆卸式护理垫,其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肩部臀部减压可拆卸式护理垫,其包括肩部护理垫、臀部护理垫和连接组件,所述臀部护理垫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肩部护理垫可拆卸连接,所述肩部护理垫上设有用于与肩胛部对应的第一镂空孔,所述臀部护理垫包括中间承载件、左延伸件和右延伸件,所述中间承载件位于所述左延伸件与所述右延伸件之间,所述中间承载件的设有用于与骶尾部对应的第二镂空孔,所述左延伸件和所述右延伸件具有柔性,借由所述左延伸件翻折至所述中间承载件的底部使得所述中间承载件的左侧可形成左侧垫高部,借由所述右延伸件翻折至所述中间承载件的底部使得所述中间承载件的右侧可形成右侧垫高部。
6.较佳地,所述第一镂空孔沿所述肩部护理垫的左右方向呈对称设置。
7.较佳地,所述中间承载件、左延伸件和右延伸件共同形成中间低且两边高的凹槽结构。
8.具体地,所述左延伸件的横截面为梯形。
9.具体地,所述右延伸件的横截面为梯形。
10.较佳地,所述的肩部臀部减压可拆卸式护理垫还包括降温垫,所述肩部护理垫与所述臀部护理垫上均可拆卸地铺设有所述降温垫,所述降温垫对应所述第一镂空孔开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降温垫对应所述第二镂空孔开设有第二避让孔。
11.具体地,所述降温垫为凝胶冰垫。
12.较佳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公粘贴带和母粘贴带,所述公粘贴带和母粘贴带中的一者与所述肩部护理垫连接,所述公粘贴带和母粘贴带中的另一者与所述臀部护理垫连接。
13.较佳地,所述第一镂空孔为椭圆孔。
14.较佳地,所述第二镂空孔为椭圆孔。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臀部减压可拆卸式护理垫通过将肩部护理垫、臀部护理垫和连接组件等连接在一起,臀部护理垫通过连接组件与肩部护理垫可拆卸连接,故使用者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将肩部护理垫或者臀部护理垫拆卸下来,从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肩部护理垫上设有用于与肩胛部对应的第一镂空孔,第一镂空孔的设置能够使得肩胛骨处悬空,这样就能够有效减轻压力,避免肩胛骨处形成压力性损伤;臀部护理垫包括中间承载件、左延伸件和右延伸件,中间承载件位于左延伸件与右延伸件之间,中间承载件的设有用于与骶尾部对应的第二镂空孔,第二镂空孔的设置能够使得骶尾部处悬空,这样就能够有效减轻压力,避免骶尾部处形成压力性损伤;左延伸件和右延伸件具有柔性,借由左延伸件翻折至中间承载件的底部使得中间承载件的左侧可形成左侧垫高部,这样就能够使得患者向右侧翻身,更换受压点,避免长时间一个体位导致皮肤损伤;借由右延伸件翻折至中间承载件的底部使得中间承载件的右侧可形成右侧垫高部,这样就能够使得患者向左侧翻身,更换受压点,避免长时间一个体位导致皮肤损伤,从而辅助患者翻身和减轻受压,进而促进恢复。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臀部减压可拆卸式护理垫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臀部减压可拆卸式护理垫在俯视方向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臀部减压可拆卸式护理垫在仰视方向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臀部减压可拆卸式护理垫中的臀部护理垫在正视方向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的肩部臀部减压可拆卸式护理垫中的臀部护理垫且左延伸件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21.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臀部减压可拆卸式护理垫100包括肩部护理垫1、臀部护理垫2和连接组件3,臀部护理垫2通过连接组件3与肩部护理垫1可拆卸连接,故使用者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将肩部护理垫1或者臀部护理垫2拆卸下来,从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肩部护理垫1上设有用于与肩胛部对应的第一镂空孔11,第一镂空孔11的设置能够使得肩胛骨处悬空,这样就能够有效减轻压力,避免肩胛骨处形成压力性损伤,较优的是,第一镂空孔11沿肩部护理垫1的左右方向呈对称设置,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镂空孔1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镂空孔11呈对称地设置于肩部护理垫1的两侧;臀部护理垫2包括中间承载件21、左延伸件22和右延伸件23,中间承载件21位于左延伸件22与右延伸件23之间,中间承载件21的设有用于与骶尾部对应的第二镂空孔211,第二镂空孔211的设置能够使得骶尾部处悬空,这样就能够有效减轻压力,避免骶尾部处形成压力性损伤;左延伸件22和右延伸件23
具有柔性,故左延伸件22和右延伸件23可以翻折,借由左延伸件22翻折至中间承载件21的底部使得中间承载件21的左侧可形成左侧垫高部,这样就能够使得患者向右侧翻身,更换受压点,避免长时间一个体位导致皮肤损伤;借由右延伸件23翻折至中间承载件21的底部使得中间承载件21的右侧可形成右侧垫高部,这样就能够使得患者向左侧翻身,更换受压点,避免长时间一个体位导致皮肤损伤,从而辅助患者翻身和减轻受压,进而促进恢复。更为具体地,如下:
22.请参阅图2至图4,中间承载件21、左延伸件22和右延伸件23共同形成中间低且两边高的凹槽结构,从而更好地承载患者。较优的是,左延伸件22的横截面为梯形,右延伸件23的横截面为梯形,但不限于此。
23.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臀部减压可拆卸式护理垫100还包括降温垫4,肩部护理垫1与臀部护理垫2上均可拆卸地铺设有降温垫4,降温垫4对应第一镂空孔11开设有第一避让孔41,从而有效避免降温垫4遮挡第一镂空孔11,降温垫4对应第二镂空孔211开设有第二避让孔42。从而有效避免降温垫4遮挡第二镂空孔211。较优的是,降温垫4为凝胶冰垫,但不限于此。
24.请参阅图1至图4,连接组件3包括公粘贴带(图未示)和母粘贴带(图未示),公粘贴带和母粘贴带中的一者与肩部护理垫1连接,公粘贴带和母粘贴带中的另一者与臀部护理垫2连接,通过公粘贴带和母粘贴带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实现肩部护理垫1与臀部护理垫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较优的是,第一镂空孔11为椭圆孔,第二镂空孔211为椭圆孔。
25.请参阅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臀部减压可拆卸式护理垫100的使用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26.当患者需要平卧时,肩部护理垫1和臀部护理垫2共同承载患者,第一镂空孔11使得患者的肩胛处悬空,第二镂空孔211使得患者的骶尾部悬空,当患者需要向左侧翻身以更换一个体位时,右延伸件23翻折至中间承载件21的底部使得中间承载件21的右侧可形成右侧垫高部,这样就能够使得患者向左侧翻身,更换受压点;当患者需要向右侧翻身以更换一个体位时,左延伸件22翻折至中间承载件21的底部使得中间承载件21的左侧可形成左侧垫高部,这样就能够使得患者向右侧翻身,更换受压点。
27.通过将肩部护理垫1、臀部护理垫2和连接组件3等连接在一起,臀部护理垫2通过连接组件3与肩部护理垫1可拆卸连接,故使用者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将肩部护理垫1或者臀部护理垫2拆卸下来,从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肩部护理垫1上设有用于与肩胛部对应的第一镂空孔11,第一镂空孔11的设置能够使得肩胛骨处悬空,这样就能够有效减轻压力,避免肩胛骨处形成压力性损伤;臀部护理垫2包括中间承载件21、左延伸件22和右延伸件23,中间承载件21位于左延伸件22与右延伸件23之间,中间承载件21的设有用于与骶尾部对应的第二镂空孔211,第二镂空孔211的设置能够使得骶尾部处悬空,这样就能够有效减轻压力,避免骶尾部处形成压力性损伤;左延伸件22和右延伸件23具有柔性,借由左延伸件22翻折至中间承载件21的底部使得中间承载件21的左侧可形成左侧垫高部,这样就能够使得患者向右侧翻身,更换受压点,避免长时间一个体位导致皮肤损伤;借由右延伸件23翻折至中间承载件21的底部使得中间承载件21的右侧可形成右侧垫高部,这样就能够使得患者向左侧翻身,更换受压点,避免长时间一个体位导致皮肤损伤,从而辅助患者翻身和减轻受压,进而促进恢复。本实用新型的肩部臀部减压可拆卸式护理垫100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28.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