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医学临床换床移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69604发布日期:2021-09-08 02:11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症医学临床换床移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床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症医学临床换床移位装置。


背景技术:

2.床一般在卧室、宿舍、病房、旅馆等场所使用,通常用以满足人类日常睡觉,人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经过千百年的不断演化和改进设计,在满足常人睡觉的基础上,装上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床最常见的式样一般由基本的床头板、床尾板、加上骨架的结构构成。
3.医用床放置在病房中,常用于给需在医院住院的人使用,医用床的上端设置有与病人相关病症的设备,病人在住院过程中,会需要进行手术,在移动病人的时候,有些病人的身体不能挪动,常规的医用床未设置可移动病人的装置,在搀扶病人换床时会使病人的身体发生挪动,从而导致对病人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重症医学临床换床移位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医学临床换床移位装置,包括床架和移动装置,所述床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床尾板,所述床架表面远离床尾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床头板,所述床头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筒,所述插筒的内壁插设有输液架,所述床架的上端表面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与床架表面活动连接,且底板的尺寸与床架尺寸相适配,所述底板的两侧卡接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以底板为轴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固定杆远离底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护栏,所述固定杆为矩形钢管。
6.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杆侧壁靠近端口的位置均开设有拉动槽,所述底板表面相对于固定杆端口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杆的中心与凹槽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固定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动块,拉动块的表面和拉动槽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杆借助凹槽、滑块和底板卡接。
7.优选的,所述滑块远离凹槽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滑块的一端和固定杆内壁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床架的上端四角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部插设有插块,所述插块远离床架的一端和底板底端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输液架的表面套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和输液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四个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呈圆周阵列分布,四个所述支撑杆的内部开设有插孔,插孔内插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呈“l”字形,所述限位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和固定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内部均匀开有矩形槽,所述限位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卡块。
10.优选的,所述插筒的内部垂直开设有与限位杆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槽的长度与限位杆长度相适配。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移动装置,在床架上放置可活动的底板,病人睡在底板上,抬起两端的护栏,即可移动底板,利用护栏可以被抬动,使在移动病人时仅需通过抬动护栏就可以使底板连同病人一起被抬起,通过滑块卡在底板上的凹槽内,将固定杆固定在底板上,利用滑块可以来回滑动,使其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滑动滑块将两端的护栏拆卸,通过滑块上的弹簧将滑块向凹槽内挤压,利用弹簧一直将滑块卡在凹槽内,使滑块不用因为误触而使护栏掉落,通过底板下端的插块插在床架上的插槽内,利用插块、插槽使底板固定在床架上从而拆除一侧护栏方便病人上下床,解决了在搀扶病人换床时会使病人的身体发生挪动,从而导致对病人的二次伤害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支撑装置,输液架上的支撑杆张开,撑在地面上,内部的限位杆卡在支撑杆内的插孔内,使支撑杆保持在固定的角度上,利用支撑杆撑住输液架,使输液架有了支撑避免晃动倾倒,通过在插筒上开设卡槽,利用卡槽卡住限位杆,在收起输液架时可以固定在插筒内,解决了病人在离开床体时,需要提着输液瓶,导致不方便行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重症医学临床换床移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重症医学临床换床移位装置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重症医学临床换床移位装置中图1的a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重症医学临床换床移位装置中图2的b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重症医学临床换床移位装置中图2的c处示意图。
19.图例说明:1、床架;2、床头板;3、床尾板;4、插筒;5、输液架;6、移动装置;61、底板;62、护栏;63、固定杆;64、拉动槽;65、滑块;66、弹簧;67、插块;68、插槽;7、支撑装置;71、固定环;72、支撑杆;73、限位杆;7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实施例1,如图1

5所示,一种重症医学临床换床移位装置,包括床架1和移动装置6,床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床尾板3,床架1表面远离床尾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床头板2,床头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筒4,插筒4的内壁插设有输液架5。
23.下面具体说一下其移动装置6和支撑装置7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24.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床架1和移动装置6,床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床尾板3,床架
1表面远离床尾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床头板2,床头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筒4,插筒4的内壁插设有输液架5,床架1的上端表面设有移动装置6,移动装置6包括底板61,底板61的底部与床架1表面活动连接,且底板61的尺寸与床架1尺寸相适配,底板61的两侧卡接有两个固定杆63,两个固定杆63以底板61为轴对称分布,两个固定杆63远离底板6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护栏62,固定杆63为矩形钢管,两个固定杆63侧壁靠近端口的位置均开设有拉动槽64,底板61表面相对于固定杆63端口的位置开设有凹槽,固定杆63的中心与凹槽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固定杆6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65,滑块6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拉动块,拉动块的表面和拉动槽64滑动连接,两个固定杆63借助凹槽、滑块65和底板61卡接,滑块65远离凹槽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66,弹簧66远离滑块65的一端和固定杆63内壁固定连接,床架1的上端四角开设有插槽68,插槽68的内部插设有插块67,插块67远离床架1的一端和底板61底端固定连接。
25.其整个移动装置6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移动装置6,在床架1上放置可活动的底板61,病人睡在底板61上,抬起两端的护栏62,即可移动底板61,利用护栏62可以被抬动,使在移动病人时,仅需通过抬动护栏62就可以使底板61连同病人一起被抬起,通过滑块65卡在底板61上的凹槽内,将固定杆63固定在底板61上,利用滑块65可以来回滑动,使其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滑动滑块65将两端的护栏62拆卸,通过滑块65上的弹簧66将滑块65向凹槽内挤压,利用弹簧66一直将滑块65卡在凹槽内,使滑块65不用因为误触而使护栏62掉落,通过底板61下端的插块67插在床架1上的插槽68内,利用插块67、插槽68使底板61固定在床架1上从而拆除一侧护栏62方便病人上下床,解决了在搀扶病人换床时会使病人的身体发生挪动,从而导致对病人的二次伤害的问题。
26.如图4和图5所示,输液架5的表面套有支撑装置7,支撑装置7包括固定环71,固定环71的内壁和输液架5固定连接,固定环7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四个支撑杆72,四个支撑杆72呈圆周阵列分布,四个支撑杆72的内部开设有插孔,插孔内插设有限位杆73,限位杆73呈“l”字形,限位杆73远离支撑杆72的一端和固定环71转动连接,插筒4的内部垂直开设有与限位杆73相对应的卡槽74,卡槽74的长度与限位杆73长度相适配。
27.其整个的支撑装置7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支撑装置7,输液架5上的支撑杆72张开,撑在地面上,内部的限位杆73卡在支撑杆72内的插孔内,使支撑杆72保持在固定的角度上,利用支撑杆72撑住输液架5,使输液架5有了支撑避免晃动倾倒,通过在插筒4上开设卡槽74,利用卡槽74卡住限位杆73,在收起输液架5时可以固定在插筒4内,解决了病人在离开床体时,需要提着输液瓶,导致不方便行动的问题。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