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防雨转运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6163发布日期:2021-12-11 12:4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风防雨转运病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风防雨转运病床。


背景技术:

2.病人的转移通常通过转运病床来实现,现有的转运病床上并没有遮挡物,病人躺在转运病床上只有被褥遮盖保暖;在转运的过程中难免要移动到室外环境,或者由于季节变化,会遇到低温或有风的情况。病人由于体弱,尤其需要保暖避风,采用被褥遮挡时会对病人造成压迫,并且难以观察病人神情,容易出现多种不良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风防雨转运病床。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风防雨转运病床,包括车体和防护罩,防护罩覆盖在车体上;
5.防护罩包括透明的硬质防护盖和防护布,防护盖为弯曲或弯折的板状,防护盖后端能够固定在车体两侧侧板上,防护盖前端能够固定在车体头端下部的横杆上,防护布连接在防护盖周边边缘,能够覆盖车体。
6.优选地,防护罩与车体通过连接卡子连接,连接卡子为c状。
7.优选地,防护罩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与两个侧板匹配的连接卡子,防护罩前端设有与横杆匹配的连接卡子;防护布上纵向设有四排连接卡子,分别于两个侧板的上杆和车体的两个纵杆匹配。
8.优选地,防护盖包括铰接的固定板和翻起板,翻起板连接在固定板前端。
9.优选地,翻起板上设有操作口,操作口通过门状结构覆盖或通过帘状结构覆盖。
10.优选地,防护布在车体头部开设有气管口,在车体中部设有输液口。
11.优选地,气管口和输液口为能够开合的孔状,或者气管口和输液口为外端开放的缺口状。
12.优选地,车体头端向内凹陷并设有横杆,车体上还设有方枕,方枕通过旋转套连接在横杆上。
13.优选地,车体头端的底部设有网兜。
14.优选地,车体上还设有输液杆,输液杆底部设有固定连接夹子,输液杆中部套设有定位连接夹子,固定连接夹子能够夹持在车体的纵杆上,定位连接夹子能够夹持在侧板的上杆上。
15.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防护罩罩在整个车体上,减轻对患者的压迫,并能够通过透明的防护盖实时观察患者的申请,并具有安抚作用;防护罩能够卡接在车体上,避免移动中脱落,使用完毕后还能够收起收纳,方便存放和清洗。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车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连接卡子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防护罩结构示意图。
20.图中:
21.1、车体
ꢀꢀꢀꢀꢀꢀꢀꢀꢀꢀꢀꢀꢀꢀꢀꢀꢀꢀꢀꢀ
11、侧板
ꢀꢀꢀꢀꢀꢀꢀꢀꢀꢀꢀꢀꢀꢀꢀꢀ
12、方枕
22.13、收纳盒
ꢀꢀꢀꢀꢀꢀꢀꢀꢀꢀꢀꢀꢀꢀꢀꢀꢀ
21、防护盖
ꢀꢀꢀꢀꢀꢀꢀꢀꢀꢀꢀꢀꢀꢀ
22、防护布
23.23、翻起板
ꢀꢀꢀꢀꢀꢀꢀꢀꢀꢀꢀꢀꢀꢀꢀꢀꢀ
24、固定板
ꢀꢀꢀꢀꢀꢀꢀꢀꢀꢀꢀꢀꢀꢀ
25、操作口
24.26、帘状结构
ꢀꢀꢀꢀꢀꢀꢀꢀꢀꢀꢀꢀꢀꢀꢀ
27、输液口
ꢀꢀꢀꢀꢀꢀꢀꢀꢀꢀꢀꢀꢀꢀ
28、气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做出说明。
26.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风防雨转运病床,包括车体1和防护罩,车体1与现有转运病床相似,患者可躺在车体1上,车体1两侧设有能够上下移动或转动拆装的侧板11,四边通过相互连接的两个横杆和两个纵杆形成;防护罩覆盖在车体1上,能够覆盖整个车体1,患者躺在车体1上,防护罩能够遮挡患者全身。
27.如图4所示,防护罩包括透明的硬质防护盖21和防护布22,硬质防护盖21可以为透明的亚克力材质,防护盖21为弯曲或弯折的板状,设置在头部上方,具有支撑作用,避免压迫患者面部,使得患者舒适;防护盖21后端能够固定在车体1两侧侧板11上,防护盖21前端能够固定在车体1头端下部的横杆上,使得防护盖21固定支撑在车体1头端,防护布22连接在防护盖21周边边缘,前端较短,后端较长,使得防护布22能够覆盖整个车体1,并两端下垂,保证防风防雨效果。
28.防护罩与车体1通过连接卡子连接,如图3所示,连接卡子为c状,具有一定弹性,能够卡接在车体1侧板11上杆上,或卡接在车体1的横杆和纵杆上,为了方便卡接,可将车体1侧板11上杆、横杆和纵杆支撑相同粗细的结构;连接卡子背面通过粘接或缝合的方式固定在防护盖21或防护布22上,开口端根据情况与上杆、横杆和纵杆连接;具体的,防护罩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与两个侧板11匹配的连接卡子,防护罩前端设有与横杆匹配的连接卡子,前端的连接卡子数量为2

4个,避免数量太多,不方便快速固定或翻开;防护布22上纵向设有四排连接卡子,内侧的两排连接卡子分能够别于卡接在两个侧板11的上杆上,用于固定防护布22,外侧的两排连接卡子能够分别卡接在车体1的两个纵杆上,用于固定防护布22边缘,加固防风。
29.防护盖21包括铰接的固定板24和翻起板23,翻起板23连接在固定板24前端,翻起的翻起板23反向压住固定板24,避免固定板24倾斜触碰患者面部,医生或护士能够在翻开的开口处对患者实施紧急处理;翻起板23上设有操作口25,用于简单的操作或插管,操作口25通过门状结构覆盖或通过帘状结构26覆盖,门状结构或帘状结构26挡柱操作口25,避免漏风漏雨,还方便开合,门状结构或帘状结构26具有卡接或粘接的结构,方便对开口端进行固定,例如采用魔术贴。
30.防护布22在车体1头部开设有气管口28,用于通入气囊管或通气管,在车体1中部
设有输液口27,用于通入输液管;气管口28和输液口27为能够开合的孔状,例如在防护布22上开设一端连接的矩形的开口,连接处的另一端通过能够粘接的连接结构,通过管路时,打开气管口28和输液口27将管路伸入;或者气管口28和输液口27为外端开放的缺口状,管路可通过缺口处向内伸入,不使用时可通过防护布22的褶皱掩住。
31.车体1头端向内凹陷并设有横杆,车体1上还设有方枕12,方枕12通过旋转套连接在横杆上,旋转套可以为硬质套或软质套,连接方枕12和横杆,方枕12放置在车体1上时,患者能够枕于枕上,运送麻醉患者时将方枕12转动出,转动套在横杆上转动,方枕12旋转到车体1外侧或车体1底部,车体1头端的底部固定贴合设有网兜,能够兜住方枕12,用于暂时放置。
32.车体1上还设有输液杆,输液杆底部设有固定连接夹子,输液杆中部套设有定位连接夹子,固定连接夹子能够夹持在车体1的纵杆上,定位连接夹子能够夹持在侧板11的上杆上,固定连接夹子和定位连接夹子相互配合,将输液杆固定在车体1上,输液在患者手上时,将输液杆固定在车体1尾部,输液在颈部时,将输液杆固定在车体1前部。固定连接夹子背侧固定在输液杆地段,前侧向外伸出设有夹持状结构,例如夹子或c型卡子;定位连接夹子背侧套在输液杆上,可在输液杆上上下移动,前侧向外伸出,设有与固定连接夹子相同的夹持结构。
33.使用时,患者躺在车体1上,根据情况选择使用方枕12或不使用方枕12将其固定在底部网兜中,根据需要连接输液管或通气管,再将防护罩覆盖在患者身上,通过连接卡子固定在车体1上,实现防风防雨,则可以开始转运;患者可通过透明的防护盖21观察外界环境,降低心中恐惧或压力,一会人员可以通过透明的防护盖21观察患者状态,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可打开操作口25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护,或直接打开翻起板23对患者实施抢救;使用完毕后,将防护罩折叠好放置在床体下方的收纳盒13中。
34.实施例1:
35.一种防风防雨转运病床,包括车体1和防护罩,防护罩覆盖在车体1上;防护罩包括透明的硬质防护盖21和防护布22,防护盖21为弯曲或弯折的板状,防护盖21后端能够固定在车体1两侧侧板11上,防护盖21前端能够固定在车体1头端下部的横杆上,防护布22连接在防护盖21周边边缘,能够覆盖车体1,防护罩与车体1通过连接卡子连接,连接卡子为c状,防护罩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与两个侧板11匹配的连接卡子,防护罩前端设有与横杆匹配的连接卡子;防护布22上纵向设有四排连接卡子,分别于两个侧板11的上杆和车体1的两个纵杆匹配,防护盖21包括铰接的固定板24和翻起板23,翻起板23连接在固定板24前端,翻起板23上设有操作口25,操作口25通过门状结构覆盖覆盖,防护布22在车体1头部开设有气管口28,在车体1中部设有输液口27,气管口28和输液口27为能够开合的孔状。
36.车体1头端向内凹陷并设有横杆,车体1上还设有方枕12,方枕12通过旋转套连接在横杆上,车体1头端的底部设有网兜,车体1上还设有输液杆,输液杆底部设有固定连接夹子,输液杆中部套设有定位连接夹子,固定连接夹子能够夹持在车体1的纵杆上,定位连接夹子能够夹持在侧板11的上杆上。
37.实施例2:
38.一种防风防雨转运病床,包括车体1和防护罩,防护罩覆盖在车体1上;防护罩包括透明的硬质防护盖21和防护布22,防护盖21为弯曲或弯折的板状,防护盖21后端能够固定
在车体1两侧侧板11上,防护盖21前端能够固定在车体1头端下部的横杆上,防护布22连接在防护盖21周边边缘,能够覆盖车体1,防护罩与车体1通过连接卡子连接,连接卡子为c状,防护罩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与两个侧板11匹配的连接卡子,防护罩前端设有与横杆匹配的连接卡子;防护布22上纵向设有四排连接卡子,分别于两个侧板11的上杆和车体1的两个纵杆匹配,防护盖21包括铰接的固定板24和翻起板23,翻起板23连接在固定板24前端,翻起板23上设有操作口25,操作口25通过帘状结构26覆盖,防护布22在车体1头部开设有气管口28,在车体1中部设有输液口27,气管口28和输液口27为外端开放的缺口状。
39.车体1头端向内凹陷并设有横杆,车体1上还设有方枕12,方枕12通过旋转套连接在横杆上,车体1头端的底部设有网兜,车体1上还设有输液杆,输液杆底部设有固定连接夹子,输液杆中部套设有定位连接夹子,固定连接夹子能够夹持在车体1的纵杆上,定位连接夹子能够夹持在侧板11的上杆上。
4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