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0774发布日期:2021-12-24 23:3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铰刀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铰刀。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开放手术用铰刀一般包括手柄、铰刀杆以及刀体,现有的铰刀杆与手柄为一体式结构,由于铰刀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手柄以及刀体,使得铰刀无法放置到内窥镜的通道内,即现有的开放手术用铰刀,无法在内镜下完全可视化操作,必须要不断透视x光,然后再操作,操作后还要再透视x光,来检验效果,这样增加了手术时间,增大了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开放手术用铰刀,无法在内镜下完全可视化操作,只能不断透视x光,增加了手术时间,增大了手术风险的技术问题。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铰刀,包括:铰刀本体以及握持构件,所述铰刀本体与所述握持构件可拆卸连接;
5.所述铰刀本体与所述握持构件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6.所述握持构件包括相连接的握持部以及安装部;
7.其中,所述握持部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连通的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形成安装通道,所述铰刀本体插设于所述安装通道内;
8.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件以及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顺次与所述握持部以及所述铰刀本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顺次与所述安装部以及所述铰刀本体螺纹连接。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铰刀本体包括外套管以及内支撑构件;其中,所述外套管套设于所述内支撑构件的外部;所述第一紧固件顺次与所述握持部以及所述外套管螺纹连接;
10.所述第二紧固件顺次与所述握持部以及所述外套管螺纹连接。
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握持构件并套设有限位帽,且所述限位帽抵靠于所述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的一侧形成有避让槽,所述限位帽设置于所述避让槽内。
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铰刀本体还包括与所述外套管的远离所述握持构件的一端相连接的安装构件,所述安装构件形成有贯穿其相对的两侧部的安装空间。
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铰刀本体还包括分别套设于所述内支撑构件的远离所述握持构件的一端的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且所述第一刀体位于所述内支撑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刀体位于所述内支撑构件的相对的另一侧;
14.所述支撑构件能够分别相对所述第一刀体和所述第二刀体旋转;所述第一刀体以及所述第二刀体均设置于所述安装构件的安装空间内;
15.所述第一刀体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一侧开口,且所述第一刀体通过所述安装空间的一侧开口伸出至所述安装空间的外部以打开;所述第二刀体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另一侧开口,且所述第二刀体通过所述安装空间的另一侧开口伸出至所述安装空间的外部以打开;
16.所述第一刀体和所述第二刀体相对设置并围设成两侧开口的容纳空间。
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铰刀本体还包括与所述内支撑构件的远离所述握持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的推动构件,所述推动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刀体和所述第二刀体所围设成的容纳空间内,且所述推动构件能够跟随所述内支撑构件的旋转而沿着所述支撑构件的长度方向运动,以推动所述第一刀体和所述第二刀体均打开或者推动所述第一刀体和所述第二刀体均闭合。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
19.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以及第二限位部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间隔设置;
20.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相对的另一端以及第二限位部的相对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均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容纳空间的侧壁形成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连接部还连接有安装用部,所述安装用部插设有导向构件;
21.所述安装构件还形成有与所述安装空间相连通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构件的能够沿着所述导向孔移动。
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的外径尺寸小于 6mm。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4.本技术通过改进铰刀设计,采用全新的倒装结构,具体地,可以很方便地把铰刀本体从内镜前端倒装进去,头部露出操作孔后,再将握持构件与铰刀本体快速连接,从而实现了在内镜下使用铰刀,配合内镜,就可以在全可视的情况下,进行成型操作,大大减少x光透视操作,保证了操作快捷安全,又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铰刀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铰刀的关于握持构件的局部剖视图;
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铰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图4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铰刀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图6在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推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
[0035]1‑
铰刀本体,11

外套管,111

第二通孔,12

内支撑构件,13

第一刀体,14

第二刀体,15

安装构件,151

导向孔,152

第一通孔, 153

安装空间,16

推动构件,161

第一连接部,162

第二连接部,163
‑ꢀ
第一限位部,164

第二限位部,165

限位凸起,166

安装用部,17
‑ꢀ
限位帽,18

紧固螺钉,19

导向构件,2

握持构件,21

握持部,211
‑ꢀ
避让槽,22

安装部,3

紧固件,31

第一紧固件,32

第二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7]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
[0038]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0]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1]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铰刀。
[0042]
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刀,包括:铰刀本体1以及握持构件2,铰刀本体1与握持构件2可拆卸连接。
[0043]
可见,本技术通过改进铰刀设计,采用全新的倒装结构,具体地,可以很方便地把铰刀本体1从内镜前端倒装进去,头部露出操作孔后,再将握持构件2与铰刀本体1快速连接,从而实现了在内镜下使用铰刀,配合内镜,就可以在全可视的情况下,进行成型操作,大大减少x光透视操作,保证了操作快捷、安全,又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
[0044]
关于本铰刀本体1以及握持构件2的详细结构将在下文阐述。
[0045]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铰刀本体1与握持构件2通过紧固件3可拆卸连接。
[0046]
采用上述可拆卸的连接结构,为实现把铰刀本体1从内镜前端倒装进去,头部露出
操作孔后,再将握持构件2与铰刀本体1快速连接提供了可能,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0047]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握持构件2包括相连接的握持部21以及安装部22;
[0048]
其中,握持部21形成有第一安装孔,安装部22形成有与第一安装孔相连通的第二安装孔,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形成安装通道,铰刀本体1插设于安装通道内;
[0049]
紧固件3包括第一紧固件31以及第二紧固件32,第一紧固件31 顺次与握持部21以及铰刀本体1螺纹连接,第二紧固件32顺次与握持部21以及铰刀本体1螺纹连接。
[0050]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采用第一紧固件31和第二紧固件32 分别对铰刀本体1的两个不同位置对其进行固定,保证铰刀本体1 与握持构件2连接的稳定性。此外,安装部22起到加强铰刀本体1 的稳定性的作用。
[0051]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铰刀本体1包括外套管11以及内支撑构件12;
[0052]
其中,外套管11套设于内支撑构件12的外部;
[0053]
第一紧固件31顺次与握持部21以及外套管11螺纹连接;
[0054]
第二紧固件32顺次与安装部22以及外套管11螺纹连接。
[0055]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具体地,本铰刀在使用过程中,外套管11能够保持不动,内支撑构件12能够相对外套管11旋转。
[0056]
其中,可选地,内支撑构件12具有圆杆状结构,方便加工制造,而且便于其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
[0057]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内支撑构件12的一端穿过握持构件2并套设有限位帽17,且限位帽17抵靠于握持部 21;握持部21的一侧形成有避让槽211,限位帽17设置于避让槽211 内。
[0058]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只有当操作者手持限位帽17旋拧时,才会带动内支撑构件12旋转,进而迫使下文所述的第一刀体13和第二刀体14打开或者关闭,可控性更强,避免了内支撑构件12被误碰后的旋转,更加安全、可靠。
[0059]
其中,限位帽17与内杆通过紧固螺钉18相连接。
[0060]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铰刀本体1还包括与外套管11的远离握持构件2的一端相连接的安装构件15,安装构件15形成有贯穿其相对的两侧部的安装空间153。
[0061]
铰刀本体1还包括分别套设于内支撑构件12的远离握持构件2 的一端的第一刀体13和第二刀体14,且第一刀体13位于内支撑构件12的一侧,第二刀体14位于内支撑构件12的相对的另一侧;
[0062]
支撑构件能够分别相对第一刀体13和第二刀体14旋转;第一刀体13以及第二刀体14均设置于安装构件15的安装空间153内;
[0063]
第一刀体13的部分结构位于安装空间153的一侧开口,且第一刀体13通过安装空间153的一侧开口伸出至安装空间153的外部以打开;
[0064]
第二刀体14的部分结构位于安装空间153的另一侧开口,且第二刀体14通过安装空间153的另一侧开口伸出至安装空间153的外部以打开;
[0065]
第一刀体13和第二刀体14相对设置并围设成两侧开口的容纳空间。
[0066]
铰刀本体1还包括与内支撑构件12的远离握持构件2的一端转动连接的推动构件16,推动构件16设置于第一刀体13和第二刀体 14所围设成的容纳空间内,且推动构件16能够跟随内支撑构件12 的旋转而沿着支撑构件的长度方向运动,以推动第一刀体13和第二刀体14均打开或者推动第一刀体13和第二刀体14均闭合。
[0067]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本铰刀的工作原理如下:
[0068]
首先把外套管11(优选地,外径小于6.0mm)从内镜前端倒装进去,头部露出操作孔后,再将握持构件2与外套管11快装连接,且使得内支撑构件12的一端从外套管11和握持构件2内伸出并安装限位帽17,而后旋转限位帽17,就可以驱动内支撑构件12旋转,内支撑构件12旋转进而驱动推动构件16朝向远离握持构件2的方向运动,进而驱动第一刀体13和第二刀体14分别从对应的安装空间153 的两侧开口伸出,从而实现打开的操作;
[0069]
当使用完成后,可反向旋转限位帽17,就可以驱动内支撑构件 12旋转,内支撑构件12旋转进而驱动推动构件16朝向靠近握持构件2的方向运动,进而迫使第一刀体13和第二刀体14分别从对应的安装空间153的两侧开口收回,从而实现关闭的操作。
[0070]
本铰刀采用全新的倒装,可以在全可视的情况下,进行成型操作,大大减少透视操作,保证了操作快捷、安全,又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此外采用无级撑开结构,连续可调,精度高,操作简单、方便。
[0071]
这种结构只需要调整外套管11和内支撑构件12的配合尺寸,就可以适用于工作通道小于6.0mm的所有常见腰椎脊柱内镜,当然,不仅限于上述尺寸的腰椎脊柱内镜,也即确保铰刀本体能倒装进入目前较常用的几种内镜的工作通道,确保通用性。
[0072]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推动构件16包括第一连接部161、第二连接部162、第一限位部163以及第二限位部164;
[0073]
其中,第一限位部163的一端以及第二限位部164的一端均与第一连接部161相连接,且第一限位部163以及第二限位部164间隔设置;
[0074]
第一限位部163的相对的另一端以及第二限位部164的相对的另一端均与第二连接部162相连接;
[0075]
第一限位部163以及第二限位部164均形成有限位凸起165,容纳空间的侧壁形成有限位槽,限位凸起165插设于限位槽内;
[0076]
第二连接部162还连接有安装用部166,安装用部166插设有导向构件19。
[0077]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当内支撑构件12旋转进而驱动推动构件16移动时,推动构件16通过其自身设的限位凸起165迫使第一刀体13或者第二刀体14打开或者关闭。
[0078]
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四个限位凸起165,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数量,而且其具体位置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0079]
进一步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安装构件15还形成有与安装空间153相连通的导向孔151,导向构件19的能够沿着导向孔151移动。
[0080]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此导向孔151起到对推动构件16移动过程中导向的作用,避免发生倾斜。
[0081]
其中,上述的安装构件15还形成有与安装空间153相连通的第一通孔152,第一通孔152起到观察以及辅助清洗、消毒的作用。
[0082]
外套管11形成有贯穿其侧壁的第二通孔111,起到辅助清洗、消毒的作用。
[0083]
进一步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刀体13和第二刀体14均包括安装部22以及切割部;其中,安装部22套设于内支撑构件12的远离握持构件2的一端,且能够沿着垂直于内支撑构件12 的延伸方向旋转。
[008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