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体式鼻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7177发布日期:2021-11-10 02:2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联体式鼻假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部植入物,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联体式鼻假体。


背景技术:

2.当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人选择采用手术的方式改变面部特征,简称“整形”。隆鼻术是常见的手术之一,是针对鼻梁偏低,鼻骨发育缺陷、外伤等原因造成的鼻梁低平凹陷者。隆鼻术是将假体埋入鼻背筋膜下,使鼻梁及鼻尖隆起,从而改善外观。
3.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tfe)是一种新型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由聚四氟乙烯树脂经拉伸等特殊加工方法制成。白色,富有弹性和柔韧性,具有“节与纤维”连接而形成的网状结构,这些微孔结构,使膨体聚四氟乙烯医疗产品,是目前最为理想的生物组织代用品。填充物膨体聚四氟乙烯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细胞可长入,防止移位,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4.在假体隆鼻前,要根据求美者的面部特征、个人气质,制定个性化的隆鼻方案,手术过程中雕刻假体材料,这样能让假体材料与鼻背骨精确牢固的吻合在一起,并与面部形态达到和谐统一。但目前鼻假体存在以下缺点:
5.第一:人体鼻背的鼻骨并非光滑,且宽度上也成菱形。目前市场上的膨体聚四氟乙烯鼻假体,鼻背部分为直条状,其与自身鼻骨的服帖性较差。手术过程中,如果“强制性”地将鼻假体植入,一旦出现一个点不吻合,就会出现“跷跷板”现象,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在鼻根和鼻尖处形成较大张力,最终导致感染;
6.第二:目前市场上的联体式“l”型鼻假体的鼻背部分和鼻小柱部分的弯曲角度固定,无法根据不同患者的鼻子需求调整角度,如果强制性地将弯曲角度拉大或推小,那么在鼻尖处会存在收缩张力,易引发感染;即使医生用缝合线固定,但其技术要求高,缝合时间长,也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体式鼻假体,以解决现有的鼻假体不服帖及张力引起的感染问题。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联体式鼻假体,包括鼻小柱、鼻尖和鼻背,所述鼻背的内侧每隔一定距离设有横向贯穿的凹槽,将鼻背的内侧分隔为若干段;所述鼻小柱与鼻背连接处外侧形成鼻尖,该连接处内侧设有三角形缺口,用于调节鼻小柱和鼻背之间的角度α。
9.作为优选,所述的凹槽呈矩形或三角形。
10.作为优选,所述的凹槽等距离间隔设置。
11.作为优选,所述的凹槽相邻的间隔为5~10mm。
12.作为优选,所述的鼻小柱和鼻背之间的角度α为45~90
°

13.作为优选,所述的鼻小柱和鼻背之间的角度α为45~60
°

14.作为优选,该鼻假体为“l”型结构。
15.作为优选,该鼻假体为膨体聚四氟乙烯鼻假体。
16.作为优选,所述的鼻尖圆滑过渡。
17.作为优选,所述的鼻尖设有若干间隙。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该联体式鼻假体通过在鼻背的内侧设置若干横向贯穿的凹槽,相邻的凹槽间距相等,形成藕断丝连的效果,从而从根本上松解了鼻假体的张力,方便手术中医生根据患者的鼻骨微调鼻假体,不仅提高了鼻假体与鼻骨的服帖性,同时减少了医生术中雕刻的时间,大大降低感染机率。
20.2.该联体式鼻假体的鼻小柱和鼻背连接处内侧设有三角形缺口,可调节鼻小柱和鼻背之间的角度α为45~90
°
,方便术中医生根据患者鼻子调节角度,无需强制性拉大或推小角度,降低鼻尖处的张力,避免术后感染。
21.3.该膨体聚四氟乙烯鼻假体内部具有“节与纤维”的微孔结构,可以方便骨肉组织长入,进一步加强固定作用,不需要另外引入固定件。
22.4.该联体式鼻假体的鼻尖处设有若干间隙,呈波纹状结构,可有效降低鼻尖加热弯曲定型过程中的回位张力。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联体式鼻假体半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新型联体式鼻假体半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实施例1中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实施例2中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识:
28.鼻小柱1;鼻尖2;鼻背3;三角形缺口4;间隙21;凹槽31。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若干”含义是至少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本文所述的“横向”是指鼻背的宽度方向,即,相对于鼻背长度方向垂直或接近垂直。
32.以下结合图1至图4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
33.如图1、图3和如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联体式鼻假体,包括鼻小柱1、鼻尖2和鼻背3,所述鼻背3的内侧每隔一定距离设有横向贯穿的凹槽31,将鼻背3的内侧分隔为若干段,从根本上松解了鼻假体的张力,方便术中依据鼻骨微调鼻假体,提高鼻假体与鼻骨的
服帖性,减少术中雕刻的时间,降低感染机率;所述鼻小柱1与鼻背3连接处外侧形成鼻尖2,该连接处内侧设有三角形缺口4,用于调节鼻小柱1和鼻背3之间的角度α,方便术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角度,不需要强制性拉大或推小角度,降低鼻尖处的张力,避免术后感染。
34.所述的凹槽31呈矩形或三角形。
35.所述的凹槽31等距离间隔设置。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凹槽31相邻的间隔为5~10mm。
3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鼻小柱1和鼻背3之间的角度α为45~90
°

3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鼻小柱1和鼻背3之间的角度α为45~60
°

38.所述的鼻假体为“l”型结构,更接近于人体鼻结构,一体成型,减少术中缝合时间。
39.所述的鼻假体为膨体聚四氟乙烯鼻假体,含有“节与纤维”的微孔结构,微孔用于诱导细胞长入,从而起到固定假体的作用。微孔的孔径为10~40微米,优选为10~25微米。其孔隙率为30%~70%,优选为50%~65%。该膨体聚四氟乙烯鼻假体生物相容性好,术后不仅外观自然逼真,且假体不易移位、变形。
4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鼻尖2圆滑过渡,使得术后的鼻外形更美观自然。
4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鼻尖2(鼻小柱1和鼻背3连接处的外侧)设有若干间隙21,间隙21等间距或非等间距设置,呈波纹状结构,可有效降低鼻尖加热弯曲定型过程中的回位张力。
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鼻假体以聚四氟乙烯为原料,经过拉伸使其膨化,再经模具切割,简单修整,加热定型制得,具体步骤如下:
43.实施例1
44.步骤1,将一块长为85~100mm,宽14~16mm,高7~12mm的膨体聚四氟乙烯长方体,切割成截面为等腰梯形的半成品,其上底面宽5~6mm;
45.步骤2,将步骤1所述的等腰梯形半成品进行模具切割,制得“i”型半成品,其中,鼻尖2处设有若干间隙21,间隙21等间距或非等间距设置,呈波纹状结构,深2~3mm,如图2所示;
46.步骤3,将i型半成品加热定型,制得一体成型的“l型”鼻假体半成品,其中,鼻小柱1长20~25mm;鼻背3长56~60mm,宽度为12~14mm,厚度为5~10mm,如图1所示;
47.步骤4,将“l型”鼻假体半成品再经过模具切割,制得鼻假体成品,其中鼻背3的内侧设有若干横向贯穿的凹槽31,凹槽31呈矩形,其中宽度为1~2mm,高度为1~2mm,相邻凹槽31之间的间隔均为5~10mm;鼻小柱1与鼻背3连接处外侧形成鼻尖2,鼻尖2平滑过渡;内侧设有三角形缺口4,可调节鼻小柱1和鼻背3之间的角度α,保证了鼻小柱1和鼻背3之间的夹角α在45
°
~90
°
之间可自由活动,如图3所示。
48.实施例2
49.步骤1~步骤3,同实施例1;
50.步骤4,将“l型”鼻假体半成品再经过模具切割,制得鼻假体成品,其中鼻背3的内侧设有若干横向贯穿的凹槽31,凹槽31呈三角形,其中宽度为1~2mm,三角形两底角角度为30
°
~60
°
,相邻凹槽31之间的间隔为5~10mm;鼻小柱1与鼻背3连接处外侧形成鼻尖2,鼻尖2平滑过渡;内侧设有三角形缺口4,可调节鼻小柱1和鼻背3之间的角度α,保证了鼻小柱1和
鼻背3之间的夹角α在45
°
~90
°
之间可自由活动,如图4所示。
51.在使用中,医生仅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微调鼻假体以及调节鼻小柱和鼻背之间的角度,便可直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体式鼻假体植入患者体内,减少了手术时间,同时鼻假体与鼻骨的服帖性高,鼻尖部张力小,不仅大大降低了感染机率,也使术后的鼻外形更美丽自然。
52.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