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内窥镜的前端框部件及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60608发布日期:2022-10-19 04:4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内窥镜的前端框部件及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具有在插入部的前端部内封装化的电子部件的内窥镜、内窥镜的前端框部件及内窥镜的插入部。


背景技术:

2.以往,为了观察生物体、构造物的内部等这样的难以进行直接目视观察的部位,在医疗领域或工业领域中广泛利用了内窥镜,所述内窥镜形成为能够从生物体、构造物的外部朝向内部导入,且具有能够形成光学像或对该光学像进行拍摄的结构。
3.在这样的内窥镜中,设置于插入部的前端的前端部主要由在硬质的前端框设置有各种功能部件的前端单元构成。作为这样的前端单元的前端框,近年来提出了使用了成型电路部件(mid:molded interconnected device,模制互连器件)的技术的前端框。例如,在国际公开号wo2015/082328号中公开了作为内窥镜的前端单元的内窥镜头,所述内窥镜头具有:头主体,其为由形成有多个导电路的mid元件构成的前端框;以及作为摄像单元的照相机模块等各种电子部件,其是通过导电路而被供给电力的成像器单元。
4.在此,在mid技术中,能够仅对能够照射激光光束等的树脂表面形成金属图案。作为现有技术的国际公开号wo2015/082329号所公开的技术采用了如下结构:在照相机收纳空间的一侧设置开口部,在前端框的与该开口部连续的外周面形成作为与照相机模块电连接的布线图案的导电路。
5.另外,内窥镜构成为,对于针对配设在插入部的前端的电子部件即照相机模块的电源和拍摄信号中的任一个中,都通过将从成为手边侧的操作部配设于插入部的多个缆线与照相机模块的电触点即端子连接,来收发信号。
6.然而,在电连接电缆作业方面,缆线连接区域需要一定的大小,但存在难以在内窥镜的前端部内确保该空间的课题。
7.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搭载于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电子部件与多个缆线的电连接作业性的内窥镜、内窥镜的前端框部件以及内窥镜的插入部。


技术实现要素:

8.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9.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内窥镜具有:插入部,其被插入到被检体;成像器单元,其具有物镜光学系统,将来自所述物镜光学系统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以及前端框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前端部,由树脂形成且搭载所述成像器单元,其中,所述前端框部件具有:成像器单元搭载区域,其设置在前端侧,搭载所述成像器单元;缆线连接面,其设置于基端侧;壁部,其设置成连接所述成像器单元搭载区域的开口部和所述缆线连接面的开口部;触点图案,其形成在所述成像器单元搭载区域的壁面,与所述成像器单元的电触点电连接;布线图案,其从所述壁部形成于所述缆线连接面的表面,与所述触点图案电导通;以及连接图
案,其形成于所述缆线连接面,与所述布线图案电导通,在通过所述缆线连接面而形成于所述前端部内的空间内,与配设于所述插入部内的缆线的芯线电连接。
10.本发明的一方式中的具有插入到内窥镜被检体的插入部的内窥镜的前端框部件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前端部,所述前端框部件具有:成像器单元搭载区域,其搭载将来自物镜光学系统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器单元;缆线连接面,其设置于基端侧;壁部,其被设置成连接所述成像器单元搭载区域的开口部和所述缆线连接面的开口部;触点图案,其形成在所述成像器单元搭载区域的壁面上,与所述成像器单元的电触点电连接;布线图案,其从所述壁部形成于所述缆线连接面的表面,与所述触点图案电导通;以及连接图案,其形成于所述缆线连接面,与所述布线图案电导通,在通过所述缆线连接面而形成于所述前端部内的空间内与配设在所述插入部内的缆线的芯线电连接。
11.本发明的一方式中的对被检体进行观察的内窥镜的插入部在前端设置有前端框部件,所述前端框部件具有:成像器单元搭载区域,其搭载将来自物镜光学系统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器单元;缆线连接面,其设置于基端侧;壁部,其设置于所述成像器单元搭载区域与所述缆线连接面之间;触点图案,其形成在所述成像器单元搭载区域的壁面上,与所述成像器单元的电触点电连接;布线图案,其从所述壁部形成于所述缆线连接面的表面,与所述触点图案电导通;以及连接图案,其形成于所述缆线连接面,与所述布线图案电导通,在通过所述缆线连接面而形成于所述前端部内的空间内与配设在所述插入部内的缆线的芯线电连接。
12.发明效果
13.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搭载于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电子部件与多个缆线的电连接作业性的内窥镜、内窥镜的前端框部件以及内窥镜的插入部。
附图说明
14.图1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是内窥镜的外观平面图。
15.图2同上,是表示插入部的前端部分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16.图3同上,是表示插入部的前端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17.图4同上,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18.图5同上,是表示照相机模块的背面的结构的平面图。
19.图6同上,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正视图。
20.图7同上,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后视图。
21.图8同上,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22.图9同上,是表示插入部的前端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23.图10同上,是插入部的前端部的沿着图8中的ix-ix线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24.图11同上,是插入部的弯曲部的沿着图8中的x-x线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25.图12同上,涉及第一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后视图。
26.图13同上,涉及第二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27.图14同上,涉及第二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28.图15涉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是表示形成有贯通孔的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29.图16同上,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30.图17同上,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正视图。
31.图18同上,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后视图。
32.图19同上,涉及第一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后视图。
33.图20同上,涉及第一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34.图21同上,涉及第二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后视图。
35.图22同上,涉及第二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36.图23同上,涉及第三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后视图。
37.图24同上,涉及第三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38.图25同上,涉及第四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后视图。
39.图26同上,涉及第五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后视图。
40.图27同上,涉及第五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41.图28同上,涉及第六变形例,是表示形成有贯通孔的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42.图29同上,涉及第六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43.图30同上,涉及第六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正视图。
44.图31同上,涉及第六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后视图。
45.图32同上,涉及第七变形例,是表示搭载有侧视型的照相机模块的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46.图33同上,涉及第八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47.图34同上,涉及第八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正视图。
48.图35同上,涉及第八变形例,是对将照相机模块回流焊接至前端框部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前端框部件的剖视图。
49.图36同上,涉及第八变形例,是表示模块收纳室的安装面的结构的平面图。
50.图37同上,涉及第九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和弯曲块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51.图38同上,涉及第九变形例,是表示插入部的前端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52.图39同上,涉及第九变形例,是表示前端部的沿着图38中的xxxviii-xxxviii线的结构的剖视图。
53.图40同上,涉及第十变形例,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是从基端侧观察的立体图。
54.图41同上,涉及第十变形例,是表示在肋内的一侧部分形成有斜面的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后视图。
55.图42同上,涉及第十变形例,是表示在肋内的两侧部分形成有斜面的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后视图。
56.图43同上,涉及第十一变形例,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是从基端侧观察的立体图。
57.图44同上,涉及第十一变形例,是表示前端框部件的结构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8.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框部件、前端单元以及内窥镜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各实施方式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应注意各部分的厚
度与宽度的关系、各部分的厚度的比率等与现实不同,在附图的相互之间有时也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
59.另外,关于以下的结构说明中的内窥镜,例示了为了从生物体的支气管、泌尿器、食道插入到胃、小肠、大肠等体腔而插入部具有挠性的所谓软性镜,但也能够应用于外科用所使用的、插入部为硬质的所谓硬性镜。
60.(第一实施方式)
61.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方式的内窥镜进行说明。
62.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构成为具有:插入到被检体的长条且细长的插入部2、操作部3以及作为复合缆线的通用缆线4。内窥镜1的插入部2构成为从前端起依次具有前端部6、弯曲部7以及挠性管部8。
63.在操作部3处,转动自如地配设有用于对插入部2的弯曲部7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旋钮14,并且设置有对各种内窥镜功能、近点观察、远点观察、释放、静止图像等观察图像进行切换的开关类15、16、以及对弯曲操作旋钮14的转动进行固定的固定杆17等。
64.此外,弯曲操作旋钮14配设成:用于在上下方向上对弯曲部7进行弯曲操作的ud弯曲操作旋钮12以及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对弯曲部7进行弯曲操作的rl弯曲操作旋钮13这2个大致圆盘状的旋转旋钮重叠。
65.另外,插入部2与操作部3之间的连结部构成为具有:供用户把持的把持部11;以及配置于该把持部11的处置器具贯插通道贯插部18,所述处置器具贯插通道贯插部18为供配设于插入部2的各种处置器具贯插的处置器具贯插通道的开口部。
66.从操作部3延伸设置的通用缆线4在延出端具有与未图示的光源装置装卸自如的内窥镜连接器20。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通过贯插配设于插入部2、操作部3以及通用缆线4的照明单元的导光束(未图示),将照明光从光源装置(未图示)传输到前端部6。
67.另外,虽然在此未图示,但内窥镜连接器20与线圈状的电缆连接,在该电缆的延出端设置有与视频处理器(未图示)装卸自如的电连接器。
68.在此,以下根据图2和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的插入部2的前端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插入部2的公知的结构,简化或省略说明。
69.如图2以及图3所示,插入部2的前端部6具有作为前框(也称为前端结构部或者前端硬质部)的前端框部件21,所述前端框部件21在前端面21a设置有观察窗31、照明窗25以及通道开口部24,是由具有绝缘性的非导电性的大致圆柱状块体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框部件。
70.关于该前端框部件21,其前端部分的与中心轴x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从中途朝向基端侧覆盖有管状的弯曲橡胶23,该弯曲橡胶23的前端通过线卷绕粘接部23a而被紧固。此外,弯曲橡胶23一体地覆盖设置于弯曲部7的弯曲管即多个弯曲块22(22a)。多个弯曲块22(22a)通过铆钉等枢轴支承部22a而彼此转动自如地连接设置。
71.在本实施方式的前端部6中,设置有由成型电路部件(mid:molded interconnect device)构成的硬性且大致圆柱形状的前端框部件21。如图4所示,在该前端框部件21设置有作为摄像单元的照相机模块30等各种功能部件。
72.在此,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功能部件之一而设置于前端框部件21的照相机模块30例如由摄像用透镜单元、玻璃罩、csp(chip size package,芯片级封装)构成,所述摄像用
透镜单元由使用晶片级光学技术制作出的透镜层叠体构成,所述csp通过将经由粘接层而粘贴于玻璃罩的透镜单元32和摄像元件33一体地层叠并进行封装而形成。
73.在这样的照相机模块30中,透镜单元32例如通过制作多个在玻璃基板等基材上形成有透镜的透镜晶片,将这些透镜晶片层叠、切割等来制造。
74.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32为平面观察形状呈矩形形状且不具有透镜框的透镜单元。另外,摄像元件33也通过切割等使得平面观察形状形成为矩形形状,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模块30,例如呈透镜表面约1mm见方的非常小的整体大致长方体形状。
75.另外,如图5所示,照相机模块30在摄像元件33的背面设置有作为电触点的多个端子33a,在此为4个端子33a。
76.前端框部件21例如通过使用了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型而形成为大致柱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而言为大致圆柱状)。并且,前端框部件21在前端侧具有大径部35,从该大径部35向基端侧形成有第一小径部36,第一小径部36从大径部35向径向内侧具有阶梯部,并由弯曲橡胶23覆盖,从第一小径部36进一步向基端侧形成有作为嵌合部的第二小径部37,第二小径部37从第一小径部36向径向内侧具有阶梯部,供最前端的弯曲块22a的前端部分嵌合。
77.该前端框部件21的大径部35的直径例如为2mm~5mm左右,非常小,成为前端部6的前端侧的表面的前端面21a及大径部35的外周面的比线卷绕粘接部23a靠前端侧的一部分形成前端部6的外周形状。因此,关于构成前端框部件21的树脂材料,选择不仅适合mid技术、且还具有生物体适合性的材料。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插入部2的直径也是例如2mm~5mm左右的细径。
78.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框部件21是指例如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的树脂部分,该前端框部件21的表面具有金属图案的各种布线图案等(后述),所述金属图案的各种布线图案是使用了对向所述表面照射激光光束而活化的部分进行镀敷处理来形成电路的mid技术而得的。
79.在前端框部件21的大径部35形成有:矩形凹部状的作为成像器单元搭载区域的模块收纳室26,模块收纳室26为收纳作为光学功能部件的照相机模块30的收纳室;照明部件收纳室28,其为从基端侧收纳作为光学功能部件的光导束72(参照图10)的前端部分、并在前端侧嵌合成为照明窗25的照明透镜34的收纳室;以及通道保持室27,其供处置器具通道71(参照图9)的前端部分贯插并进行保持。
80.另外,通道保持室27及照明部件收纳室28是从前端框部件21的前端面21a贯通基端面21b的截面圆形状的贯通孔。
81.模块收纳室26在前端框部件21的前端面21a具有前端开口部、并如图6所示在沿着中心轴x(插入轴)方向的深度方向上具有与中心轴x正交的平面状的壁面即安装面26a,模块收纳室26的、与中心轴x正交的一方向(朝向纸面观察的上方)的侧部是开口的,模块收纳室26是与照相机模块30的外形大致相似形状的矩形凹部。另外,前端框部件21的中心轴x与插入部2处于直线状态时的长度中心轴一致。
82.在模块收纳室26的安装面26a形成有4个触点图案51a~54a,该4个触点图案51a~54a是与设置于照相机模块30的摄像元件33的背面的电触点即端子33a(在此为4个)电连接的布线图案。这4个触点图案51a~54a中的两侧的触点图案51a、54a与照相机模块30的端子
33a位置匹配而以中途部分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形成。这4个触点图案51a~54a也使用mid技术形成。
83.前端框部件21在照相机模块30收纳于模块收纳室26中的状态下,通过粘接等而紧固有堵塞侧部侧的开口的盖体29(参照图4)。此外,照相机模块30以摄影光的光轴o与中心轴x平行的方式安装于模块收纳室26。
84.另外,前端框部件21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侧部侧的开口并非由盖29覆盖,而是在与由盖29覆盖的区域相同的范围、或者与覆盖照相机模块30和后述的布线51~54相应的范围内充填底部填充材料等树脂材料。
85.该盖体29构成为形成了具有阶梯部的圆弧面35a、36a的截面呈半月状,以使得该盖体29在装配于前端框部件21的状态下,外周与大径部35及小径部36一致。此外,在前端框部件21的大径部35形成有与盖体29的底面接合的接合面41。
86.另外,如图7以及图8所示,前端框部件21具有:第一布线形成面42,其是与中心轴x平行的平面,从大径部35的接合面41向径向内侧(中心轴x方向)具有些许阶梯差;第二布线形成面43,其是在第一小径部36从第一布线形成面42朝向基端侧而向径向内侧倾斜规定的角度的斜面;以及第三布线形成面44,其是从第一小径部36的中途到第二小径部37从第二布线形成面43朝向基端侧的、与中心轴x平行的平面。
87.即,在前端框部件21形成有在中心轴x方向上延伸且水平位置不同的2个平面(第一、第三布线形成面42、44),形成有连接这2个平面的斜面(第二布线形成面)。因此,前端框部件21在模块收纳室26的安装面26a与第二布线形成面43之间形成有壁部40。
88.此外,成为壁部40的基端面的斜面即第二布线形成面43从第一布线形成面42的基端侧随着朝向基端侧而向朝向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前端侧的方向倾斜。
89.另外,在基端侧的第三布线形成面44构成了缆线连接面,在所述缆线连接面上,在与中心轴x正交的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分离距离地并列设置有作为连接电源用以及信号用的4根缆线61~64的各芯线61a~64a的缆线连接电极的、矩形状的4个焊盘51b~54b。
90.在第一~第三布线形成面42~44形成有将形成于安装面26a的4个触点图案51a~54a与形成于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4个焊盘51b~54b电导通的导电路即4个布线图案51~54。即,4个布线图案51~54从第一布线形成面42起跨第三布线形成面44地形成。
91.在此,形成于第一布线形成面42的4个布线图案51~54与例如1mm见方的很小的照相机模块30的电极即4个端子33a匹配,分别相邻的长度中心轴e1~e4彼此的分离距离d被设定为较短(小)。另外,第一布线形成面42的4个布线图案51~54彼此的分离距离d例如形成为与照相机模块30的端子33a的宽度相同的距离。
92.另一方面,关于形成于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4个布线图案51~54,考虑到通过焊料等将4根缆线61~64的各芯线61a~64a与4个焊盘51b~54b连接的作业性,分别相邻的长度中心轴e1~e4的分离距离d被设定为比第一布线形成面42的4个布线图案51~54的分离距离d长(大)。
93.因此,在连接第一布线形成面42和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斜面即第二布线形成面43上,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即中心轴x方向呈放射状扩展的4个布线图案51~54。
94.即,如图7以及图8所示,前端框部件21设定为:在与中心轴x正交的方向上,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宽度w比第一布线形成面42的宽度w长(大)(w>w)。此外,第一布线形成面42
的宽度w在此与安装面26a的宽度相同。即,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宽度w比照相机模块30的宽度宽(大)。
95.并且,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沿着中心轴x的方向的长度也被设定为比第一布线形成面42长,第三布线形成面44具有比第一布线形成面42大的表面积。
96.因此,形成于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4个焊盘51b~54b的表面积也能够变大,因此,4根缆线61~64的各芯线61a~64a的连接作业性也提高。
97.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前端框部件21安装有照相机模块30,且组装有照明透镜34、光导束72以及处置器具通道71,4根缆线61~64的各芯线61a~64a通过焊料等与对应的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4个焊盘51b~54b连接。
98.另外,在向前端框部件21安装照相机模块30时,对摄像元件33的4个端子33a与安装面26a的对应的4个触点图案51a~54a进行基于回流焊接的电连接。
99.并且,如图9所示,前端框部件21被组装于插入部2的前端部6。在插入部2的前端部分,从前端框部件21向插入部2内的基端侧延伸设置的4根缆线61~64在最前端的弯曲块22a内向径向内侧即中心轴x侧按规定弯曲。之后,4根缆线61~64被捆扎而从弯曲部7的前端部分在基端侧的插入部2内在沿着中心轴x的方向上插设。
100.例如,缆线61~64中的1个配置为,相对于与前端框部件21连接的前端的中心轴b1,从弯曲部7向基端侧延伸设置的部分的中心轴b2向径向内侧错开规定的距离b。即,与中心轴b1相比,中心轴b2以距离b更靠近中心轴x地配置。
101.另外,处置器具通道71也从前端框部件21使基端部分向径向内侧即中心轴x侧按规定弯曲,并从弯曲部7的前端部分在基端侧的插入部2内在沿着中心轴x的方向上插设。
102.即,处置器具通道71配置为,相对于装配于前端框部件21的前端部分的中心轴c1,从弯曲部7向基端侧延伸设置的部分的中心轴c2向径向内侧错开规定的距离c。即,与中心轴c1相比,中心轴c2以距离c更靠近中心轴x地配置。另外,关于处置器具通道71的轴芯即中心轴c1、c2,都是弯曲部以外的部分与前端部件21的轴芯即中心轴x大致平行。
103.这样,4根缆线61~64和处置器具通道71中,从弯曲部7的前端部分向基端侧贯插的位置比与前端框部件21连接的位置偏向径向内侧(以接近中心轴x的方式配置)。这样,4根缆线61~64和处置器具通道71在插入部2内贯插于不与对多个弯曲块22(22a)进行转动操作的4根弯曲操作线65a~65d干涉的位置。
104.另外,4根弯曲操作线65a~65d设置于最前端的弯曲块22a的基端内周部,并通过钎焊68等与向径向内侧突出的4个线固定部66a~66d连接。并且,4根弯曲操作线65a~65d进退自如地贯插保持于多个线引导件67a~67d,该多个线引导件67a~67d被设置成从多个弯曲块22的内周部向径向内侧突出。
105.另外,4根缆线61~64和处置器具通道71在弯曲部7内配置为,与向径向内侧突出的4个线固定部66a~66d及多个线引导件67a~67d都不干涉。
106.即,4根缆线61~64和处置器具通道71配设成,从将对弯曲部7进行弯曲操作的各弯曲操作线65a~65d的前端固定的4个线固定部66a~66d的前端起,进一步朝向前端侧的形状被弯曲成从前端框部件21的中心轴x向外周方向(径向外侧)离开。
107.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此的4个线固定部66a~66d和4个线引导件67a~67d在弯曲部7的上下左右的绕中心轴x旋转了90
°
的位置大致等间隔地设置。即,4个线引导件67a~
67d设置在相对于与中心轴x和第三布线形成面44(平面)垂直的线旋转了45
°
的位置、或者设置在相对于与中心轴x垂直且与第三布线形成面44(平面)平行的线旋转了45
°
的位置。
108.例如,在使弯曲部7向上方弯曲的情况下,上方侧的2根弯曲操作线65a、65b被牵引,下方侧的2根弯曲操作线65c、65d松弛。另一方面,在使弯曲部7向下方弯曲的情况下,上方侧的2根弯曲操作线65a、65b松弛,下方侧的2根弯曲操作线65c、65d被牵引。
109.另外,在使弯曲部7向左方弯曲的情况下,2根弯曲操作线65b、65c被牵引,2根弯曲操作线65a、65d松弛。另一方面,在使弯曲部7向右方弯曲的情况下,2根弯曲操作线65b、65c松弛,2根弯曲操作线65a、65d被牵引。
110.通过对这4根弯曲操作线65a~65d进行各种组合的牵引松弛操作,能够使弯曲部7向绕中心轴x的所有方向弯曲。另外,如图11所示,光导束72在插入部2内被外皮护套72a覆盖。
111.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构成为,在配设于插入部2的前端部6的前端框部件21使用mid技术,形成了与照相机模块30的端子33a电连接的4个触点图案51a~54a,并在平面的第一布线形成面42以及斜面的第二布线形成面43形成有将这4个触点图案51a~54a与作为缆线连接面的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4个焊盘51b~54b电导通的导电路即布线图案51~54。
112.并且,前端框部件21形成为,形成有4个焊盘51b~54b的第三布线形成面44相对于第一布线形成面42朝向径向内侧的中心轴x侧具有阶梯部。因此,前端框部件21能够在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上方确保横向排列配置并连接4根缆线61~64的空间。即,在前端部6中,能够在前端框部件21的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上方形成空间a,成为在该空间a中连接4根缆线61~64的结构。
113.因此,前端框部件21不需要为了确保连接4根缆线61~64的空间而向径向外侧扩张,前端框部件21的粗径化得以抑制。即,前端框部件21的基端部分(特别是线固定部66a~66d的前端侧)为死空间的情况较多,通过针对这样的死空间形成阶梯部而进行有效利用,能够在不使前端框部件21粗径化的情况下,在前端部6内确保能够连接4根缆线61~64的空间(空间a)。其结果为,关于内窥镜1,前端部6的粗径化也得以抑制,能够使插入部2细径化。
114.并且,连接4根缆线61~64的空间a形成于比固定4根弯曲操作线65a~65d的前端部分的4个线固定部66a~66d靠前端侧的位置。
115.因此,虽然在沿着中心轴x的投影内与4个线固定部66a~66d重叠,但处于在沿着中心轴x的前后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4个焊盘51b~54b与4根缆线61~64的各芯线61a~64a连接的连接部同4个线固定部66a~66d干涉。
116.另外,第三布线形成面44比照相机模块30的宽度宽(大),因此,能够扩大形成4个焊盘51b~54b的区域。因此,能够增大4个焊盘51b~54b的表面积和间距(间隔)。
117.由此,关于内窥镜1,即使搭载于插入部2的前端部6的电子部件即照相机模块30是将透镜单元32和摄像元件33层叠为一体而封装化的csp(chip size package)的非常小的摄像单元,4根缆线61~64的各芯线61a~64a的基于焊料等的连接作业也变得容易。
118.根据以上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能够提高设置于插入部2的前端部6的前端框部件21中的多个缆线61~64的连接作业性。
119.(第一变形例)
120.如图12所示,使前端框部件21的第三布线形成面44为圆弧面而并非平面,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4个焊盘51b~54b的间距(间隔)。
121.(第二变形例)
122.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前端框部件21也可以构成为具有从第二布线形成面43向基端侧形成的第三布线形成面44a、以及相对于该第三布线形成面44a以规定的高度h向中心轴x侧形成了阶梯部的第四布线形成面44b。
123.另外,前端框部件21在此在第三布线形成面44a形成有内侧的2个焊盘52b、53b,在第四布线形成面44b形成有外侧的2个焊盘51b、54b。并且,2个焊盘51b、54b和2个焊盘52b、53b形成为,通过中央的轴y1、y2在沿着中心轴x的前后方向上错开规定的距离l1。
124.另外,也可以在第三布线形成面44a形成外侧的2个焊盘51b、54b,在第四布线形成面44b形成内侧的2个焊盘52b、53b,也可以在与中心轴x正交的方向上交错地形成4个焊盘51b~54b。
125.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4个焊盘51b~54b处于在与中心轴x正交的2个方向、在此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4根缆线61~64的各芯线61a~64a的基于焊料等的连接作业性。
126.并且,4根缆线61~64的连接部的距离长,因此,彼此也不易受到噪声的影响。
127.(第二实施方式)
128.接着,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方式的内窥镜1进行说明。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的说明,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结构,省略这些结构的详细说明,使用相同的标号。
129.如图15所示,设置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的插入部2的前端部6处的前端框部件21形成有贯通孔73(在此为4个),所述贯通孔73通过从基端方向沿着中心轴x朝向位于壁部40的基端侧的斜面即第二布线形成面43照射使电路图案的指定区域表面活化的激光光束l而贯通至模块收纳室26的安装面26a。
130.另外,关于4个贯通孔73,由于从第二布线形成面43照射与中心轴x大致平行的激光光束l,因此,4个贯通孔73分别成为第二布线形成面43侧的孔径大、且安装面26a侧的孔径小的大致锥形状的孔部。即,贯通孔73成为具有与前端框部件21的中心轴x平行的孔轴的前端侧尖细的孔部。
131.并且,前端框部件21在金属图案形成用的无电解镀敷处理时表面活化的4个贯通孔73的内周面也析出金属皮膜,如图16所示,分别形成具有相同直径的前端开口73a和基端开口73b的4个贯通电极81a~84a。
132.另外,4个贯通电极81a~84a与贯通孔73的形状相符而成为前端开口73a直径小且基端开口73b直径大的、具有与前端框部件21的中心轴x平行的孔轴的尖细的管状。
133.另外,如图17所示,前端框部件21在模块收纳室26的安装面26a作为图案而形成有与贯通电极81a~84a分别导通的圆形环状的4个触点焊盘81~84。这4个触点焊盘81~84与照相机模块30的电触点即4个端子33a电连接。
134.并且,如图18所示,前端框部件21在第二布线形成面43和第三布线形成面44作为图案而形成有与贯通电极81a~84a分别导通的导通路即4个布线图案51~54,这4个布线图案51~54还与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4个焊盘51b~54b导通。
135.另外,4个贯通电极81a~84a为基端开口73b比前端开口73a大的截面形状,因此,与照相机模块30的端子33a的间隔(端子33a间的宽度)相比,第二布线形成面43侧配置得更广。
136.并且,关于4个贯通电极81a~84a,通过增大经由4个布线图案51~54而导通的、在第三布线形成面44形成的4个焊盘51b~54b的间隔而使得宽度大,从而,缆线61~64的芯线61a~64a基于焊料等的连接变得容易。
137.这样,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前端框部件2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通过在壁部40设置4个贯通电极81a~84a,能够缩短模块收纳室26的安装面26a的4个触点焊盘81~84与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4个焊盘51b~54b之间的距离。由此,来自周围的抗电噪声的耐性提高。
138.并且,向作为成像器单元的照相机模块30授受信号的导电路之一即4个贯通电极81a~84a形成在前端框部件21的径向内侧即中心轴x侧,远离插入部2的前端部6的外表面,因此,能够不易感受到来自周围的电噪声。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能够使安装于前端框部件21的照相机模块30不易受到来自周围的电噪声的影响。
139.另外,前端框部件21的壁部40的4个贯通孔73通过在利用mid技术进行金属图案形成之际表面活化时的激光光束l而进行穿孔,因此,能够减少加工时的工时。
140.此外,在此,向形成4个贯通孔73的位置和形成布线图案51~54的位置照射激光光束l,而通过将该激光光束l的照射方向从基端侧设为一个方向,将形成4个贯通孔73的激光光束的照射角度设为相同,从而加工效率变好。
141.(第一变形例)
142.如图19和图20所示,4个贯通电极81a~84a也可以将设置于第二布线形成面43的基端开口73b在横向上配置成1列。由此,能够将前端框部件21的壁部40的高度方向(前端框部件21的一外周方向)抑制得低,能够抑制前端部6的外径的大型化。即,两侧的贯通电极81a、84a相对于前端框部件21的中心轴x具有规定的角度朝向上方形成。
143.此外,设置于模块收纳室26的安装面26a上的上方侧的2个触点焊盘81、84也可以形成为前端开口73a与基端开口73b的上端的高度大致相同,由此,能够防止2个触点焊盘81、84彼此以及布线图案51、54彼此的干涉,并且能够抑制对外径的影响,能够抑制前端框部件21的大径化。
144.(第二变形例)
145.如图21和图22所示,4个贯通电极81a~84a也可以配置成第二布线形成面43的基端开口73b的间隔变大。即,4个贯通电极81a~84a形成为使各自的基端开口73b的中心分离距离变长。
146.另外,与此同时,也可以以4个贯通电极81a~84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方式决定基端开口73b的位置。4个贯通电极81a~84a通过使长度方向的长度匹配,而能够使通过激光光束l形成的入射侧的开口孔的直径固定,能够使4个基端开口73b的直径也大致相同。
147.另外,形成贯通孔73的激光光束l向壁部40的基端侧的斜面即第二布线形成面43的照射位置相对于前端框部件21的中心轴x倾斜,朝向前端侧而向远离中心轴x的径向外侧照射。
148.上方的2个贯通孔73和下方的2个贯通孔73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x倾斜的角度不同,并且左右的2个贯通孔73的倾斜方向相反。
149.并且,4个贯通电极81a~84a形成在与分别形成的贯通孔73的倾斜匹配的方向上。
150.另外,4个贯通电极81a~84a的基端开口73b中的上方侧的2个形成为上端的高度与前端开口73a大致相同,或者向前端框部件21的径向内侧即中心轴x侧变低,由此,能够防止2个触点焊盘81、84彼此以及布线图案51、54彼此的干涉,并且能够抑制对外径的影响,能够抑制前端框部件21的大径化。
151.(第三变形例)
152.如图23和图24所示,4个贯通电极81a~84a也可以以第二布线形成面43的基端开口73b的间隔大的方式在横向上配置成一列。在此,形成贯通孔73的激光光束l向壁部40的基端侧的斜面即第二布线形成面43的照射位置也相对于前端框部件21的中心轴x倾斜,朝向前端侧而向远离中心轴x的径向外侧照射。
153.另外,上方的2个贯通孔73和下方的2个贯通孔73形成为,相对于中心轴x倾斜的角度不同,并且左右的2个贯通孔73的倾斜的方向相反。并且,4个贯通电极81a~84a形成在与分别形成的贯通孔73的倾斜匹配的方向上。
154.这里的前端框部件21通过将4个贯通电极81a~84a的基端开口73b配置成一列,能够将壁部40的高度方向抑制得低,能够抑制前端框部件21的大径化。
155.(第四变形例)
156.如图25所示,以相对于前端开口73a中心的间隔(间距)p1增大基端开口73b中心的间隔(间距)p2、并且小于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4个焊盘51b~54b的中心的间隔(间距)p3的方式(p1<p2<p3)形成4个贯通电极81a~84a,由此,能够将前端框部件21的壁部40的高度抑制得低,并且能够减小4个贯通电极81a~84a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差。
157.(第五变形例)
158.如图26和图27所示,关于4个贯通电极81a~84a,第二布线形成面43的基端开口73b也可以配置在比前端开口73a靠高度方向的上方侧的位置。即,4个贯通电极81a~84a形成为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向前端框部件21的中心轴x方向倾斜。
159.这里的形成贯通孔73的激光光束l向壁部40的基端侧的斜面即第二布线形成面43的照射位置相对于前端框部件21的中心轴x倾斜,朝向前端侧向靠近中心轴x的径向内侧照射。
160.由此,在形成贯通孔73时,能够从基端侧的上方朝向下方斜着照射激光光束l,因此,考虑到能够仅朝向壁部40照射激光光束l的照射方向,能够防止照射到前端框部件21的其他部位。
161.(第六变形例)
162.如图28所示,也可以从前端框部件21的前端侧向模块收纳室26的安装面26a照射激光光束l,形成4个贯通孔73。另外,这里的激光光束l与前端框部件21的中心轴x大致平行地照射。
163.并且,如图29所示,在形成于壁部40的4个贯通孔73形成有4个贯通电极81a~84a。这里的4个贯通电极81a~84a为直径随着靠向基端方向而变细的锥形状。
164.即,关于4个贯通电极81a~84a,如图30所示,安装面26a的前端开口73a大,如图31
所示,第二布线形成面43的基端开口73b小。
165.这样,针对形成4个贯通电极81a~84a时的激光光束l的照射方向,从前端侧的搭载照相机模块30的模块收纳室26的安装面26a侧进行,因此,能够以与照相机模块30的端子33a一致的方式高精度地形成触点焊盘81~84的位置。
166.(第七变形例)
167.如图32所示,搭载于前端框部件21的照相机模块30也可以构成为在与前端框部件21的中心轴x正交的方向上具有视野。照相机模块30的透镜单元32在前端框部件21的侧部开口设置有成为观察窗31的玻璃罩,透镜单元32具有反射光轴o的棱镜32a和保护该棱镜32a的反射面的保护玻璃32b。
168.即,内窥镜1通过将安装有上述照相机模块30的前端框部件21设置于插入部2的前端部6而构成侧视型内窥镜。另外,照相机模块30也可以具有相对于前端框部件21的中心轴x具有规定的角度的方向的视野,搭载于所谓立体的内窥镜1。
169.并且,在图32中,例示了前端框部件21形成有4个贯通电极81a~84a的结构,但侧视用或立体用的照相机模块30也能够搭载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框部件21。
170.(第八变形例)
171.如图33以及图34所示,前端框部件21中,也可以是搭载照相机模块30的模块收纳室26为在前端开口而周围被覆盖的安装面26a成为底面的有底矩形形状的孔部。
172.此外,模块收纳室26在左右在沿着中心轴x的方向上形成有截面为圆弧状的槽部91。这2个槽部91在注入对搭载于模块收纳室26内的照相机模块30进行紧固的液状固化树脂(底部填充)时形成供针(注入针)插入的间隙。
173.此外,前端框部件21在搭载照相机模块30且照相机模块30的端子33a与安装面26a的4个触点焊盘81~84通过回流焊接而电连接时,如图35所示,将前端面21a侧设为铅垂上方。此时,照相机模块30在模块收纳室26内稳定地载置于安装面26a上。
174.另外,形成于前端框部件21的4个贯通电极81a~84a是具有前端开口73a的管状,因此,在回流焊接时,存在这样的可能:与照相机模块30的端子33a的接合所需的焊料流入贯通电极81a~84a的内部,产生电连接不良或机械结合不良等。
175.因此,如图36所示,形成于模块收纳室26的安装面26a的4个触点焊盘81~84优选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前端开口73a被设置在从焊接照相机模块30的端子33a的部位离开规定的距离t1~t4的位置。
176.(第九变形例)
177.如图37所示,前端框部件21也可以在与前端弯曲块22a嵌合的第二小径部37形成退避槽92,该退避槽92在这里收纳在最前端的弯曲块22a的前端部分的左右设置的2个线固定部66a、66c。
178.如图38和图39所示,这里的最前端的弯曲块22a构成为在上下左右方向上设置有4个线固定部66a~66d。2个线固定部66a、66c配置于前端侧,2个线固定部66b、66d配置于基端侧。即,2个线固定部66a、66c、2个线固定部66b、66d分别设置在绕中心轴x旋转180
°
的对置位置。
179.即,绕弯曲块22a的周向相邻的方向的线固定部66a~66d依次大致错开等间隔地设置在绕中心轴x旋转了90
°
的位置。此外,弯曲块22同样地在上下左右方向上设置有线引
导件67a~67d。
180.另外,最前端的弯曲块22a在基端部分设置有上下方向的2个线固定部66b、66d。
181.这样,通过在前端框部件21设置收纳弯曲块22a的2个线固定部66a、66c的退避槽92,由此,能够在前端框部件21与弯曲块22a嵌合时容易地进行绕中心轴x的上下左右方向的定位。
182.此外,关于4根缆线61~64,与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4个焊盘51b~54b连接的连接部在中心轴x方向(与中心轴x正交的位置)上设置于与收纳于前端侧的退避槽92中的2个线固定部66a、66c大致相同的位置。
183.因此,前端框部件21构成为,通过使形成有焊盘51b~54b的第二小径部37的中心轴x方向的长度与最前端的弯曲块22a嵌合,而无需延长成为插入部2的硬质部分的前端部6,就能够确保与弯曲块22a的连接强度。
184.并且,通过将第二小径部37与弯曲块22a的嵌合部分粘接固定,能够提高前端框部件21内的气密性(水密性)。由此,能够确保4根缆线61~64与4个焊盘51b~54b连接的连接部等的电绝缘性。
185.另外,第二小径部37包含4根缆线61~64与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焊盘51b~54b连接的连接部在内,与嵌合的弯曲块22a粘接固定。该状态下,2个线固定部66a、66c与退避槽92也被粘接固定,因此,能够提高前端框部件21与弯曲块22a的粘接强度。
186.(第十变形例)
187.如图40以及图41所示,前端框部件21也可以在作为供最前端的弯曲块22a的前端部分嵌合的嵌合部的第二小径部37的前端部分沿着中心轴x形成规定长度的圆弧状的肋37a。此外,这里的第二布线形成面43a不是斜面,而是相对于模块收纳室26的安装面26a平行的、与中心轴x正交的垂直面。
188.由此,关于前端框部件21,第二小径部37的前端部分通过肋37a而外周周围整体成为供最前端的弯曲块22a嵌合的嵌合面,能够增大与弯曲块22a的固定力。
189.另外,关于前端框部件21,在作为缆线连接面的第三布线形成面44中的比肋37a向基端侧延伸设置的区域形成4个焊盘51b~54b,由此,肋37a不会成为障碍,能够容易地将缆线61~64的芯线61a~64a通过焊料等与4个焊盘51b~54b电连接。
190.并且,前端框部件21在肋37a的内侧的一方的侧部,这里为朝向前端观察的左侧,从第二布线形成面43a到第三布线形成面44形成有斜面43a。在该斜面43a上,从与中心轴x正交的面即第二布线形成面43a朝向与中心轴x平行的面即第三布线形成面44形成有4个布线图案51~54。
191.关于前端框部件21,通过在肋37a内设置斜面43a,由此,与向与中心轴x平行的肋37a的内周面照射激光光束l的情况相比,相对于中心轴x具有角度的斜面43a更容易照射激光光束l,能够容易地沿着该斜面43a形成构成4个布线图案51~54的导通路。
192.即,前端框部件21容易实现向与中心轴x正交的面即第二布线形成面43a以及从肋37a向基端侧延伸设置的第三布线形成面44的激光光束l的照射,但难以向肋37a的内周面照射激光光束,因此,能够在肋37a内形成相对于中心轴x具有角度的斜面43a而容易照射激光光束l。
193.此外,如图42所示,也可以在前端框部件21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斜面43a、43b,朝
向纸面在左侧的斜面43a侧形成2个布线图案53、54,朝向纸面在右侧的斜面43b侧形成2个布线图案51、52。
194.(第十一变形例)
195.图43和图44所示的前端框部件21是将第九变形例和第十变形例组合而成的结构,除此之外,如第八变形例的图36所示,在模块收纳室26的安装面26a的从焊接照相机模块30的端子33a的部位分离的位置设置前端开口73a,由此,能够将4个贯通电极81a~84a形成为靠近一方的侧部(前端框部件21的径向外侧),这里为从基端方向观察时的右侧。
196.因此,在前端框部件21的与中心轴x正交的面即第二布线形成面43a上,分别具有基端开口73b的4个贯通电极81a~84a也形成为靠近一方的侧部。
197.由此,第二布线形成面43a只要在一方的侧部具有规定的表面积即可,因此,能够从中央侧以较大的表面积形成肋37a内的斜面43a。
198.并且,前端框部件21通过增大斜面43a的区域,而能够将贯插配置光导束72的孔部即照明部件收纳室28的一部分形成为斜面43a。此外,照明部件收纳室28在第三布线形成面44中为截面呈圆弧状的凹部28a。
199.另外,4个焊盘51b~54b从凹部28a并列设置于一侧方向(前端框部件21的径向外侧)的第三布线形成面44以避免与光导束72干涉。
200.通过这样的结构,前端框部件21能够将光导束72布置在不与配置弯曲块22a的线固定部66a~66d的退避槽92干涉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小其直径。其结果为,还能够减小内窥镜1的插入部2的前端部6的外径,能够使插入部2细径化。
201.在以上所记载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在将mid构造的前端框部件21的表面图案与照相机模块30的端子焊接连接时,以将前端框部件21的表面图案朝上、照相机模块30的端子侧朝下的方式通过回流焊接工序是最有效的生产方式。
202.但是,在直视型的内窥镜1的情况下,照相机模块30的端子侧为内窥镜1的基端方向侧,因此,在模块收纳室26的基端侧形成有这样的载置面26a:能够在回流焊接时载置照相机模块30且能够在能与照相机模块30的端子连接的位置形成表面图案。
203.这样,若在照相机模块30的背面具有载置面26a,则在mid制法上,主要仅能够在成形体的表面形成布线图案,因此,前端框部件21构成为能够防止因用于与照相机模块30和手边侧的各电路连接的缆线同布线图案的连接方式的不同而增大内窥镜1的插入部2的前端部6的外径。
204.具体而言,关于mid构造的前端框部件21,通过使前端侧朝上、使基端侧朝下,将照相机模块30背面处于下侧地载置于模块收纳室26的载置面26a并进行回流焊接,由此,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通过将缆线的连接区域设置于比前端框部件21的外径更接近轴芯即中心轴x的位置,容易扩大连接区域,能够扩大该区域。由此,构成为能够在不增大内窥镜1的插入部2的前端部6的外径的情况下容易地连接前端框部件21和缆线。
205.另外,近年来,为了符合内窥镜1的插入部2的细径化的要求,照相机模块30也不断小型化。照相机模块30被搭载于内窥镜1的插入部2的前端部6,为了驱动而进行电力和信号的授受,为了将生成的摄像信号显示于监视器而与外部处理器电连接。
206.该连接通常为经由缆线的构造,但随着照相机模块30的小型化,照相机模块30的端子的大小、宽度也极小,因此,难以与缆线直接连接。因此,若与小型的照相机模块30的端
子部的尺寸匹配地连接缆线,则制造上的成本变高。
207.因此,关于前端框部件21,作为mid构造,将前端侧朝上、将基端侧朝下,将照相机背面(下表面)处于下侧地载置于模块收纳室26的载置面26a并进行回流焊接,由此,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确保缆线连接区域较大,与缆线的连接变得容易。由此,内窥镜1能够抑制插入部2的前端部6的外径的大型化以及降低制造成本。
208.并且,关于mid构造,在其制法上,主要仅能够在成形体的表面形成布线图案,因此,在将布线图案引出至照相机模块30与缆线的连接位置的情况下,需要在前端框部件21的外表面形成导通路,而在导通路设置贯通电极81a~84a,能够防止电路长度变长,能够降低外部噪声的影响。
209.以上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所记载的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此外,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包含了各种阶段的发明,能够通过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件中的适当的组合来提取各种发明。
210.例如,即使从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所示的全部构成要件中删除若干构成要件,在能够解决所叙述的课题并得到所叙述的效果的情况下,删除了该构成要件的结构也能够作为发明而被提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