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管。
背景技术:2.例如,已知一种通过除去阻塞血管的慢性完全性闭塞(cto:choronic total occlusion)这种闭塞物来改善血流的导管。
3.在这种导管中,已知一种在前端设置有金属制的前端梢以通过硬的病变部位的导管(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51995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7.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8.对于通过硬的病变部位的导管,要求导管容易通过病变部位,并要求在通过病变部位时防止病变部位对导管造成损伤。
9.本发明是基于以上要求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通过硬的部位的导管。
10.解决课题的手段
1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一个观点所涉及的导管具有中空状的轴、以及与所述轴的前端连接的金属制的前端梢,所述前端梢在所述前端梢的前端与所述轴的前端之间具有扩径部,所述扩径部的在与所述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外径最大,所述扩径部的所述外径比所述轴的前端的外径大。
12.在上述导管中,也可以是,所述前端梢的夹着所述扩径部的前端侧与基端侧之间的外形由倾斜度逐渐变化的曲面形成。另外,在上述导管中,也可以是,所述前端梢的、所述扩径部与所述轴的前端之间的外形形成为向外侧呈凹状。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前端梢的比所述扩径部更靠近前端侧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狭缝。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前端梢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呈螺旋状延伸且向径向外侧突出。
13.发明效果
14.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适于通过硬的部位的导管。
附图说明
15.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结构图。
16.图2是图1所示的导管的前端附近的结构图。
17.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前端附近的结构图。
18.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前端附近的结构图。
19.图5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前端梢的结构图。
20.图6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前端梢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将参照附图对一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是仅限于该附图所记载的实施方式。
22.在本说明书中,“前端侧”以及“前端方向”为沿着导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向(沿着中空的轴的轴向的方向),意指前端梢相对于中空的轴所处的一侧以及方向。另外,“基端侧”及“基端方向”为沿着导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侧及方向,意指与前端侧及前端方向相反的一侧及方向。另外,“前端”表示任意的部件或部位的前端侧的端部,“基端”表示任意的部件或部位的基端侧的端部。
23.[第一实施方式]
[0024]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结构图。导管1包括轴10、设置于轴10的基端侧的连接器20、以及与轴10的前端侧连接的前端梢30。
[0025]
图2表示图1所示的导管的前端附近的结构,特指区域r的剖面的放大图。轴10是中空状的部件,轴10包括线圈体11、外层12、内层13。
[0026]
线圈体11是对轴10进行加强的加强体的一个示例,通过将金属的线材以螺旋状卷绕而形成。线圈体11可以是将一根线材以螺旋状卷绕而构成的线圈体(单线线圈),也可以是将多根线材以螺旋状卷绕而构成的线圈体(绞线线圈)。如果考虑导管1的旋转力,则优选线圈体11为绞线线圈。作为线圈体11的线材的金属材料,可以是不锈钢(sus304、sus316等)、金、银、钨、铂、镍、以及包含这些元素的合金等。
[0027]
外层12例如是由树脂形成的层,设置为覆盖线圈体11外周。形成外层12的树脂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聚氨酯等。
[0028]
内层13例如是由树脂形成的层,设置为覆盖线圈体11内周。形成内层13的树脂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若考虑与插入轴10内部的器具(导丝等)之间的滑动性,则优选ptfe(聚四氟乙烯)。
[0029]
在轴10的前端部14连接有中空状的金属制的前端梢30。前端梢30包括主体部31和被覆层32。
[0030]
主体部31由金属材料构成。构成主体部31的金属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不锈钢(sus304、sus316等)、金、银、钨、铂、镍、以及包含这些元素的合金等。另外,为了能够在放射线透视图像下把握导管1的前端位置,也可以由不透射线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前端梢30。
[0031]
被覆层32例如是由树脂形成的层,设置为覆盖主体部31外周。形成被覆层32的树脂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聚氨酯等。
[0032]
前端梢30在其前端与轴10的前端部14之间具有扩径部33,该扩径部33的在与轴10的轴向(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外径最大。扩径部33的外径dt1比轴10的前端部14的外径ds大。另外,扩径部33处的主体部31自身的外径也比轴10的前端部14的外径ds大。
[0033]
前端梢30形成为呈外径从扩径部33朝向前端变小的锥形,并且呈外径从扩径部33朝向轴10的前端部14变小的锥形。前端梢30的后端的外径与外径d2相同,该后端的外周缘与轴10的前端部14的外周缘相连。轴10与前端梢30以外周连续的方式连接。
[0034]
前端梢30的后端面与轴10的前端面以各自的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方式形成前
端梢30和轴10,前端梢30的后端面与轴10的前端面接合。如图2所示,线圈11与主体部31可以通过焊接将金属材料接触的面接合。另外,被覆层32与外层12也可以通过热熔接接合树脂接触的部位。
[0035]
在使导管1向硬的病变部(例如钙化的病变部)前移的情况下,轴10将通过前端梢30的扩径部33所通过的部分。在导管1中,由于轴10的前端部14的外径比扩径部33的外径小,因此病变部位与轴10的接触面积减少。接触面积的减少能够适当地减少轴10卡在病变部的情况、以及被病变部损伤的情况。另外,接触面积的减少能够减少导管1前移时轴10产生的接触阻力,能够提高导管1的推进力(推进性能)。
[0036]
[第二实施方式]
[0037]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前端附近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那样示出导管前端的剖面。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1a与导管1相比,前端梢的形状不同。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端梢40包括主体部41和被覆层42。主体部41及被覆层42除了形状不同以外,其他与主体部31及被覆层32相同。
[0038]
前端梢40在其前端与轴10的前端部14之间具有外径最大的扩径部43。扩径部43的外径dt2比轴10的前端部14的外径ds大。另外,扩径部43处的主体部41自身的外径也比轴10的前端部14的外径ds大。前端梢40具有外周面44,该外周面44从比扩径部43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经由扩径部43到达轴10的前端部14。如图3所示,外周面44由在导管1a的纵剖面中倾斜度逐渐变化的、向外侧呈凸状的曲面形成,即由平缓的曲面形成。倾斜度意指在纵剖面中外周面44在相对于导管1a轴向长度的导管1a径向上的变化量。
[0039]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1a,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在使导管1a向前端侧前移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防止对与前端梢40的扩径部43、和/或比扩径部43更靠近基端侧的外周面接触的正常血管造成损伤。
[0040]
[第三实施方式]
[0041]
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前端附近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那样示出导管的前端的剖面。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1b与导管1相比,前端梢的形状不同。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端梢50包括主体部51和被覆层52。主体部51及被覆层52除了形状不同以外,其他与主体部31及被覆层32相同。
[0042]
前端梢50在其前端与轴10的前端部14之间具有外径最大的扩径部53。扩径部53的外径dt3比轴10的前端部14的外径ds大。另外,扩径部53处的主体部51自身的外径也比轴10的前端部14的外径ds大。前端梢50的、比扩径部53更靠近轴10的前端部14的外周面54由向外侧呈凹状的曲面形成。
[0043]
在使导管1b向硬的病变部(例如钙化的病变部)前移的情况下,在前端梢50的扩径部53通过的部分中,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比扩径部53更靠近基端侧的外周面54与病变部接触。由此,能够适当地减少外周面54卡在病变部的情况。另外,由于前端梢50的扩径部53能够减少与病变部接触的情况,因此能够减少导管1b前移时的接触阻力,并能够提高导管1b的推进力(推进性能)。另外,在使导管1b向前端侧前移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前端梢50的外周面54与正常血管接触的情况,并能够适当地防止对血管产生损伤。
[0044]
[第四实施方式]
[0045]
图5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前端梢的结构图,(a)是前端梢的剖面图,(b)是前端梢的侧视图。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端梢30,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端梢60形成有狭缝64。前端梢60包括主体部61和被覆层62。主体部61除了形成有狭缝64以外,其他与主体部31相同。被覆层62除了进入狭缝64内以外,其他与被覆层32相同。
[0046]
在主体部61中,如图5的(b)所示,狭缝64形成为螺旋状。狭缝64是为了通过减薄主体部61来提高其柔软性而设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狭缝64形成为螺旋状,因此前端梢60能够以相同的弯曲容易程度向任意方向弯曲。另外,狭缝64的节距形成为朝向前端变小,前端梢60的前端区域变得特别柔软。因此,能够降低由前端梢60将血管穿孔的危险性。
[0047]
在前端梢60中,如图5的(a)所示,被覆层62的树脂构成为进入到主体部61的狭缝64的内部。
[0048]
由于前端梢60设有狭缝64,因此能够在维持前端梢60的硬度的同时使其容易弯曲。另外,由于前端梢60的外周面由被覆层62覆盖,因此能够使前端梢60的表面平滑化。其结果,能够使具备前端梢60的导管容易通过硬的病变部,且在末梢血管那样的弯弯曲曲的血管中也显示良好的追随性。
[0049]
另外,在前端梢60中,由于被覆层62的树脂进入到狭缝64的内部,因此能够将被覆层62牢固地固定于主体部61。因此,能够适当地防止由于与外部的摩擦而导致被覆层62从主体部61剥离。由此,在使前端梢60通过硬的病变部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前端梢60的外周面的平滑性。
[0050]
[第五实施方式]
[0051]
图6是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前端梢的结构图,(a)是前端梢的侧视图,(b)是从(a)所示的形态变形而成的变形例的前端梢的侧视图。
[0052]
前端梢70包括主体部71。主体部71除了形状不同以外,其他与主体部31相同。前端梢70在其前端与轴10的前端部14之间具有外径最大的扩径部72。扩径部72在轴10的轴向上具有预定的宽度。扩径部72的外径比轴10的前端部14的外径ds大。在前端梢70的主体部71的表面(外周面)设置有突出部73,该突出部73呈螺旋状延伸且向主体部71的径向外侧突出。突出部73仅设置在扩径部72的范围内。根据该前端梢70,由于设置有突出部73,因此能够提高对硬的病变部位的贯通性。
[0053]
另外,也可以将前端梢设为图6的(b)所示的前端梢80。前端梢80包括主体部81。主体部81除了形状不同以外,其他与主体部31相同。前端梢80在其前端与轴10的前端部14之间具有外径最大的扩径部82。扩径部82在轴10的轴向上具有预定的宽度。扩径部82的外径比轴10的前端部14的外径ds大。在前端梢80的主体部81的表面设有突出部83,该突出部83呈螺旋状延伸且向主体部81的径向外侧突出。突出部83设置在从比扩径部82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到扩径部82的后端的范围内。根据该前端梢80,由于突出部83从比扩径部82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设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硬的病变部位的贯通性。
[0054]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且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变形为各种方式,例如也能够进行如下变形。
[005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轴10具有作为其加强体的一个示例的线圈体1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方式,加强体也可以采用例如编织层。在加强体使用编织层的情况下,也可以通
过焊接将编织层与前端梢30、40、50接合。
[0056]
例如,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前端梢30,在所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狭缝。另外,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梢30,在所述的第五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突出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前端梢40、50既可以形成狭缝,也可以形成突出部。
[0057]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而是如权利要求书范围所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范围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58]
附图标记说明
[0059]
1,1a,1b导管
[0060]
10轴
[0061]
11线圈体(加强体)
[0062]
12 外层
[0063]
13 内层
[0064]
14 前端部
[0065]
20 连接器
[0066]
30,40,50,60,70,80前端梢
[0067]
31,41,51,61,71,81主体部
[0068]
32,42,52,62被覆层
[0069]
33,43,53,63,72,82扩径部
[0070]
44,54外周面
[0071]
64 狭缝
[0072]
73、83 突出部
[0073]
r 区域
[0074]
dt1、dt2、dt3、dt4扩径部的外径
[0075]
ds前端部的外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