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新型微磁治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体仿生微磁场治疗仪。
背景技术:
根据北京大学王玉玲教授所著《生物电医学与中医》专著论述,(北大学苑出版社),以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马科伯克博士的动物实验证明:哺乳类动物细胞浸浴在细胞液中,细胞膜的内外存在许多带电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钙离子等),钾离子主要在细胞内,钠离子主要在细胞外,在安静状态时,这些离子相对稳定,通过外加电场(磁场)对人体电场(磁场)的影响刺激,细胞膜的通透力发生变化,各种离子便活跃起来,在细胞膜内外川流不息,出现钾钠离子交换,使得红细胞膜壁内外钾离子,钠离子极性化。产生物理生物电同性相斥作用,离散黏连红细胞;
当仿生磁场磁力线与血管成垂直方向运动时,便产生电磁流体力学现象,产生微电流,磁场可导致生物电量和质的变化,人体中有顺磁性物质(铁、氧、镁等)可被磁化,而磁化了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加速,加速血液流动速度,代谢功能得到加强,在微循环中,离散的被极化红细胞是在一层静电的磁垫上流过毛细血管,改善人体微循环,增加载氧量,改善颅内,心脏,手掌,脚掌等末端毛细血管状态;
目前现有的微磁治疗装置通过感应磁场,脉冲磁场,高频磁场,中频磁场,低频磁场产品主要是缓解疼痛,恢复病灶区域康复,且以电疗产品居多,但是,现有的微磁治疗装置不易于长时间照射使用,大多是体积大,使用场所固定,不方便携带和用户全天候使用的缺点,同时制造成本高,性能参差不齐。
发明专利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仿生微磁场治疗仪,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的装置不易于长时间照射使用,大多是体积大,使用场所固定,不方便携带和用户全天候使用的缺点,同时制造成本高,性能参差不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体仿生微磁场治疗仪,包括密封机壳顶壳,所述密封机壳顶壳的一侧开设有控制按钮通孔,所述密封机壳顶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集成模块,所述密封机壳顶壳的底端卡接有密封机壳底壳,所述密封机壳底壳的一端开设有显示透光孔,所述密封机壳底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集成模块,所述第一集成模块和第二集成模块之间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集成模块包括第一搭载电路板、触控感应开关按钮、主控pcb板和混合微磁场发生模块,所述第一搭载电路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混合微磁场发生模块,所述第一搭载电路板的底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主控pcb板,所述主控pcb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触控感应开关按钮,所述触控感应开关按钮的一端贯穿控制按钮通孔的内部,所述触控感应开关按钮、主控pcb板和混合微磁场发生模块之间均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集成模块包括第二搭载电路板、蓄电锂电池、无线充电感应线圈、led工作状态显示灯模块、led电量显示灯、蓝牙通信模块和工作电流控制器,所述第二搭载电路板上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蓄电锂电池和无线充电感应线圈,所述蓄电锂电池与无线充电感应线圈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搭载电路板上表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led工作状态显示灯模块,所述led工作状态显示灯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ed电量显示灯,所述led电量显示灯的一端位于第一集成模块的内侧,所述led电量显示灯与led工作状态显示灯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搭载电路板上表面且靠近与蓄电锂电池的一侧固定有工作电流控制器和蓝牙通信模块,所述led工作状态显示灯模块和蓝牙通信模块均通过工作电流控制器与蓄电锂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控pcb板和混合微磁场发生模块均通过工作电流控制器与蓄电锂电池电性连接,所述主控pcb板与蓝牙通信模块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机壳顶壳的材质和密封机壳底壳的材质均为abs+pv。
优选的,所述密封机壳顶壳底端的两端均固定有三角端连接卡块,所述密封机壳底壳顶端的两端均开设有配合卡槽,所述配合卡槽与三角端连接卡块为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密封机壳顶壳和密封机壳底壳配装后的高度尺寸为三十八毫米,整体长径尺寸为六十八毫米,整体短径为五十六毫米,所述密封机壳顶壳的壁厚和密封机壳底壳的壁厚均为一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对治疗仪的微型化和便携式设计,并利用内搭载蓄电形式的长续航的设计,使得其体积小,更适合随身携带全天候定时反复使用;
2、本发明便于根据不同的人人体生物电阻抗值设定微磁场强度,应用仿生微磁场使左手静脉回路中红细胞表面电荷极化并产生电位差,离散静脉回路中黏连聚集红细胞,加速血液流动,改善人体末梢毛细血管微循环,提高人体代谢率,增加红细胞载氧量,恢复人体血管健康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专利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专利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集成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集成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机壳顶壳;2、密封机壳底壳;3、控制按钮通孔;4、显示透光孔;5、第一集成模块;6、第二集成模块;7、第一搭载电路板;8、触控感应开关按钮;9、主控pcb板;10、混合微磁场发生模块;11、第二搭载电路板;12、蓄电锂电池;13、无线充电感应线圈;14、led工作状态显示灯模块;15、led电量显示灯;16、蓝牙通信模块;17、工作电流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一种人体仿生微磁场治疗仪,包括密封机壳顶壳1,密封机壳顶壳1的一侧开设有控制按钮通孔3,密封机壳顶壳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集成模块5,密封机壳顶壳1的底端卡接有密封机壳底壳2,密封机壳底壳2的一端开设有显示透光孔4,密封机壳底壳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集成模块6,第一集成模块5和第二集成模块6之间电性连接;
第一集成模块5包括第一搭载电路板7、触控感应开关按钮8、主控pcb板9和混合微磁场发生模块10,第一搭载电路板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混合微磁场发生模块10,第一搭载电路板7的底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主控pcb板9,主控pcb板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触控感应开关按钮8,触控感应开关按钮8的一端贯穿控制按钮通孔3的内部,触控感应开关按钮8、主控pcb板9和混合微磁场发生模块10之间均为电性连接;
第二集成模块6包括第二搭载电路板11、蓄电锂电池12、无线充电感应线圈13、led工作状态显示灯模块14、led电量显示灯15、蓝牙通信模块16和工作电流控制器17,第二搭载电路板11上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蓄电锂电池12和无线充电感应线圈13,蓄电锂电池12与无线充电感应线圈13电性连接,第二搭载电路板11上表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led工作状态显示灯模块14,led工作状态显示灯模块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ed电量显示灯15,led电量显示灯15的一端位于第一集成模块5的内侧,led电量显示灯15与led工作状态显示灯模块14电性连接,第二搭载电路板11上表面且靠近与蓄电锂电池12的一侧固定有工作电流控制器17和蓝牙通信模块16,led工作状态显示灯模块14和蓝牙通信模块16均通过工作电流控制器17与蓄电锂电池12电性连接;
主控pcb板9和混合微磁场发生模块10均通过工作电流控制器17与蓄电锂电池12电性连接,主控pcb板9与蓝牙通信模块16电性连接;
密封机壳顶壳1的材质和密封机壳底壳2的材质均为abs+pv,便于配合密封机壳顶壳1和密封机壳底壳2组合后的椭圆形设计,达到抗跌落,抗静电的目的,并由于材质的原因更易于清洁,达到内部防潮湿,防灰尘侵蚀;
密封机壳顶壳1底端的两端均固定有三角端连接卡块,密封机壳底壳2顶端的两端均开设有配合卡槽,配合卡槽与三角端连接卡块为间隙配合,便于模块化设计,组装简单,易于检测的同时,利用独特结构扣位设计,配合超声焊加工,使得蛋壳状产品密封性能优异;
密封机壳顶壳1和密封机壳底壳2配装后的高度尺寸为三十八毫米,整体长径尺寸为六十八毫米,整体短径为五十六毫米,密封机壳顶壳1的壁厚和密封机壳底壳2的壁厚均为一毫米,便于控制产品的整体大小,以达到便捷携带使用的目的;
工作原理:通过混合微磁场发生模块10通电后产生的仿生微磁场对左手静脉毛细血管网络中的红细胞产生微感应电流和电位差,提高红细胞膜通透性,并在微磁场产生的感应电流作用下实施极化作用,改变红细胞膜外壁电荷为正电荷属性,细胞膜内壁为负电荷属性,电荷同性相斥,离散黏连红细胞,同时加快血流速,结合其他治疗方法,预防脑栓塞,脑梗,脑卒中,心梗,糖足等突发疾病。
以下为本发明的具体案例:
病例1:
姬某某,女,28岁,山西运城人。
症状:因微循环障碍,手脚冰凉,畏寒乏力,时有晕眩。
在使用人体仿生微磁场治疗仪三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反馈:身体体感轻盈,精力较为充沛,睡眠改善,眩晕消失,食量增加。
病例2:
罗某某,男,37岁,江苏人。
症状:患有高血压,时有突发眩晕。
在使用人体仿生微磁场治疗仪三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反馈:头部及身体各部较为轻盈,血压降低,较长时间未突发眩晕。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