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咽喉肿痛时可精确上药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25315发布日期:2021-04-09 20:32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咽喉肿痛时可精确上药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咽喉肿痛时可精确上药的装置。



背景技术:

咽喉肿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在药物医治时,通常要张开口腔,将药液喷洒在咽喉处,操作须小心谨慎,以确保不会伤到咽喉,并精准上药,现有的咽喉肿痛时辅助上药的工具,因药瓶是被夹紧的,所以取下药瓶,填充药液时比较麻烦,手动地去反复打开并稳住药瓶上侧的挡板,也浪费时间和人力,同时工具的注射活塞需要手动固定,在伸至咽喉处后,才能放手,设计不够人性化。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轻松实现咽喉处精准上药,方便控制药瓶夹紧松开的咽喉肿痛时可精确上药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固定解锁药瓶麻烦,手动打开和稳住挡板,浪费时间,注射活塞推板无法固定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要设计一种轻松实现咽喉处精准上药,方便控制药瓶夹紧松开的咽喉肿痛时可精确上药的装置。

技术方案为:一种咽喉肿痛时可精确上药的装置,包括有:手把,手把上部设有喷射组件;夹住组件,喷射组件下部设有夹住组件;关闭组件,喷射组件下部设有关闭组件;药瓶,关闭组件下部设有药瓶。

更为优选的是,喷射组件包括有:外壳,手把上部连接有外壳;第一导向杆,外壳中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导向杆;第一推板,第一导向杆一侧连接有第一推板,第一推板与外壳内部滑动式连接;第一弹簧,第一推板一侧与外壳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在第一导向杆上;拉杆,第一导向杆一侧连接有拉杆;鹅颈管,外壳一侧中部连接有鹅颈管;喷头,鹅颈管一端连接有喷头。

更为优选的是,夹住组件包括有:支撑架,外壳下部一侧连接有支撑架;第二导向杆,支撑架两侧中间下部均连接有第二导向杆;夹块,第二导向杆之间对称滑动式连接有夹块,夹块与药瓶相互配合;第二弹簧,夹块内侧与支撑架之间对称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在第二导向杆上。

更为优选的是,关闭组件包括有:支撑板,外壳下部一侧连接有支撑板,药瓶上部套在支撑板内;第三导向杆,外壳下部一侧对称连接有第三导向杆;挡板,第三导向杆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挡板,挡板与支撑板滑动式连接,挡板与药瓶相互配合;第三弹簧,挡板一侧与外壳之间对称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套在第三导向杆上。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松开组件,松开组件包括有:第四导向杆,外壳一侧上部对称连接有第四导向杆;第二推板,第四导向杆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推板;第四弹簧,第二推板一侧与外壳之间对称连接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套在第四导向杆上;第一连杆,第二推板下部一侧对称连接有第一连杆;滑轨,夹块外侧中部均连接有滑轨,第一连杆与滑轨滑动式连接。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包括有:第二连杆,拉杆上部一侧对称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一楔形块,第二连杆一部外侧均连接有第一楔形块;第五导向杆,外壳下侧一部两侧均对称连接有第五导向杆,外壳上侧一部两侧也均连接有第五导向杆;第三连杆,两侧第五导向杆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三连杆;第五弹簧,第三连杆内侧与外壳之间均连接有三根第五弹簧,第五弹簧套在第五导向杆上;第四连杆,挡板一部两侧均连接有第四连杆,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和第一楔形块相互配合。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打开组件,打开组件包括有:第五连杆,拉杆下部一侧对称连接有第五连杆;第六导向杆,第五连杆一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第六导向杆;第二楔形块,第六导向杆内侧均连接有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与第四连杆相互配合;第六弹簧,第二楔形块外侧与第五连杆之间均连接有第六弹簧,第六弹簧套在第六导向杆上;第六连杆,外壳一部下侧对称连接有第六连杆,第二楔形块与第六连杆相互配合。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卡住组件,卡住组件包括有:第七导向杆,外壳下部一侧对称连接有第七导向杆;第三楔形块,第七导向杆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楔形块,第三楔形块与外壳滑动式连接,第三楔形块与第一推板相互配合;第七弹簧,第三楔形块与第七导向杆下部之间均连接有第七弹簧,第七弹簧套在第七导向杆上;第一支撑杆,外壳下部一侧中间对称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滚轮,第一支撑杆下部之间转动式连接有滚轮;第二支撑杆,手把上部一侧对称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扳机,第二支撑杆一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扳机;拉绳,扳机上部与第三楔形块下部之间连接有拉绳,拉绳绕过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拉动夹块向外移动,将药瓶夹紧固定住,打开挡板后,拉动拉杆向右移动,带动推板向右移动,吸出药液后,在复位作用下,第一推板将药液推出,从喷头内喷出,达到轻松在咽喉肿痛时精准上药的效果。

2、本发明通过推动第二推板向右移动,带动第一连杆向右移动,带动滑轨和夹块向外侧移动,将药瓶松开,松开第二推板,在复位作用下,夹块向内侧移动,夹紧药瓶,达到更加省力地将药瓶夹紧固定的效果。

3、本发明通过挡板带动第四连杆向右移动,配合第三连杆,将第四连杆钩住,挡板被固定住,拉杆带动第一楔形块向右移动,推动第三连杆向外侧移动,松开第四连杆,在复位作用下,挡板向左移动,达到方便固定打开挡板并自动解锁固定挡板的效果。

4、本发明通过拉杆带动第二楔形块钩住第四连杆向右移动,即带动挡板向右移动,第四连杆被钩住后,第二楔形块脱离第四连杆,达到方便固定打开挡板并自动解锁固定挡板的效果。

5、本发明通过第一推板下压第三楔形块,在复位作用下,第三楔形块向上移动挡住第一推板,将其固定住,推动扳机顺时针转动,通过拉绳带动第三楔形块向下移动,将被固定的第一推板松开,达到自动固定第一推板并轻松解锁固定第一推板的效果,更加便利易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五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六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七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手把,2、药瓶,3、喷射组件,31、外壳,32、第一导向杆,33、第一推板,34、拉杆,35、第一弹簧,36、鹅颈管,37、喷头,4、夹住组件,41、支撑架,42、第二导向杆,43、夹块,44、第二弹簧,5、关闭组件,51、支撑板,52、第三导向杆,53、挡板,54、第三弹簧,6、松开组件,61、第四导向杆,62、第二推板,63、第四弹簧,64、第一连杆,65、滑轨,7、锁定组件,71、第二连杆,72、第一楔形块,73、第五导向杆,74、第三连杆,75、第五弹簧,76、第四连杆,8、打开组件,81、第五连杆,82、第六导向杆,83、第二楔形块,84、第六弹簧,85、第六连杆,9、卡住组件,91、第七导向杆,92、第三楔形块,93、第七弹簧,94、第一支撑杆,95、滚轮,96、第二支撑杆,97、扳机,98、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咽喉肿痛时可精确上药的装置,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有手把1、药瓶2、喷射组件3、夹住组件4和关闭组件5,手把1上部设有喷射组件3,喷射组件3下部设有夹住组件4,喷射组件3下部设有关闭组件5,关闭组件5下部设有药瓶2。

喷射组件3包括有外壳31、第一导向杆32、第一推板33、拉杆34、第一弹簧35、鹅颈管36和喷头37,手把1上部连接有外壳31,外壳31中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一导向杆32,第一导向杆32左侧连接有第一推板33,第一推板33与外壳31内部滑动式连接,第一推板33右侧与外壳3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35,第一弹簧35套在第一导向杆32上,第一导向杆32右侧连接有拉杆34,外壳31左侧中部连接有鹅颈管36,鹅颈管36左端连接有喷头37。

夹住组件4包括有支撑架41、第二导向杆42、夹块43和第二弹簧44,外壳31下部左侧连接有支撑架41,支撑架41左右两侧中间下部均连接有第二导向杆42,第二导向杆42之间前后对称滑动式连接有夹块43,夹块43与药瓶2相互配合,夹块43内侧与支撑架41之间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二弹簧44,第二弹簧44套在第二导向杆42上。

关闭组件5包括有支撑板51、第三导向杆52、挡板53和第三弹簧54,外壳31下部左侧连接有支撑板51,药瓶2上部套在支撑板51内,外壳31下部左侧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三导向杆52,第三导向杆52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挡板53,挡板53与支撑板51滑动式连接,挡板53与药瓶2相互配合,挡板53右侧与外壳31之间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三弹簧54,第三弹簧54套在第三导向杆52上。

当使用者需要在咽喉肿痛时上药时,首先在药瓶2内装满药液,拉动夹块43向外侧移动,第二弹簧44被拉伸,将药瓶2瓶口套入支撑板51内,随后松开夹块43,在第二弹簧44的作用下,推动夹块43向内侧移动,将药瓶2夹紧固定住,拉动挡板53向右移动,第三弹簧54被压缩,挡板53不再挡住药瓶2口后再拉动拉杆34向右移动,带动第一推板33向右移动,第一弹簧35被压缩,将药瓶2内的药液吸入外壳31内,药液达到一定量后,松开拉杆34,在第一弹簧35的作用下,推动第一推板33向左移动,将药液推至鹅颈管36内,从喷头37内喷出,洒在咽喉处,完成上药后,松开挡板53,在第三弹簧54的作用下,推动挡板53向左移动,需要取下药瓶2时,则再次拉动夹块43向外侧移动,第二弹簧44被拉伸,将药瓶2松开后,取下药瓶2再松开夹块43,在第二弹簧44的作用下,推动夹块43向内侧移动,恢复至原状态,如此往复,达到轻松在咽喉肿痛时精准上药的效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还包括有松开组件6,松开组件6包括有第四导向杆61、第二推板62、第四弹簧63、第一连杆64和滑轨65,外壳31左侧上部前后对称连接有第四导向杆61,第四导向杆61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推板62,第二推板62右侧与外壳31之间前后对称连接有第四弹簧63,第四弹簧63套在第四导向杆61上,第二推板62下部右侧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一连杆64,夹块43外侧中部均连接有滑轨65,第一连杆64与滑轨65滑动式连接。

推动第二推板62向右移动,第四弹簧63被压缩,带动第一连杆64向右移动,从而带动滑轨65和夹块43向外侧移动,放入或松开药瓶2,随后松开第二推板62,在第四弹簧63的作用下,推动第二推板62向左移动,带动第一连杆64向左移动,从而带动滑轨65和夹块43向内侧移动,将药瓶2夹紧,如此往复,达到更加省力地将药瓶2夹紧固定的效果。

还包括有锁定组件7,锁定组件7包括有第二连杆71、第一楔形块72、第五导向杆73、第三连杆74、第五弹簧75和第四连杆76,拉杆34上部左侧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二连杆71,第二连杆71左部外侧均连接有第一楔形块72,外壳31下侧右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五导向杆73,外壳31上侧右部前后两侧也连接有第五导向杆73,左右两侧的第五导向杆73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三连杆74,第三连杆74内侧与外壳31之间均连接有三根第五弹簧75,第五弹簧75套在第五导向杆73上,挡板53右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四连杆76,第三连杆74与第四连杆76和第一楔形块72相互配合。

挡板53向右移动时,带动第四连杆76向右移动,第四连杆76接触到第三连杆74后,推动第三连杆74向外侧移动,第五弹簧75被拉伸,随后第四连杆76移动至第三连杆74的凹槽内时,在第五弹簧75的作用下,推动第三连杆74向内侧移动,将第四连杆76钩住,使得打开的挡板53固定住,吸出药液,拉杆34向右移动时,将带动第二连杆71和第一楔形块72向右移动,第一楔形块72接触到第三连杆74后,将推动第三连杆74向外移动远离第四连杆76,第五弹簧75被拉伸,挡板53和第三连杆74在第三弹簧54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复位,完成上药,随后拉杆34在第一弹簧35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复位,带动第二连杆71和第一楔形块72向左移动,远离第三连杆74,在第五弹簧75的作用下,推动第三连杆74向内侧移动,恢复至原状态,如此往复,达到方便固定打开挡板53并自动解锁固定挡板53的效果。

还包括有打开组件8,打开组件8包括有第五连杆81、第六导向杆82、第二楔形块83、第六弹簧84和第六连杆85,拉杆34下部左侧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五连杆81,第五连杆81左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第六导向杆82,第六导向杆82内侧均连接有第二楔形块83,第二楔形块83与第四连杆76相互配合,第二楔形块83外侧与第五连杆81之间均连接有第六弹簧84,第六弹簧84套在第六导向杆82上,外壳31右部下侧前后对称连接有第六连杆85,第二楔形块83与第六连杆85相互配合。

吸出药液,拉杆34带动第二楔形块83向右移动,第二楔形块83钩住第四连杆76向右移动,带动挡板53向右移动,第四连杆76卡入第三连杆74内的凹槽内时,第二楔形块83接触到第六连杆85,第二楔形块83被推动向外侧移动,第六弹簧84被压缩,第二楔形块83脱离第四连杆76继续向右移动,通过第六连杆85后,在第六弹簧84的作用下,推动第二楔形块83向内侧移动,恢复原状态,完成上药后,拉杆34带动第二楔形块83向左移动,第二楔形块83再次接触到第六连杆85时,将重复先向外侧移动,通过第六连杆85后,再向内侧移动复位的过程,随后第二楔形块83移动至接触到已完成复位的第四连杆76,被推动向外侧移动,第六弹簧84被压缩,第二楔形块83斜面通过第四连杆76后,在第六弹簧84的作用下,推动第二楔形块83向内侧移动,恢复至原状态,如此往复,达到自动带动挡板53向右移动的效果,自动打开挡板53,节省人力。

还包括有卡住组件9,卡住组件9包括有第七导向杆91、第三楔形块92、第七弹簧93、第一支撑杆94、滚轮95、第二支撑杆96、扳机97和拉绳98,外壳31下部右侧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七导向杆91,第七导向杆91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楔形块92,第三楔形块92与外壳31滑动式连接,第三楔形块92与第一推板33相互配合,第三楔形块92与第七导向杆91下部之间均连接有第七弹簧93,第七弹簧93套在第七导向杆91上,外壳31下部右侧中间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一支撑杆94,第一支撑杆94下部之间转动式连接有滚轮95,手把1上部左侧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二支撑杆96,第二支撑杆96左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扳机97,扳机97上部与第三楔形块92下部之间连接有拉绳98,拉绳98绕过滚轮95。

第一推板33向右移动至接触到第三楔形块92后,将推动第三楔形块92向下移动,第七弹簧93被压缩,第一推板33通过第三楔形块92后,在第七弹簧93的作用下,推动第三楔形块92向上移动,挡住第一推板33,将其固定住,药液吸出一定量后,推动扳机97顺时针转动,通过拉绳98拉动第三楔形块92向下移动,第七弹簧93被压缩,第一推板33在第一弹簧35的作用下,推动第一推板33向左移动复位,第一推板33远离第三楔形块92后,松开扳机97,在第七弹簧93的作用下,推动第三楔形块92向上移动,恢复至原状态,如此往复,达到自动固定第一推板33并轻松解锁固定第一推板33的效果,更加便利易行。

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