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抗炎抗病毒的复方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171571发布日期:2021-05-25 14:41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抗炎抗病毒的复方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天然植物中药类,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抗炎抗病毒的复方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和抗病毒。



背景技术:

目前,在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中,依然要依赖于抗生素的运用。人类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但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危害,不仅使抗生素的使用出现了危机,而且“超级耐药菌”的出现使人类的健康又一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医学研究者指出,每年在全世界大约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中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80%。在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抗生素通常不需要处方就可以轻易买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普通民众滥用、误用抗生素。而当地的医生在治疗病人时就不得不使用药效更强的抗生素,这再度导致了病菌产生更强的抗药性。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

此外,由于抗生素滥用造成的dna污染也是促成“超级细菌”的另一主要因素。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可以在同种内,而且可以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因而,耐药基因在细菌间快速传播,进一步的促使了“超级病菌”的产生。

抗生素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药物经口腔入胃、经肠道吸收入血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中,而只有到达病灶部位的药物才对病原菌能起到杀菌的作用,其它组织中的药物不但没有起到杀菌的作用,反而代谢产物要经肝肾排出体外,对肝肾等脏器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如氯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都需要在肝内代谢。

另外,许多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可引起变态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从轻微皮疹、发热到造血系统抑制等,甚至也会损害神经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

总而言之,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的发明和应用是20世纪医药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人类应用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物有效地治愈了各类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卓有成效地降低了各种严重细菌感染性传染病的死亡率,进而掀起了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广泛应用的高潮。20世纪中叶,已上市的抗生素原料药已达500余种,其在临床常用品种亦高达数百余种。人类在抗菌药物开发应用所获巨大成就面前,开始藐视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对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应用也变得为所欲为。然而人们发现一些原本容易治疗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现在有了新的变化,原本有效的抗生素或合成抗菌药物已经不再能有效控制感染了。致病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事实,很快就被证实,而且一些致病菌耐药性发生和传播的势头令人瞠目。据统计,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青霉素g的耐药率,在20世纪40年代初仅1%,到上世纪末则飚升超过90%;一种耐药性极高、致病力极强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1974年的分离率为2%,而到上世纪末则迅速增至39.7%,成为导致医院内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与此同时,另一种导致严重社区感染的耐药菌株,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亦迅猛发展。上世纪末,我国大城市医院抽样调查其分离率达22.5%,而在美国其分离率高达33.5%,且由该耐药菌感染致死的病例逐年增多。由淋球菌感染所致淋病原本经青霉素g治疗可望迅速痊愈,而现今60%淋球菌对之已产生耐药性,青霉素g已难控制其发展迁延。20世纪80年代,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上市时,临床致病菌对这类新型抗菌药物十分敏感、耐药菌株几乎为零、但经过20年的广泛使用,临床致病菌对这类合成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迅速上升。事实证明,临床所用有效的抗菌药物都有可能出现耐菌株,而且不少致病菌还会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耐药性,即“多重耐药性”。致病菌耐药性的发生和蔓延已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为此who发出警告:“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细菌,将把人类带回感染性疾病肆意横行的年代”。

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革兰阳性球菌中出现了非常难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这种高度耐药的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除个别抗生素外几乎对所有抗菌药物都耐药,对临床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已引起全球的震惊和高度的重视。它们包括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甲氧西林耐药溶血性葡萄球菌,后二种葡萄球菌因凝固酶阴性,又称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原本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都高度敏感。自80年代初开始报道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有耐药株,以后各地陆续分离到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有的国家和地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已高达40%以上。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多重耐药已是临床上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mrsa感染率也已比过去有明显增高,如美国1975年mrsa发生率为2.4%,到1996年上升为35%。特别是院内感染,金葡菌引起的院内感染mrsa占着很高的比例,日本1999年报道院内金葡菌感染mrsa占60%~80%。各地报道的mrsa发生率差异都较大,1999年jac报道欧洲不同国家间mrsa发生率最低的不到1%,最高的可达80%;我国各地报道mrsa发生率也波动在20%~80%之间,2001年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结果,1998~1999年监测9个地区13家医院参加监测研究的病房中住院感染患者mrsa与mrse发生率分别为27.55%与15.67%,社区感染与院内感染mrsa的发生率分别为21.84%与81.82%,社区感染与院内感染mrse的发生率分别为15.57%与41.67%,可见院内感染病人中mrsa与mrse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发生率。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最早发现于60年代中期,但引起人们注意是在1977年在南非首次发生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引起的肺炎暴发流行。以后世界各地都不断分离到prsp,并使其成为耐药阳性球菌感染中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耐青霉素g肺炎链球菌(prsp)分离率近年来已在世界范围明显上升,特别是某些欧洲国家,美国一些地区,东南亚某些国家地区prsp已高达40%~70%。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目前市面上在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中,依然主要依赖抗生素与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的局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抗炎抗病毒的复方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来自植物的抗菌抗炎抗病毒的中药复方组方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它用简单环保方便的生产方法从药用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多种外用制剂:液体药剂、滴鼻剂、软膏、涂膜剂、涂抹剂、栓剂、口服制剂等剂型。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抗炎抗病毒的复方中药,所采用的原材料是两味中药—大黄和丁香,药物重量比为:大黄︰丁香=3︰1;大黄︰丁香=2︰2

大黄:近年来,大黄在抗感染方面有大量病例报导:复方治疗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疗效显著。大黄也常用于治疗一般感染和炎症,如痈疖、蜂窝组织炎、化脓性咽喉炎、口唇溃疡、急性结膜炎和牙龈脓肿等。有人用不同工艺炮制的两种熟大黄片剂对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进行了治疗观察,并对30例应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儿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服用熟大黄片剂的两个组效果良好,均显示了较好的解热消炎药效;对照组30例病人中有11例采用红霉素加tmp治疗,19例采用人工牛黄治疗,疗效与熟大黄新老制品无显著性差异。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根据文献报道,大黄对细菌、真菌、病毒等皆有抑制作用,其抑菌谱广,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淋病球菌、草分支杆菌、布鲁士杆菌、鼠疫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包皮垢杆菌、淋病双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李成林发现,大黄素(ⅰ)、芦荟大黄素(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09p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在体外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mg/l、480mg/l、120mg/l和7.5mg/l、600mg/l、60mg/l。对临床分离的1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ⅰ为20~160mg/l,ⅱ为10~80mg/l。经诱导耐药试验后,ⅱ产生耐药性,而ⅰ不产生耐药性。王文风、陈聪敏、陈琼华报道,大黄蒽醌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对临床常见的100株厌氧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8μg/ml能使76-91%的厌氧菌生长被抑制,其中对最常见的脆弱类杆菌,能抑制90-100%菌株的生长,与常用抗厌氧菌药物比较,大黄蒽醌衍生物对厌氧菌的mic虽然略高于甲硝唑,但与其他抗厌氧菌药物比较,如头孢甲氧噻吩等,其mic大致相近或优于它们。实验还表明大黄蒽醌衍生物抗厌氧菌主要是抑菌而非杀菌,其作用部位可能是干扰厌氧菌细胞壁的形成和细胞膜的通透性。

陈知本、陈琼华报道,在30年代,福建民间秘方曾以大黄治疗性病,包括急性淋病、早期梅毒和软性下疳,疗效确切,但有泄下副作用。以活性较强的大黄酸、大黄酸类似物(大黄酚氧化产物)、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等对淋病双球菌的mic进行了实验,结果:4种大黄蒽醌衍生物以大黄酸对临床分离的淋病双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强。青霉素阳性对照对三株较为敏感,而对另两株作用较差,后两株菌可能是耐药菌株,大黄酸mic虽然大于青霉素,但就临床分离的5株而言,其抑菌作用与青霉素有平行关系。为了明确临床分离的几种淋病双球菌株对大黄酸是否耐药,我们以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保存的标准株作参考进行实验,结果大黄素的mic>32,大黄酸及其类似物均为8,可见比临床分离的菌株的抑菌效价高得多,与1949年国外从豆科植物提取的大黄酸对淋病双球菌的抑菌效价mic4-8μg/ml相当,进一步表明,大黄酸对淋病双球菌的抑菌作用是肯定的。祁红对大黄素的抗炎作用作了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肿胀及醋酸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并且对角叉菜胶引起的急性胸膜炎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有抗炎作用。由此也为中药大黄的抗炎作用提供了依据。实验结果还表明,大黄素起效快,对炎症早期的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游走等有较好的对抗作用,对急性炎症有明显对抗作用。

除了抗菌作用外,大黄还有抗病毒作用:大黄煎剂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还有孤儿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鸡胚体外法、半体内法,大黄最小有效量为每胚5mg。王志洁用大黄素对抗hsv-2333株的治疗指数为对照品阿昔洛韦的4.0、2.4、3.9倍,对3型柯萨基b组病毒的为对照品病毒唑的4.7、1.0、2.9倍。比两个阳性对照药效好。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多种化学药物有抗疱疹病毒作用,但往往应为毒性太大或耐药性的产生而限制了他们的临床应用。王志玉、王桂亭报道,大黄乙醇提取物在细胞培养上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对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有效抑制率为100μg/ml,并对hsv的感染有预防作用和对病毒颗粒有直接杀伤作用。大黄乙醇提取物的细胞毒性极低,20000μg/ml未见细胞毒性,甚至有助于细胞生长,提示可以内服用于全身性感染,如脑炎、内脏感染等的治疗,这是到目前为止,任何一种用于抗hsv感染治疗的药物所不能比拟的。

丁香:丁香的有效部位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对于葡萄球菌及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丁香油及丁香酚在试管内对布氏杆菌、鸟型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常见治病性皮肤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为丁香油及丁香酚对于皮肤无刺激作用,且吸收良好。章明美等对15种具有抗菌抗炎作用的生药醇提物及其有效成分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比较发现:丁香酚对痤疮致病菌高度敏感,油镜下观察发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痤疮短棒菌苗后较抑制前单位面积细菌数量明显减少,大部分细菌溶解死亡,失去正常形态,提示细菌的致病性可能相应降低。丁香酚抑痤疮短棒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7,106μg/ml。实验还发现丁香酚与红霉素有协同抑菌作用。夏明静等的研究表明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p.acne,propionibacteriumacne)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实验表明,丁香酚与桉叶精具有协同抗p.acne的作用;丁香酚与桉叶精抑制p.acne油镜下观察发现,细菌数量/单位面积较抑制前明显减少,且大部分细菌溶解死亡,失去正常形态。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短棒菌(p.acne,propi-onibacteriumacne)、表皮葡萄球菌与痤疮的脓疱及炎性丘疹的发病机理有着密切关系,丁香酚可通过对痤疮致病菌的抑制来减少痤疮的发生。周建新等的研究表明丁香的抑菌成分富集于丁香油中。丁香酚不仅可以抑菌,而且对变形链球菌细胞外水溶性和水不溶性葡聚糖的合成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清除牙菌斑清洁口腔,预防龋齿的作用。周建新等的研究表明丁香油对食品常见的霉菌(黄曲霉、烟曲霉、产黄青霉、桔青霉、粘红酵母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天然防腐剂,其有效成分为丁香酚。

大黄和丁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两味中药,虽然对它们,以及它们各自所含的有效成分的研究很多,抗菌作用研究报道的也多是以单体化合物为主,单体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提纯难度很大,费时费事。两味中药联合使用,不经过提取分离单体化合物,是否仍然具有抗菌作用(不提取分离的煎煮剂有抗病毒作用)。目前尚无二者联合用于抗菌消炎方面的研究。

本发明的这个广谱抗菌抗炎抗病毒的复方中药,抑菌谱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菌作用,同时还具有抗炎抗病毒的作用;涂抹在皮肤上可以替代抗生素治疗各种皮肤的外伤感染;用于滴鼻子可以预防流感;用在牙龈上,可以抑菌止疼;涂抹在耳道上,可以消炎止痛;涂抹在尿道口,可以止痛止痒。使用简洁方便,无过敏反应,多次使用不产生抗药性。可以使创口快速愈合。解决了用纯中药制剂替代抗生素与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去除了抗生素对人体的不良反应与危害,同时,达到了降低治病成本,减少了抗生素与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将军抗菌剂(广谱抗菌抗炎抗病毒的复方中药),制备简单,成本低廉,有效成分的有效期大于两年,比抗生素的有效期使用期长。

本发明药物的治疗方法:

用于烧伤、烫伤:

本发明药物的治疗方法:

用于烧伤、烫伤:皮肤变色变硬,但无破损;皮肤有水泡:在烧、烫处,或水泡上,裹上一层药棉,将药液滴在药棉上,使药棉保持湿润1至数小时,至疼痛感消失,皮肤恢复常态。水泡自然吸收。

用于牙疼:在疼痛的牙上,放上滴了药液的药棉球,咬住,直至疼痛感消失。

用于皮肤瘙痒:将药液涂抹在瘙痒处,几乎药到痒除,但不除根。

预防与治疗流感:在流感流行期间,只要在鼻腔和咽部滴几滴药水,也可以将液体药剂放入喉头喷雾剂内喷到口腔里或者直接雾化,就可以在公共场所自由出入而不被传染,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在感冒初期(喉头红肿、鼻腔痛,眼睛难受),滴几滴药液在鼻腔和咽部,可以使药液直接作用在病毒和细菌繁殖的呼吸道里,杀死或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繁殖,使其不能发作。感冒已经发作,鼻子流涕,堵塞:在鼻腔滴几滴药液,可以减少粘液分泌,减轻症状,保证呼吸畅通。

用作外伤治疗:建设工程施工,如修铁路、建桥梁、盖楼房、部队日常训练、消防队日常训练与救火实战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刀伤、烫伤,小伤不断时,尤其适合治疗日常干活不小心,四肢如手指,被碰伤,被菜刀等利器划伤,可以随时将药液直接涂抹在伤口上,第二天伤口不会发炎;如果伤口已经发红发炎,化脓了,可将脓挤出后,将药液涂在伤口上,连续上药两天,每天上药数次,第三天伤口会痊愈。

用于治疗宫颈糜烂:将药液直接涂抹在扩宫后并经过处理的宫颈糜烂处,患处一次可以基本治愈。

如因掏耳不慎造成耳内伤;耳内隐隐作痛,可于棉签上滴上几滴本液体制剂,用棉签在耳道内,转着擦几圈,耳内马上就不疼了。曾治疗过一只被狗咬伤的猫,被咬伤的左前肢破损处露出了骨头,猫已经不能正常走路。被涂抹了本化合物的液体制剂三次以后,伤口结痂愈合,猫行走正常。

用于治疗尿道口痛痒:将尿道口冲洗干净,用液体药剂直接涂抹在尿道口上,痛痒感觉马上消失。

用于治疗口舌长泡、糜烂:将液体药剂涂抹或滴到泡上、或糜烂处,一日数次,直至愈合。

本发明所述的大黄和丁香复方组方的提取制备工艺(方法)有两个,即制备工艺一,可以用来制备液体药剂,如滴鼻剂、溶液剂等;制备工艺二可以用于制备固体制剂,如栓剂、涂膜剂、片剂、软膏剂等。具体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制备方法一:先用蒸馏法提取中药丁香的挥发油及挥发性成分,残渣再加入大黄,用乙醇溶液提取两味中药中的所有成分。各成分的重量为:大黄3-12克,丁香1-12克。

上述方剂制成的液体药剂为100-200毫升。

上述液体药剂还可以加入由广谱抗菌防腐剂尼泊金乙酯0.02-0.04克,等渗调节剂氯化钠0.7-1.4克组成的辅料。

制备上述液体药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丁香10g,加纯净水200毫升,加热,提取挥发油及挥发性物质。

2)药渣与水溶液中加入大黄30g及乙醇,使其中的含醇量达到50%,浸泡24小时;

3)六层纱布过滤;

4)回收乙醇后的母液,加入挥发油及挥发性物质、氯化钠、尼泊金乙酯和蒸馏水至1000毫升,用10%nahco3调ph5.5~6.5,冰箱中放置48小时以上,1.2毫米微孔滤膜过滤,于无菌条件下灌装,封口,备用。

上述制备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规模对一次投入的药量进行倍数地扩大。

制备方法二:

称取大黄与丁香(药物的重量比为3:1)混合后,将其粉碎为小颗粒状,先用蒸馏法分离出挥发性成分,再用70%乙醇将所需部位提取出来,回收乙醇提取液,制备成浸膏,进行含量测定。生产时,先将挥发性成分混入浸膏,再按需要量投料。

制备上述固体药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大黄30g丁香10g,粉碎为小颗粒状,加入1000毫升水浸泡1小时;

2)加热提取4小时后,得挥发油及挥发性成分。

3)将提取器内残渣取出后干燥。

4)称取干燥残渣,用4~7倍量57%~83%%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5次,每次为1.5小时,过滤。

5)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进行浓缩,使其成为浸膏。称重,进行含量测定。

优点:用此法制备的浸膏制备中药制剂,可以保证产品质量。

上述制备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规模对一次投入的药量进行倍数地扩大。本发明处方中的中药只有两味:大黄,丁香。其特征为投料的中药材原料投料重量比为:大黄:10.2~25.8g:丁香3.4~8.6g。其中,制备方法(一)中所述的提取溶媒为33%~59%乙醇溶液;制备方法(二)所述的提取溶媒为57%~83%乙醇溶液。

本发明用经过含量测定的浸膏为生产原料,可以明确知道,生产多少制剂,需要投入多少浸膏。生产出来的产品含量达标,保证产品质量。克服了中药制剂因原材料产地不同,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同,质量不易保证的通病。

本发明的特点及效果

本发明为纯中药制剂,无任何毒副作用,无刺激性,患者容易接受,涂抹在皮肤上可以替代抗生素治疗及预防皮肤的外伤感染;用于滴鼻子则可以预防流感,治疗鼻炎。使用简洁方便,无过敏反应,可以使创口快速愈合。解决了用纯中药制剂替代抗生素对人体的不良反应与危害,它用简单、环保、方便的生产方法从药用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可以制成多种外用制剂:液体药剂、滴鼻剂、软膏、涂膜剂、涂抹剂、栓剂、口服制剂等剂型。同时,降低治病成本,减少了抗生素生产过程中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另外,制备简单,主要原材料人工栽培技术早已成熟,生产基地已经通过国家认定,大量栽培不存在土地沙化问题,价廉易购,药物的有效期比抗生素的有效期两年时间要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大黄素标准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发现了一种由大黄和丁香组成的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复方组方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中药原料及用量为大黄3000-12000克、丁香1000-12000克(方剂量的1000倍)。

采用上述原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丁香1000-12000克加水200000毫升,浸泡6小时以上,提取挥发油及挥发性成分;

2)药渣及水液加入大黄3000-12000克及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浸泡24小时;

3)板框过滤;回收乙醇后的母液加挥发油及挥发性成分、nacl700-2800克、尼泊金乙酯20-80克、蒸馏水加至100000毫升,用10%nahco3调ph5.5~6.5,于冰柜中放置48小时,抽滤;滤液加热至沸后再冷藏24小时以上,纸浆板滤,板框过滤,于无菌条件下灌装,分装到1万个10毫升的小瓶备用(此为100000毫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中药原料及用量为大黄3000克丁香1000克(方剂量的1000倍)。采用上述原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大黄3000g丁香1000g(药物的重量比为3:1),粉碎为小颗粒状,加入10000毫升(10倍量)的纯化水浸泡1小时;

2)回流提取5h。得挥发油及挥发性成分。

3)将残渣取出后干燥。

4)称取干燥残渣,加5倍量7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5小时,过滤

5)合并滤液,回收乙醇,使成浸膏。进行含量测定;

制备制剂时,用已知含量的浸膏投料。投料前,将提取的挥发油及挥发性成分均匀地混合在浸膏内(注意防止高温)。

含量测定:

此中药提取物可以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以大黄素为标准品,在λ=515nm处有最大吸收。

1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称取大黄素6mg,置50ml容量瓶中,用乙醚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稀释液0.5、1.0、2.0、3.0、4.0、5.0ml,分别置于25ml容量瓶中,在水浴上蒸去乙醚,加5%氢氧化钠-2%氢氧化铵混和碱溶液(以下简称混合碱),使成2.4、4.8、9.6、14.4、19.2和24.0μg/ml的系列溶液。30min后,以混合碱为空白,在波长为515nm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以浓度为横坐标,作回归曲线,标准曲线为:a=0.0423-0.009(r=0.9999,n=6),表明大黄素在2.4~24.0μg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大黄素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70%乙醇提取物的干燥浸膏60mg,加入10%硫酸5ml,氯仿10ml。水浴加热回流水解2h。用吸管吸出氯仿液后,再加入10ml氯仿回流1h。合并氯仿液,用少量纯化水洗涤氯仿。将氯仿置于分液漏斗中,以混合碱分次萃取。合并碱液,少量氯仿洗涤。弃去氯仿液,碱液调至25ml容量瓶刻度,并在沸水浴上加热4min,冷却至室温,放置30min。作为供试品溶液。

3供试品含量的测定

将供试品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其吸光度,测其含量见表。

游离蒽醌的含量

本发明发现了一种由大黄和丁香(药物重量比为:大黄︰丁香=3︰1;大黄︰丁香=2︰2)组成的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中药组方-将军抗菌剂,其抗菌谱广,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3

一、将军抗菌剂的抑菌谱

表1将军抗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表2将军抗菌剂对肺炎双球菌的作用

表3将军抗菌剂对绿脓杆菌的作用

结论:本提取物作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绿脓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强,比对照药品呋麻滴鼻剂对上述三种细菌抑菌作用强。

二.抗感染实验(试管稀释祛)

药品:将军抗菌剂

[注]一:细菌抑制无明显浑浊

实施例4

已知大黄抗菌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蒽醌衍生物,其中尤以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作用最好。大黄蒽醌衍生物的抗菌作用与其化学结构有密切关系。现代药理试验也证实,丁香散发的香气中所含的丁香酚,其杀菌能力比石炭酸强5倍以上,有极好的空气消毒功效。对多种致病性真菌、球菌、链球菌及肺炎、痢疾、绿脓、大肠、伤寒等杆菌以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实验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611、表皮葡萄球菌atcc26069、大肠杆菌atcc24752、白色念球菌atcc10231均为标准菌株,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大黄酸标准品批号:0756-9505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本次实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测定将军抗菌剂对泌尿生殖道4种细菌的mic值,具体结果见表1。

将军抗菌剂体外抑菌作用的mic结果(mg/ml)

结论:本提取物作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对泌尿生殖道4种细菌均有作用。其中,7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除表皮葡萄菌)强于对照品大黄酸。

实施例5

将军抗菌剂的毒性很小,比使用抗生素安全可靠

将军抗菌剂的ld50的测定

在药物急毒实验中,给小鼠使用常规剂量,不能找出将军抗菌剂的ld50或者最大耐受量。我们尝试用调成糊状的将军抗菌剂给icr小鼠灌胃,且体积高达0.7ml左右时,才能引起一半小鼠发生死亡,故此证明将军抗菌剂的毒性较小。

实施例6

一、疗效试验

1预防和/或治疗感冒

在流感流行期,为了预防传染,可以将本配方制备成的口服片剂含在嘴里,或者将滴鼻剂滴入鼻内,也可以将液体放入喉头喷雾剂内喷到口腔里或者直接雾化,都可以取得很好的预防效果。

1预防和/或治疗感冒药物

注:

显效:用药后未感冒

有效:感冒了(后),症状有所减轻

2预防和/或治疗外伤感染

当皮肤被利器划破刺伤;拔火罐皮肤出水泡且破损;蚊虫叮咬、皮肤痒痒,抓挠以后皮肤破损等等。为了防止皮肤破损处发炎,化脓,发痒,将组合物的液体制剂涂抹在破损处,可以使伤口不会被感染,化脓,发痒。

如果有破损的伤口已经发炎化脓,将脓挤出后,将组合物的液体药剂涂抹在化脓处,如果伤口不大,上药1-2次伤口即可愈合。

2预防和/或治疗外伤感染

注:

显效:点药后伤口未感染

有效:点药后伤口未继续感染

3促进伤口愈合,用于宠物:

曾经治疗过一只被狗咬伤的猫,其被咬伤的左前肢破损处已经露出了骨头,猫已经不能正常走路。涂抹了本化合物的液体制剂三次以后,伤口愈合,猫行走正常。

4治疗宫颈糜烂

2001年宁夏中医研究院妇科的王医生曾用此组合物制备的液体制剂在临床治疗了十几个宫颈糜烂的病人:扩宫后,先将患处处理干净,一般上药一次,即可治愈。特重患者,需要上药二次。

治疗宫颈糜烂

显效:溃疡面消失

有效:溃疡面减小

5烧伤烫伤治疗作用

手上皮肤被烧伤或烫伤,需要以药棉裹于伤处,不停地往药棉上滴本处方液体药液,保持药棉适当湿度。手上的皮肤复原且不疼了。

治疗烧伤烫伤

显效:疼痛消失,皮肤复原

6用于老年皮肤瘙痒症

用于老年皮肤瘙痒症

显效:瘙痒症状立刻消失,原破损皮肤愈合

注:瘙痒症状可以立即消失,但是不能根除。

二、使用本产品后,三个病例的介绍

病例1:用于糖尿病病足一60岁女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伤口感染以后久久不能愈合。受伤的脚肿得发亮,看不到一点皱纹。将本化合物的液体制剂涂抹在她的糖尿病足的皮肤上,涂抹了几次(已破损伤口处没有涂抹)。半个小时以后,肿胀的脚面已经开始消肿,不再发亮,并且出现了好几道皱纹,糖尿病足症状得到缓解。

病例2:用于癌症术后褥疮感染:由于伤口疼痛,夜不能寐。涂药以后,疼痛减轻,夜里可以睡着觉了。

病例3:手指被热锅烫伤,烫伤处生成小水泡,很疼。用药棉包裹在泡上,滴上药液,使药棉保持湿润。第二天,拆去药棉,水泡已经干了,疼痛消失。第三天,烫伤处红色消失,皮肤恢复原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