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型结肠镜及其交互机构。
背景技术:2.结肠镜是疾病预防和检查方案中十分重要的器械,其一般从患者肛门进入人体,对肠道内部进行直观的成像观察,提高诊断的效率和精准性。
3.如202020269516.7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用小肠镜装置,通过设置的锁止气囊能够起到位置锁止的效果,保证装置位置锁止的稳定性,从而能够便于装置对确定的位置进行拍摄处理,第一囊体通过膨胀能够与患者内部的肠道相互贴合,如此能够避免装置位置随肠道的蠕动而发生变化的问题,连接滑块通过在滑圈中的转动滑动,如此能对连接调节导丝位于管体顶端的位置进行调节,能够从各个角度对小肠镜的放置位置进行调节。
4.但是,这种结构的设计无疑拖长了肠镜端头的长度。需要专门设置气管,一般结肠镜本身带有线缆,增设气管管路易造成管路缠绕打结、人体不适等不利影响。现有肠镜的成像不够直观,观察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微型结肠镜及其交互机构,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肠镜端头较长、肠镜观察时无法固定、增设气管易带来不利影响、影像观察困难等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微型结肠镜,包括行进机构,
8.行进机构的首端设有镜头机构,行进机构的尾端设有保护端节;
9.镜头机构的首端或尾端设有防动机构。
10.一种方式,行进机构包括若干行进端节,
11.每个行进端节穿设在单独的行进导柱上;
12.相邻的行进导柱之间通过万向节连接;
13.相邻的行进端节之间通过可延展的节膜连接,节膜将行进导柱和万向节包覆;
14.尾端的行进端节与保护端节连接,保护端节的尾端为弧面,保护端节内部中空;
15.首端的行进端节与镜头机构通过活动机构连接。
16.一种方式,活动机构包括球铰和若干弹簧,行进端节的首端与镜头机构的尾端通过球铰连接,若干弹簧沿环形设置在球铰四周,弹簧两端分别连接行进端节和镜头机构。
17.一种方式,行进端节为电磁直线驱动器,行进端节的数量不少于三个。
18.一种方式,镜头机构包括镜头筒壳,镜头筒壳的首端贯通,镜头筒壳内部中空。
19.一种方式,镜头筒壳内部的首端设有主镜头和补光灯,补光灯沿环形设置在主镜头四周;
20.补光灯靠近主镜头的一侧设有挡光板,挡光板靠近补光灯的一面为斜面。
21.一种方式,补光灯为冷光源。
22.一种方式,防动机构包括滑动柱,滑动柱设于镜头筒壳内部的尾端;
23.滑动柱上穿设有滑动件,
24.镜头筒壳内还设有驱动组件;
25.镜头筒壳外侧开设有若干环形设置的气囊槽,气囊槽的首端或尾端贯通镜头筒壳;
26.气囊槽内设有单独的气囊件,所有气囊件均与滑动件连接;
27.驱动组件驱动滑动件沿滑动柱移动,滑动件带动气囊件伸出或收回气囊槽。
28.一种方式,镜头筒壳的首端或尾端内凹,内凹部分上沿环形设有凸起;
29.凸起与气囊槽一对一地设置;
30.凸起超出气囊槽的内侧边且低于镜头筒壳的外侧壁;
31.凸起为球柱结构;
32.凸起面向气囊件的一端设有弧形坡面;
33.气囊件的内部充气,气囊件为高强度的防腐材质。
34.基于上述结肠镜的交互机构,交互机构用于实现人机交互,其包括操作端、接收端和处理端;
35.操作端,用于输入控制指令,其单独设置,不进入人体,与接收端电线连接或建立无线连接;
36.接收端,用于接收操作端传输的控制指令,并转化为操作指令,设于镜头机构内,与处理端电线连接;
37.处理端,用于接收操作指令并传输给相关机构,设于镜头机构内,与行进机构、镜头机构、防动机构电线连接。
3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9.1.结肠镜可以在指定位置固定,减少肠道蠕动影响成像观察;
40.2.结肠镜不需要气管,避免因多余管路的设置导致线路缠绕打结、人体不适等不利影响;
41.3.结肠镜带有照明手段,且不会因光源离主镜头过近影响成像效果,观察更加直观;
42.4.无需增设镜头机构的长度即可实现固定,防止端头过长导致结肠镜行进困难、镜头机构摆动困难等不利影响;
43.5.交互手段合理完善,保证治疗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4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为本发明中行进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46.图3为本发明中挡光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7.图4为本发明中镜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8.图5为本发明中防动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49.图6为本发明中防动机构的剖切示意图;
50.图7为本发明中活动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51.图8为本发明中交互机构的原理图。
52.图中:1、行进机构;11、行进端节;12、行进导柱;13、万向节;14、节膜;2、镜头机构;21、镜头筒壳;22、主镜头;23、补光灯;24、挡光板;3、保护端节;4、防动机构;41、滑动柱;42、滑动件;43、驱动组件;44、气囊件;45、凸起;5、活动机构;51、球铰;52、弹簧;6、交互机构;61、操作端;62、接收端;63、处理端。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54.以结肠镜从外部进入人体的方向为准,前进端为首端,与其对应的一端为尾端或末端。
55.微型结肠镜,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行进机构1、镜头机构2、保护端节3以及防动机构4。行进机构1的首端与镜头机构2通过活动机构5连接,行进机构1的尾端与保护端节3连接,镜头机构2的首端或尾端设有防动机构4。
56.如图1、图2和图7所示,行进机构1用于使结肠镜实现蠕动,尽可能地减少行进对肠道的损伤,避免穿孔,且在肠道里可以正常行进。
57.行进机构1包括至少三个的行进端节11。
58.行进端节11为电磁直线驱动器,每个行进端节11包括导磁筒、线圈、导磁铁芯、永磁体、端盖等。
59.行进端节11穿设在行进导柱12上,相邻的行进导柱12之间通过万向节13连接,确保灵活变形,便于在结构复杂的肠道内行进,行进端节11可以沿对应的行进导柱12前后移动,行进导柱12前后端的万向节13还对行进端节11起到限位的作用。相邻的行进端节11之间通过节膜14连接,节膜14具备防腐性能且密闭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延展性,便于配合行进的扭动,节膜14将对应的行进导柱12和万向节13包覆在内,起到保护部件作用的同时,也将部件棱角对肠道的刮蹭最大程度地减轻,也保护了肠道。
60.首端的行进端节11与镜头机构2通过活动机构5连接,尾端的行进端节11和保护端节3连接。
61.保护端节3的末端为弧面,且保护端节3的内部中空,中空的内部结构方便设置其他功能部件或与相关部件的连接、联动,弧形端面进一步防止棱角对肠道的损伤。
62.其中,如图7所示,活动机构5包括一个球铰51、至少三个的形状记忆弹簧52,相关行进端节11的首端与镜头机构2的尾端通过球铰51连接,保证镜头机构2转动的灵活性,在球铰51四周沿环形等间距地设置有三个形状记忆弹簧52,弹簧52连接镜头机构2和相关行进端节11,加强铰接结构的同时,也减缓了结肠镜与肠胃的碰撞力度,进一步保护了肠道,对镜头机构2的复位和固定也起到一定作用。
63.如图1、图3和图4所示,镜头机构2用于对肠道内进行拍摄成像,方便医生观察病况。
64.镜头机构2包括镜头筒壳21,镜头筒壳21的首端贯通且内部中空,镜头筒壳21内部分为首尾两个部分,首端部分的中心位置设有主镜头22,主镜头22四周沿环形、等间距地设有多个补光灯23,补光灯23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优选为五个。
65.补光灯23靠近主镜头22一端的底部设有专门的挡光板24,挡光板24的截面为直角
三角形,直角边一端与补光灯23侧壁连接,直角边另一端正对主镜头22,且长度适当超出主镜头22的首端,斜边相对补光灯23设置,防止补光灯23的光照直接曝照在主镜头22上,影响主镜头22使用,补光灯23主要针对肠道进行光照,补光灯23为冷光源,防止其产生热量,对肠道造成影响,导致不适或烫伤。
66.在镜头筒壳21的首端端头增设一个透明材质的弧线罩体,在不影响主镜头22捕捉影像的前提下,用以保护内部的器材。
67.如图1、图5和图6所示,防动机构4用于结肠镜到达合适位置时,在不外接专门管路的前提下,通过向外扩展的方式,固定在肠道壁上,防止肠道蠕动影响观察视角的稳定。
68.防动机构4包括滑动柱41,滑动柱41设置在镜头筒壳21内部的尾端,滑动柱41一端与镜头筒壳21的圆面固定连接,整体水平设置,另一端悬置,可以不接触头端的主镜头22等,也可以选择进行连接,内部铺设有关线路。滑动柱41上穿设有滑动件42,滑动件42正对主镜头22的一端设有驱动组件43,驱动组件43位于镜头筒壳21内部,驱动组件43一般为微型的微进电机。
69.同时,镜头筒壳21外侧开设有至少三个沿环形、等间距设置的气囊槽,气囊槽的首端或尾端贯通镜头筒壳21的端面,每个气囊槽内设置有单独的气囊件44,所有气囊件44均通过内部开设的通槽与滑动件42固定连接。
70.驱动组件43驱动滑动件42沿滑动柱41前后移动,继而滑动件42带动气囊件44伸出或收回气囊槽。镜头筒壳21的首端或尾端,对应气囊槽带有开口的一端带有内凹。
71.该内凹部分上沿环形设有至少三个凸起45,凸起45与气囊槽一一对应地设置,凸起45的高度超出气囊槽的内侧边且低于镜头筒壳21的外侧壁,即凸起45不会在结肠镜的行进过程中因高出镜头筒壳21外侧壁而对肠道造成损伤,也保证凸起45可以影响气囊件44的行进路线,将其翘起外凸。
72.凸起45面向气囊件44或气囊槽的一端为弧形坡面,保证可以平滑地将气囊件44顶起,凸起45整体为球柱结构,保证凸起45不会有尖角刮蹭刺激肠道。
73.气囊件44内部充气,气囊件44为高强度的防腐材质。
74.基于上述的结肠镜,如图8所示,还设有专门的交互机构6,交互机构6用于实现人机交互,包括操作端61、接收端62以及处理端63。
75.操作端61,用于输入控制指令,其单独设置,一般为遥感控制器之类的设备,使用时不进入人体,具有相关操作按钮和控制芯片,操作端61与接收端62电线连接或建立无线连接。
76.建立无线连接的方式与电线连接的方式以及操作端61本身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原理不作赘述。
77.接收端62和处理端63均设置在镜头筒壳21内部,其设置不影响其他部件的运动。
78.接收端62,用于接收操作端61传输的控制指令,并转化为操作指令,接收端62与处理端63电线连接。
79.接收端62内部带有专门的分析和转化芯片,以实现上述功能,且均为现有技术,原理不做赘述。
80.处理端63,用于接收操作指令并传输给相关机构,与行进机构1、镜头机构2、防动机构4电线连接。
81.处理端63内部带有专门的处理芯片,以实现上述功能,且均为现有技术,原理不做赘述。
82.除此以外,根据已有技术对结肠镜的使用进行拓展,其操作端61也可以外接设备,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8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84.所有的行进端节11之间尺寸在摩擦力差异的,利用这一点,可以实现类似蠕动、打桩式的行进方式,避免对肠道的损伤。
85.具体按照从首端到尾端的方向将三个行进端节11依次排序,首端的行进端节11为一号行进端节,后面依次为二号行进端节和三号行进端节。同理,行进导柱12也依次命名为一号行进导柱、二号行进导柱和三号行进导柱;行进机构1依次命名为一号行进机构、二号行进机构和三号行进机构。
86.结肠镜进行正向行进时,初始状态如图2中第一行的结构所示。首先一号行进端节通电,其从一号行进导柱的尾端行进至首端,所有的行进端节11都是直接与肠道接触的,两者之间具有摩擦力,摩擦力为反作用力,一号行进端节的出力不足以带动整个结肠镜前进,一号行进机构整体处于收缩状态,一号行进机构断电。
87.需要注明的是,收缩状态即行进端节11位于对应行进导柱12的前进端端头并保持位置不变的状态。
88.接下来,二号行进端节通电,其从二号行进导柱的尾端行进至首端,此时二号行进机构的出力不足以带动整个结肠镜前进,二号行进机构也进入收缩状态,二号行进机构断电。
89.然后,三号行进端节通电,其从三号行进导柱的尾端行进至首端,此时三号行进机构的出力无法带动整个结肠镜前进,三号行进机构也进入收缩状态,三号行进机构断电。
90.三个行进机构1均处于收缩状态,结肠镜整体进入图2中的第二行的结构状态,此时三个行进端节11一齐通电且控制信号反向,如图2中第三行的结构所示,即控制三个行进端节11一齐向对应的行进导柱12的尾端行进,复位到初始状态,但结肠镜整体行进一段距离,行进机构1断电。
91.此时三个行进机构1的出力之和人不足以直接带动结肠镜整个向前,但出力的反作用力却可以共同带动镜头机构2、行进导柱12、万向节13以及保护端节3的结构一齐向前。
92.可以理解为三个行进端节11与肠道内壁形成支撑点,三个行进机构1的出力无法直接带动结肠镜整体直接前行,只能一个一个地单独实现移动,然后一齐通过反作用力带动与之相关的结构产生相对移动,间接地实现结肠镜的蠕动前进。
93.需要说明的是结肠镜的结构是无法实现三个行进机构1直接行进的,而且这种直接行进的方式对肠道损伤极大。
94.同理,反向时,相应步骤的控制信号反向或者改变电流方向,可以使结肠镜整体反向运动,实现结肠镜的退回功能。
95.结肠镜的牵引效率与行进导柱12的长度或行进机构1的数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肠道内粘液对行进的影响,相应进行选择设置即可。此处的三个行进机构1仅为参考说明的举例,不是固定的限制。
96.使用者进行操作,操作端61发出控制指令,发送到接收端62。接收端62对控制指令
进行放大或转换成操作指令,然后发送至处理端63。处理端63对具体部件,如驱动组件43、行进端节11等进行信号传输,使其进行具体动作。
97.当结肠镜到达指定位置或合适位置时,驱动组件43启动,带动滑动件42沿滑动柱41行进,滑动件42带动气囊件44从气囊槽伸出,在凸起45的作用下向外侧翘起,镜头机构2与肠道的实际接触点为气囊件44的端点,并与肠道卡定,实现镜头机构2的进一步固定。即固定了视角,方便观察。
98.观察完毕后,气囊件44在驱动组件43的带动下收回气囊槽,镜头机构2与肠道的实际接触点变为镜头筒壳21的外壁,可以开始行进动作。
99.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