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8948发布日期:2021-04-30 12:5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胶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囊内窥镜。



背景技术:

为探测患者身体内部的组织病变,早期最为常见的方式是采用诸如胃镜、肠镜等插入式内镜仪器进行测量。由于插入式内镜仪器工作时其拍摄组件需要通过咽喉或直肠等部位强制性到达患者体内,因此导致这种仪器的使用体验非常差,使得很多耐受性差、年老体弱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对其望而却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小型化的胶囊内窥镜,由于胶囊内窥镜体积很小,因此通过口服的方式即可进入患者体内。当胶囊内窥镜进入患者体内后,消化道的蠕动使胶囊内窥镜在消化道内运动,运动的同时胶囊内窥镜中的成像系统采集图像并通过信号收发系统将图像传输至患者体外的图像显示设备,供医务人员实时了解患者消化道中的情况。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胶囊内窥镜都是一次性使用的,这样不但成本高也会造成大量精密仪器的浪费,并导致电子元器件、电池、塑料外壳等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对外壳进行更换,对内核组件实现重复利用,能够避免大量精密仪器的浪费并可节约成本的胶囊内窥镜。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部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壳体设为透明;内核组件,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包括成像系统和信号收发系统,所述成像系统包括镜头,所述镜头设于所述内核组件的一端,所述信号收发系统包括天线,所述天线设于所述内核组件远离所述镜头的另一端;所述天线设于第二壳体一侧的端部,所述镜头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一侧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均设为弧形,所述第一壳体远离弧形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壳体远离弧形的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配合,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弧形连接的端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内核组件包括包括上壳、下壳和天线罩,下壳的两端分别与上壳和天线罩连接,所述天线位于天线罩内,所述镜头位于上壳内;所述上壳的顶端设有挡块,所述挡块沿着所述上壳呈圆周间隔分布,所述挡块向所述上壳的中心延伸;所述上壳的底端设有第一凹台,天线罩的顶端设有第二凹台,所述第一凹台和第二凹台均分别与下壳的内腔配合。

优选的,所述天线罩远离第二凹台的一端外表面设为圆弧面,所述天线罩的圆弧面与第二壳体的底部的圆弧面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成像系统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镜头座,所述镜头座粘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镜头座的顶端设有螺纹孔,所述镜头的一端与螺纹孔配合。

优选的,所述镜头座和所述镜头之间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中心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一孔,所述固定座的顶端设有斜孔,所述斜孔由上至下逐渐向内倾斜,且所述斜孔的小径与第一孔连通;所述镜头插入所述斜孔和第一孔内,所述镜头远离螺纹的另一端与所述斜孔和第一孔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斜孔内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根据所述斜孔的中心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凸台沿所述斜孔的小径上下贯穿设置;所述固定座的顶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为若干个,所述第一凹槽设为沿所述斜孔的四周布置;所述固定座的底面向下延伸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固定套的另一端设有外凸的第一圆弧面,所述镜头座的顶端设有内凹的第二圆弧面,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内核组件还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的顶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镜头座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所述第一垫片的四周与所述上壳的内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核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池弹片和第二电池弹片,所述第一电池弹片和第二电池弹片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电极铜柱接触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弹片设于所述电路板的侧面,且所述第一电池弹片位于上壳内,所述第二电池弹片设于所述电路板的底面,且所述第二电池弹片位于下壳内。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可拆卸,便于内核组件的安装和取出,这样可针对不同的病患进行检查时只对外壳进行更换,对内核组件实现重复利用,避免了大量精密仪器的浪费及造成环境污染,并可节约成本。

2.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可实现焦距调整,以及固定镜头,提高镜头安装的准直性,有利于胶囊内窥镜光学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胶囊内窥镜的立体视图;

图2为胶囊内窥镜的爆炸图;

图3为胶囊内窥镜的剖视图;

图4为镜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固定座的俯视图;

图6为内核组件的立体视图;

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镜头;14-天线;15-天线罩;16-上壳;17-下壳;18-卡槽;19-密封圈;20-电路板;21-镜头座;22-固定座;23-第一孔;24-斜孔;25-第一凸台;26-第一凹槽;27-固定套;28-第一圆弧面;29-第二圆弧面;33-第二凹槽;34-第三凸台;35-第一垫片;36-第一电池弹片;37-第二电池弹片;38-第二垫片;39-挡块;40-电池;

100-内核组件;151-第二凹台;161-第一凹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胶囊内窥镜,如图1-图3所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螺纹连接,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内部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11设为透明;内核组件100,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内核组件100包括成像系统和信号收发系统,所述成像系统包括镜头13,所述镜头13设于所述内核组件的一端,所述信号收发系统包括天线14,所述天线14设于所述内核组件远离所述镜头13的另一端;所述天线14设于所述第二壳体12一侧的端部,所述镜头1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一侧的端部。成像系统用于图像采集及处理,信号收发系统则将处理后的图像发送给显示器进行显示,镜头13用于图像采集,镜头13设于内核组件的端部,第一壳体11的端部设为圆弧形且设为透明,无边界遮挡,更有利于镜头13采集图像,天线14设于内核组件的端部,且第二壳体12的端部设为圆弧形,更有利于信号的收发,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可拆卸,便于内核组件100的安装和取出,这样可针对不同的病患进行检查时只对外壳进行更换,对内核组件实现重复利用,避免了大量精密仪器的浪费及造成环境污染,并可节约成本。

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的一端均设为弧形,所述第一壳体11远离弧形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壳体12远离弧形的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配合,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弧形连接的端部设有卡槽18,所述卡槽18内设有密封圈19。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一端均设为球形,外壳采用螺纹结构加密封圈,可有效防止水及液体渗入,在卡槽18内嵌入密封圈19,不会让密封圈外露,从而防止密封圈接触到液体产生腐蚀进而影响密封效果。

所述内核组件100包括上壳16、下壳17和天线罩15,下壳17的两端分别与上壳16和天线罩15连接,所述天线14位于天线罩15内,且所述天线14的端部露出天线罩15,所述镜头13位于上壳16内;所述上壳16的顶端设有挡块39,所述挡块39沿着所述上壳16呈圆周间隔分布,所述挡块39向所述上壳16的中心延伸;所述上壳16的底端设有第一凹台161,天线罩15的顶端设有第二凹台151,所述第一凹台161和第二凹台111均分别与下壳17的内腔配合。上壳16与下壳17及天线罩15与下壳17均通过胶粘连接,第一凹台161和第二凹台151的设计有利于上壳16插入下壳17和天线罩15插入下壳17时的定位,以及第一凹台161和第二凹台151的四周均可涂胶,增大了胶粘的面积,增大了胶粘的稳固性;上壳16的顶端可设为空,这样对镜头无遮挡,上壳16的顶端通过挡块39的设置,可防止电路板20脱离上壳16;天线14的端部露出天线罩15,有利于天线对信号的收发,且天线罩15可实现对天线14的支撑;上壳16、下壳17和天线罩15胶粘为一体,有利于内核组件的所有的零部件合理分布在内,并有利于内核组件的所有的零部件安装,可把电池40设为位于下壳17的侧面,电池40选用锂电池,下壳17的侧面可设有盖板,在盖板上可设有圆孔,可以用顶针通过此孔,将电池顶出卸载,这样便于使用换装电池。

所述天线罩15远离第二凹台151的一端外表面设为圆弧面,所述天线罩15的圆弧面与第二壳体12的底部的圆弧面相配合。天线罩15采用圆弧面,增加天线发射、接收高度,提高效率;同时,充分利用胶囊端部的圆弧空间。

如图4-图6所示,所述成像系统还包括电路板20,所述电路板20上设有镜头座21,所述镜头座21粘接于所述电路板20上,所述镜头座21的顶端设有螺纹孔,所述镜头13的一端与螺纹孔配合。电路板20可设为电路板pcba,可在电路板pcba顶端图像传感器上胶粘接安装镜头座,镜头13可顺着螺纹拧到镜头座21里,实现对镜头13的固定。

所述镜头座21和所述镜头13之间设有固定座22,所述固定座22的中心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一孔23,所述固定座22的顶端设有斜孔24,所述斜孔24由上至下逐渐向内倾斜,且所述斜孔24的小径与第一孔23连通;所述镜头13插入所述斜孔24和第一孔23内,所述镜头13远离螺纹的另一端与所述斜孔24和第一孔23相配合,所述固定座22远离所述斜孔24的另一端与所述镜头座21连接。固定座22的直角可倒圆角,电路板20上可设有孔,固定座22可嵌在该孔内,固定镜头13时,通过斜孔24和第一孔23的导向,再拧入镜头座21,这样可提高镜头13安装的准直性,有利于图像分辨率的提高。

为了实现对镜头13的焦距调整,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斜孔24内设有第一凸台25,且所述第一凸台25沿所述斜孔24的小径上下贯穿设置;所述固定座22的顶面设有第一凹槽26,所述第一凹槽26设为若干个,所述第一凹槽26设为沿所述斜孔24的四周布置;所述固定座22的底面向下延伸设有固定套27,所述固定套27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22连接,所述固定套27的另一端设有外凸的第一圆弧面28,所述镜头座21的顶端设有内凹的第二圆弧面29,第一圆弧面28和第二圆弧面29相配合。第一凸台25根据斜孔24的中心线可相对设置为两个或四个,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为第一凸台25设为相对的两个,第一凹槽26也设为相对的两个,可以用工具插入第一凹槽26内旋转固定座22,固定座22的旋转通过第一凸台25带动镜头13的旋转,镜头13伸出或缩回,进而起到调焦作用;固定套27与固定座22可设为一体,旋转固定座22时通过第一圆弧面28和第二圆弧面29的导向,调焦的时候可确保稳定性,调焦距离为斜孔24的高度。

所述内核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垫片35,所述第一垫片35的顶端设有第二凹槽33,所述电路板20远离所述镜头座21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凸台34,所述第三凸台34与所述第二凹槽33配合;所述第一垫片35的四周与所述上壳16的内壁连接。第一垫片35的四周与上壳16的内壁胶粘连接,通过第三凸台34与第二凹槽33配合的定位,第一垫片35可将电路板20的上半部分封装于上壳16内。

为了防止电池过度放电后,产生膨胀从而破坏内核组件的结构,或者防止卸载电池时,容易被卡住优选的方案为所述内核组件100还包括第一电池弹片36和第二电池弹片37,所述第一电池弹片36和第二电池弹片37分别与所述电路板20的电极铜柱接触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弹片36设于所述电路板20的侧面,且所述第一电池弹片36位于上壳16内,所述第二电池弹片37设于所述电路板20的底面,且所述第二电池弹片37位于下壳17内。电路板电极与电池弹片以接触式连接,从而可以减少焊接电路板20的难度,有利于安装;第一电池弹片36由第一垫片35封装于上壳16内,第二凸台32的下沿设有第二垫片38,第二垫片38的上沿胶粘合于第二凸台32的下沿,将天线及电路板20的下半部分、第二电池弹片37封装于下壳17内,天线罩与下壳17的底端胶粘,从而内核组件由上壳16、下壳17和天线罩组合成一个整体;天线与电路板20的下半部分焊接连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