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身麻醉用内置式气管导管喉罩联合通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35743发布日期:2021-07-06 18:4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身麻醉用内置式气管导管喉罩联合通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身麻醉用内置式气管导管喉罩联合通气装置。



背景技术:

喉罩由喉罩插管、充气管、指示球囊、套囊、通气罩、机器端接头以及充气阀组成,喉罩为环氧乙烷灭菌,一次性使用,喉罩适用于禁食的患者短时常规麻醉操作过程中达到及维持对气道的控制,也适用于出现已知或未知困难的气道管理,还可以用于具有气道堵塞风险、可能需要人工通气的深度昏迷患者的复苏抢救过程中建立清洁的气道。

对此,中国申请专利号:cn201410043219.x,公开了一种可转换式内置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包括:喉罩和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的前端从所述喉罩导管的远端插入所述喉罩导管中,且通过推动所述气管导管的后端,所述气管导管能够自由滑动于所述喉罩导管中;以及,设于所述气管导管与喉罩联合通气装置上的密封锁紧装置。本发明的联合通气装置可轻松实现气管导管与喉罩间不同通气方式的切换,在不同体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手术中使用内置的气管导管通气模式提高辅助呼吸通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病人全麻苏醒期转换为喉罩通气模式减少气管导管通气方式时产生的气道高敏反应如呛咳发生的几率,该装置可通过替代使用药物的方式减少苏醒期呛咳导致的并发症。

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大多是通过胶布将装置固定在病人脸部,胶布容易粘到患者的须发,处理不便,甚至会引起一些用户的过敏症状。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全身麻醉用内置式气管导管喉罩联合通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xx,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身麻醉用内置式气管导管喉罩联合通气装置,包括通气装置本体,所述通气装置本体包括通气导管,所述通气导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通气罩,所述通气导管的顶端内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所述通气罩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注气管,所述注气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单向阀,所述通气装置本体的内部安装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口罩,所述口罩的顶面开设有开槽,所述口罩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软垫,所述口罩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缠绕筒,所述缠绕筒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筒,所述缠绕筒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缠绕筒上缠绕有固定带,所述缠绕筒的侧面活泼安装有滚珠,所述缠绕筒的后侧活动安装有手轮进一步在于:

进一步在于:所述通气装置本体的内部安装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卡柱,所述卡柱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卡柱的右侧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中部的左侧面开设有豁槽,所述活动杆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在于:所述通气导管的底端与通气罩正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垫的顶端露出通气导管的内部,所述注气管的直径小于通气导管的直径。

进一步在于:所述口罩安装在通气导管中部的上侧,所述通气导管贯穿固定筒的内部,所述通气导管的外径与固定筒的内径相等,所述通气导管与口罩之间密封连接。

进一步在于:所述通气导管贯穿口罩的上下壁面,所述固定筒的两端与口罩内部的上下壁面固定连接,所述缠绕筒套设在固定筒的外侧,所述缠绕筒的内径与固定筒的外径相等。

进一步在于:所述缠绕筒的横截面为“工”字形结构,所述缠绕筒的上下两端皆为圆柱形,所述缠绕筒的上端侧面设置有啮齿,所述缠绕筒的后侧面与手轮的前侧面啮合,所述手轮的后侧面露出口罩的背面,所述滚珠共有两组,两组所述滚珠分别设置在缠绕筒两端的外侧面,所述滚珠与口罩的内壁贴合。

进一步在于:所述限位块共有两组,两组所述限位块分别固定安装在缠绕筒的两侧,所述固定带的两端皆经由开槽安装在口罩的内部,所述固定带的两端皆与缠绕筒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带的两端贯穿两组限位块。

进一步在于:所述外筒固定安装在手轮的右侧,所述卡柱的左端露出外筒的左侧壁,所述限位环为环形构造,所述限位环的外径大于外筒左侧开口的直径,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与外筒内部的左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在于:所述活动杆安装在口罩的内部,所述活动杆的下端贯穿外筒右端的前后面,所述卡柱的右端与活动杆的左侧面贴合,所述活动杆的后端露出口罩的背面,所述卡柱的左端卡设在手轮的侧面。

进一步在于:所述豁槽的形状与卡柱右端的形状相同,所述豁槽的规格大于卡柱右端的规格,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与外筒右端的背面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通气装置设置有固定结构,使得装置在使用时可更加方便的固定在病人的面部,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该一种全身麻醉用内置式气管导管喉罩联合通气装置设置有限位结构,使用时,先将通气导管的下端插进病人的咽腔中,使通气罩位于病人的声门处,这时软垫的避免会罩在用户的口部,然后用一直手固定住口罩,并用另一只手将固定带环绕在病人的后颈处,接着向下按压活动杆,然后活动杆的底端会在外筒的内部向下运动,同时卡柱的右端会在活动杆的左侧壁上滑动,接着卡柱的右端会与豁槽对齐,同时第一弹簧会扩张,推动卡柱,使卡柱的右端卡进豁槽的内部,这时卡柱的左端会缩进外筒的内部,这时手轮会解除固定;

2、该一种全身麻醉用内置式气管导管喉罩联合通气装置设置有通气装置本体和固定结构,接着可摩擦手轮的后侧面,使手轮旋转,然后滚珠会与缠绕筒啮合,带动缠绕筒旋转,缠绕筒的旋转会拉动固定带,使固定带的两端在缠绕筒上缠绕,同时固定带会在限位块的内部传动,且滚珠会与口罩的内侧壁发生摩擦,保证缠绕筒的旋转更加平稳,然后口罩外面的固定带长度就会变短,接着固定带会在病人的面部上逐渐收紧,使口罩紧紧贴合在病人的面部,而软垫的设置可保证口罩的穿戴更加舒适,避免需要用胶带固定通气装置本体,保证通气装置本体的固定更加便利,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通气装置本体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通气装置本体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口罩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口罩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缠绕筒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卡柱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3中a处的结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中:1、通气装置本体;11、通气导管;12、通气罩;13、橡胶垫;14、注气管;15、单向阀;2、固定结构;21、口罩;22、开槽;23、软垫;24、缠绕筒;25、固定筒;26、限位块;27、固定带;28、滚珠;29、手轮;3、限位结构;31、外筒;32、卡柱;33、限位环;34、第一弹簧;35、活动杆;36、豁槽;37、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全身麻醉用内置式气管导管喉罩联合通气装置,包括通气装置本体1,通气装置本体1包括通气导管11,通气导管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通气罩12,通气导管11的顶端内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垫13,通气罩1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注气管14,注气管1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单向阀15,通气装置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固定结构2,固定结构2包括口罩21,口罩21的顶面开设有开槽22,口罩2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软垫23,口罩2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缠绕筒24,缠绕筒24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筒25,缠绕筒24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6,缠绕筒24上缠绕有固定带27,缠绕筒24的侧面活泼安装有滚珠28,缠绕筒24的后侧活动安装有手轮29,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通气装置本体1在使用时可更加方便的固定在病人的面部,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通气装置本体1的实用性。

通气装置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限位结构3,限位结构3包括外筒31,外筒3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卡柱32,卡柱32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环33,限位环33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34,卡柱32的右侧安装有活动杆35,活动杆35中部的左侧面开设有豁槽36,活动杆35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37,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为手轮29提供限位,避免手轮29自转导致固定带27松散,造成口罩21的安装不受固定,影响通气装置本体1的使用。

通气导管11的底端与通气罩12正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橡胶垫13的顶端露出通气导管11的内部,注气管14的直径小于通气导管11的直径,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通气罩12可在病人的咽腔内部形成密封的气道,保证气道通畅,。

口罩21安装在通气导管11中部的上侧,通气导管11贯穿固定筒25的内部,通气导管11的外径与固定筒25的内径相等,通气导管11与口罩21之间密封连接,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保证通气导管11与固定筒25的连接更加稳固,避免通气装置本体1在使用时,口罩21在通气导管11上活动,影响通气导管11的安装。

通气导管11贯穿口罩21的上下壁面,固定筒25的两端与口罩21内部的上下壁面固定连接,缠绕筒24套设在固定筒25的外侧,缠绕筒24的内径与固定筒25的外径相等,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缠绕筒24可在固定筒25的外侧旋转,避免缠绕筒24的旋转对通气导管11造成摩擦,延长通气导管11的使用寿命。

缠绕筒24的横截面为“工”字形结构,缠绕筒24的上下两端皆为圆柱形,缠绕筒24的上端侧面设置有啮齿,缠绕筒24的后侧面与手轮29的前侧面啮合,手轮29的后侧面露出口罩21的背面,滚珠28共有两组,两组滚珠28分别设置在缠绕筒24两端的外侧面,滚珠28与口罩21的内壁贴合,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固定带27可缠绕在缠绕筒24的中部,为缠绕筒24的旋转提供动力,减少缠绕筒24与口罩21之间的摩擦力。

限位块26共有两组,两组限位块26分别固定安装在缠绕筒24的两侧,固定带27的两端皆经由开槽22安装在口罩21的内部,固定带27的两端皆与缠绕筒24的中部固定连接,固定带27的两端贯穿两组限位块26,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固定带27的两端可收纳在口罩21的内部,便于将口罩21固定在病人的面部,避免固定带27在收紧时打结。

外筒31固定安装在手轮29的右侧,卡柱32的左端露出外筒31的左侧壁,限位环33为环形构造,限位环33的外径大于外筒31左侧开口的直径,第一弹簧34的左端与外筒31内部的左侧壁固定连接,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卡柱32可收纳在外筒31的内部,避免卡柱32从外筒31的内部脱落,造成限位结构3的损坏。

活动杆35安装在口罩21的内部,活动杆35的下端贯穿外筒31右端的前后面,卡柱32的右端与活动杆35的左侧面贴合,活动杆35的后端露出口罩21的背面,卡柱32的左端卡设在手轮29的侧面,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活动杆35可在外筒31的俄内部活动,便于用户在口罩21的外侧,控制活动杆35在外筒31内部的活动。

豁槽36的形状与卡柱32右端的形状相同,豁槽36的规格大于卡柱32右端的规格,第二弹簧37的底端与外筒31右端的背面固定连接,采用这种设计便于卡柱32的右端卡进豁槽36的内部,使卡柱32的左端可收进外筒31的内部,以解除手轮29的静止状态。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通气导管11的下端插进病人的咽腔中,使通气罩12位于病人的声门处,这时软垫23的避免会罩在用户的口部,然后用一直手固定住口罩21,并用另一只手将固定带27环绕在病人的后颈处,接着向下按压活动杆35,然后活动杆35的底端会在外筒31的内部向下运动,同时卡柱32的右端会在活动杆35的左侧壁上滑动,接着卡柱32的右端会与豁槽36对齐,同时第一弹簧34会扩张,推动卡柱32,使卡柱32的右端卡进豁槽36的内部,这时卡柱32的左端会缩进外筒31的内部,这时手轮29会解除固定,接着可摩擦手轮29的后侧面,使手轮29旋转,然后滚珠28会与缠绕筒24啮合,带动缠绕筒24旋转,缠绕筒24的旋转会拉动固定带27,使固定带27的两端在缠绕筒24上缠绕,同时固定带27会在限位块26的内部传动,且滚珠28会与口罩21的内侧壁发生摩擦,保证缠绕筒24的旋转更加平稳,然后口罩21外面的固定带27长度就会变短,接着固定带27会在病人的面部上逐渐收紧,使口罩21紧紧贴合在病人的面部,而软垫23的设置可保证口罩21的穿戴更加舒适,避免需要用胶带固定通气装置本体1,保证通气装置本体1的固定更加便利,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通气装置本体1的实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