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红外乳腺诊断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41750发布日期:2021-06-04 19:1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红外乳腺诊断仪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诊断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红外乳腺诊断仪装置。


背景技术:

2.红外乳腺诊断仪是根据不同的组织对红外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原理,采用红外光透照扫描乳腺组织,通过专用红外ccd摄像机摄取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将乳腺组织的各种病变显示在屏幕上,不同的组织变化呈现出各种影像,根据图像的不同灰度,血管的变化与灰度的关系,诊断出各类乳腺疾病。
3.在对患者进行拍摄时,为了对不同部位进行拍摄,但又怕出现遗漏的地方,需要将摄像头贴合在患者的皮肤上进行移动,由于人体的皮肤摩擦力较大,使得摄像头移动时阻力较大。并且传统诊断仪的摄像头与主体之间的角度固定,无法根据患者身体各部位的实际情况自动改变拍摄角度,这就导致摄像头极易脱离与患者的接触,从而降低了拍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红外乳腺诊断仪,所述诊断仪包括箱体和诊断模组,所述诊断模组的壳体活动卡接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诊断模组包括角度调节组件、升降组件、摄像头开关器、红外摄像组件和手柄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的壳体活动卡接在所述箱体顶部,所述升降组件的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的滑动部上;所述摄像头开关器一端可活动卡接在所述升降组件的腔体内;所述红外摄像组件包括第一球体、弹簧控制机构和球体连杆;所述摄像头开关器远离第二壳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滚动槽,所述第一滚动槽的底部内壁为半球形结构;所述弹簧控制机构安装在所述摄像头开关器靠近第一滚动槽的一端,所述第一滚动槽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一滚珠,所述第一球体的底部滚动贴合在若干组第一滚珠上,且顶部贯穿至所述弹簧控制机构的壳体内,所述球体连杆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球体上,所述球体连杆另一端贯穿至所述弹簧控制机构的壳体外部,且安装有摄像头外壳;所述摄像头外壳远离弹簧控制机构壳体的一端边缘处以其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滚动机构;且所述摄像头外壳内固定安装有红外摄像头本体,所述红外摄像头本体通过电线与所述摄像头开关器电性连接;所述手柄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远离升降组件的一端。
5.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壳体、两组安装杆和两组牛眼轴承;所述箱体顶部开设有诊断仪固定槽,所述第一壳体活动卡接在所述诊断仪固定槽内,所述第一壳体靠近升降组件壳体的一端为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弧形面上开设有两组角度调节槽;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安装杆固定块,所述安装杆固定块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一壳体与升降组件垂直方向的中轴线重合;两组所述安装杆一端对称连接在所述安装杆固定块两侧壁上,且两组所述安装杆另一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两侧内壁上,两组所述牛眼轴承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组所述安装杆上,且两组所述牛眼轴承分别抵触在所述
第一壳体的两侧壁上;两组所述牛眼轴承一端分别通过两组角度调节槽贯穿至所述第一壳体外部,且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的壳体上。
6.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两组抵板和两组第一抵止棒;两组所述抵板分别套装在两组所述安装杆上,且两组所述抵板分别抵触在两组所述牛眼轴承上;两组所述安装杆上分别套装有一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抵触在所述抵板和安装杆固定块上;所述第一壳体远离弧面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两组第一滑槽,两组所述第一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一组第一滑块,两组所述第一滑块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所述抵板底部;所述第一壳体两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组第一通孔,两组所述第一抵止棒分别位于两组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抵止棒一端抵触在所述抵板上,且另一端贯穿至所述第一壳体外部。
7.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安装在两组所述牛眼轴承上;所述第二壳体为柱形结构,且所述第二壳体内开设有开关器限位槽,所述摄像头开关器的壳体一端贯穿至所述开关器限位槽内,且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开关器限位槽底部内壁上;所述开关器限位槽的内壁上以第二壳体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开设有两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两端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一组滑块限位腔。
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两组滑块弹压机构;所述第二壳体上下两端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组第二通孔,四组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一组滑块限位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二抵止棒,所述第二抵止棒一端贯穿至所述滑块限位腔内,且另一端贯穿至所述第二壳体外部;两组所述滑块弹压机构的连杆对称安装在所述摄像头开关器的两侧外壁上,两组所述滑块弹压机构的滑动部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所述第二滑槽内;且两组所述滑块弹压机构的滑动部可任意活动卡接在同一侧的两组所述滑块限位腔内。
9.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弹压机构包括弹簧压板、两组弹簧柱和第二滑块;两组所述弹簧柱平行设置在所述摄像头开关器的同一侧外壁上;所述弹簧压板两侧边缘处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所述弹簧柱上;两组所述弹簧柱上分别套装有一组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两端分别抵触在所述弹簧压板和摄像头开关器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滑块的连接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弹簧压板远离第三弹簧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二滑块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槽内,且所述第二滑块可任意活动卡接在同一侧的两组所述滑块限位腔内;所述第二滑块可与同一侧的任意一组第二抵止棒活动抵触。
10.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控制机构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安装在所述摄像头开关器靠近第一滚动槽的一端,所述第三壳体内开设有球体活动腔,所述球体活动腔一端与所述第一滚动槽连通,且另一端连通有弹簧控制腔,所述球体连杆位于所述弹簧控制腔内;所述球体连杆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球体连杆外壁上以其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第四弹簧,若干组所述第四弹簧另一端均安装在所述弹簧控制腔的内壁上;所述摄像头外壳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摄像头外壳远离第三壳体的一端边缘处以其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滚动机构。
11.进一步的,所述滚动机构包括第二球体和第二滚动轴承;
所述摄像头外壳远离第三壳体的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二滚动槽,所述第二滚动槽内壁上滚动贴合有若干组第二滚珠;所述第二球体位于所述第二滚动槽内,所述第二球体底部滚动贴合在若干组所述第二滚珠上,且所述第二球体顶部贯穿至所述摄像头外壳外部;所述第二滚动槽出口处设置有第二滚动轴承,所述第二球体外壁滚动贴合在所述第二滚动轴承内;所述第二滚动轴承的内直径要小于所述第二球体的外直径。
12.进一步的,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本体、防脱环、防滑软套和手罩本体;所述手柄本体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弧形面的一侧壁上,且另一端与所述防脱环固定连接;所述防滑软套套装在所述手柄本体上;所述手柄本体一侧外壁上设置有两组手罩固定机构,所述手罩本体两端分别安装在两组所述手罩固定机构的伸缩部上;所述手罩本体为半球形结构,且内壁上设置有防滑软垫。
13.进一步的,所述手罩固定机构包括第四壳体、手罩固定块、弹簧限位板和若干组第五弹簧;所述第四壳体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手柄本体上,且另一端开设有槽口;所述第四壳体内设置有伸缩腔,所述伸缩腔的直径要大于槽口,且所述伸缩腔一端与所述槽口连通;所述手罩固定块位于所述第四壳体靠近槽口的一端,所述手罩固定块的连杆通过槽口贯穿至所述伸缩腔,且与所述弹簧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限位板的外直径要大于槽口的内直径;若干组所述第五弹簧对称设置在所述手罩固定块的两侧,所述第五弹簧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弹簧限位板上,以及槽口内壁上;所述手罩本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手罩固定块上。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将摄像头外壳靠近红外摄像头本体的一端贴合在患者的乳房上,当需要移动拍摄位置时,利用与患者皮肤接触的第二球体之间的滚动摩擦,增加了装置移动的流畅性。而当拍摄角度出现变化时,通过摄像头外壳和球体连杆带动第一球体进行旋转,并且利用第一球体和若干组第一滚珠之间的滚动摩擦力,提升了第一球体旋转的流畅性。无论拍摄角度如何,使摄像头外壳靠近红外摄像头本体的一端都可以贴合在患者的身体上。以此提高了检测诊断的质量。
15.2、通过按压第一抵止棒使其推动抵板接触对牛眼轴承的抵触。然后转动红外摄像组件的壳体,使得两组牛眼轴承可以分别在两组角度调节槽内滑动。实现了调整红外摄像组件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夹角角度的目的,使得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诊断环境选择适合的拍摄角度,提高了诊断仪的实用性。
16.3、首先从两侧同时按压上方的两组第二抵止棒,使得两组第二抵止棒一端可以从第二通孔贯穿至上方的两组滑块限位腔内,并将两组第二滑块顶处该两组滑块限位腔,使得第二滑块进入第二滑槽中。向下按压摄像头开关器,,第二滑块沿第二滑槽滑动至下方的滑块限位腔内,并通过第二滑块带动摄像头开关器贯穿至开关器限位槽中,缩短了诊断模组整体的长度,提高了收藏保存的便利性。
17.4、医务人员在使用诊断模组时,首先通过手掌握住手柄本体,然后将手指插入手罩本体中,利用第五弹簧的弹力,使得手罩固定块的连杆可以贯穿至伸缩腔中,然后通过手罩固定块带动手罩本体向手柄本体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半球状的手罩本体将医务人员手部包裹。以此增加了医务人员手部与手柄本体之间的固定性。
18.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
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诊断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诊断模组的剖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角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角度调节组件的剖视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组件的拍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壳体和第二滑槽的连接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滑块弹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摄像组件的剖视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摄像组件红外摄像头本体一端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滚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罩固定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21.图中:1、箱体;2、诊断仪固定槽;3、角度调节组件;301、第一壳体;302、安装杆固定块;303、安装杆;304、角度调节槽;305、牛眼轴承;306、抵板;307、第一弹簧;308、第一通孔;309、第一抵止棒;310、第一滑槽;311、第一滑块;4、升降组件;401、第二壳体;402、第二弹簧;403、第二滑槽;404、滑块限位腔;405、第二抵止棒;406、滑块弹压机构;4061、弹簧柱;4062、弹簧压板;4063、第三弹簧;4064、第二滑块;407、开关器限位槽;5、摄像头开关器;6、红外摄像组件;601、第一滚动槽;602、第一滚珠;603、第一球体;604、第一滚动轴承;605、第三壳体;606、活动腔;607、弹簧控制腔;608、球体连杆;609、第四弹簧;610、摄像头外壳;611、红外摄像头本体;612、滚动机构;6121、第二滚动槽;6122、第二滚珠;6123、第二球体;6124、第二滚动轴承;7、手柄组件;701、手柄本体;702、防脱环;703、防滑软套;704、手罩固定机构;7041、第四壳体;7042、手罩固定块;7043、弹簧限位板;7044、第五弹簧;705、手罩本体;8、总控制模组;9、上盖;10、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红外乳腺诊断仪,所述诊断仪包括箱体1、诊断模
组、总控制模组8、上盖9和显示屏10。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箱体1上开设有诊断仪固定槽2,所述诊断模组的壳体活动卡接在所述诊断仪固定槽2内。
24.所述总控制模组8镶嵌在所述箱体1顶部,且位于所述诊断仪固定槽2一侧。所述总控制模组8通过电线与所述诊断模组的开关部电性连接。总控制模组8用于控制诊断模组的工作情况。
25.所述上盖9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箱体1一侧边缘处铰接,且另一端通过卡扣活动卡接在所述箱体1顶部另一侧边缘处。
26.所述上盖9底部开设有显示槽,所述显示屏10固定安装在所述显示槽内,且所述显示屏10通过电线与所述诊断模组的诊断部电性连接。显示屏10用于将诊断模组拍摄的画面现实出来。
27.所述诊断模组包括角度调节组件3、升降组件4、摄像头开关器5、红外摄像组件6和手柄组件7。所述角度调节组件3活动卡接在所述诊断仪固定槽2内。角度调节组件3用于调整红外摄像机构的拍摄角度。
28.所述升降组件4的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角度调节组件3的滑动部上。通过升降组件4可将诊断模组的总长度进行改变。
29.所述摄像头开关器5一端可活动卡接在所述升降组件4的腔体内。摄像头开关器5用于控制红外摄像机构的工作状态。
30.所述红外摄像组件6的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摄像头开关器5远离升降组件4的一端端面上。且所述红外摄像组件6的摄像机构通过电线与所述摄像头开关器5电性连接。红外摄像组件6用于对患者乳房进行拍摄。
31.所述手柄组件7固定安装在所述角度调节组件3远离升降组件4的一端。通过手柄组件7可方便医务人员手持诊断模组整体。
32.所述角度调节组件3包括第一壳体301、两组安装杆303和两组牛眼轴承305。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壳体301活动卡接在所述诊断仪固定槽2内,所述第一壳体301靠近升降组件4壳体的一端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壳体301内设置有安装杆固定块302,所述安装杆固定块302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一壳体与升降组件4垂直方向的中轴线重合。两组所述安装杆303一端对称连接在所述安装杆固定块302两侧壁上,且两组所述安装杆303另一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301两侧内壁上,两组所述牛眼轴承305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组所述安装杆303上,且两组所述牛眼轴承305分别抵触在所述第一壳体301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一壳体301弧形面上开设有两组角度调节槽304,两组所述牛眼轴承305一端分别通过两组角度调节槽304贯穿至所述第一壳体301外部,且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4的壳体上。
33.所述角度调节组件3还包括两组抵板306和两组第一抵止棒309。两组所述抵板306分别套装在两组所述安装杆303上,且两组所述抵板306分别抵触在两组所述牛眼轴承305上。两组所述安装杆303上分别套装有一组第一弹簧307,所述第一弹簧307两端分别抵触在所述抵板306和安装杆固定块302上。所述第一壳体301远离弧面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两组第一滑槽310,两组所述第一滑槽310内均滑动连接有一组第一滑块311,两组所述第一滑块311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组所述抵板306底部。所述第一壳体301两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组第一通孔308,两组所述第一抵止棒309分别位于两组所述第一通孔308内。所述第一抵止棒309一端抵触在所述抵板306上,且另一端贯穿至所述第一壳体301外部。
34.首先从两侧同时按压两组第一抵止棒309,并通过第一抵止棒309的推动使得抵板306脱离与牛眼轴承305的抵触。然后转动红外摄像组件6的壳体,使得两组牛眼轴承305可以分别在两组角度调节槽304内滑动。实现了调整红外摄像组件6壳体和第一壳体301之间夹角角度的目的,使得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诊断环境选择适合的拍摄角度,提高了诊断仪的实用性。角度调整完毕以后,松开两组第一抵止棒309,然后在第一弹簧307的作用下,失去推动力的抵板306会重新抵触在牛眼轴承305上,使其无法转动。
35.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第二壳体401和两组滑块弹压机构406。示例性的,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壳体401固定安装在两组所述牛眼轴承305上。所述第二壳体401为柱形结构,且所述第二壳体401内开设有开关器限位槽407,所述摄像头开关器5的壳体一端贯穿至所述开关器限位槽407内,且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402,所述第二弹簧402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开关器限位槽407底部内壁上。所述开关器限位槽407的内壁上以第二壳体401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开设有两组第二滑槽403,所述第二滑槽403的上下两端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一组滑块限位腔404。所述第二壳体401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两组第二通孔,四组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一组滑块限位腔404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二抵止棒405,所述第二抵止棒405一端贯穿至所述滑块限位腔404内,且另一端贯穿至所述第二壳体401外部。两组所述滑块弹压机构406的连杆对称安装在所述摄像头开关器5的两侧外壁上,两组所述滑块弹压机构406的滑动部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所述第二滑槽403内。且两组所述滑块弹压机构406的滑动部可任意活动卡接在同一侧的两组所述滑块限位腔404内。
36.所述滑块弹压机构406包括弹簧压板4062、两组弹簧柱4061和第二滑块4064。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两组所述弹簧柱4061平行设置在所述摄像头开关器5的同一侧外壁上。所述弹簧压板4062两侧边缘处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所述弹簧柱4061上。两组所述弹簧柱4061上分别套装有一组第三弹簧4063,所述第三弹簧4063两端分别抵触在所述弹簧压板4062和摄像头开关器5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滑块4064的连接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弹簧压板4062远离第三弹簧4063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二滑块4064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槽403内,且所述第二滑块4064可任意活动卡接在同一侧的两组所述滑块限位腔404内。所述第二滑块4064可与同一侧的任意一组第二抵止棒405活动抵触。
37.装置在闲置时,两组第二滑块4064会分别卡接在下方的两组滑块限位腔404内,同时,摄像头开关器5壳体的底部也会贯穿至开关器限位槽407内,使得裸露在外的摄像头开关器5壳体长度缩短,以此缩短了诊断模组的整体长度,便于收纳和保存。当需要使用时,首先从两侧同时按压下方的两组第二抵止棒405,使得两组第二抵止棒405一端可以从第二通孔贯穿至下方的两组滑块限位腔404内,并将两组第二滑块4064顶处下方的两组滑块限位腔404,并使得第二滑块4064进入第二滑槽403中。然后在第二弹簧402的作用下,失去了限位效果的摄像头开关器5壳体被顶起,并带动第二滑块4064沿第二滑槽403向开关器限位槽407的出口处滑动。当第二滑块4064移动到靠近出口处的一组滑块限位腔404时,就会被第三弹簧4063顶如该组滑块限位腔404中,使得摄像头开关器5的位置被固定。从而让诊断模组的整体长度加长。方便对患者进行检测拍摄,增加了诊断的便利性。
38.所述红外摄像组件6包括第一球体603、第一滚动轴承604、第三壳体605、球体连杆608和摄像头外壳610。示例性的,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摄像头开关器5远离第二壳体40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滚动槽601,所述第一滚动槽601的底部内壁为半球形结构。所述第三壳体
605安装在所述摄像头开关器5靠近第一滚动槽601的一端,所述第三壳体605内开设有球体活动腔606,所述球体活动腔606一端与所述第一滚动槽601连通,且另一端连通有弹簧控制腔607。所述第一滚动槽601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组第一滚珠602,所述第一球体603位于所述第一滚动槽601内,且所述第一球体603的底部滚动贴合在若干组第一滚珠602上。所述第一球体603顶部贯穿至所述球体活动腔606内,且所述球体活动腔606和第一滚动槽601的结合处设置有第一滚动轴承604,所述第一球体603滚动贴合在所述第一滚动轴承604上。所述第一滚动轴承604内直径要小于第一球体603的外直径。所述球体连杆608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球体603上,所述球体连杆608另一端通过弹簧控制腔607贯穿至所述第三壳体605外部,且与所述摄像头外壳610固定连接。所述摄像头外壳610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摄像头外壳610远离第三壳体605的一端安装有红外摄像头本体611,所述红外摄像头本体611通过电线与所述摄像头开关器5电性连接。所述摄像头外壳610远离第三壳体605的一端边缘处以其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滚动机构612。所述球体连杆608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球体连杆608外壁上以其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有若干组第四弹簧609,若干组所述第四弹簧609另一端均安装在所述弹簧控制腔607的内壁上。
39.所述滚动机构612包括第二球体6123和第二滚动轴承6124。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所述摄像头外壳610远离第三壳体605的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二滚动槽6121,所述第二滚动槽6121内壁上滚动贴合有若干组第二滚珠6122。所述第二球体6123位于所述第二滚动槽6121内,所述第二球体6123底部滚动贴合在若干组所述第二滚珠6122上,且所述第二球体6123顶部贯穿至所述摄像头外壳610外部。所述第二滚动槽6121出口处设置有第二滚动轴承6124,所述第二球体6123外壁滚动贴合在所述第二滚动轴承6124内。所述第二滚动轴承6124的内直径要小于所述第二球体6123的外直径。
40.在对患者进行检测时,首先将摄像头外壳610远离第三壳体605的一端贴合在患者的乳房上,利用红外摄像头本体611发出的ccd红光对患者的乳腺组织进行透照,然后将所得的图像信息传输到显示屏10上,并根据乳腺组织上的色差来确定病灶位置。而在拍摄过程中,需要不停移动装置对不同位置进行透照,但又不能使得红外摄像头本体611的离开患者的乳房,以免出现观察的遗漏之处。在移动装置时,利用与患者皮肤接触的第二球体6123之间的滚动摩擦,并且通过第二球体6123和若干组第二滚珠6122之间的滚动摩擦,增加了第二球体6123滚动的流畅性,并以此提升了装置移动的流畅性。而当拍摄角度出现变化时,通过摄像头外壳610和球体连杆608带动第一球体603进行旋转,并且利用第一球体603和若干组第一滚珠602之间的滚动摩擦力,提升了第一球体603旋转的流畅性。无论拍摄角度如何,使摄像头外壳610靠近红外摄像头本体611的一端都可以贴合在患者的身体上。以此提高了检测诊断的质量。
41.所述手柄组件7包括手柄本体701、防脱环702、防滑软套703和手罩本体705。示例性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手柄本体701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301远离第二壳体401的一侧壁上,且另一端与所述防脱环702固定连接。所述防滑软套703套装在所述手柄本体701上。所述手柄本体701一侧外壁上设置有两组手罩固定机构704,所述手罩本体705两端分别安装在两组所述手罩固定机构704的伸缩部上。所述手罩本体705为半球形结构,且内壁上设置有防滑软垫。
42.所述手罩固定机构704包括第四壳体7041、手罩固定块7042、弹簧限位板7043和若
干组第五弹簧7044。所述第四壳体7041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手柄本体701上,且另一端开设有槽口。所述第四壳体7041内设置有伸缩腔,所述伸缩腔的直径要大于槽口,且所述伸缩腔一端与所述槽口连通。所述手罩固定块7042位于所述第四壳体7041靠近槽口的一端,所述手罩固定块7042的连杆通过槽口贯穿至所述伸缩腔,且与所述弹簧限位板704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限位板7043的外直径要大于槽口的内直径。若干组所述第五弹簧7044对称设置在所述手罩固定块7042的两侧,所述第五弹簧7044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弹簧限位板7043上,以及槽口内壁上。所述手罩本体705固定安装在所述手罩固定块7042上。
43.医务人员在使用诊断模组时,首先通过手掌握住手柄本体701,然后将手指插入手罩本体705中,利用第五弹簧7044的弹力,使得手罩固定块7042的连杆可以贯穿至伸缩腔中,然后通过手罩固定块7042带动手罩本体705向手柄本体70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半球状的手罩本体705将医务人员手部包裹。以此增加了医务人员手部与手柄本体701之间的固定性。
44.将摄像头外壳610靠近红外摄像头本体611的一端贴合在患者的乳房上,当需要移动拍摄位置时,利用与患者皮肤接触的第二球体6123之间的滚动摩擦,增加了装置移动的流畅性。而当拍摄角度出现变化时,通过摄像头外壳610和球体连杆608带动第一球体603进行旋转,并且利用第一球体603和若干组第一滚珠602之间的滚动摩擦力,提升了第一球体603旋转的流畅性。无论拍摄角度如何,使摄像头外壳610靠近红外摄像头本体611的一端都可以贴合在患者的身体上。以此提高了检测诊断的质量。通过按压第一抵止棒309使其推动抵板306接触对牛眼轴承305的抵触。然后转动红外摄像组件6的壳体,使得两组牛眼轴承305可以分别在两组角度调节槽304内滑动。实现了调整红外摄像组件6壳体和第一壳体301之间夹角角度的目的,使得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诊断环境选择适合的拍摄角度,提高了诊断仪的实用性。首先从两侧同时按压上方的两组第二抵止棒405,使得两组第二抵止棒405一端可以从第二通孔贯穿至上方的两组滑块限位腔404内,并将两组第二滑块4064顶处该两组滑块限位腔404,使得第二滑块4064进入第二滑槽403中。向下按压摄像头开关器5,,第二滑块4064沿第二滑槽403滑动至下方的滑块限位腔404内,并通过第二滑块4064带动摄像头开关器5贯穿至开关器限位槽407中,缩短了诊断模组整体的长度,提高了收藏保存的便利性。医务人员在使用诊断模组时,首先通过手掌握住手柄本体701,然后将手指插入手罩本体705中,利用第五弹簧7044的弹力,使得手罩固定块7042的连杆可以贯穿至伸缩腔中,然后通过手罩固定块7042带动手罩本体705向手柄本体70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半球状的手罩本体705将医务人员手部包裹。以此增加了医务人员手部与手柄本体701之间的固定性。
4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