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茶美容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5171210发布日期:2021-05-25 14:4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茶美容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茶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点茶美容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当有客来访,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从宋代时,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其实,点茶就是把茶瓶里烧好的水注入茶盏中。具体操作是:在点茶时,先用瓶煎水。而后将研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所谓调膏,就是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对中国传统的点茶法进行发扬光大,弘扬传统文化并创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点茶美容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所述点茶美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研磨过500-1000目筛的茶粉加入茶具,所述茶具碗口直径在10-20厘米之间;所述茶粉质量与茶具的容积比为1g:150-500ml;

s2取适量水使茶粉成糊状,继续注水搅拌6-10分钟;

s3冲入沸水至碗口高度,在茶汤表面飘浮一层茶沫后,将茶具持续加热维持温度在75-90摄氏度,维持温度期间,人脸靠近茶汤上方距离茶汤上表面距离5-10厘米范围内,使茶汤蒸汽上升至人脸进行热蒸。

优选的,热蒸过程中,每间隔10-15分钟,人脸抬起,同时加热茶汤至微沸状态,持续30-60秒后降温至之前维持的温度区间,人脸再次靠近进行热蒸。

优选的,所述茶汤温度在降低到65摄氏度以下时,停止热蒸。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将茶具持续加热维持温度在75-80摄氏度范围内。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点茶美容装置,包括外框架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外框架的上端卡合连接有脸部支架,且脸部支架和调节板的内部均开设有脸部放置槽,所述脸部支架的后侧设置有调节板,且调节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连接有滑杆和螺杆,所述螺杆的前端转动连接在脸部支架上,且脸部放置槽的内壁上粘贴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外框架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且双向丝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摇把,所述双向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上端铰链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上端滑动连接在水浴锅的下端,且水浴锅的外表面粘贴连接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碗支架,且碗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托块,所述托块的上端紧密贴合有茶碗,且茶碗卡合在水浴锅上,所述茶碗的上端安装连接有过滤网,且过滤网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卡块卡合在茶碗的内壁上,所述水浴锅的右上端安装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脸部支架和调节板的横截面均呈“t”字型结构,且脸部支架和调节板内壁开设的脸部放置槽构成圆形结构,并且调节板和螺杆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茶碗的下表面与托块的上表面相贴合,且托块下端连接的碗支架呈“凹”字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茶碗和水浴锅之间为卡合连接,且茶碗的上端高于水浴锅的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通过滑块和双向丝杆在外框架的内部构成伸缩结构,且滑块在外框架的下端内壁上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卡块在过滤网上构成伸缩结构,且卡块呈“t”字型结构,并且卡块在过滤网上构成滑动结构

采用本发明所述点茶美容方法,通过利用茶粉中茶多酚、茶皂素等有益成分在随热水蒸发并在人脸冷凝被人脸吸收,相对茶汤热敷方式,由于人脸状态更加放松,吸收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脸部支架和调节板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托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框架;2、脸部支架;3、脸部放置槽;4、橡胶垫;5、滑杆;6、螺杆;7、调节板;8、茶碗;9、过滤网;10、温度传感器;11、水浴锅;12、保温层;13、摇把;14、双向丝杆;15、滑块;16、调节杆;17、碗支架;18、弹簧;19、卡块;20、托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述点茶美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研磨过100-160目筛的茶粉加入茶具,所述茶具碗口直径在10-20厘米之间;所述茶粉质量与茶具的容积比为1g:150-500ml;

s2取适量水使茶粉成糊状,开始研磨茶粉6-10分钟;

s3冲入沸水至碗口高度,在茶粉表面飘浮一层茶沫后,将茶具持续加热维持温度在75-90摄氏度,维持温度期间,人脸靠近茶汤上方距离茶汤上表面距离5-10厘米范围内,使茶汤蒸汽上升至人脸进行热蒸。所述步骤s3中将茶具持续加热维持温度优选在75-80摄氏度范围内,体感舒适度较高。

所述茶具在加入茶粉前,可以先用60-85度热水冲入暖盏,提升茶具内侧温度,沸水加入时,首先冲刷碗壁的水不易降温,更容易使茶沫浮起。

研磨茶粉的作用是使对茶粉进行破壁,研磨可以采用专用的茶粉研磨器具茶筅,研磨使茶叶中有机物质在冲泡过程中更容易释放,产生茶皂素和茶多酚等物质。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其中绿茶中茶多酚含量较高茶多酚的主要成分为:黄烷酮类,花色素类,黄酮醇类和花白素类和酚酸及缩酚酸类6类化合物。茶多酚是茶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具有抗氧化、防辐射、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抑菌抑酶等多种生理活性。

研磨冲泡后产生泡沫的物质为茶皂素,是皂苷的一种。茶皂素在遇沸水冲泡时,可以产生大量细密的泡沫,在视觉上生成所谓的茶沫。茶皂素对人畜口服无毒,且具有抗渗消炎、抑制乙醇吸收、抗高血压等作用。茶皂素还有抗菌作用,对白色念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皮肤病有显著疗效。

采用本发明所述点茶美容方法,通过利用茶粉中茶多酚、茶皂素等有益成分在随热水蒸发并在人脸冷凝被人脸吸收,相对茶汤热敷方式,由于人脸状态更加放松,吸收效果更好。

为避免人脸长期受热造成皮肤肿胀,热蒸过程中,每间隔10-15分钟,人脸抬起,这样可以使人脸自然冷却并便于排汗,同时这时可以加热已经降温的茶汤至微沸状态,持续30-60秒后降温至之前维持的温度区间,人脸再次靠近进行热蒸。避免茶汤冷却蒸汽量不足。一般而言,所述茶汤温度在降低到65摄氏度以下时,使用者自述难以感受到热气,此时可以停止热蒸,重新加热茶汤。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点茶美容装置,请参阅图1-4,包括外框架1、脸部支架2、脸部放置槽3、橡胶垫4、滑杆5、螺杆6、调节板7、茶碗8、过滤网9、温度传感器10、水浴锅11、保温层12、摇把13、双向丝杆14、滑块15、调节杆16、碗支架17、弹簧18、卡块19和托块20,外框架1的上端卡合连接有脸部支架2,且脸部支架2和调节板7的内部均开设有脸部放置槽3,脸部支架2的后侧设置有调节板7,且调节板7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连接有滑杆5和螺杆6,螺杆6的前端转动连接在脸部支架2上,且脸部放置槽3的内壁上粘贴连接有橡胶垫4,外框架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14,且双向丝杆1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摇把13,双向丝杆14上螺纹连接有滑块15,且滑块15的上端铰链连接有调节杆16,调节杆16的上端滑动连接在水浴锅11的下端,且水浴锅11的外表面粘贴连接有保温层12,保温层1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碗支架17,且碗支架1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托块20,托块20的上端紧密贴合有茶碗8,且茶碗8卡合在水浴锅11上,茶碗8的上端安装连接有过滤网9,且过滤网9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8,弹簧18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9,且卡块19卡合在茶碗8的内壁上,水浴锅11的右上端安装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0。

外框架下可以安装一个单片机及其附带的电源,并在外框架侧面安装提示装置例如led灯或语音播放器,与单片机连接。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合适时即可通过提示装置例如绿灯亮起或播报语音提示可以将人脸伏下开始蒸浴。同时可以关闭水浴锅电源,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低时,例如低于65摄氏度时重新开启水浴锅。

如图1和图3中脸部支架2和调节板7的横截面均呈“t”字型结构,且脸部支架2和调节板7内壁开设的脸部放置槽3构成圆形结构,并且调节板7和螺杆6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方便调节脸部支架2和调节板7的间距尺寸,方便使用,如图1和图4中茶碗8的下表面与托块20的上表面相贴合,且托块20下端连接的碗支架17呈“凹”字型结构,方便对茶碗8进行支撑,方便限位固定,便于使用。

如图1中茶碗8和水浴锅11之间为卡合连接,且茶碗8的上端高于水浴锅11的上端面,便于水浴锅11内部的水对茶碗8内部的茶叶进行均匀的蒸煮,方便使用,如图1中调节杆16通过滑块15和双向丝杆14在外框架1的内部构成伸缩结构,且滑块15在外框架1的下端内壁上构成滑动结构,便于调节调节杆16的伸缩长度,也便于对水浴锅11进行支撑,方便使用。

如图1和图2中卡块19在过滤网9上构成伸缩结构,且卡块19呈“t”字型结构,并且卡块19在过滤网9上构成滑动结构,方便对过滤网9进行安装与拆卸,也便于对茶叶进行过滤,避免蒸汽向上蒸发时携带残渣,避免影响美容使用。

在使用该点茶美容装置时,首先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将水浴锅11的电源开关打开,水浴锅11对茶碗8中的茶叶进行水浴加热蒸煮,对茶碗8的蒸煮温度控制在79℃-90℃,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茶汤上方温度,一般点茶美容茶汤升腾后的温度,可以采用红外传感器直接朝茶汤发射红外线检测温度,温度合适时即可通过提示装置例如绿灯亮起表示可以将人脸伏下开始蒸浴。

转动双向丝杆14带动滑块15在外框架1的内壁上滑动,从而便于调节调节杆16的伸缩长度,方便调节茶碗8和脸部支架2的间距尺寸,方便使用,根据脸的大小尺寸,将螺杆6带动调节板7滑动,从而便于调节脸部支架2和调节板7的间距尺寸,便于不同大小的脸放置在橡胶垫4处,便于美容人脸,结合图1和图2所示,卡块19挤压弹簧18在过滤网9上滑动,从而便于调节卡块19的位置,方便卡块19与茶碗8拆卸开,从而便于拆卸过滤网9,方便安装拆卸,通过过滤网9对茶叶进行过滤处理,避免残渣飞溅,影响脸部美容。

本发明公开的上述点茶美容装置,方便对人脸进行支撑固定,以及方便对茶叶进行均匀的蒸煮,同时也方便对茶叶进行过滤清理;

1、设有脸部支架和调节板,脸部支架和调节板之间通过螺杆相连接,旋转调节板时,便于根据脸的大小尺寸,从而调节脸部支架和调节板的间距尺寸,方便对脸部进行美容处理;

2、设有水浴锅和碗支架,水浴锅通过碗支架对茶碗进行支撑,从而便于水浴锅进行加热蒸煮茶碗时,方便支撑茶碗,同时也便于对茶碗进行均匀充分的蒸煮,同时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茶叶,避免残渣飞溅,影响美容使用;

3、设有双向丝杆和调节杆,双向丝杆和滑块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从而便于调节螺杆的高度,方便调节茶碗和脸部支架的间距尺寸,方便热蒸脸,便于使用。

前文所述的为本发明的各个优选实施例,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如果不是明显自相矛盾或以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为前提,各个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以任意叠加组合使用,所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人的发明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