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像装置及其成像方法、检测探头及内窥镜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5723083发布日期:2021-07-02 21: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换能器、第一转动驱动、第二转动驱动和传动装置,

所述第一转动驱动设置有第一转动输出部,所述第二转动驱动设置有第二转动输出部,所述第一转动输出部和所述第二转动输出部分别与所述传动装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传动装置旋转;

所述传动装置连接所述超声换能器,使所述传动装置旋转时带动所述超声换能器旋转;

所述第一转动输出部和所述第二转动输出部的转动轴心与所述传动装置的转动轴心不同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光学成像组件、中心轴和旋转连通装置,所述旋转连通装置套设在所述中心轴上;

所述旋转连通装置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超声换能器与所述转子通过第一导线组件相连,所述转子配置为能够与所述超声换能器一起转动,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通过电磁耦合实现电性连接;

所述中心轴设有中心孔,所述光学成像组件与第二导线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组件穿过所述中心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换能器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传动装置连接所述中心轴以带动所述中心轴旋转,所述超声换能器与所述转子配置为能够随所述中心轴旋转,所述旋转连通装置设置在所述光学成像组件与所述超声换能器之间;

所述定子连接有第三导线组件,所述第三导线组件穿过所述中心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换能器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传动装置连接所述中心轴以带动所述中心轴旋转,所述超声换能器与所述转子配置为能够随所述中心轴旋转,所述超声换能器设置在所述光学成像组件与所述旋转连通装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换能器、所述传动装置和所述转子安装在一起形成旋转成像组件,所述旋转成像组件绕所述中心轴旋转;

所述定子连接有第三导线组件,所述第三导线组件穿过所述中心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换能器为单阵元圆形聚焦换能器,所述单阵元圆形聚焦换能器包括压电层、匹配层和背衬层,所述匹配层处于在所述压电层的一侧,所述背衬层处于所述压电层的另一侧;

所述单阵元圆形聚焦换能器还包括金属外壳、正极和负极;

所述正极通过所述背衬层从所述压电层引出,所述压电层负极通过所述匹配层与所述金属外壳导通,所述负极从所述金属外壳引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输出部、所述第二转动输出部和所述传动装置为齿轮。

8.一种检测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所述检测探头还包括外壳,所述成像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前端,所述外壳的前端具有透光部,所述透光部的位置与所述光学成像装置相对应;

所述外壳还设有透声部,所述透声部的位置与所述超声换能器相对应;

所述检测探头还包括线缆,所述线缆连接所述外壳,且伸入所述外壳内部,所述线缆电性连接所述光学成像组件和所述超声换能器。

9.一种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的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与所述第二转动驱动朝同一方向旋转,所述第一转动输出部和所述第二转动输出部将扭矩传导给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中心轴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超声换能器进行旋转成像,所述超声换能器将得到的超声扫描数据通过所述第一导线组件传递给所述外部成像系统;

所述光学成像组件获取光学成像数据,并将所述光学成像数据通过所述第二导线组件传递给所述外部成像系统。

10.一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所述内窥镜系统还包括所述外部成像系统、显示器和控制单元,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外部成像系统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成像装置连接;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光学成像组件和所述超声换能器成像;

所述外部成像系统用于对所述光学成像数据和所述超声扫描数据进行实时图像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所述显示器;

所述显示器用于对光学图像和超声图像进行显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成像装置及其成像方法、检测探头及内窥镜系统,其中成像装置包括超声换能器、第一转动驱动、第二转动驱动和传动装置,第一转动驱动设置有第一转动输出部,第二转动驱动设置有第二转动输出部,第一转动输出部和第二转动输出部分别与传动装置传动连接;传动装置连接超声换能器,传动装置旋转带动超声换能器旋转;第一转动输出部和第二转动输出部的转动轴心与传动装置的转动轴心不同轴。本发明稳定可靠,在旋转时不会产生抖动、偏移,从而导致图像失真;本发明的中心轴为中空结构,防止导线在超声换能器旋转过程中遮挡超声换能器,影响超声成像,从而可以兼容其它成像组件;本发明的体积较小,易于进入患者体内,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技术研发人员:蒋沈南;雷声;邱维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慧威医疗科技(台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5
技术公布日:2021.07.0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