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式过线装置、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81734发布日期:2021-06-01 17:2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隧道式过线装置、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式过线装置、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肩袖、膝、足踝等部位的软组织撕裂的修复,除了需要缝合软组织本身,一般还需要通过缝线将软组织压向骨骼(将软组织绑在骨骼上),才能促使其愈合。目前通常采用带线锚钉进行修复手术,将金属锚钉锚定在骨骼中,再通过锚钉上连接的缝线来捆绑软组织,从而将软组织压向骨骼。然而由于锚钉的体积相比缝线较为粗大,对于骨骼尺寸较小或骨质疏松的患者不友好。如果锚钉选择不当或在术中固定位置偏差,就会存在锚钉脱落和牵拉力不足等风险,容易对患者患处造成二次损伤,且该方案手术成本高、难度大,术后如不慎破坏,翻修难度极高。

更为安全的手术方案是放弃锚钉,在骨骼内形成隧道,将缝线穿过骨隧道完成软组织的缝合绑定。然而目前没有合适的手术工具,只能选择开放式手术或通过硬膜穿刺针在关节镜引导下完成缝线过线,手术操作极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式过线装置、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以解决现有通过锚钉固定缝线所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式过线装置,其包括:横向定位杆及纵向定位杆;

所述横向定位杆的一部分用于穿入预定对象的横向隧道;所述横向定位杆具有出线口以及沿自身轴向设置的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位于所述横向隧道之外的部分用于与正压端或外部连通;所述出线口位于所述横向定位杆穿入所述横向隧道的部分,并与所述横向通道连通,所述出线口用于供缝线或植入物自所述横向通道中穿出;

所述纵向定位杆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纵向通道,所述纵向定位杆的一部分用于穿入所述预定对象的与所述横向隧道相交的纵向隧道;所述纵向通道位于所述纵向隧道之外的部分用于与负压端连接,以使所述纵向定位杆的远端通过所述纵向隧道吸取穿出所述出线口的缝线或植入物。

可选的,在所述隧道式过线装置中,所述出线口沿所述横向定位杆的径向开设于所述横向定位杆上。

可选的,在所述隧道式过线装置中,所述出线口用于对准所述纵向隧道,并用于朝向所述纵向通道的远端。

可选的,所述隧道式过线装置还包括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横向隧道的近端与所述横向定位杆;和/或,所述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纵向隧道的近端与所述纵向定位杆。

可选的,所述隧道式过线装置还包括输入口,所述输入口设置于所述横向定位杆于所述横向隧道之外的部分,并与所述横向通道连通;所述输入口用于供缝线或植入物穿入所述横向通道。

可选的,在所述隧道式过线装置中,所述输入口沿所述横向定位杆的径向开设于所述横向定位杆上。

可选的,所述隧道式过线装置还包括动力泵,所述动力泵的吸气端被配置为所述负压端,与所述纵向通道位于所述纵向隧道之外的部分连接;所述动力泵的出气端被配置为所述正压端,与所述横向通道位于所述横向隧道之外的部分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隧道式过线装置中,在所述纵向定位杆的远端吸取所述缝线或植入物后,所述纵向定位杆还用于向近端撤出所述纵向隧道,以将所述缝线或植入物的远端牵引出所述纵向隧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隧道式过线系统,其包括:缝线或植入物、以及如上所述的隧道式过线装置;

所述缝线或所述植入物的远端经由所述横向通道穿出所述出线口;并用于在所述纵向定位杆的负压吸引下与所述纵向定位杆相抵靠。

可选的,所述隧道式过线系统还包括吸引浮子,所述吸引浮子与所述缝线或所述植入物的远端连接;所述吸引浮子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缝线或所述植入物的径向尺寸。

可选的,在所述隧道式过线系统中,所述吸引浮子的远端呈锥形,所述锥形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纵向通道的远端开口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可选的,在所述隧道式过线系统中,所述吸引浮子与所述纵向定位杆的远端具有相适配的磁吸件、粘合件和机械对接件中的至少一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其利用如上所述的所述的隧道式过线系统;所述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

提供开设有相交叉的横向隧道与纵向隧道的预定对象;

将所述纵向定位杆的一部分穿入所述纵向隧道;

将所述横向定位杆的一部分穿入所述横向隧道;

利用纵向定位杆通过所述纵向隧道吸取穿出所述出线口的缝线或植入物;

在所述纵向定位杆的远端吸取所述缝线或植入物后,所述纵向定位杆向近端撤出所述纵向隧道,以将所述缝线或植入物的远端牵引出所述纵向隧道。

可选的,在利用纵向定位杆通过所述纵向隧道吸取穿出所述出线口的缝线或植入物前,所述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还包括:

利用密封部密封所述横向隧道的近端与所述横向定位杆;和/或,密封所述纵向隧道的近端与所述纵向定位杆。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提供的隧道式过线装置、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中,所述隧道式过线装置包括横向定位杆及纵向定位杆;所述横向定位杆的一部分用于穿入预定对象的横向隧道;所述横向定位杆具有出线口以及沿自身轴向设置的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位于所述横向隧道之外的部分用于与正压端或外部连通;所述出线口位于所述横向定位杆穿入所述横向隧道的部分,并与所述横向通道连通,所述出线口用于供缝线或植入物自所述横向通道中穿出;所述纵向定位杆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纵向通道,所述纵向定位杆的一部分用于穿入所述预定对象的与所述横向隧道相交的纵向隧道;所述纵向通道位于所述纵向隧道之外的部分用于与负压端连接,以使所述纵向定位杆的远端通过所述纵向隧道吸取穿出所述出线口的缝线或植入物。

如此配置,在预先开设好纵向隧道和横向隧道的预定对象上,可将纵向定位杆的远端插入纵向隧道,进而将横向定位杆的远端插入横向隧道;纵向通道于纵向隧道之外的部分与负压端连接,因此纵向定位杆的远端能够吸取穿出出线口的缝线或植入物;进一步的将纵向定位杆向近端撤出所述纵向隧道,以将所述缝线或植入物的远端牵引出所述纵向隧道,实现了在预定对象的隧道中穿过缝线,缝线的固定可靠,避免了锚钉脱落等产生的风险;隧道式过线装置的使用简单、成本低、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隧道式过线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隧道式过线系统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

1-横向定位杆;10-横向通道;11-出线口;12-输入口;2-纵向定位杆;20-纵向通道;21-弯曲段;22-平直段;3-缝线;4-预定对象;41-纵向隧道;42-横向隧道;5-动力泵;51-吸气端;52-出气端;6-密封部;7-吸引浮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术语“近端”通常是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术语“远端”通常是靠近患者即靠近病灶的一端,“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如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一元件设置于另一元件,通常仅表示两元件之间存在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关系,且两元件之间可以是直接的或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的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两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一元件可以在另一元件的内部、外部、上方、下方或一侧等任意方位,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式过线装置、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以解决现有通过锚钉固定缝线所存在的问题。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隧道式过线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隧道式过线系统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式过线装置,其包括横向定位杆1及纵向定位杆2;该隧道式过线装置主要用于在已开设隧道的预定对象4上进行隧道式过线,例如可将缝线或植入物(如界面螺钉和带袢钛板等)穿过骨隧道,以解决现有通过锚钉固定缝线所存在的问题。当然所述隧道式过线系统的应用场景也不限于为骨隧道过线,也可以是在其它的对象上进行隧道式过线。实际中,预定对象4上可开设相互成角度且相交的纵向隧道41和横向隧道42,开设纵向隧道41和横向隧道42的方式如可采用骨钻等本领域常用的工具进行开设,本发明对此不作特别的限制。

所述横向定位杆1的一部分用于穿入预定对象4的横向隧道42;所述横向定位杆1具有出线口11以及沿自身轴向设置的横向通道10,所述横向通道10位于所述横向隧道42之外的部分用于与正压端或外部连通;所述出线口11位于所述横向定位杆1穿入所述横向隧道42的部分,并与所述横向通道10连通,所述出线口11用于供缝线3或植入物自所述横向通道10中穿出;所述纵向定位杆2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纵向通道20,所述纵向定位杆2的一部分用于穿入所述预定对象4的与所述横向隧道42相交的纵向隧道41;所述纵向通道20位于所述纵向隧道41之外的部分用于与负压端连接,以使所述纵向定位杆2的远端通过所述纵向隧道41吸取穿出所述出线口11的缝线3或植入物。

正压端或外部,是指相对于负压端能够提供正压的端口。外部如可为大气,其能够为横向通道10提供大气压,而负压端的压强低于大气压或低于正压端的压强,由此,能够使得气体能够自横向通道10流向纵向通道2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隧道式过线装置还包括动力泵5,所述动力泵5的吸气端51被配置为所述负压端,与所述纵向通道20位于所述纵向隧道41之外的部分连接;所述动力泵5的出气端52被配置为所述正压端,与所述横向通道10位于所述横向隧道42之外的部分连接。动力泵5能够抽排气体,其能够作为负压端和正压端来使用。可选的,也可以仅利用动力泵5的吸气端51作为负压端,与纵向通道20连接,而使横向通道10的位于横向隧道42之外的部分与外部的大气连通,如此亦可实现使得气体能够自横向通道10流向纵向通道20。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利用其它现有的负压端或正压端,如利用医院中集成的负压抽吸端口或供气端口。

需要说明的,横向定位杆1与纵向定位杆2的轴向并非限定为一直线的方向,若横向定位杆1或纵向定位杆2本身呈曲线形,应理解其各自的轴线亦为曲线,其轴向亦即呈曲线形的方向。因此,横向通道10与纵向通道20亦不限定为直线形。在一个示范例中,所述纵向定位杆2包括弯曲段21以及与所述弯曲段21的近端连接的平直段22;所述平直段22平行于所述横向定位杆1的轴向。为了便于使用,整个隧道式过线装置应大致沿直线形延伸,以避免与患者身体的其它部位产生干涉。由此,横向定位杆1大致为一直线形,纵向定位杆2的平直段22被配置为与横向定位杆1的轴向平行。

优选的,所述出线口11沿所述横向定位杆1的径向开设于所述横向定位杆1上。一般的,纵向隧道41与横向隧道42成夹角布置,为便于吸取穿出出线口11的缝线3或植入物,可将出线口11沿横向定位杆1的径向开设。需要说明的,这里出线口11沿横向定位杆1的径向应广义地理解为,出线口11朝向横向定位杆1的侧向开设,而并不限制出线口11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横向定位杆1的轴线。较佳的,所述出线口11用于对准所述纵向隧道41,并用于朝向所述纵向通道20的远端。出线口11对准纵向隧道41是指,出线口11沿横向定位杆1的轴向的布置位置应与纵向隧道41相交,使得穿出出线口11的缝线3或植入物能够直接在纵向隧道41中穿行而被纵向通道20所吸引,可不经横向隧道42与纵向隧道41的转弯,避免被卡住。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若纵向隧道41与横向隧道42所成的夹角较大(如大于90°),则也可以将出线口11沿横向定位杆1的轴向开设于横向定位杆1的远端,即横向通道10的远端开放形成出线口11,如此配置,穿出出线口11的缝线3或植入物可以通过一段横向隧道42,进而通过转弯后,在纵向隧道41中穿行而被纵向通道20所吸引。

优选的,所述隧道式过线装置还包括密封部6,所述密封部6用于密封所述横向隧道42的近端与所述横向定位杆1;和/或,所述密封部6用于密封所述纵向隧道41的近端与所述纵向定位杆2。密封部6如可为软质材料(如橡胶或硅胶等)制成的半球形碗状体,横向定位杆1或纵向定位杆2穿过密封部6并与密封部6密封连接,密封部6之碗状的开口端可以包围横向隧道42的近端或纵向隧道41的近端,并吸附于预定对象4上,从而形成对横向隧道42的近端与所述横向定位杆1的密封,或者形成对纵向隧道41的近端与所述纵向定位杆2的密封。可以理解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横向定位杆1的外径与横向隧道42的内径相适配,即横向定位杆1的外径仅略小于横向隧道42的内径时,横向隧道42的近端可不采用密封部6进行密封;若纵向定位杆2的外径与纵向隧道41的内径相适配,纵向隧道41的近端可不采用密封部6进行密封。即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横向隧道42的近端与纵向隧道41的近端处择一使用密封部6进行密封。较佳的,横向隧道42的近端以及纵向隧道41的近端均被密封部6所密封后,骨隧道的内部与外部完全隔离,外部大气不会泄入骨隧道的内部,当通过纵向通道20抽吸时,仅能从横向定位杆1的出线口11处出气,使得缝线3或植入物能够被可靠地吸取在纵向定位杆2的远端。

可选的,所述隧道式过线装置还包括输入口12,所述输入口12设置于所述横向定位杆1于所述横向隧道42之外的部分,并与所述横向通道10连通;所述输入口12用于供缝线3或植入物穿入所述横向通道10。在一个示范例中,缝线3由输入口12穿入横向通道10,并通过横向通道10穿出出线口11。缝线3的近端部分可以在输入口12外延伸,或容纳于缝线容置机构(如线毂等,未图示)。

优选的,所述输入口12沿所述横向定位杆1的径向开设于所述横向定位杆1上。在图1和图2示出的示范例中,横向定位杆1的近端与动力泵5的出气端52连接,因此可将输入口12沿横向定位杆1的径向开设。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横向通道10于横向定位杆1的近端开放,横向通道10的近端与外部大气连通,则可直接利用横向通道10的近端作为输入口12。

可选的,在所述纵向定位杆2的远端吸取所述缝线3或植入物后,所述纵向定位杆2还用于向近端撤出所述纵向隧道41,以将所述缝线3或植入物的远端牵引出所述纵向隧道41。可以理解的,当纵向定位杆2的远端吸取所述缝线3或植入物后,可以通过使纵向通道20所连接的负压端保持开启状态,以使纵向通道20内的压强小于纵向隧道41中的压强,保持纵向定位杆2的远端对缝线3或植入物的吸取。此时纵向定位杆2向近端撤出纵向隧道41,即可将缝线3或植入物牵拉出纵向隧道4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隧道式过线系统,其包括缝线3或植入物、以及如上所述的隧道式过线装置。所述缝线3或所述植入物的远端经由所述横向通道10穿出所述出线口11;并用于在所述纵向定位杆2的负压吸引下与所述纵向定位杆2相抵靠。

一些实施例中,即缝线3或植入物可与隧道式过线装置集成设置,使得隧道式过线系统为一次性使用耗材。根据肌腱修复手术需要的缝线类型,可预置圆形、扁形或圆扁形(即两头圆中间扁)的缝线3。缝线3的材质可以是: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或金属丝等。天然纤维如蚕丝等;合成纤维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酰胺6/6、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酰胺6等。可预置3-0~5号圆形缝线和0.1mm~5mm扁线。当然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缝线3也可以是与隧道式过线装置分离设置的,使用中将缝线3装配入隧道式过线装置中。

可选的,所述隧道式过线系统还包括吸引浮子7,所述吸引浮子7与所述缝线3或所述植入物的远端连接;所述吸引浮子7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缝线3或所述植入物的径向尺寸。吸引浮子7如可采用轻质密封性材料制成,其具有一定的体积,使得在纵向定位杆2的负压吸引下,能够容易地被吸取,从而带动缝线3或植入物朝向纵向定位杆2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吸引浮子7的远端呈锥形,所述锥形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纵向通道20的远端开口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需要说明的,这里的锥形,并非仅指圆锥形,而应广义地理解为上小下大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六棱锥形等。较佳的,吸引浮子7的远端锥形的形状与纵向通道20的远端开口的形状相适配,例如吸引浮子7的远端呈六棱锥形,则相应的纵向通道20的远端开口呈六边形。锥形的尺寸与纵向通道20的尺寸相适配是指,锥形的最大横截面(一般为其底面)的尺寸应略大于纵向通道20的远端开口处的横截面的尺寸,以使吸引浮子7在被纵向定位杆2所吸引后,吸引浮子7能够卡在纵向通道20的远端开口外而不会被吸入纵向通道20中。

优选的,所述吸引浮子7与所述纵向定位杆2的远端具有相适配的磁吸件、粘合件和机械对接件中的至少一者。为了防止纵向定位杆2在吸取缝线3或植入物后,缝线3或植入物掉落,可在吸引浮子7与纵向定位杆2上相匹配地设置对应的防掉落结构。防掉落结构如可为相吸的磁吸件、能够相互粘合的粘合件或者能够相互卡合的机械对接件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防掉落结构,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如此配置,当吸引浮子7被纵向定位杆2吸取后,即使纵向通道20所连接的负压端失效,吸引浮子7也不会掉落,避免了缝线3或植入物掉落回纵向通道20中。

基于上述隧道式过线系统,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下面基于上述隧道式过线系统,对该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所述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

步骤s1:提供开设有相交叉的横向隧道42与纵向隧道41的预定对象;该预定对象如可为肱骨,横向隧道42与纵向隧道41可以用开路器或骨钻制备。

步骤s2:将所述纵向定位杆2的一部分穿入所述纵向隧道41;

步骤s3:将所述横向定位杆1的一部分穿入所述横向隧道42;

步骤s4:利用纵向定位杆2通过所述纵向隧道41吸取穿出所述出线口11的缝线3或植入物;

步骤s5:在所述纵向定位杆2的远端吸取所述缝线3或植入物后,所述纵向定位杆2向近端撤出所述纵向隧道41,以将所述缝线3或植入物的远端牵引出所述纵向隧道41。

如此即完成了一条缝线3或植入物在骨隧道中的预置。

优选的,在步骤s4之前,所述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还包括:

步骤s3a:利用密封部6密封所述横向隧道42的近端与所述横向定位杆1;和/或,密封所述纵向隧道41的近端与所述纵向定位杆2。例如,可通过按压密封部6的半球形碗状体,使得密封部6与肱骨表面形成密封。

可选的,横向定位杆1和纵向定位杆2等部件的材料为医用金属,可相互独立地选自12cr13、20cr13、05cr17nicu4nb、52cr13mo、40cr13、y10cr17以及06cr19ni10等。当然上述材料仅为示例而非对各部件材料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现有技术选择其它合适的材料。

基于上述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该可读存储介质可集成设置在手术机器人系统中,也可以独立附设。使用中,可利用手术机器人通过运行该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来操作上述的隧道式过线系统,实现隧道式过线。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提供的隧道式过线装置、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中,所述隧道式过线装置包括横向定位杆及纵向定位杆;所述横向定位杆的一部分用于穿入预定对象的横向隧道;所述横向定位杆具有出线口以及沿自身轴向设置的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位于所述横向隧道之外的部分用于与正压端或外部连通;所述出线口位于所述横向定位杆穿入所述横向隧道的部分,并与所述横向通道连通,所述出线口用于供缝线或植入物自所述横向通道中穿出;所述纵向定位杆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纵向通道,所述纵向定位杆的一部分用于穿入所述预定对象的与所述横向隧道相交的纵向隧道;所述纵向通道位于所述纵向隧道之外的部分用于与负压端连接,以使所述纵向定位杆的远端通过所述纵向隧道吸取穿出所述出线口的缝线或植入物。

如此配置,在预先开设好纵向隧道和横向隧道的预定对象上,可将纵向定位杆的远端插入纵向隧道,进而将横向定位杆的远端插入横向隧道;纵向通道于纵向隧道之外的部分与负压端连接,因此纵向定位杆的远端能够吸取穿出出线口的缝线或植入物;进一步的将纵向定位杆向近端撤出所述纵向隧道,以将所述缝线或植入物的远端牵引出所述纵向隧道,实现了在预定对象的隧道中穿过缝线,缝线的固定可靠,避免了锚钉脱落等产生的风险;隧道式过线装置的使用简单、成本低、安全性高。

需要说明的,上述若干实施例之间可相互组合。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