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针刺治疗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神经针刺康复治疗器。
背景技术:2.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针刺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毫针疗法,又称“体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十四经络上的腧穴施行一定的操作方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毫针疗法,是我国传统针刺医术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疗法,是刺疗法的主体。
3.一般的毫针疗法是医护人员手工对神经干进行穿刺、旋转、抽拔,但是人工操作容易产生误差,且长时间使用下,容易产生疲劳。
4.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神经针刺康复治疗器。
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神经针刺康复治疗器,通过按压第一开关即可控制针头做上下往复运动,精确度高,避免了人工手动拔插针头,节省医护人员的体力;通过按压第二开关即可控制针头做旋转运动,无需人工手动旋转针头,机械化控制精确度高,不会产生晃动,有利于针刺恢复;通过第一固定半环以及第二固定半环将病患手臂固定,通过旋转连管和箱体即可调节针头与手臂的距离和角度,使用方便精确,误差小;通过机械自动化控制针刺神经,节省人力,来解决上述问题。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神经针刺康复治疗器,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箱体、连杆和握杆,所述箱体的一侧与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杆远离箱体的一端与握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顶盘、顶板、第一连板、第二连板、凹槽、滑杆、环体、底板、套杆、固定件、第一电机、圆盘、凸柱、连环、杆体、滑块、螺纹杆、第二电机、方形轴、连接件、针头、内螺纹管和防滑套,所述顶盘固定连接于箱体的内侧壁顶部,所述箱体的底部与顶板相焊接,所述顶板的一侧通过铰链与第一连板的一侧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板的一侧通过铰链与第一连板的一侧相铰接,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凹槽分别开设于第一连板与第二连板相接近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板与所述第二连板靠近凹槽的一侧铰链轴与滑杆固定连接,所述环体套设于滑杆的外侧壁,所述第二连板远离第一连板的一侧与底板相铰接,所述顶板的底部与套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套杆的内侧壁与内杆滑动连接,所述内杆的底端贯穿底板并与底板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一侧,所述底板的底部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底部通过螺栓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方形轴相焊接,所述连接件的底端与针头的顶端相焊接,所述内螺纹管螺纹连接
于螺纹杆的外侧壁,所述防滑套粘接于内螺纹管的外侧壁底端,所述第一电机的底端与箱体的内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圆盘固定连接,所述圆盘远离第一电机的一侧与凸柱固定连接,所述连环套设于凸柱的外侧壁,所述连环的外侧壁与杆体固定连接,所述杆体远离连环的一端与环体的外侧壁相焊接;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支架、丝杆、连管、竖杆、横杆、第一固定半环、合页和第二固定半环,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架对称固定连接于箱体的底端,所述支架的底端与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管螺纹连接于丝杆的外侧壁,所述连管的底端与竖杆转动连接,所述竖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横杆的外侧壁中部,所述合页安装于第一固定半环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半环通过合页与第二固定半环相铰接。
7.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用时,将针头以及连接件套设在方形轴上,旋转内螺纹管,固定针头,滑动并使得固定件脱离固定槽,打开第二固定半环,将待治疗的患者的手臂放置在第一固定半环以及第二固定半环内,合并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使固定件滑动在固定槽上,卡住第一固定半环以及第二固定半环,固定手臂,初步调节手臂与针头的距离时,通过同步旋转两个连管,使得连管以丝杆为轴移动,调节连管的位置,进而调节针头与手臂的距离,调节针头与手臂的角度时,握住握杆,旋转箱体,进而带动针头转动,连管、丝杆以及竖杆跟随转动,横杆滑动在弧形槽内部,调节针头与手臂的角度,需要更精确的调节角度时,旋转其中一个连管使得其中一边的横杆与箱体之间的距离缩小或增大,进而进一步调节针头的角度,通过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分别控制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启动,第一电机带动圆盘转动,进而拉动杆体移动,拖动第一连板以及第二连板移动,进而使得底板上下滑动,从而带动针头上下往复运动,针刺神经干,第二电机带动方形轴转动,传动连接件与针头,使针头自转,完成旋转针刺。
8.作为优选,所述握杆远离连杆的一侧开设有电池槽,所述握杆远离连杆的一侧铰接有电池仓门。
9.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电池槽内部安装有电池,用于为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供电。
10.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部,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圆形孔,所述内螺纹管的外侧壁与圆形孔相匹配。
11.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滑块与滑槽的设置,可以使得底板保持垂直方向的运动。
12.作为优选,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孔。
1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用于散发电机产生的热量。
14.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的顶端开设有方形孔,所述方形孔与方形轴的外侧壁相匹配,所述方形轴的底端插入方形孔的内部。
15.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第二电机带动方形轴转动,传动连接件与针头,使针头自转,完成旋转针刺。
1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半环与所述第二固定半环的外侧壁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半环与所述第二固定半环的外侧壁通过固定槽套设有固定件。
17.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滑动并使得固定件脱离固定槽,打开第二固定半环,将待治疗的患者的手臂放置在第一固定半环以及第二固定半环内,合并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使固定件滑动在固定槽上,卡住第一固定半环以及第二固定半环,固定手臂。
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半环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横杆的两端均插入弧形
槽的内部,所述横杆的两端滑动连接于弧形槽的内部。
19.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旋转箱体,进而带动针头转动,连管、丝杆以及竖杆跟随转动,横杆滑动在弧形槽内部,调节针头与手臂的角度。
20.作为优选,所述握杆的外侧壁底部安装有第一开关,所述握杆的外侧壁底部安装有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电性输出端与第一电机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电性输出端与第二电机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21.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分别控制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启动与关闭。
22.作为优选,所述针头的长度为5~10厘米。
2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针头用于针刺神经干。
2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机以及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性输入端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plc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与云服务器信号连接,所述云服务器中设置有大数据库,所述大数据库中存储有神经针刺康复指导数据,所述神经针刺康复指导数据用于指导用户科学合理使用该基于大数据的神经针刺康复治疗器。
25.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与云服务器信号连接,云服务器中设置有大数据库,大数据库中存储有神经针刺康复指导数据,神经针刺康复指导数据用于指导用户科学合理使用该基于大数据的神经针刺康复治疗器,有利于患者恢复。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发明,通过按压第一开关即可控制针头做上下往复运动,精确度高,避免了人工手动拔插针头,节省医护人员的体力;2、本发明通过按压第二开关即可控制针头做旋转运动,无需人工手动旋转针头,机械化控制精确度高,不会产生晃动,有利于针刺恢复;3、本发明通过第一固定半环以及第二固定半环将病患手臂固定,通过旋转连管和箱体即可调节针头与手臂的距离和角度,使用方便精确,误差小;4、通过机械自动化控制针刺神经,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是本发明基于大数据的神经针刺康复治疗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基于大数据的神经针刺康复治疗器的爆炸图;图3是本发明图2中c区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图2中b区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驱动组件的爆炸图;图6是本发明图5中a区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握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滑块的立体图;图9是本发明基于大数据的神经针刺康复治疗器的主视图;图10是本发明基于大数据的神经针刺康复治疗器俯视图;图11是本发明第一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壳体组件;2、驱动组件;3、固定组件;11、箱体;12、滑槽;13、圆形孔;14、散热孔;15、连杆;16、握杆;17、电池仓门;21、顶盘;22、顶板;23、第一连板;24、第二连板;25、凹槽;26、滑杆;27、环体;28、底板;29、套杆;210、内杆;211、第一电机;212、圆盘;213、凸柱;214、连环;215、杆体;216、滑块;219、螺纹杆;220、第二电机;221、方形轴;222、连接件;223、方形孔;224、针头;225、内螺纹管;226、防滑套;227、第一开关;228、第二开关;31、支架;32、丝杆;33、连管;34、竖杆;35、横杆;36、第一固定半环;37、合页;38、第二固定半环;39、固定槽;310、固定件;311、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2.实施例1如图1
‑
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神经针刺康复治疗器,包括:壳体组件1、驱动组件2以及固定组件3。
33.其中,壳体组件1包括箱体11、连杆15和握杆16,箱体11的一侧与连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杆15远离箱体11的一端与握杆16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驱动组件2包括顶盘21、顶板22、第一连板23、第二连板24、凹槽25、滑杆26、环体27、底板28、套杆29、固定件310、第一电机211、圆盘212、凸柱213、连环214、杆体215、滑块216、螺纹杆219、第二电机220、方形轴221、连接件222、针头224、内螺纹管225和防滑套226,顶盘21固定连接于箱体11的内侧壁顶部,箱体11的底部与顶板22相焊接,顶板22的一侧通过铰链与第一连板23的一侧相铰接,第二连板24的一侧通过铰链与第一连板23的一侧相铰接,凹槽2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凹槽25分别开设于第一连板23与第二连板24相接近的一侧,第一连板23与第二连板24靠近凹槽25的一侧铰链轴与滑杆26固定连接,环体27套设于滑杆26的外侧壁,第二连板24远离第一连板23的一侧与底板28相铰接,顶板22的底部与套杆29的顶端固定连接,套杆29的内侧壁与内杆210滑动连接,内杆210的底端贯穿底板28并与底板28滑动连接,滑块216固定连接于底板28的一侧,底板28的底部与螺纹杆219固定连接,螺纹杆219的底部通过螺栓与第二电机220固定连接,第二电机220的输出轴与方形轴221相焊接,连接件222的底端与针头224的顶端相焊接,内螺纹管225螺纹连接于螺纹杆219的外侧壁,防滑套226粘接于内螺纹管225的外侧壁底端,第一电机211的底端与箱体11的内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11的输出轴与圆盘212固定连接,圆盘212远离第一电机211的一侧与凸柱213固定连接,连环214套设于凸柱213的外侧壁,连环214的外侧壁与杆体215固定连接,杆体215远离连环214的一端与环体27的外侧壁相焊接;其中,固定组件3包括支架31、丝杆32、连管33、竖杆34、横杆35、第一固定半环36、
合页37和第二固定半环38,支架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架31对称固定连接于箱体11的底端,支架31的底端与丝杆32的顶端固定连接,连管33螺纹连接于丝杆32的外侧壁,连管33的底端与竖杆34转动连接,竖杆34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横杆35的外侧壁中部,合页37安装于第一固定半环36的一侧,第一固定半环36通过合页37与第二固定半环38相铰接。
34.作为优选,握杆16远离连杆15的一侧开设有电池槽,握杆16远离连杆15的一侧铰接有电池仓门17。
35.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电池槽内部安装有电池,用于为第一电机211以及第二电机220供电。
36.作为优选,箱体11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2,滑块216滑动连接于滑槽12的内部,箱体11的底部开设有圆形孔13,内螺纹管225的外侧壁与圆形孔13相匹配。
37.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滑块216与滑槽12的设置,可以使得底板28保持垂直方向的运动。
38.作为优选,箱体11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孔14。
39.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用于散发电机产生的热量。
40.具体的,连接件222的顶端开设有方形孔223,方形孔223与方形轴221的外侧壁相匹配,方形轴221的底端插入方形孔223的内部。
41.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第二电机220带动方形轴221转动,传动连接件222与针头224,使针头224自转,完成旋转针刺。
42.具体的,第一固定半环36与第二固定半环38的外侧壁开设有固定槽39,第一固定半环36与第二固定半环38的外侧壁通过固定槽39套设有固定件310。
4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滑动并使得固定件310脱离固定槽39,打开第二固定半环38,将待治疗的患者的手臂放置在第一固定半环36以及第二固定半环38内,合并第一固定半环36和第二固定半环38,使固定件310滑动在固定槽39上,卡住第一固定半环36以及第二固定半环38,固定手臂。
44.具体的,第一固定半环36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311,横杆35的两端均插入弧形槽311的内部,横杆35的两端滑动连接于弧形槽311的内部。
45.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旋转箱体11,进而带动针头224转动,连管33、丝杆32以及竖杆34跟随转动,横杆35滑动在弧形槽311内部,调节针头224与手臂的角度。
46.具体的,握杆16的外侧壁底部安装有第一开关227,握杆16的外侧壁底部安装有第二开关228,第一开关227的电性输出端与第一电机211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开关228的电性输出端与第二电机220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47.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第一开关227与第二开关228分别控制第一电机211与第二电机220的启动与关闭。
48.具体的,针头224的长度为5~10厘米。
49.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针头224用于针刺神经干。
50.使用时,选择对应的针头224,将针头224以及连接件222套设在方形轴221上,旋转内螺纹管225,固定针头224。
51.实施例2如图1
‑
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滑动并使得固定件310脱
离固定槽39,打开第二固定半环38,将待治疗的患者的手臂放置在第一固定半环36以及第二固定半环38内,合并第一固定半环36和第二固定半环38,使固定件310滑动在固定槽39上,卡住第一固定半环36以及第二固定半环38,固定手臂,初步调节手臂与针头224的距离时,通过同步旋转两个连管33,使得连管33以丝杆32为轴移动,调节连管33的位置,进而调节针头224与手臂的距离,通过第一开关227以及第二开关228分别控制第一电机211与第二电机220启动,第一电机211带动圆盘212转动,进而拉动杆体215移动,拖动第一连板23以及第二连板24移动,进而使得底板28上下滑动,从而带动针头224上下往复运动,针刺神经干,第二电机220带动方形轴221转动,传动连接件222与针头224,使针头224自转,完成旋转针刺。
52.实施例3如图1
‑
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
‑
2的不同之处在于,握住握杆16,旋转箱体11,进而带动针头224转动,连管33、丝杆32以及竖杆34跟随转动,横杆35滑动在弧形槽311内部,调节针头224与手臂的角度,需要更精确的调节角度时,旋转其中一个连管33使得其中一边的横杆35与箱体11之间的距离缩小或增大,进而进一步调节针头224的角度,通过第一开关227以及第二开关228分别控制第一电机211与第二电机220启动,第一电机211带动圆盘212转动,进而拉动杆体215移动,拖动第一连板23以及第二连板24移动,进而使得底板28上下滑动,从而带动针头224上下往复运动,针刺神经干,第二电机220带动方形轴221转动,传动连接件222与针头224,使针头224自转,完成旋转针刺。
53.实施例4如图1
‑
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
‑
2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优选,第一电机211以及第二电机220的电性输入端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plc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与云服务器信号连接,云服务器中设置有大数据库,大数据库中存储有神经针刺康复指导数据,神经针刺康复指导数据用于指导用户科学合理使用该基于大数据的神经针刺康复治疗器。
5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第一电机211以及第二电机220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与云服务器信号连接,云服务器中设置有大数据库,大数据库中存储有神经针刺康复指导数据,神经针刺康复指导数据用于指导用户科学合理使用该基于大数据的神经针刺康复治疗器,有利于患者恢复。
55.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发明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56.在实际应用时,将针头224以及连接件222套设在方形轴221上,旋转内螺纹管225,固定针头224,滑动并使得固定件310脱离固定槽39,打开第二固定半环38,将待治疗的患者的手臂放置在第一固定半环36以及第二固定半环38内,合并第一固定半环36和第二固定半环38,使固定件310滑动在固定槽39上,卡住第一固定半环36以及第二固定半环38,固定手臂,初步调节手臂与针头224的距离时,通过同步旋转两个连管33,使得连管33以丝杆32为轴移动,调节连管33的位置,进而调节针头224与手臂的距离,调节针头224与手臂的角度时,握住握杆16,旋转箱体11,进而带动针头224转动,连管33、丝杆32以及竖杆34跟随转动,横杆35滑动在弧形槽311内部,调节针头224与手臂的角度,需要更精确的调节角度时,旋转其中一个连管33使得其中一边的横杆35与箱体11之间的距离缩小或增大,进而进一步调节
针头224的角度,通过第一开关227以及第二开关228分别控制第一电机211与第二电机220启动,第一电机211带动圆盘212转动,进而拉动杆体215移动,拖动第一连板23以及第二连板24移动,进而使得底板28上下滑动,从而带动针头224上下往复运动,针刺神经干,第二电机220带动方形轴221转动,传动连接件222与针头224,使针头224自转,完成旋转针刺。
57.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