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险物质风险等级定量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54003发布日期:2021-07-27 15:30阅读:1576来源:国知局
化学危险物质风险等级定量评价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生产安全管理及风险评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化学危险物质风险等级定量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s,oels)是指大多数工作人员长期暴露都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空气中的最大浓度值。职业接触限值有三种表达方式: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allowableconcentration,ma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timeweightedaverage,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shorttermexposurelimit,pc-ste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简称:标准gbz2.1-2019)第a.2.3条款规定:为限制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短时间过高浓度的接触,保护劳动者即使短时间接触这些因素也不会发生急性毒性作用,对化学有害因素制定了相应的pc-stel。所以一般采用职业接触限值作为衡量化学危险物质对人体造成健康影响的依据。当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大于职业接触限值时,会危害人体健康;当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小于职业接触限值时,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相关技术中的方法只能用于判定现有状态是否已产生危害,不能用于评估现有状态变为风险事故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学危险物质风险等级定量评价方法,可以用于评估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化学危险物质风险等级定量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确定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严重度等级,所述风险严重度等级用于描述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与所述职业接触限值呈反比;

基于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实测值和所述职业接触限值,确定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可能性等级,所述实测值包括在测试环境中所述单一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所述风险可能性等级用于描述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在所述实测值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在所述实测值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与第一差值呈反比,所述第一差值为所述职业接触限值与所述实测值之差;

根据所述风险严重度等级和所述风险可能性等级,从风险矩阵表中确定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风险等级,所述风险矩阵表包括所述风险严重度等级、所述风险可能性等级与所述风险等级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测试环境中检测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实测值;

所述基于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实测值和所述职业接触限值,确定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可能性等级,包括:

将所述实测值与所述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确定为职业接触限值比值;

根据所述职业接触限值比值确定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风险可能性等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职业接触限值比值确定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风险可能性等级,包括:

当所述职业接触限值比值大于0小于0.2时,将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风险可能性等级确定为1级;

当所述职业接触限值比值大于0.21小于0.4时,将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风险可能性等级确定为2级;

当所述职业接触限值比值大于0.41小于0.6时,将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风险可能性等级确定为3级;

当所述职业接触限值比值大于0.61小于0.8时,将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风险可能性等级确定为4级;

当所述职业接触限值比值大于0.81小于1时,将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风险可能性等级确定为5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职业接触限值,所述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最高容许浓度(ma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中的至少一种表达方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实测值为当日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实测值包括:最高接触浓度(cme)、当日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和一个工作日期间任何短时间的接触浓度(cste)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在测试环境中检测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实测值,包括:

若所述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所述最高容许浓度(mac),在所述测试环境中检测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最高接触浓度(cme),将所述最高接触浓度(cme)确定为所述实测值;

若所述职业接触限值不包括所述最高容许浓度(mac)且包括所述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在所述测试环境中检测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当日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将所述当日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确定为所述实测值;

若所述职业接触限值不包括所述最高容许浓度(mac)和所述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且包括所述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所述测试环境中检测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一个工作日期间任何短时间的接触浓度cste,将所述一个工作日期间任何短时间的接触浓度(cste)确定为所述实测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实测值与所述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确定为职业接触限值比值,包括:

若所述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所述最高容许浓度(mac),将所述实测值与所述最高容许浓度(mac)的比值确定为所述职业接触限值比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实测值与所述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确定为职业接触限值比值,包括:

若所述职业接触限值不包括所述最高容许浓度(mac)且包括所述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将所述实测值与所述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的比值确定为所述职业接触限值比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实测值与所述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确定为职业接触限值比值,包括:

若所述职业接触限值不包括所述最高容许浓度(mac)和所述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且包括所述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将所述实测值与所述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的比值确定为所述职业接触限值比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确定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严重度等级,包括:

当所述职业接触限值大于1000mg/m3时,将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风险严重度等级确定为1级;

当所述职业接触限值小于999mg/m3大于301mg/m3时,将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风险严重度等级确定为2级;

当所述职业接触限值小于300mg/m3大于51mg/m3时,将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风险严重度等级确定为3级;

当所述职业接触限值小于50mg/m3大于1.1mg/m3时,将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风险严重度等级确定为4级;

当所述职业接触限值小于1mg/m3大于0.005mg/m3时,将所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所述风险严重度等级确定为5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基于化学危险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来确定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严重度等级,由于化学危险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为化学危险物质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的阈限值,当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时就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根据职业接触限值可以判断化学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例如,职业接触限值的浓度越小,表示该化学危险物质越容易危害人体健康,小剂量的化学危险物质就会危害人体健康,也就表示该化学危险物质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因此,基于职业接触限值可以准确描述化学危险物质本身的危险程度。同时,基于在实际环境中测得的实测值与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可以得到目前环境中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相对于职业接触限值的比例大小,根据比值来确定风险可能性等级,则风险可能性等级可以描述目前环境中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要达到职业接触限值的可能性,最终根据风险可能性等级和风险严重度等级来确定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等级,从而实现对化学危险物质发生风险事故可能性的评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化学危险物质风险等级定量评价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化学危险物质风险等级定量评价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的例子。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名词进行介绍,以下名词解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s,oels):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不会引起绝大多数接触者不良健康效应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的表达方式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职业接触(occupationalexposure):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等与职业性有害因素之间接触的过程。

不良健康效应(adversehealtheffects):机体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产生或出现的有害健康效应或毒作用效应。只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接触,即过量的接触才会引起健康损害。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timeweightedaverage,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shorttermexposurelimit,pc-stel):在实际测得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平均接触浓度遵守pc-twa的前提下,容许劳动者短时间(15min)接触的加权平均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allowableconcentration,mac):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工作地点的化学有害因素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职业接触限值比值(ratioofoccupationalexposureleveltooels):劳动者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实际接触水平与该因素相应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化学危险物质风险等级定量评价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3,基于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确定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严重度等级用于描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

示例性的,化学危险物质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劳动者可能接触到的化学物质。示例性的,化学危险物质的列举可以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简称“标准gbz2.1-2019”)中“表1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所列举的化学物质。例如,化学危险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安妥、氨、2-氨基吡啶、氨基磺酸铵、氨基氰、奥克托今、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液化石油气、溶剂汽油、柴油、甲硫醇、苯等。

待测化学危险物质是指,在工作场所中需要测定的化学危险物质。示例性的,待测化学危险物质是指在工作场所中需要测定的一种化学危险物质,当工作场所中存在多种化学危险物质时,可以对每种化学危险物质分别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化学危险物质风险等级定量评价方法进行风险等级的评价。

示例性的,每种化学危险物质在标准gbz2.1-2019中都规定有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中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一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则会引起不良健康效应,发生风险事故。

因此,基于化学危险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可以判定化学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若职业接触限值的浓度非常低,则说明少量的化学危险物质就会引发较大的风险事故,标志该化学危险物质十分危险,反之则化学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较低。

则根据职业接触限值确定的风险严重度等级可以描述化学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

示例性的,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与职业接触限值呈反比。即,化学危险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越低,其危险程度越大,引发风险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就越大。

步骤104,基于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实测值和职业接触限值,确定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可能性等级,实测值包括在测试环境中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风险可能性等级用于描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在实测值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示例性的,根据工作场所中化学危险物质的实测值与职业接触限值相比较,若实测值大于职业接触限值,则当前工作场所中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已经引发风险事故,若实测值小于等于职业接触限值,则当前工作场所中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还未引发风险事故。

进一步的,当实测值小于等于职业接触限值时,还可以根据实测值和职业接触限值的差距来确定出化学危险物质引发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即,根据实测值和职业接触限值来确定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可能性等级。

若化学危险物质的实测值距离职业接触限值较近,则化学危险物质引发风险事故的可能性较大;若化学危险物质的实测值距离职业接触限值较远,则化学危险物质引发风险事故的可能性较小。

示例性的,待测化学危险物质在实测值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与第一差值呈反比,第一差值为职业接触限值与实测值之差。即,化学危险物质的实测值越接近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危险物质引发风险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步骤105,根据风险严重度等级和风险可能性等级,从风险矩阵表中确定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等级,风险矩阵表包括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可能性等级与风险等级的对应关系。

在得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严重度等级和风险可能性等级后,可以根据风险矩阵表来查出对应的风险等级。

风险矩阵表,是风险矩阵法(riskmatrix)使用过程中所参照的图表,风险矩阵法是一种能够把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严重程度综合评估风险大小的定性的风险评估分析方法。风险矩阵表是一种风险可视化的工具,主要用于风险评估领域。

示例性的,风险矩阵表是一个二维表格,其横向表头和纵向表头分别代表风险严重度等级和风险可能性等级,表中的数据表示风险等级,根据风险严重度等级和风险可能性等级可以查找到对应的风险等级。

示例性的,风险矩阵表的形式和具体数值可以根据不同的企业、标准需要,制定各自的风险矩阵表。

例如,风险矩阵表可以是如表1风险等级矩阵表所示的图表。

表1风险等级矩阵表

示例性的,表1中的横向表头表示风险严重度等级、纵向表头表示风险可能性等级,表中的数据表示风险等级。示例性的,表1中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可能性等级与风险等级的对应关系,是根据风险严重度等级与风险可能性等级的乘积确定的,若乘积在1-5,则对应的风险等级为ⅴ级;若乘积在6-10,则对应的风险等级为ⅳ级;若乘积在11-15,则对应的风险等级为ⅲ级;若乘积在16-20,则对应的风险等级为ⅱ级;若乘积在21-25,则对应的风险等级为ⅰ级。

当然,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来绘制风险矩阵表,本实施例对风险矩阵表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加以限定。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基于化学危险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来确定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严重度等级,由于化学危险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为化学危险物质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的阈限值,当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时就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根据职业接触限值可以判断化学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例如,职业接触限值的浓度越小,表示该化学危险物质越容易危害人体健康,小剂量的化学危险物质就会危害人体健康,也就表示该化学危险物质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因此,基于职业接触限值可以准确描述化学危险物质本身的危险程度。同时,基于在实际环境中测得的实测值与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可以得到目前环境中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相对于职业接触限值的比例大小,根据比值来确定风险可能性等级,则风险可能性等级可以描述目前环境中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要达到职业接触限值的可能性,最终根据风险可能性等级和风险严重度等级来确定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等级,从而实现对化学危险物质发生风险事故可能性的评估。

图2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化学危险物质风险等级定量评价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在测试环境中检测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实测值。

示例性的,测试环境是指需要进行化学危险物质检测的场所。

首先,需要检测测试环境中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实测值。示例性的,需要检测测试环境中所包含的待测化学危险物质,以及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

示例性的,对于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采样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执行。对于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检测可以按照标准gbz/t160、gbz/t300、gbz/t206和gbz/t192执行,若标准中没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则可以参考国内外公认的检测方法。

示例性的,实测值包括三类,分别是最高接触浓度(cme)、当日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和一个工作日期间任何短时间的接触浓度(cste)。

其中,cme(maximumexposureconcentration)是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任何工作地点的最高接触浓度,其对应了职业接触限值中的mac。ctwa(exposureconcentrationoftimeweightedaverage)是当日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其对应了职业接触限值中的pc-twa。cste(exposureconcentrationofshortterm)是一个工作日期间任何短时间的接触浓度,其对应了职业接触浓度中的pc-stel。

示例性的,在标准2.1-2019中规定有“劳动者接触制定有mac的化学有害因素时,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任何工作地点的cme不得超过其相应的mac值。劳动者接触同时规定有pc-twa和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时,实际测得的ctwa不得超过该因素对应的pc-twa值,同时cste不得超过其对应的pc-stel值。劳动者接触仅制定有pc-twa但尚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时,实际测得的当日ctwa不得超过其对应的pc-twa值;同时,劳动者接触水平瞬时超出pc-twa值3倍的接触每次不得超过15min,一个工作日期间不得超过4次,相继间隔不短于1h,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过pc-twa值的5倍”。

步骤102,获取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最高容许浓度(ma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中的至少一种表达方式。

示例性的,职业接触限值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在标准gbz2.1-2019的“表1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对不同的化学危险物质规定有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例如,苯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pc-twa:6mg/m3、pc-stel:10mg/m3

根据步骤101中,从测试环境中检测到的待测化学危险物质,对应查找其职业接触限值。

步骤103,基于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确定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严重度等级用于描述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

示例性的,对于风险严重度等级的确定可以参照表2风险严重度等级对查表。

表2风险严重度等级对查表

如表2所示,当职业接触限值大于1000mg/m3时,将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严重度等级确定为1级;当职业接触限值小于999mg/m3大于301mg/m3时,将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严重度等级确定为2级;当职业接触限值小于300mg/m3大于51mg/m3时,将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严重度等级确定为3级;当职业接触限值小于50mg/m3大于1.1mg/m3时,将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严重度等级确定为4级;当职业接触限值小于1mg/m3大于0.005mg/m3时,将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严重度等级确定为5级。

示例性的,风险严重度等级为1级,表示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实测值达到该职业接触限值的可能性极端小,中间有充足的时间用来淡化该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

风险严重度等级为2级,表示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实测值达到该职业接触限值的可能性非常小,中间有大量的时间用来淡化该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

风险严重度等级为3级,表示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实测值达到该职业接触限值的可能性小,中间有一定时间用来淡化该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

风险严重度等级为4级,表示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实测值达到该职业接触限值的可能性较大,中间有较短时间用来淡化该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

风险严重度等级为5级,表示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实测值达到该职业接触限值的可能性大,中间没有足够的时间用来淡化该化学危险物质的浓度。

示例性的,当化学危险物质在标准gbz2.1-2019中对应有多种职业接触限值时,则按照mac、pc-twa、pc-stel的顺序确定步骤103中采用哪种职业接触限值。

即,若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mac,则根据mac来确定风险严重度等级;若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不包括mac,但包括pc-twa,则根据pc-twa来确定风险严重度等级;若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不包括mac和pc-twa,但包括pc-stel,则根据pc-stel来确定风险严重度等级。

步骤1041,将实测值与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确定为职业接触限值比值;根据职业接触限值比值确定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可能性等级。

示例性的,风险可能性等级是根据实测值与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来确定的。

示例性的,职业接触限值比值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示例性的,由于实测值包括cme、ctwa、cste三类,职业接触限值包括mac、pc-twa、pc-stel三类,下面对在职业接触限值比值的计算中,使用哪种实测值和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由于实际在测量环境中测量的是ctwa,则会采用ctwa作为实测值来计算职业接触限值的比值。

即,实测值为ctwa,若职业接触限值包括mac,将ctwa与mac的比值确定为职业接触限值比值;若职业接触限值不包括mac且包括pc-twa,将ctwa与pc-twa的比值确定为职业接触限值比值;若职业接触限值不包括mac和pc-twa且包括pc-stel,将ctwa与pc-stel的比值确定为职业接触限值比值。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标准gbz2.1-2019,也可以根据实测值与职业接触限值的对应关系来计算职业接触限值比值。

即,若职业接触限值包括mac,在测试环境中检测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cme,将cme确定为实测值;若职业接触限值不包括mac且包括pc-twa,在测试环境中检测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ctwa,将ctwa确定为实测值;若职业接触限值不包括mac和pc-twa且包括pc-stel,在测试环境中检测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cste,将cste确定为实测值。

在确定出实测值后,若职业接触限值包括mac,将cme与mac的比值确定为职业接触限值比值。若职业接触限值不包括mac且包括pc-twa,将ctwa与pc-twa的比值确定为职业接触限值比值。若职业接触限值不包括mac和pc-twa且包括pc-stel,将cste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的比值确定为职业接触限值比值。

示例性的,在计算得到职业接触限值比值后,可以参照表3风险可能性等级对查表来对应确定风险可能性等级。

表3风险可能性等级对查表

即,当职业接触限值比值大于0小于0.2时,将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可能性等级确定为1级;当职业接触限值比值大于0.21小于0.4时,将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可能性等级确定为2级;当职业接触限值比值大于0.41小于0.6时,将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可能性等级确定为3级;当职业接触限值比值大于0.61小于0.8时,将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可能性等级确定为4级;当职业接触限值比值大于0.81小于1时,将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可能性等级确定为5级。

步骤105,根据风险严重度等级和风险可能性等级,从风险矩阵表中确定待测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等级,风险矩阵表包括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可能性等级与风险等级的对应关系。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职业接触限值和职业接触限值比值分别对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严重度等级和风险可能性等级进行衡量,从而补充风险矩阵中对化学危险物质风险严重度和可能性评价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现场的工艺环境或工作环境,按照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化学危险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进行定期的检测并形成检测报告。这些检测结果便于企业查找化学危险物质的源头并加以治理。而有时候检测出来的化学危险物质不只一种。有的甚至没有达到职业接触限值,在没有本公开提供的化学危险物质风险等级定量评价方法前,企业会请较多的评价专家进行风险评价,而这些专家会收集大量的事故案例、国际文献等进行对比分析,耽误企业治理时间和时效。企业有时候就可能使用有限的资源对化学危险物质进行不分差别地治理一遍。这样的结果不仅会耽误正常的生产运行,给员工带来心理压力,也会浪费企业很多有限的资金。使用了本公开提供的方法后,企业可以依据检测报告直接得出每一种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度和风险等级,直接对单一的某种化学危险物质进行治理。

示例性的,给出一种实际应用本公开提供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

首先,在工作场所中进行化学危险物质的检测,得到如表4现场职业接触限值检测表所示的检测结果。

表4现场职业接触限值检测表

然后,依据标准gbz2.1-2019,查出各个化学危险物质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得到表5现场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值与检测值合成表。

表5现场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值与检测值合成表

根据职业接触限值(见表2)确定每个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严重度等级得到表6现场危害物质风险严重度对查结果表。

表6现场危害物质风险严重度对查结果表

根据职业接触限值比值(实测值比职业接触限值)(见表3),确定每种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可能性等级,得到表7现场危害物质风险可能性对查结果表。

表7现场危害物质风险可能性对查结果表

如表6和表7所示,在得到每种化学危险物质的风险严重度等级和风险可能性等级后,可以从风险矩阵表(见表1风险等级矩阵表)中对应查找其风险等级。

示例性的,也可以将风险严重度等级与风险可能性等级相乘得到风险值,根据风险值来确定风险等级。例如,如表7所示,硫化氢风险值为16,一氧化碳风险值为20,二氧化碳风险值为2,溶剂汽油风险值为3,甲硫醇风险值为5,乙硫醇风险值为5,液化石油气风险值为1,再依据国家或企业风险矩阵表可知硫化氢的风险等级为较高级,一氧化碳风险等级为高级,其余均为低级。

示例性的,本公开所提供的化学危险物质风险等级定量评价方法可以由人工执行,也可以由计算机设备来执行。可以按照本公开所提供的化学危险物质风险等级定量评价方法设计对应的等闲评价程序,使计算机设备运行该程序以执行本公开所提供的化学危险物质风险等级定量评价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