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81849发布日期:2021-06-01 17:2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全世界将近有2300万人患有该疾病。心衰全称为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者舒张功能发生障碍,造成静脉的回心血不能充分排出体外,从而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最终引发心脏循环系统障碍,据估计,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四十五到十万分之五十五,目前还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心衰的发展过程比较缓慢,大多数是由于患者各种病症日积月累很多年后,心脏逐渐失去泵血功能,各方面功能逐渐减弱,并伴有心脏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现有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辅助器械以及心脏移植,但是不同的治疗方法均面临很大的挑战,比如药物治疗一般会导致很多患者的病症反复发作,通过双心室起搏治疗方式并非适合所有患者,甚至有些患者的身体素质部不满足治疗条件,导致身体出现异常反应,另外,通过心脏移植进行治疗时,心脏供体来源非常有限。

专利cn103480037a描述了一种用于心衰辅助治疗的可注射型海藻酸基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两种体系,海藻酸钠体系和交联剂体系,并使用三通针头将两种组分混合后的材料亲水性良好,力学性能和回弹性能也比较好,能够和心肌细胞具有很好的相容性,经一定时间平衡后用于辅助治疗心衰,通过本方案制出的水凝胶注射到发生球形扩张的心肌壁中,可以改善或提高心肌功能,修复心肌组织损伤,可以重新塑形心室,减少心室有效尺寸,降低心室壁张力,增加射血分数,从而达到辅助治疗心衰的目的,防止心衰恶化,本方案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操作简单方便,大大降低了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减少了目前交联工艺方法中反应过快或过慢而导致的反应不均问题,使操作过程实现可控管理,可植入的水凝胶都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患者小切口开胸,在左心室游离壁中用5~10ml注射器注射水凝胶,主要包含以下步骤:患者麻醉后,由外科医生在患者左侧肋间切开口,打开心包膜,充分暴露心脏左室游离壁的位置,将左心室游离壁中间水平线作为注射部位,使用外科标记笔在左心室的游离壁表面划出多条平行直线作为注射标记线,每条标记线上标记有标记点,标记点之间的距离范围约为1~2cm,标记点覆盖左心室游离壁,然后使用注射器的针头通过每个标记点分别向心室壁中注射水凝胶。在手术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的减小对患者造成的伤害,需要严格控制开胸的创口尺寸,然而,在尽量小的切口内进行标记和注射等操作,由于暴露出的胸腔空间非常狭小,医生在划线及标记注射点的过程中视野受限,且经常只能单手操作,难度较大;并且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心脏一直处于跳动状态,医生用标记笔在心脏表面划标记线和定位点的操作较为困难,会大大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患者的风险;且由于心脏暴露在空气中时间长,对病人的创伤会比较大。同时,标识使用的颜料也会在心脏跳动的过程中扩散甚至脱落,导致标记注射点模糊甚至消失,需要多次重复补划,进一步增加了操作难度,且影响标记的精度。

专利cn210750525u提出了一种心脏辅助器械,包括导管和若干支撑叶,各所述支撑叶均包括壳体和柔性囊,所述柔性囊通过连接管与介质抽注装置相连,所述柔性囊安装于所述壳体,且在注入介质后,所述柔性囊能够膨胀,并至少部分暴露于所述壳体外,另外,还包括导引机构和推动机构,所述导引机构用于引导所述导管插入心包,所述推动机构能够驱动各所述支撑叶沿所述导管位移,并伸出所述导管,伸出状态下,各所述支撑叶能够展开包覆心脏或特定心室,能够辅助心脏或特定心室进行跳动,进而可对心力衰竭的病人进行辅助治疗,以为心脏移植术争取时间。

专利cn107638615a提出了一种心室壁注射辅助器械,包括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具有柔性的带状主体,带状主体上分布多个定位孔,定位孔背面设置多个真空吸盘,真空吸盘与心脏外表面之间形成可拆卸的连接,以将带状主体固定在心脏外表面,操作者可通过定位孔及注射针头向心室壁的不同区域分别注射水凝胶等非收缩性物质,有效提高注射点定位精度,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患者体内残留颜料污染,但是,这种开胸手术仍然给患者带来创伤,临床操作也必将麻烦,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视野也收到限制。

因此,改变现有技术中临床手术过程中开胸手术创伤大、手术视野严重受阻、心脏跳动导致注射针、输送管易滑动、注射物易脱落,注射接触面组织如心肌壁易磨损、刺穿等带来的手术风险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心衰患者提供一种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注射时出现注射物泄露、注射物量及注射深度不可控、扎针深度不精确、操作空间不足、手术视野受限以及开胸手术创伤大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包括穿刺装置、心肌填充装置、成像装置,所述穿刺装置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提供所述心肌填充装置从体外进入胸腔内的轨道,所述第二通道用于提供所述成像装置从体外进入胸腔内的轨道;所述心肌填充装置包括注射装置、填充物、注射针和注射管,所述注射装置包括注射控制装置,所述注射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注射管上,操作所述注射控制装置,将所述填充物经所述注射针注射进入到心肌组织内;所述成像装置包括影像接收组件、影像处理组件和显示装置,所述注射针和/或所述注射管的远端部分成像显示在所述成像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还包括靶点指示装置,所述靶点指示装置包括荧光染料和染料加载装置,所述荧光染料经所述染料加载装置进入血管内,所述成像装置用于标记所述荧光染料在心脏内的位置。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靶点指示装置包括荧光染料,所述荧光染料和所述填充物混合后经所述心肌填充装置注射到心肌组织内,所述成像装置用于标记所述荧光染料在心脏内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含荧光激发光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荧光激发光源波长为[600nm,900nm],与所述荧光染料配合使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荧光染料包括吲哚菁绿、荧光素、荧光素钠或异硫氰酸荧光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影像处理组件与所述光源组件分别为两台主机。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影像处理组件与所述光源组件被集成为一台主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影像接收组件包括胸腔镜主体、活动探头、光纤,所述光纤远端与所述胸腔镜主体近端连接,所述活动探头位于所述胸腔镜主体的远端,当注射装置注射时,手持所述胸腔镜主体把所述活动探头放入胸腔内,所述活动探头能够转向不同角度并通过所述荧光激发光源照明胸腔内观察区域并记录图形信息实时传回所述影像处理组件并在所述显示装置输出实时可视化信号,用以观察手术器械位置和心脏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影像处理组件包括荧光图像传感器,能够进行光信号处理并在所述显示装置输出实时可视化信号。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影像处理组件依次顺序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穿刺鞘管和扩张器,所述穿刺鞘管和所述扩张器相配合,所述穿刺鞘管设置有所述胸腔镜主体保护套管和所述心肌填充装置保护套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心肌填充装置还包括稳定装置、导向装置、装载装置,其中,所述稳定装置包括自适应装置,所述自适应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注射装置的远端并能够发生自适应形变,调整自适应装置方向,使自适应装置垂直贴附在心肌组织表面时,所述心肌填充装置在所述心肌组织上的相对位置得到限定;所述导向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心肌填充装置的远端,并位于所述自适应装置内,所述导向装置上设置有导向孔和吸附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注射针形成滑动配合,操作所述注射控制装置能够使得所述注射针从所述导向孔中伸出,所述装载装置为管状结构,所述装载装置设置在所述注射装置的外层并且能够沿所述注射装置轴向移动,所述装载装置与所述稳定装置形成滑动配合,所述装载装置能够辅助所述稳定装置进入所述第一通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射装置包括注射控制装置、注射针、注射管、外管组件和注射接口,所述外管组件包括外管,所述注射针、所述注射管、所述注射接口能够形成流体连通,使得所述填充物能从所述注射接口进入并从所述注射针射出,所述注射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注射管上,所述外管组件近端设有外管手柄,操作所述注射控制装置,将所述填充物经所述注射针注射进入到心肌组织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探头位于所述注射装置远端,手持所述注射装置把所述活动探头放入胸腔内,所述活动探头通过所述荧光激发光源照明胸腔内情况,用以操作所述心肌填充装置完成微创注射手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射管为单腔结构。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注射管为双腔结构,所述双腔结构由回抽判断管和注射填充管组合构成,所述双腔结构远端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所述回抽判断管和所述注射填充管接触部分连接在一起,当所述注射针扎入目标组织时,所述回抽判断管可以实现优先回抽测试保证注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稳定装置还包括负压抽吸装置,所述负压抽吸装置包括抽吸动力源和抽吸腔,所述抽吸动力源位于所述心肌填充装置外,打开所述抽吸动力源,所述抽吸腔内形成负压,负压通过所述抽吸腔、所述外管与所述注射管内的空腔,经过所述吸附孔,传递到所述自适应装置中,当自适应装置垂直贴附在心脏表面时,自适应装置会牢牢的吸附在心脏表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还包括高分子隔离膜,所述高分子隔离膜能够经所述第一通道进入到心脏外组织与心脏心外膜之间,形成物理阻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包括组织切割装置、心包缝合装置、液体清除装置,所述组织切割装置、所述心包缝合装置、所述液体清除装置能够经所述第一通道进入到胸腔内,所述组织切割装置用于切开胸部体表组织和/或心包组织,所述心包缝合装置用于缝合关闭心包组织,所述液体清除装置用于清除体内渗出的血液、既有的心包液和泄露的填充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所述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同时包括穿刺装置、成像装置和心肌填充装置,首先,所述穿刺装置主要用于在胸部建立微创通道,保证心肌填充装置和成像装置能够顺利进入胸腔,减少手术创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医疗器械能够在安全范围内使用;其次,所述成像装置实现了胸腔可视性,可以在微创手术期间为医生提供良好的位置视角,保证心肌填充装置定位到正确的手术部位,使操作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控制手术器械位置,降低手术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再次,所述心肌填充装置能够在不增大注射针直径的基础上,实现对粘稠度高的注射物的成功注射,所述注射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注射针的扎针深度,减少注射物泄露,提高了注射点定位精确度,在不影响手术开口的前提下降低手术风险。

2.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当所述荧光染料经所述染料加载装置进入血管内,荧光染料与荧光激发光源配合使用,使得操作者可以基于显示器中的传输图像间接视觉对手术部位的血管做出判断,以避开血管位置,避免造成血管损伤;当所述荧光染料和所述填充物混合后经所述心肌填充装置注射到心肌组织内,荧光染料与荧光激发光源配合使用,并可以通过显示装置观察所述填充物在心脏组织内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准确寻找靶点数目和位置,并可以避免重复注射,有效控制目标组织的注射量,确保注射有效性,从而使得目标组织的填充程度最大化,达到最佳填充效果,同时也便于术后随访。

3.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活动探头将荧光激发光源发出的光投射在手术部位的区域上,使得手术部位的轮廓和形貌以及注射装置在胸腔内的部位充分显示出来,并且活动探头能够转向不同角度记录图形信息并实时传回影像处理组件后经显示器显示出来,用以伸入胸腔内观察手术器械位置和心脏位置,为整个手术过程提供更好的可视性,保证了微创注射手术的操作安全性。

4.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当荧光激发光源与荧光染料配合使用时,荧光图像传感器能够对光信号进行处理以向显示器输出实时可视化信号,使得注射针和/或所述注射管的远端部分能够被成像显示。

5.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所述高分子隔离膜能够经所述第一通道进入到心脏外组织与心脏心外膜之间,该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但起到了过滤媒介的作用,还能防漏,另外,高分子隔离膜在心脏外组织和心脏心外膜之间形成有效遮挡,能够防止发生相互生物反应,形成保护和物理阻隔层。

6.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所述组织切割装置用于切开胸部体表组织和/或心包组织,所述心包缝合装置用于缝合关闭心包组织,所述液体清除装置用于清除体内渗出的血液、既有的心包液和泄露的填充物。

7.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所述自适应装置具有形态自适应结构,调整自适应装置方向,使自适应装置垂直贴附并牢牢的吸附在心肌组织表面,此时注射装置远端在心肌组织上的相对位置得到限定,不会因为心脏的跳动导致注射针移动,保证了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8.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所述注射管为双腔结构时,所述双腔结构由回抽判断管和注射填充管组合构成,所述双腔结构远端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所述回抽判断管和所述注射填充管接触部分通过热熔方式连接在一起,可以防止由于管材间存在缝隙而导致注射过程中填充物或液体泄露,所述注射针固定设置在注射管的远端,注射针近端与回抽判断管、注射填充管未接触,留有空隙,在所述回抽判断管和所述注射填充管的近端分别连接注射接口,注射针、注射管、注射接口能够形成流体连通,当注射针扎入到目标组织内,可以优先使用回抽判断管进行回抽测试,确定安全性后再使用注射填充管进行填充物的注射,避免注射针扎穿目标组织,降低注射扎穿风险,提高系统安全性,最后再使用注射填充管进行注射,提高系统的注射效率。

9.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所述导向装置上设置有导向孔,操作所述注射控制装置能够保证注射针从导向孔中伸出,控制注射针的出针长度和扎针深度,从而能够实现所述注射针在心肌组织上的定位和出针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光源组件与影像处理组件被集成为一台主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自适应装置垂直贴附在心肌组织表面时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5为导向孔和吸附孔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心肌填充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稳定装置和导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心肌填充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种稳定装置和导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穿刺装置,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穿刺鞘管,2-心肌填充装置,21-注射装置,211-注射控制装置,22-填充物,23-注射针,24-注射管,25-外管组件,26-注射接口,27-外管,28-回抽判断管,29-注射填充管,291-固定管,3-成像装置,31-胸腔镜主体,32-活动探头,33-影像接收组件,331-光纤,332-荧光激发光源,34-显示装置,341-显示器,342-影像处理组件,41-荧光染料,42-光源组件,43-染料加载装置,5-稳定装置,51-自适应装置,6-导向装置,61-导向孔,62-吸附孔,7-负压抽吸装置,71-抽吸动力源,72-抽吸腔,8-装载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述的近端是指接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所述的远端是指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

具体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以治疗心衰疾病为例,一种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穿刺装置1、心肌填充装置2、成像装置3,其中,所述穿刺装置1包括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所述第一通道11用于提供心肌填充装置2从体外进入胸腔内的轨道,所述第二通道12用于提供成像装置3从体外进入胸腔内的轨道,所述穿刺装置1主要用于在胸部建立微创通道,保证所述心肌填充装置1和所述成像装置3能够顺利进入胸腔,减少手术创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医疗器械能够在安全范围内使用;所述心肌填充装置2包括注射装置21、填充物22、注射针23和注射管24,所述注射装置21包括注射控制装置211,所述注射控制装置211设置在所述注射管24上,操作所述注射控制装置211,将所述填充物22经所述注射针23注射进入到心肌组织内,所述心肌填充装置2能够在不增大所述注射针23直径的基础上,实现对粘稠度高的注射物的成功注射,所述注射控制装置211能够控制注射针23的扎针深度,减少注射物泄露,提高了注射点定位精确度,在不影响手术开口的前提下降低手术风险;所述成像装置3包括影像接收组件33、影像处理组件342和显示装置34,所述注射针23和/或所述注射管24的远端部分成像显示在所述成像装置3,成像装置3实现了胸腔可视性,可以在微创手术期间为医生提供良好的位置视角,保证心肌填充装置2定位到正确的手术部位,使操作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控制手术器械位置,降低手术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各部件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还包括靶点指示装置,所述靶点指示装置包括荧光染料41和染料加载装置43,所述荧光染料41经所述染料加载装置43进入血管内,所述成像装置3用于标记所述荧光染料41在心脏内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成像装置3还包括光源组件42,所述光源组件42包含荧光激发光源332,所述荧光激发光源332波长为[600nm,900nm],荧光激发光源332和荧光染料41配合使用,所述荧光染料41为吲哚菁绿,使得操作者可以基于显示器341中的传输图像间接视觉对手术部位的血管做出判断,以避开血管位置,避免造成血管损伤。

本实施例中,所述影像处理组件342与所述光源组件42被集成为一台主机。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影像接收组件33包括胸腔镜主体31、活动探头32、光纤331,所述显示装置34包括显示器341,所述光纤331远端与所述胸腔镜主体31近端连接,所述活动探头32位于所述胸腔镜主体31的远端,当注射装置21注射时,手持所述胸腔镜主体31把所述活动探头32放入胸腔内,所述活动探头32能够转向不同角度并通过所述荧光激发光源332照明胸腔内观察区域并记录图形信息实时传回所述影像处理组件342并在所述显示装置34输出实时可视化信号,用以观察手术器械位置和心脏位置,为整个手术过程提供更好的可视性,保证了微创注射手术的操作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34包括显示器341,所述显示器341、所述光源组件42、所述影像处理组件342依次顺序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影像处理组件342包括荧光图像传感器,能够对所述荧光激发光源332信号进行处理并在所述显示器341输出实时可视化信号,使得注射针23和/或所述注射管24的远端部分能够被成像显示。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注射装置21包括注射控制装置211、注射针23、注射管24、外管组件25和注射接口26,所述外管组件25包括外管27,所述注射针23、所述注射管24、所述注射接口26能够形成流体连通,使得所述填充物22能从所述注射接口26进入并从所述注射针23射出,所述注射控制装置211设置在所述注射管24上,所述外管组件25近端设有外管手柄,操作所述注射控制装置211,将所述填充物22经所述注射针23注射进入到心肌组织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射管24为单腔结构。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心肌填充装置2还包括稳定装置5、导向装置6、装载装置8,其中,所述稳定装置5包括自适应装置51,所述自适应装置51固定设置在所述注射装置21的远端并能够发生自适应形变,调整自适应装置51方向,使自适应装置51垂直贴附在心肌组织表面时,所述心肌填充装置2在所述心肌组织上的相对位置得到限定,不会因为心脏的跳动导致注射针移动,保证了手术过程的安全性;所述导向装置6固定设置在所述心肌填充装置2的远端,并位于所述自适应装置51内,所述导向装置6上设置有导向孔61和吸附孔62,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导向孔61与所述注射针23形成滑动配合,操作所述注射控制装置211能够使得所述注射针23从所述导向孔61中伸出,控制注射针23的出针长度和扎针深度,从而能够实现所述注射针23在心肌组织上的定位和出针功能,所述装载装置8为管状结构,所述装载装置8设置在所述注射装置21的外层并且能够沿所述注射装置21轴向移动,所述装载装置8与所述稳定装置5形成滑动配合,所述装载装置8能够辅助所述稳定装置5进入所述第一通道11。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稳定装置5还包括负压抽吸装置7,所述负压抽吸装置7包括抽吸动力源71和抽吸腔72,所述抽吸动力源71位于所述心肌填充装置2外,打开所述抽吸动力源71,所述抽吸腔72内形成负压,负压通过所述抽吸腔72、所述外管27与所述注射管24内的空腔,经过所述吸附孔62,传递到所述自适应装置51中,当自适应装置51垂直贴附在心脏表面时,自适应装置51会牢牢的吸附在心脏表面,此时所述注射装置21远端在心脏表面上的相对位置得到限定,不会因为心脏的跳动导致所述注射针23的相对位移,保证了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还包括高分子隔离膜,所述高分子隔离膜能够经所述第一通道11进入到心脏外组织与心脏心外膜之间,该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但起到了过滤媒介的作用,还能防漏,另外,高分子隔离膜在心脏外组织和心脏心外膜之间形成有效遮挡,能够防止发生相互生物反应,形成保护和物理阻隔层。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第二通道12包括穿刺鞘管13和扩张器,所述穿刺鞘管13和所述扩张器相配合,所述穿刺鞘管13设置有胸腔镜主体31保护套管和心肌填充装置2保护套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还包括组织切割装置、心包缝合装置、液体清除装置,所述组织切割装置、所述心包缝合装置、所述液体清除装置能够经所述第一通道11进入到胸腔内,所述组织切割装置用于切开胸部体表组织和/或心包组织,所述心包缝合装置用于缝合关闭心包组织,所述液体清除装置用于清除体内渗出的血液、既有的心包液和泄露的填充物。

本发明工作过程步骤如下所示(如图10所示):

(1)操作所述穿刺装置1并配合所述组织切割装置在手术部位进行穿刺,放置穿刺鞘管13,建立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第二通道12;

(2)操作所述胸腔镜主体31通过所述第二通道12进入手术部位,同时提供荧光激发光源332照明并实时传回图形信息至显示器,组织切割装置通过第一通道11切开心包膜;

(3)通过所述胸腔镜主体31的影像指引把所述注射装置21通过第一通道11送至胸腔内手术部位;

(4)选定心肌表面手术部位后,打开抽吸动力源71产生负压,所述自适应装置51牢牢吸附在心肌表面;

(5)转动注射控制装置211使注射针刺入选定心肌内部,所述填充物22通过注射针23进入心肌内;

(6)注射完成后,转动注射控制装置211将注射针23抽回,关闭抽吸动力源71;

(7)重复步骤(4)-(6);

(8)手术过程中如有体液流出,可以使用液体清除装置对胸腔内渗出的体液进行清除,手术完成后,取出所述注射装置21,缝合心包膜并放置高分子隔离膜,最后取出胸腔镜主体31和穿刺鞘管13,进行伤口缝合完成手术过程。

具体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以治疗心衰疾病为例,如图1所示,一种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包括穿刺装置1、心肌填充装置2、成像装置3,其中,所述穿刺装置1包括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所述第一通道11用于提供心肌填充装置2从体外进入胸腔内的轨道,所述第二通道12用于提供成像装置3从体外进入胸腔内的轨道;所述心肌填充装置2包括注射装置21、填充物22、注射针23和注射管24,所述注射装置21包括注射控制装置211,所述注射控制装置211设置在所述注射管24上,操作所述注射控制装置211,将所述填充物22经所述注射针23注射进入到心肌组织内;所述成像装置3包括影像接收组件33、影像处理组件342和显示装置34,所述注射针23和/或所述注射管24的远端部分成像显示在所述成像装置3。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各部件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靶点指示装置包括荧光染料41,所述荧光染料41和所述填充物22混合后经所述心肌填充装置2注射到心肌组织内,所述成像装置3用于标记所述荧光染料41在心脏内的位置,如图2所示,所述成像装置3还包括光源组件42,所述光源组件42包含荧光激发光源332,所述荧光激发光源332波长为[600nm,900nm],荧光激发光源332和荧光染料41配合使用,可以通过所述成像装置3观察所述填充物22在心脏组织内的形态和分布情况,所述荧光染料41为吲哚菁绿,可以实现准确寻找靶点位置,并避免重复注射,有效控制目标组织的注射量,确保注射有效性,从而使得目标组织的填充程度最大化,达到最佳填充效果,同时也便于术后随访。

本实施例中,所述影像处理组件342与所述光源组件42被集成为一台主机。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影像接收组件33包括胸腔镜主体31、活动探头32、光纤331,所述显示装置34包括显示器341,所述显示器341、所述荧光激发光源332、所述影像处理组件342依次顺序连接,所述光纤331远端与所述胸腔镜主体31近端连接,所述活动探头32能够转向不同角度并通过所述荧光激发光源332照明胸腔内观察区域并记录图形信息实时传回所述影像处理组件342并在所述显示器341输出实时可视化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述影像处理组件342包括荧光图像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影像处理组件342与所述光源组件42被集成为一台主机。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注射管24为双腔结构,所述双腔结构由回抽判断管28和注射填充管29组合构成,所述双腔结构远端设有固定管291,所述固定管291、所述回抽判断管28和所述注射填充管29接触部分通过热熔方式连接在一起,可以防止由于管材间存在缝隙而导致注射过程中填充物22或液体泄露,所述注射针23固定设置在注射管24的远端,注射针23近端与回抽判断管28、注射填充管29未接触,留有空隙,在所述回抽判断管28和所述注射填充管29的近端分别连接注射接口,注射针23、注射管24、注射接26口能够形成流体连通,当注射针23扎入到目标组织内,可以优先使用回抽判断管28进行回抽测试,确定安全性后再使用注射填充管29进行填充物22的注射,避免注射针23扎穿目标组织,降低注射扎穿风险,提高系统安全性,最后再使用注射填充管29进行注射,提高系统的注射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心肌填充装置2还包括稳定装置5、导向装置6、装载装置8,其中,所述稳定装置5包括自适应装置51,所述自适应装置51固定设置在所述注射装置21的远端并能够发生自适应形变,调整自适应装置51方向,使自适应装置51垂直贴附在心肌组织表面时,所述心肌填充装置2在所述心肌组织上的相对位置得到限定;所述导向装置6固定设置在所述心肌填充装置2的远端,并位于所述自适应装置51内,所述导向装置6上设置有导向孔61和吸附孔62,所述导向孔61与所述注射针23形成滑动配合,操作所述注射控制装置211能够使得所述注射针23从所述导向孔61中伸出,所述装载装置8为管状结构,所述装载装置8设置在所述注射装置21的外层并且能够沿所述注射装置21轴向移动,所述装载装置8与所述稳定装置5形成滑动配合,所述装载装置8能够辅助所述稳定装置5进入所述第一通道11。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稳定装置5还包括负压抽吸装置7,所述负压抽吸装置7包括抽吸动力源71和抽吸腔72,所述抽吸动力源71位于所述心肌填充装置2外,打开所述抽吸动力源71,所述抽吸腔72内形成负压,负压通过所述抽吸腔72、所述外管27与所述注射管24内的空腔,经过所述吸附孔62,传递到所述自适应装置51中,当自适应装置51垂直贴附在心脏表面时,自适应装置51会牢牢的吸附在心脏表面,此时所述注射装置21远端在心脏表面上的相对位置得到限定,不会因为心脏的跳动导致所述注射针的相对位移,保证了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还包括高分子隔离膜,所述高分子隔离膜能够经所述第一通道11进入到心脏外组织与心脏心外膜之间,形成物理阻隔。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第二通道11包括穿刺鞘管和扩张器,所述穿刺鞘管13和所述扩张器相配合,所述穿刺鞘管13设置有胸腔镜主体31保护套管和心肌填充装置2保护套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胸腔镜下心衰治疗系统还包括组织切割装置、心包缝合装置、液体清除装置,所述组织切割装置、所述心包缝合装置、所述液体清除装置能够经所述第一通道进入到胸腔内,所述组织切割装置用于切开胸部体表组织和/或心包组织,所述心包缝合装置用于缝合关闭心包组织,所述液体清除装置用于清除体内渗出的血液、既有的心包液和泄露的填充物。

本发明工作过程步骤如下所示(如图10所示):

(1)操作所述穿刺装置1并配合所述组织切割装置在手术部位进行穿刺,放置穿刺鞘管13,建立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第二通道12;

(2)操作所述胸腔镜主体31通过所述第二通道12进入手术部位,同时提供荧光激发光源332照明并实时传回图形信息至显示器,组织切割装置通过第一通道11切开心包膜;

(3)通过所述胸腔镜主体31的影像指引把所述注射装置21通过第一通道11送至胸腔内手术部位;

(4)选定心肌表面手术部位后,打开抽吸动力源71产生负压,所述自适应装置51牢牢吸附在心肌表面;

(5)转动注射控制装置211使注射针23刺入选定心肌内部,所述填充物22通过注射针进入心肌内;

(6)注射完成后,转动注射控制装置211将注射针抽回,关闭抽吸动力源71;

(7)重复步骤(4)-(6);

(8)手术过程中如有体液流出,可以使用液体清除装置对胸腔内渗出的体液进行清除,手术完成后,取出所述注射装置21,缝合心包膜并放置高分子隔离膜,最后取出胸腔镜主体31和穿刺鞘管13,进行伤口缝合完成手术过程。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