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肿瘤内科护理用鼻饲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口腔肿瘤中,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为常见,肉瘤较少。癌肿中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腺性上皮癌,还有基底细胞癌、未分化癌、淋巴上皮癌等。
患者在经过口腔肿瘤手术后,需要在肿瘤内科进行后续的病情观察,由于患者在经过口腔肿瘤手术后难以通过口腔进食,医护人员此时就需要通过将鼻饲管插入患者的鼻腔内,并延伸至胃部,通过注射器注入流食,以使患者达到进食的效果,然而目前的留置在外部的鼻饲管是以胶布粘贴的固定方式,这种固定留置的鼻饲管方式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当患者面部出现大量的油渍时,而油渍会使胶布脱落,从而使留置在鼻子外部的鼻饲管发生移位;还有,当患者因不断的扭动头部同样容易使留置在鼻子外部的鼻饲管发生偏移。为此,提出一种肿瘤内科护理用鼻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内科护理用鼻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当患者面部出现大量的油渍时,而油渍会使胶布脱落,从而使留置在鼻子外部的鼻饲管发生移位;还有,当患者因不断的扭动头部同样容易使留置在鼻子外部的鼻饲管发生偏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肿瘤内科护理用鼻饲装置,包括:
体外固定结构,所述体外固定结构用于套在鼻部外侧,起整体固定的作用;
体内插管结构,所述体内插管结构可插于患者两个鼻孔内,并延伸至患者的胃部,通过注射器将流体食物注入进患者胃部,达到患者进食的作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体内插管结构插接于患者的鼻腔内并延伸至胃部,用于进食,医护人员将体外固定结构套于患者的鼻子外部,用于对体内插管结构进行整体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体外固定结构包括鼻部固定架,所述鼻部固定架的上部呈倒v型,所述鼻部固定架的下部呈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鼻部固定架的上部设置为倒v型便于贴合患者鼻子外部两侧的轮廓,鼻部固定架的下部设置为弧形,便于贴合患者鼻子下部的轮廓。
优选的,所述体外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套管、第二固定套管、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于所述鼻部固定架前侧下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于所述鼻部固定架远离第一固定板前侧的下部一侧,所述第一固定套管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管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套管与第二固定套管分别与患者的两个鼻孔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用于连接和固定第一固定套管以及第二固定套管,而第一固定套管与第二固定套管分别与患者的两个鼻孔位置相对应后,便于对延伸出的鼻腔插管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体外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一挂环以及第二挂环,所述第一挂环固定于所述鼻部固定架上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挂环固定于所述鼻部固定架远离第一挂环的上部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挂环和第二挂环用于连接弹力带,弹力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挂环和第二挂环相固定后,弹力带套于患者的头部,对鼻部固定架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体外固定结构还包括连板、额头贴板、第一通槽以及第二通槽,所述连板固定于所述鼻部固定架的顶部,且所述连板垂直于所述鼻部固定架,所述额头贴板横向固定于连板的顶部,所述第一通槽开设于额头贴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通槽开设于额头贴板远离第一通槽的另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板与鼻梁的方向相一致,与鼻梁贴合后延伸至患者的额头处,额头贴板与患者的额头相贴合,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同样用于连接弹力带,弹力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固定连接后,弹力带套于患者的头部上侧,对鼻部固定架进行另一个方位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体内插管结构包括第一鼻饲管以及第二鼻饲管,所述第一鼻饲管和第二鼻饲管的一端分别插接于患者的鼻腔内、并延伸至患者的胃部,所述第一鼻饲管和第二鼻饲管的另一端位于鼻孔外部、且分别插接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套管和第二固定套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鼻饲管和第二鼻饲管用于患者流食的进食,位于患者鼻子外部的第一鼻饲管和第二鼻饲管的一端分别插接于第一固定套管和第二固定套管内,对第一鼻饲管和第二鼻饲管进行固定,避免第一鼻饲管和第二鼻饲管因患者的翻身而产生的移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鼻饲管远离第一固定套管的一端设有第一圆角,所述第二鼻饲管远离第二固定套管的一端设有第二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圆角和第二圆角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鼻饲管和第二鼻饲管插入患者鼻腔内以及胃部时的划伤。
优选的,所述第一鼻饲管与所述第一固定套管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鼻饲管与所述第二固定套管为可拆卸式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患者无需使用第一鼻饲管和第二鼻饲管进行流食进食时,便于将第一鼻饲管和第二鼻饲管取下。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套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一鼻饲管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二固定套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鼻饲管的外径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使第一鼻饲管和第二鼻饲管分别与第一固定套管和第二固定套管相互匹配,以便于安装,同时可以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避免尺寸不合而产生的移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中,体内插管结构用于患者的流食的进食,同时在体外固定结构的作用下,对体内插管结构进行了整体的固定,避免了患者因随意翻身而导致鼻饲管发生移位的情况,解决了现有的以胶带固定鼻饲管的方式而不稳定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肿瘤内科护理用鼻饲装置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肿瘤内科护理用鼻饲装置视角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肿瘤内科护理用鼻饲装置的体外固定结构和体内插管结构相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肿瘤内科护理用鼻饲装置视角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肿瘤内科护理用鼻饲装置的鼻部固定架后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肿瘤内科护理用鼻饲装置的连板和额头贴板相组合的后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体外固定结构;11、鼻部固定架;12、第一挂环;13、第二挂环;14、第一固定套管;15、第二固定套管;16、第一固定板;17、第二固定板;18、连板;19、额头贴板;110、海绵垫;111、第一通槽;112、第二通槽;113、第一硅胶垫;114、第二硅胶垫;115、第三硅胶垫;2、体内插管结构;21、第一鼻饲管;22、第二鼻饲管;23、第一圆角;24、第二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肿瘤内科护理用鼻饲装置,包括:
体外固定结构1以及体内插管结构2,体内插管结构2插接于患者的鼻腔内并延伸至胃部,用于进食,医护人员将体外固定结构1套于患者的鼻子外部,用于对体内插管结构2进行整体的固定。
如图1-图7所示,体外固定结构1的组成:体外固定结构1由鼻部固定架11、第一挂环12、第二挂环13、第一固定套管14、第二固定套管15、第一固定板16、第二固定板17、连板18、额头贴板19、海绵垫110、第一通槽111、第二通槽112、第一硅胶垫113、第二硅胶垫114以及第三硅胶垫115构成;
如图1-图7所示,体外固定结构1的使用原理:鼻部固定架11的上部设置为倒v型便于贴合患者鼻子外部两侧的轮廓,鼻部固定架11的下部设置为弧形,便于贴合患者鼻子下部的轮廓,第一固定板16与第二固定板17用于连接和固定第一固定套管14以及第二固定套管15,而第一固定套管14与第二固定套管15分别与患者的两个鼻孔位置相对应后,便于对延伸出的鼻腔插管进行固定,第一挂环12和第二挂环13用于连接弹力带,弹力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挂环12和第二挂环13相固定后,弹力带套于患者的头部,对鼻部固定架11进行固定,连板18与鼻梁的方向相一致,与鼻梁贴合后延伸至患者的额头处,额头贴板19与患者的额头相贴合,第一通槽111与第二通槽112同样用于连接弹力带,弹力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槽111和第二通槽112固定连接后,弹力带套于患者的头部上侧,对鼻部固定架11进行另一个方位的固定。
体外固定结构1还包括海绵垫110、第一硅胶垫113、第二硅胶垫114以及第三硅胶垫115,海绵垫110贴合于额头贴板19朝向患者额头的一侧,第一硅胶垫113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第一硅胶垫113等距固定于鼻部固定架11后侧的上部一侧,第二硅胶垫114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第二硅胶垫114等距固定于鼻部固定架11远离第一硅胶垫113后侧上部的一侧,第三硅胶垫115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第三硅胶垫115等距固定于鼻部固定架11后侧的下部。
海绵垫110贴合于患者的额头,可以减轻额头贴板19对额头的局部压力,若干第一硅胶垫113、第二硅胶垫114以及第三硅胶垫115与患者的面部相贴合,可以减轻鼻部固定架11给患者的面部造成的局部压力,避免压疮的产生。
如图1和图3所示,体内插管结构2的组成:体内插管结构2由第一鼻饲管21、第二鼻饲管22、第一圆角23以及第二圆角24构成;
如图1和图3所示,体内插管结构2的使用原理:第一鼻饲管21和第二鼻饲管22的一端分别插接于患者的鼻腔内、并延伸至患者的胃部,第一鼻饲管21和第二鼻饲管22的另一端位于鼻孔外部,第一鼻饲管21和第二鼻饲管22用于患者流食的进食,位于患者鼻子外部的第一鼻饲管21和第二鼻饲管22的一端分别插接于第一固定套管14和第二固定套管15内,对第一鼻饲管21和第二鼻饲管22进行固定,避免第一鼻饲管21和第二鼻饲管22因患者的翻身而产生的移位。
第一圆角23和第二圆角24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鼻饲管21和第二鼻饲管22插入患者鼻腔内以及胃部时的划伤,在患者无需使用第一鼻饲管21和第二鼻饲管22进行流食进食时,便于将第一鼻饲管21和第二鼻饲管22取下,第一固定套管14的内径与第一鼻饲管21的外径相匹配,第二固定套管15的内径与第二鼻饲管22的外径相匹配,便于使第一鼻饲管21和第二鼻饲管22分别与第一固定套管14和第二固定套管15相互匹配,以便于安装,同时可以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避免尺寸不合而产生的移位。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对本方案工作步骤进行总结梳理:
使用时,鼻部固定架11的上部设置为倒v型便于贴合患者鼻子外部两侧的轮廓,鼻部固定架11的下部设置为弧形,便于贴合患者鼻子下部的轮廓,第一固定板16与第二固定板17用于连接和固定第一固定套管14以及第二固定套管15,而第一固定套管14与第二固定套管15分别与患者的两个鼻孔位置相对应后,便于对延伸出的鼻腔插管进行固定,第一挂环12和第二挂环13用于连接弹力带,弹力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挂环12和第二挂环13相固定后,弹力带套于患者的头部,对鼻部固定架11进行固定,连板18与鼻梁的方向相一致,与鼻梁贴合后延伸至患者的额头处,额头贴板19与患者的额头相贴合,第一通槽111与第二通槽112同样用于连接弹力带,弹力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槽111和第二通槽112固定连接后,弹力带套于患者的头部上侧,对鼻部固定架11进行另一个方位的固定,第一鼻饲管21和第二鼻饲管22用于患者流食的进食,位于患者鼻子外部的第一鼻饲管21和第二鼻饲管22的一端分别插接于第一固定套管14和第二固定套管15内,对第一鼻饲管21和第二鼻饲管22进行固定,避免第一鼻饲管21和第二鼻饲管22因患者的翻身而产生的移位。
综上:本技术方案中,体内插管结构2用于患者的流食的进食,同时在体外固定结构1的作用下,对体内插管结构2进行了整体的固定,避免了患者因随意翻身而导致鼻饲管发生移位的情况,解决了现有的以胶带固定鼻饲管的方式而不稳定的弊端。
本发明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