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4065发布日期:2021-06-18 20:1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溶血性贫血是指人体内红细胞遭到破坏的速度超过了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引发的贫血。红细胞的平均寿命大约是120天,在此期间通过血液循环为身体各器官提供氧气。发生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过早凋亡;体内健康红细胞数量不足,会导致身体逐步出现缺氧症状,如果未及时处置,全身各器官将逐步丧失正常功能,甚至发生衰竭和休克,有致命危险;急性溶血性贫血的症状主要包括疲乏、虚弱;严重的腰背、四肢酸痛;头痛、呕吐;寒颤、发烧;面色苍白;黄疸(皮肤和眼睛黄染);未得到有效处置会造成周围循环衰竭、急性肾衰竭;休克,甚至死亡;慢性溶血性贫血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容易感到疲乏无力;注意力难以集中;皮肤苍白;起身站立时感到眩晕;呼吸急促;黄疸(皮肤和眼睛黄染);未得到有效处置时会造成肝、脾肿大;胆石症;肝功能损害;骨骼变形,结构和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可能诱发溶血加重,出现溶血危象;西医中针对溶血性贫血的主要治疗方针是:轻微不治疗,严重时通过输血和补液的方式或者给予激素及免疫制剂的形式治疗,如果上述治疗方式持续未见好转,则采用脾切除的手术治疗方式;通过脾切除无法治愈疾病,只是能够不同程度的缓解病情;通过上述内容可知西医并没有直接有效治疗溶血性贫血的办法,尤其是后期对于脾切除不仅使病人承受巨大的痛苦,还需要付出高额的治疗费用;针对中医治疗的方式大多数中医专家并不认可,究其原因在于常用的茵陈大枣等方剂治疗效果不好,而如人参归脾丸等只起到辅助治疗作用需要与西医配合;现有通过中药治疗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健脾胃、养血补气、清湿退热抑或利水通经方式,造成治疗效果差、无法根除疾病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质控稳定、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温补肾阳以助脾胃腐熟食物,使之脾运功能正常同时阻断湿热之源,辅以清湿热以达到标本兼治且治愈率高的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配制而成:制附子、肉苁蓉、淫羊藿、巴戟天、黄连、黄芩、黄柏、车前子、白茅根、栀子。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3~15份、肉苁蓉6~9份、淫羊藿3~9份、巴戟天3~9份、黄连2~5份、黄芩3~9份、黄柏3~12份、车前子9~15份、白茅根9~30份、栀子6~9份。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5~15份、肉苁蓉6~8份、淫羊藿5~9份、巴戟天4~9份、黄连3~5份、黄芩3~7份、黄柏3~9份、车前子9~13份、白茅根12~30份、栀子6~8份。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12~14份、肉苁蓉6~7份、淫羊藿5~7份、巴戟天6~8份、黄连4~5份、黄芩5~7份、黄柏8~9份、车前子9~10份、白茅根20~26份、栀子7~8份。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11份、肉苁蓉8份、淫羊藿9份、巴戟天5份、黄连3份、黄芩4份、黄柏7份、车前子12份、白茅根18份、栀子6份。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13份、肉苁蓉6份、淫羊藿6份、巴戟天7份、黄连5份、黄芩6份、黄柏9份、车前子9.5份、白茅根25份、栀子8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传统中医普遍认为溶血性贫血的关键在于脾胃虚弱、湿阻日久或湿热积聚内蕴等,采用的中药也多针对上述症状所施用的,上述观点均以表象为主,由于无法切断病源,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以及停药后病情易出现反复的问题;而本发明的治法治则中认为脾胃虚弱导致了湿阻日久或湿热积聚内蕴等表征,但脾胃虚弱的关键在于肾阳虚衰,温煦失职,肾火不能腐熟脾胃之食物所导致的,基于此本发明以温补肾阳为主,辅以清湿热为臣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具体地说,本发明中认为溶血性贫血是肾阳虚衰,温煦失职,肾火不能腐熟脾胃之食物,导致脾失健运而形成的;脾主运化,是水湿运转的枢纽,湿阻日久,郁而化热而成湿热之症。湿热积聚内蕴,流窜血液,扰乱血室致红细胞破裂从小便排出故见尿呈茶色或酱油色;本发明中以附子、肉苁蓉、淫羊藿、巴戟天为主,温补肾阳之火,以助脾胃腐熟食物,使之脾运功能正常,阻断湿热产生之源为君药;以黄连、黄芩、黄柏为辅,通清上、中、下三焦之湿热为臣药;车前子和白茅根清热利湿而不伤阴,通调水道为佐药;栀子,清三焦之热,曲引小便而为使药。本发明中药物的君臣佐使关系清晰且分工明确,其不仅能够从根本上阻断病源,还能够有效的解决人体内存在的其他表征,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发明中所述的中药均可直接通过市售得到。本发明可煎服或将上述原料按重量份数分别粉碎过筛,混合,装入胶囊、压制为片剂、丸剂或滴丸;或是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稀释剂混合,再装入胶囊、压制为片剂、丸剂或滴丸。本发明主要用于治疗溶血性贫血;以煎服为例,每日一剂,水煎服三次取汁约840ml,早中晚三次分服。一月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中间休息4天,再进行下一疗程,一般连续服用3个疗程;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再巩固三个疗程;特别地,孕妇等特殊人群服用时需遵医嘱,目前尚未发现其特殊不良反应。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意为发病后的治疗,不代表发病前的干预。

本发明中用于治疗溶血性贫血,其包含了19味中药,上述中药均可直接通过市售得到,其药理药性如下:

制附子:味辛甘,性热。入心、脾、肾经。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补肾阳常配肉桂。(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①《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②《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③《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⑤李杲:"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⑥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⑦《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⑧《本草备要》:"补肾命火,逐风寒湿。"⑨《本草从新》:"治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证。"。

肉苁蓉:味甘酸咸,性温。入肾、大肠经。功能主治:补肾,益精,润燥,滑肠。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①《本经》:"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症瘕。"②《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③《药性论》:"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壮阳,大补益,主亦白下。"④《日华子本草》:"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⑤《本草经疏》:"白酒煮烂顿食,治老人便燥闭结。"。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入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①《本经》:"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②《别录》:"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④《医学入门》:"补肾虚,助阳。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

巴戟天:味辛甘,性温。功能主治: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①《本经》:"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②《别录》:"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③《药性论》:"治男子梦交泄精,强阴,除头面中风,主下气,大风血癞。"④《日华子本草》:"安五脏,定心气,除一切风。疗水肿。"⑤《纲目》:"治脚气,去风疾,补血海。"⑥《本草求原》:"化痰,治嗽喘,眩晕,泄泻,食少。"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治肾虚腰脚无力,痿痹瘫痪,风湿骨痛,神经衰弱,阳萎遗精,早泄,失眠;妇女不育。"。

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①《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②《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③《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④《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⑤《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⑥《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⑦《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⑧《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⑨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⑩《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⑾《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⑿《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⒀《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黄芩:味苦,性寒。入心、肺、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⑦李杲:"治发热口苦。"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⑾《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黄柏:味苦,性寒。入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①《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②《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③《药性论》:"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④《本草拾遗》:"主热疮疱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⑤《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后分急热肿痛。"⑥《珍珠囊》:"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膝无力。"⑦《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泻膀胱龙火,利结小便,下焦湿肿,痢疾先见血,脐中痛,补肾水不足。"⑧《用药心法》:"治疮痛不可忍者。"⑨《兰室秘藏》:"泻冲脉之邪。治夏月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⑩《纲目》:"敷小儿头疮。"⑾《现代实用中药》:"打扑挫筋等,磨粉调如泥状涂贴。"。

车前子:味甘,性寒。入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清热,明日,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①《本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②《本草经集注》:"主虚劳。"③《别录》:"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明目疗赤痛。"④《药性论》:"能去风毒,肝中风热,毒风冲眼目,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去心胸烦热。"⑤《日华子本草》:"通小便淋涩,壮阳。治脱精,心烦。下气。"⑥《医学启源》:"主小便不通,导小肠中热。"⑦《滇南本草》:"消上焦火热,止水泻。"⑧《纲目》:"止暑湿泻痢。"⑨《雷公炮制药性解》:"主淋沥癃闭,阴茎肿痛,湿疮,泄泻,亦白带浊,血闭难产。"⑩《科学的民间药草》:"镇咳,祛痰,利尿。"⑾《山东中药》:"敷湿疮、脓泡疮、小儿头疮。"。

白茅根:味甘、性寒。入肺、胃、小肠经。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①《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②《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③《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④《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⑤《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⑥《本经逢原》:"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⑦《动植物民间药》:"治脚气。"。

栀子:味苦,性寒。入心、肝、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①《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②《本草经集注》:"解踯躅毒。"③《别录》:"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④《药性论》:"杀蟅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⑤《食疗本草》:"主瘖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⑥《医学启源》:"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⑦《药类法象》:"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⑧朱震亨:"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⑨《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⑩《本草备要》:"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本发明用于治疗溶血性贫血,根据现有的脾胃虚弱进行深入探索并得出其根本原因在于肾火不能腐熟脾胃之食物,导致脾失健运,基于此治疗本症的基础在于温补肾阳,本发明通过君药不仅能够使脾胃运行正常,还能够起到阻断湿热产生之源的目的,并辅以清湿退热和利水等药物,已到达标本兼治的目的;具有疗效快、质控稳定、效果明显和治愈率高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配制而成:制附子、肉苁蓉、淫羊藿、巴戟天、黄连、黄芩、黄柏、车前子、白茅根、栀子。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3~15份、肉苁蓉6~9份、淫羊藿3~9份、巴戟天3~9份、黄连2~5份、黄芩3~9份、黄柏3~12份、车前子9~15份、白茅根9~30份、栀子6~9份。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5~15份、肉苁蓉6~8份、淫羊藿5~9份、巴戟天4~9份、黄连3~5份、黄芩3~7份、黄柏3~9份、车前子9~13份、白茅根12~30份、栀子6~8份。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12~14份、肉苁蓉6~7份、淫羊藿5~7份、巴戟天6~8份、黄连4~5份、黄芩5~7份、黄柏8~9份、车前子9~10份、白茅根20~26份、栀子7~8份。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11份、肉苁蓉8份、淫羊藿9份、巴戟天5份、黄连3份、黄芩4份、黄柏7份、车前子12份、白茅根18份、栀子6份。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13份、肉苁蓉6份、淫羊藿6份、巴戟天7份、黄连5份、黄芩6份、黄柏9份、车前子9.5份、白茅根25份、栀子8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为了更加清楚的解释本发明,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其进行进一步说明。具体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2份、肉苁蓉10份、淫羊藿2份、巴戟天10份、黄连6份、黄芩10份、黄柏2.5份、车前子8份、白茅根31份、栀子5份。

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15.1份、肉苁蓉5.5份、淫羊藿10份、巴戟天2.5份、黄连1.5份、黄芩2.5份、黄柏13份、车前子16份、白茅根8份、栀子10份。

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3份、肉苁蓉9份、淫羊藿9份、巴戟天3份、黄连2份、黄芩3份、黄柏3份、车前子9份、白茅根9份、栀子6份。

实施例四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15份、肉苁蓉6份、淫羊藿3份、巴戟天9份、黄连5份、黄芩9份、黄柏12份、车前子15份、白茅根30份、栀子9份。

实施例五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9份、肉苁蓉7.5份、淫羊藿6份、巴戟天6份、黄连3.5份、黄芩6份、黄柏7.5份、车前子12份、白茅根19.5份、栀子7.5份。

实施例六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5份、肉苁蓉6份、淫羊藿9份、巴戟天4份、黄连3份、黄芩3份、黄柏3份、车前子9份、白茅根12份、栀子6份。

实施例七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15份、肉苁蓉8份、淫羊藿5份、巴戟天9份、黄连5份、黄芩7份、黄柏9份、车前子13份、白茅根30份、栀子8份。

实施例八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10份、肉苁蓉7份、淫羊藿7份、巴戟天6.5份、黄连4份、黄芩5份、黄柏6份、车前子11份、白茅根20份、栀子7份。

实施例九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14份、肉苁蓉6份、淫羊藿5份、巴戟天8份、黄连4份、黄芩5份、黄柏8份、车前子9份、白茅根20份、栀子7份。

实施例十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12份、肉苁蓉7份、淫羊藿7份、巴戟天6份、黄连5份、黄芩7份、黄柏9份、车前子10份、白茅根26份、栀子8份。

实施例十一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12~14份、肉苁蓉6~7份、淫羊藿5~7份、巴戟天6~8份、黄连4~5份、黄芩5~7份、黄柏8~9份、车前子9~10份、白茅根20~26份、栀子7~8份。

实施例十二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11份、肉苁蓉8份、淫羊藿9份、巴戟天5份、黄连3份、黄芩4份、黄柏7份、车前子12份、白茅根18份、栀子6份。

实施例十三

一种治疗溶血性贫血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下列原料按照重量份数配制而成:制附子13份、肉苁蓉6份、淫羊藿6份、巴戟天7份、黄连5份、黄芩6份、黄柏9份、车前子9.5份、白茅根25份、栀子8份。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遍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病例1:姓名:刘某某,性别:男,年龄:17岁,地址: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人;患者于2007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黄发热(39.2℃)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输液退热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热退后因面色黄黯,乏力,活动后心慌气短,小便酱红色,病情逐渐加重就诊于汝南县人民医院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wbc:4.25×109/lrbc:0.93×1012/lhgb:31g/lplt:183×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8.9%,彩色超声提示:二尖瓣少量反流、三尖瓣少量反流、检查过程中心率快、肝内细回声增多、胆囊结石、脾大,总胆红素(tbil):113.2umol/l,直接胆红素(dbil):11.1umol/l,间接胆红素(ibil):67.2umol/l;怀疑“溶血性贫血”,随后转入河南省某大医院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溶血性贫血”,给予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经本院多年前治愈的病人介绍于2007年11月前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溶血性贫血”收入我院。治疗过程: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经中医辩证论治诊断为:“黄疸”。主证:身黄、眼黄、心慌、气短、乏力、头晕目眩、口干、口苦、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四肢发凉、尿色深红,舌淡,苔黄腻,脉沉细滑。病机分析:肾阳虚衰故见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脉沉细;脾失健运,气血两虚,故见心慌、气短、乏力、头晕目眩,舌淡;内有湿热、湿热熏蒸故见身黄、眼黄、口苦、口干、尿色深红,脉滑,苔黄腻。中医证型:肾阳虚衰、脾失健运、湿热内蕴。中医治则:补肾健脾,清热渗湿,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八,用法:上方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服三次取汁约840ml,早中晚三次分服。患者服用中药两周后,心慌、头晕症状明显改善,小便颜色逐渐变淡,又继续一月后食欲增强,浑身有劲,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继续治疗五个月后,小便颜色正常,全身不适症状全部消失,查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8%,又巩固治疗一年余,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

病例2:姓名:陈某某,性别:男,年龄:61岁,地址:河南省淅川县人;患者2004年1月无诱因出现面黄、乏力,短气,酱红色血尿,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口服药物及输液治疗未见好转(具体用药不详),随即就诊于淅川县人民医院完善相关检查:以“贫血”治疗,给予输血等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到南阳市中心医院诊治,血常提示:wec:15.62×109/l,rbc:1.2×1012/l,hgb:42g/l,plt:325×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15.5%,总胆红素74.1umol/l,直接胆红素:23.29umol/l,间接胆红素:50.8umol/l;尿常规显示:尿中大量红细胞,诊断为“溶血性贫血”,经我院治愈的病患介绍来我院治疗,门诊以“溶血性贫血”收入我院。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经中医辩证论治诊断为:虚劳、黄疸。主证:面色黄暗、心慌、乏力、气短、畏寒肢冷、腰疼、精神不振、全身肌肉酸困、肝脾肿大,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舌淡苔腻、脉沉细无力。中医诊断:虚劳、血症。病机分析: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阳亏虚,致使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所致。中医证型:肾阳虚衰、脾失健运、湿热内蕴。中医治则:补肾健脾,清热渗湿。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十二,用法:上方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服三次取汁约840ml,早中晚三次分服。患者服药两周后,患者食欲增加,睡眠也有所改善,气色与以前相比也具有较大改善,小便颜色逐渐变淡,继续服药三个月后,各种症状消失,小便颜色恢复正常,继续治疗半年后,化验网织红细胞:0.6%,又巩固治疗一年余,患者完全康复,随访至今无复发。

病例3:姓名:余某某,性别:女,年龄:78岁,地址:河南省邓州市人。患者2010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黄、乏力,皮肤黏膜紫癜、皮疹,腰酸腿软,纳差、夜尿频多。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中药汤剂及输液治疗后无效,随到邓州市中医院住院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后,给予“贫血”治疗,输注红细胞及血浆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到邓州市中心医院诊治:血常规:wbc:4.25×109/l,rbc:0.93×1012/l,hgb:31g/l,plt:183×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0.082,总胆红素114.1umol/l,确诊为“溶血性贫血”,前来我院就诊,以“溶血性贫血”收入我院。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经中医辩证论治诊断为:虚劳、黄疸。主证:面黄、目黄、乏力,皮肤黏膜紫癜、皮疹,腰酸腿软,口苦、口干、纳差、夜尿频多。苔黄腻、脉沉滑数。中医诊断:虚劳、血症。病机分析: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阳虚衰,温煦失职,肾火不能腐熟脾胃之食物,导致脾失健运。脾失运化,致水液内停、郁久化热而出现口苦、口干、目黄、舌苔黄腻、脉沉滑数。脾不运化,水谷不能下达肠胃故纳差、脾气运化无力不能上荣头面,则出现面色黄暗。肾阳虚衰则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脾气亏虚不能固摄血液故见皮肤黏膜紫癜、皮疹。中医证型:肾阳虚衰、脾失固摄、湿热内蕴。中医治则:补肾健脾,清热渗湿。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十三,用法:上方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服三次取汁约840ml,早中晚三次分服。患者服药两周后,患者食欲增加,腰膝酸软也有所改善,气色也比以前好多了,小便次数减少,继续服药三个月后,各种症状消失,继续治疗半年后,化验网织红细胞:0.6%,又巩固治疗一年余,患者完全康复,随访至今无复发。

下面结合我院,即河南邓州振宇中医院进行的临床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阐述:

1、病例选择:所选病例均为我院溶血性贫血病患者,选择患者200例,男性88例,女性112例,病程30天至10个月。

2、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断疗效标准,依据患者的病情、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

3、治疗方法:每日按照本发明的服用方法服用,每日一剂,水煎服三次取汁约840ml,早中晚三次分服。一月为一个疗程,中间休息4天,再进行下一疗程,一般连续服用3个疗程,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在巩固三个疗程。并3个月随访一次。

4、疗效评价标准:

(1)基本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常规、网织红细胞及生化检查结果正常,随访5年无复发。

(2)缓解:血常规、网织红细胞及生化检查接近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随访3年病情稳定未复发。

(3)明显进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及生化检查都有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并且维持3年以上。

(4)无效:经治疗六个疗程后,未见明显改变,临床症状为血常规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变。

5、治疗效果:使用本发明应用于临床200例溶血性贫血患者治疗3个疗程,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常规、网织红细胞及生化检查结果正常后再巩固疗效服用三个疗程,应用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价:基本治愈146例,约占73%,缓解33例,约占16.5%,明显进步15例,约占7.5%,无效6例,约占3%,总有效率约为97%,本发明中所述的有效是指基本治愈、缓解和明显进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