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50787发布日期:2021-11-03 20:3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文涉及但不限于一种保健装置,可与穴道有关者。
2.本文主张2020年4月30日提申之pct/cn2020/088533及同年 8月7日提申之pct/cn2020/107950之优先权,期补足其未能揭露完足之其他实施例。(按,本案说明书除第【0005】段补充说明外,在第16图及第0076 段以前系与后一(第二)优先权案内容基本上一致。但自第二优先权案之新颖性检索报告发现,原来在中国及日本已分别存有与本案有类似应用之四件及一件在前技术,因此于第【0003】段加述探讨本发明与该五件技术之区别。)


背景技术:

3.第二优先权案之新颖性检索报告所引述在前技术中有五件与本发明较为类似,即:1、2017年7月7日申请之cn107213013a;2、2015年 11月16日申请之cn205094975u;3、1993年1月19日申请之cn2173060y; 4、2007年11月15日申请之cn201101700y;及5、2017年7月4日申请之 wo2018/173309。谨于此分别简要探讨其与本发明之不同如次:一、就第1案cn107213013a、第4案cn201101700y及第5案 wo2018/173309而言,使用者须先调整其工作端之突伸高度后,才能试图将工作装置绑于身体部位上,故须重复松开及捆绑才能慢慢试误,找出正确之工作头突伸高度;二、就第2案cn205094975u而言,吾人得立即得知(1)其固定底座4 之设计很难让使用者以目视对准或比对一穴位之正确或最佳位置、(2)其设计显然仅能适用于按压,而不能适用于其他场合(如微波或灸疗)、及(3) 自其固定底座4固定于下曲面基板7上可知,其设计出发点与理念与本发明案迥然有别;及三、就第3案cn2173060y而言,因压头6藏于下方,使用者完全无法目视调整或精确定位其装置于精确位置上,并有第1、4及5案之缺失。可能因为前述原因,导致迄至目前,在市面上难以找到其应用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4.如前所述,因前述基础母案内容已然庞杂,似已不宜再增内容,是本发明旨在补足其未能揭露完足之其他实施例。详言之,前述基础母案所揭载之保健本体及保健装置在体积及占用空间上,相对较大;本发明所欲为揭露之补足者,则着眼于极度轻巧而可随身携带,故纵使在外旅行,亦可冀盼神医随侍在侧之效!
5.因前述基础母案内容已完尽揭露本发明之原理、理论根据及理想,故其内容在此予以全部援用,以免连篇累牍,是本发明仅再增另一理想,即,使穴位工作件与软性保健本体轻巧化。并明确提出按压以外之具体实施例,以清楚呈现此种结构不以按压为限,凡与穴道有关之保健技术,皆可沿用。此处所谓保健工作,系指针对特定身体部位或穴道工作,以使工作对象主体获得保健效果之一种保健行为,例如电刺激(如第一优先权基础案说明书第【0001】段及【0019】所载)、光刺激(如第一优先权基础案说明书第【0002】段所载,含雷射
刺激(如第一优先权基础案说明书第【0003】段所载))、热刺激(如第一优先权基础案说明书第【0004】段所载)、非侵入式或非接触式之穴道刺激模式(如第一优先权基础案说明书第【0005】段及第【0017】段所载)、微波刺激(如第一优先权基础案说明书第【0006】段、及第【0021】~【0029】段所载)、磁力刺激(如第一优先权基础案说明书第【0007】~【0038】段所载)及/或传统之针灸(如第一优先权基础案说明书第【0008】及【0044】段所载)。
6.本文所要求之轻巧并非仅止于原所揭露器体之小型化,而另外可再追求可随时、随地、随处使用,而甚觉方便者。
7.本文亦在要求可当成时髦、实用或装饰用品者。
附图说明
8.实施例系由实例绘制,故仅属发明概念之例示。图1系穴位工作件之第一实施例;图2系保健装置之第一实施例;图3系穴位工作件之第二实施例;图4系保健装置之第二实施例;图5a系工作件操作部之第二实施例;图5b系工作件操作部之第三实施例;图6系保健装置之第三实施例;图7系保健装置之第四实施例;图8系保健装置之第五实施例;图9系保健装置之第六实施例;图10系保健装置之第七及八实施例;图11系保健装置之第九实施例;图12系保健装置之第十实施例;图13系保健装置之第十一实施例;图14系保健装置之第十二实施例;图15系保健装置之第十三实施例;图16系保健装置之第十四实施例;图17系保健装置之第十五实施例;图17a系保健装置之第十六实施例;图18系保健装置之第十七实施例;图19系保健装置之第十八实施例;图20系保健装置之第十九实施例;图21系保健装置之第二十实施例;图21a系保健装置之第二十一实施例;图22系保健装置之第二十二实施例中穴位工作件之第一实施例;图22a系保健装置之第二十二实施例中穴位工作件之第二实施例;图22b系保健装置之第二十二实施例中穴位工作件之第三实施例;图23系保健装置之第二十三实施例;
图24系保健装置之第二十四实施例;图24a系保健装置之第二十四实施例之剖面图。附图标记:1,3,5,7:穴位工作装置,2,4,6,8:保健装置,10:工作本体,12:中央螺孔,14:内螺纹,16:凹槽,18:勾扣部,20:一工作件,22:工作杆, 24:工作端,24t:工作端之顶端,26:螺纹部,28:操作部,30:软性保健本体,32:软性保健本体之端部,34:勾扣,36:左斜向下勾扣端,38:扣持线段,40:穴位工作件另一实施例,42:螺纹部,44:斜伸工作端,50:工作本体,51:工作本体之端,52:系留媒介,53:系留区,54:凹槽,55:拘限区,58:凹槽,59:工作本体之侧,60:中央凹陷,62:中央螺孔,64:内螺纹,66:拘限区,68:系留区,70:工作件,72:操作部,74:工作杆, 76:螺纹部,78:工作端,78t:工作端顶端,80:软性保健本体,82:保健本体之端,84:端上之结,86:旁分辅助端,90,90’:操作部,92:十字形突起,94:十字形凹槽,100:工作本体,102:中央凹陷,104:中央螺孔,106:内螺纹,107:凹槽,108:拘限区,109:两侧,110:系留区,111:系留媒介,112:侧翼,114:透气孔,122:一操作部,124:工作杆,126:工作端,128:螺纹部,130:工作件,132:通气孔,134:斜伸工作端,136:螺纹部, 138:底缘,140:软性保健本体,142:两端,144:结,150:软性保健本体, 152:端,160:工作本体,162:上表面,164:下表面,166:中央凹槽,168:弧斜面区,170:中央螺孔,172:通气孔,180:工作件,182:工作杆,184:工作端,186:操作部,190:工作本体,192:螺孔,194:通气孔,196:参考中心,200:穴位工作件,202:螺纹部,204:工作端,210:工作本体, 212:参考中心,214:螺孔开设槽,218:倾斜面,216:复数通气孔,220:穴位工作件,222:螺纹部,224:工作端,226:起子槽226,而螺孔开设槽 218;230:工作本体,232:实际或想象参考中心,234,236:通气孔,238:螺孔开设槽,239:倾斜面,240:穴位工作件,242:螺纹部,244:工作端, 246:起子槽,250:穴位工作件,252:螺纹部,254:工作端,260:工作本体,261:上表面,263:下表面,264:中央螺孔,266:通气孔,268:中央凹槽,269:弧斜面区,270:督脉工作件,272:一螺纹部,274:工作端, 276:起子槽,277:操作部,280:工作件,282:螺纹部,284:工作端,286:起子槽,287:操作部,290:工作本体,291:上表面,292:顶部未贯穿中央螺孔,293:下表面,296:通气孔,298:中央凹槽,299:弧斜面区,300:工作件,302:螺纹部,310:工作端,310:工作件,314:工作端,312:螺纹部,320:工作本体,322:中央螺孔,323:下侧,324:翼片,326:凸柱, 328:凹槽,329:中央螺孔周围区域,330:工作件,332:螺纹部,334:工作端,340:工作本体,341:上表面,342:下侧,344:翼片,346:凹槽, 348:凸柱,349:中央透明区域,350:工作件,352:工作端,360:工作件, 362:工作端,370:工作本体,372:翼片,374,376可相互扣持媒介,380:工作件,382:螺纹部,384:工作端,386:定时器,388:珠宝,390:工作本体,392:中央螺孔,394/396:翼片,398:下凸柱,400:凹槽,402:下凸柱,404:凹槽,406/408:对称横向贯通槽,410/412:自由端,500,600,700, 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保健装置,1500,1501:保健装置,1503:套筒形本体,1503:径向穿孔,1505:径向穿孔,1507:端部,1510:穴位工作件,1512:工作本体,1513:中间段,1514:上衔接部,1515:两侧部,1516:下工作端,1520:保健装置,1522:套筒本体,1524:穿孔,1526:提把部,1530:保健装置,1532:掌套本体,1534:腕部短延伸,1536:拇指开口,1538:食指开口,1540:中指开口,1542:无名指开口,1544:一小指开口,1546:三间穴开孔,1548:合谷穴开孔,1550:阳溪穴开孔,1552:液门穴开孔,1554:中渚穴开
孔,1556:阳池穴开孔,1558:后溪穴开孔, 1560:腕骨穴开孔,1562:腕部开孔,1564:鱼际穴开孔,1566:阳谷穴开孔位置,1568:提把部,1600脚掌保健装置,1602:掌套本体,1604:脚母趾开口,1606:母次趾连缝,1608:次趾开口,1610:次中趾连缝,1612:中趾开口,1614:末次趾开口,1616:末次小趾连缝,1618:小趾开口,1620:踝部短延伸,1622:内庭穴开口,1624:陷谷穴开口,1626:冲阳穴开口, 1628:解溪穴开口,1630:大都穴开口,1632:太白穴开口,1634:公孙穴开口,1636:商丘穴开口,1638:通谷穴开口,1640:束骨穴开口,1642:京骨穴开口,1644:申脉穴开口,1646:仆参穴开口,1648:昆仑穴开口, 1650:然谷穴开口,1652:太溪穴开口,1654:大钟穴开口,1656:水泉穴开口,1658:照海穴位置,1660:侠溪穴开口,1662:地五会穴开口,1664:临泣穴开口,1666:丘墟穴开口,1668:行间穴开口,1670:太冲穴开口, 1672:提把部,1700:保健装置,1702:挠性件或束带,1704:底扣件,1705:中央开孔,1706:下壳体,1708:内螺纹,1710:外螺纹,1712:下扣持件, 1714:内螺纹,1716:上扣持件,1718:工作件,1720:工作程度传感器, 1722:定位件,1724:上壳体,1725:下部,1726:外螺纹,1727:上部, 1728:底表面,1730:电路板,1735:容纳空间,1740:usb充电插座,1750:上盖,1755:顶盖,1760:束带,1770:工作端,1772:顶端,1780:电池, 1790:操作端,1800,1810,1820:保健装置之穴位工作件,1802:工作前端, 1812:穴位工作件本体,1814:复数纵槽,1824:凹槽,1826:远红外线释放圆饼,1828:开孔,1900:保健装置,1910:装置本体,1920:工作件, 1930:远红外线圆饼,1940:装置定位件,1942:第一端,1944:第二端, 1950:扣持弹片,1960:电路板,1962:加热装置,1965:加热控制器,1970:加热程度显示板,2000:保健装置,2005:装置定位件,2010:底扣件,2015:壳体,2016:内螺纹,2017:外螺纹,2020:扣持件,2021:内螺纹,2025:定位件,2030:工作件,2031:工作端,2035:初段操作媒介,2040:初段工作端推进媒介,2041:内螺纹,2042:外螺纹,2045:次段工作端推进媒介,2046:外螺纹,2050:上盖;d,d:中央螺孔之直径;d0:工作本体之厚度;dp:工作端之水平错位分量;h0:高度;h1,h3:未贯穿中央螺孔(或未贯穿对应本体部分)之深度/高度;h2,h4:螺纹部302(312)之高度;h1,h3:工作本体之中央螺孔(及对应本体部分)之深度/高度;h2,h4,h2,h4:螺纹部高度;h00:工作端之高度;h01:工作端之铅直高度分量;l:套筒本体长度;l1:肢体扣持弹片与肢体皮肤接触之水平面;l2:工作件底端之水平面;tz:工作本体之透明区tz;w1,w1:螺纹部之宽度;w2,w2:螺孔开设槽之宽度;w3,w3:螺纹部之最大直径或宽度;
w4:套筒本体与端部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9.以下谨配合图式,逐一揭露本发明各实施例。有如在前母案,本案之一实施方式系用于辅助了解某一发想角度之具体实施例,并非该发想角度之唯一可行方式或极限。反之,他一发想角度具体实施例之描述,常可援以为对本发想角度进行替换或修饰之参考。
10.请参阅图1,依据本发明穴位工作装置1之第一实施例,包括一工作本体10及一工作件20,其中,工作本体10具一中央螺孔12而有内螺纹 14,及一厚度d0。工作件20具一工作杆22及一操作部28,而工作杆22具一工作端24及一螺纹部26。螺纹部26之高度h0(即自工作本体10之操作部28之一底部表面往下延伸之长度)略大于工作本体之厚度d0,以利螺合于内螺纹14后,决定工作端24凸出于工作本体之程度。操作部28系供手动操作,以决定工作端24按压穴道之非侵入性深度或力道。
11.穴道承受压力之轻重可能因(1)年龄、(2)体质及(3)皮肉粗嫩程度,而对按压之轻重感受颇有差异。此外,如吾人所知,压力得自(4) 力除以(5)面积,即除关乎力之大小以外,受力面积亦扮演相同份量之决定因素。下表之穴道压力值应可概括考虑以上五因素后之所有范围,而两个受力面积实例则显示对应施力值。
按压穴位压力值0.03cm2面积之受力0.07cm2面积之受力轻3

12kgf/cm20.09

0.36kgf/0.882

3.528n0.21

0.84kgf/2.058

8.232n重8

18kgf/cm20.24

0.54kgf/2.352

5.292n0.56

1.26kgf/5.488

12.348n
*1kgf=9.8n一般而言,吾人指压穴道之作用面积大约是0.3cm2(指头真正施力面 1cm*0.3cm),故或轻或重按压穴道之力大约是0.9

5.4kgf。也就是这样之力,让施指压之人觉得劳累。但如以图1工作端24缩小之面积(不论是0.03cm2或0.07cm2)为之,其所须施力则仅须0.09

1.26kgf(纵使施力面积加大到0.2cm2,其所须施力亦仅须0.6

3.6kgf),非但显然轻松许多,抑且因不借人力或借物为之而不知劳累,故可为使用者随时随地服务。工作端24形状以钝圆为佳,其全圆面积如小于0.02cm2,较易引起疼痛感,且如筋肉较为脆弱者,或许会有陷入危险,故不宜小于0.02cm2;反之,其全圆面积如大于0.8cm2,虽不太可能疼痛感,但欲精准与穴位互动恐有未殆。故较佳之全圆面积范围应在 0.05cm2至0.6cm2之间。
12.换言之,本文即是使工作端24代替中医师巧手,进行穴道调理。针灸与指压两者间治疗效果如何?有经验之中医师(如潘隆森教授/中医师) 会答以:如能精准掌握穴位,按压之效果可达针刺之八成。此处,吾人再分析如次:同一医师按压之效果虽仅针刺之八成,但针刺之时间毕竟有限而颇有花费。故如用户自己拥有穴位工作装置1,则不妨自行加长按压时间,即可在最终累积效果(瞬间效果*施加时间)上反败为胜矣!
13.穴位工作装置1之使用,请参图2,其中,工作本体10更包括两凹槽16,各凹槽16均有左斜向下之勾扣部18。为使工作端24为吾人役使,一软性保健本体30,即一布质条带30具两端32,各端32固设两勾扣34,各勾扣34具一左斜向下勾扣端36用以扣入勾扣部18。布质条带30接近各端 32部设有复数扣持线段38,俾布质条带30将穴位工作装置1绕固于用户某一穴位后,依使用者胖瘦而决定之末圈长度选用可将穴位工作装置1扣持定位之最适当之线段对38,而使穴位工作装置1与用户之某一特定穴位间维持彼此间之一定位关系。因此,穴
位工作装置1及布质条带30乃共同构成一保健装置2,资以媲美在前母案各种保健装置之功效。当然为美感故,布质条带 30得为丝质,或其他任何令人喜悦之质地或设计。
14.在使用上,软性保健本体30用以将保健装置1定位于该身体部位,俾工作端24与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其中该身体部位具有一皮肤表面。该软性保健本体30之第一端32可如上述使连接于该工作本体10,或仅单纯置放于该皮肤表面或该保健装置1上,因软性保健本体30属于布质,自我缠绕数圈后,第一端32即自动系持于自身与工作本体10(及/ 或穴位工作件20或皮肤表面)间,故软性保健本体30在接近另一端32之末段表面,即缝制或设置复数扣持线段对38,以供勾扣34扣持定位。如此,在该特定位置关系限制下,该工作端24之顶端24t即与该皮肤表面两者间以一工作深度,对该穴位进行一按压或保健工作。
15.按,依身体之胖瘦及部位之不同,指头或工作端24压陷皮肤表面之深度大约在0.1

3cm,较佳或对于普通体型而言,则在0.2

2cm之间,但依身体部位之不同,更佳或更常见之工作深度范围通常在0.3

1.5cm之间。故如将工作端24之高度h00定为0.2cm,吾人即可得到(螺纹部26之高度) h0略大于(工作本体10厚度)d0意指不宜超过1.8cm。因胸背部之穴道离脏腑所在不远,故以此等部位而言,工作端头尖24t(图1)与皮肤表面之落差不宜超过0.3cm。当然,此时/此等处所之h0最好等于d0,以策安全。详言之,虽工作件20之工作深度可完全由工作端24之高度h00范围界定,但为使操作部28与工作本体10贴合,以避免保健装置1在皮肤表面上之突兀感,螺纹部26最好完全锁入内螺纹14中,故保健装置1之工作深度最好由伸置于工作本体10下方表面之螺纹部26及/或工作端24来决定,而高度h00 之范围最少要在0.1

0.3cm,以免螺纹部26与皮肤相接触,而让皮肤觉得不适。当然,在适合较深工作深度之身体部位,因本发明非属侵入性,高度h00之范围如定在0.3

0.5cm之间,则螺纹部26之全部高度h0(+d0)大于工作本体10之厚度d0之范围可求得系介在1.5

1.7cm之间(总工作深度等于前述 0.2

2cm较佳范围)。自另一角度观察,如前述工作深度全由工作端24扮演,则在前述较佳工作深度下,工作端24长度可达2cm。反之,如前述工作深度主要由螺纹部26扮演,则考虑工作端24最好有0.3cm之情况,螺纹部26之高度大于工作本体10之厚度应小于1.7cm。但考虑工作深度在不同穴位之调整需求,螺纹部26较佳或较常见之范围应介在0.3

1.5cm之间。
16.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麤守形,上守神。”针灸道理说来容易,但要入其堂奥,岂可易得?粗工徒守有针刺之外观,有些穴道并未易寻。以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为例,取穴方法有三,即一、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交接处与虎口底缘间联机之中点、二、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两骨合并后,肌肉垄起之最高点、及三、以另一手拇指两节骨头间指纹(俗称孔子眼)中点压欲取穴手之虎口底缘中心后,该另一手拇指指尖在所欲取穴手之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中间皮肤表面上所形成之一弧线之中点。以此三法任何一法取合谷穴已有相当准确性,但针灸耆宿(如潘隆森教授)会说“你必须斜向食指掌骨中间”,方能获取合谷穴之“真正巢穴”。为得此功,请参阅图3,本发明工作件之第二实施例40,具一螺纹部42,用以螺合于工作本体10之内螺孔12,及一斜伸工作端44。
17.工作件40之螺纹部42高度可等于图1中h0+d0,而斜伸工作端44则有一铅直分量h01可等于图1中之h00,以及一水平错位分量dp。为让使用者轻易得知此一错位分量,较佳在工作本体10上显示此一错位分量 dp,俾使用者使用或寻找或定位穴位时,反应此一错位
分量dp数值。此外,为便于使用者辨认/寻找穴位,工作本体10较佳至少有一透明区tz。吾人于此可注意到:斜伸工作端44同时扮演着操作部之角色,以将工作件40螺锁于工作本体10。
18.以下谨归纳本发明揭露至此之实施例如下:一种保健装置2,包括一穴位工作件20,具一工作端24,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一工作本体10,于其上装设该穴位工作件2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24对准该穴位,其中该穴位工作件20及该工作本体10构成一保健装置1;以及一软性保健本体30,用以将保健装置1定位于该身体部位,俾工作端24与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其中该身体部位具有一皮肤表面;以及该软性保健本体30具一第一端32连接于该工作本体10,或置放于该皮肤表面或该保健装置1上,与一第二端32用以定位于该软性保健本体30,俾在该特定位置关系限制下,该工作端24之顶端24t与该皮肤表面两者间以一工作深度,对该穴位进行该按压或保健工作。
19.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2,其中该工作端系呈钝圆形,且其全圆面积范围介在0.02cm2至0.8cm2之间,但较佳在0.05cm2至0.6cm2之间。
20.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2,其中该工作端之高度范围在0.1

2cm 之间。
21.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2,其中该工作深度介于0.1

3cm,较佳或较常见在在0.2

2cm之间,但依该身体部位之不同,较佳之工作深度范围为 0.3

1.5cm之间。
22.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2,其中该螺纹部之该高度大于该工作本体之该厚度较佳或较常用介在0.3

1.5cm范围之间。
23.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2,其中该工作端24之高度h00范围在0.1

0.3cm之间,而螺纹部26之全部高度h0(+d0)大于工作本体10之厚度d0 之范围介在1.7

1.9cm之间。
24.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2,其中该工作本体10系呈圆形,并有一中央螺孔12;该穴位工作件20具一工作杆22及一操作部28;而工作杆22具一工作端24及一螺纹部26螺接于中央螺孔12。
25.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2,其中该螺纹部26具一高度h0略大于工作本体之一厚度d0,以利螺合于内螺纹14后,决定工作端24凸出于工作本体之程度;以及该操作部28系供手动操作,以决定工作端24按压穴道之深度或力道。
26.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2,其中该按压力道介于3

12kgf/cm2或8

18kgf/cm2之间。
27.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2,其中该工作本体10更包括两凹槽16,各凹槽16均有左斜向下之勾扣部18;以及该软性保健本体30为一布质条带30,而具两端32、各端32固设两勾扣34、各勾扣34具一左斜向下勾扣端36用以扣入勾扣部18、且接近各端32部设有复数扣持线段对38,以供末端32之该两勾扣34扣持定位。
28.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2,其中该布质条带30得为丝质、绢质或绣有图样或美感设计。
29.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2,其中该穴位工作件40具一螺纹部42,用以螺合于工作本体10之内螺孔12,以及一斜伸工作端44,其中该斜伸工作端44有一水平错位分量dp,且该工作本体10上显示此一错位分量dp,并有一透明区tz,以利使用者寻找或定位穴位。
30.自另一角度观察,前述实施例系揭露一种保健装置1,包括一穴位工作件20,具一工作端24,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其中该工作端24具一
顶端24t,且该身体部位具有一皮肤表面;以及一工作本体10,于其上装设该穴位工作件2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 24对准该穴位,而使该工作端24与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俾当该保健装置1被操作而使该顶端24t与该皮肤表面两者间有一工作深度时,在该特定位置关系限制下,将对该穴位进行该按压或保健工作。
31.自又一角度观察,前述实施例系揭露一种软性保健本体30,用以配合一保健装置1而使用,其中该保健装置1包括一穴位工作件20及一工作本体10、该穴位工作件20具一工作端24,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其中该工作端24具一顶端24t,且该身体部位具有一皮肤表面、该工作本体10于其上装设该穴位工作件2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24对准该穴位、以及该软性保健本体30系一易于用供缠绕之对象,用以将保健装置1定位于该身体部位,并包括一第一端32连接于该工作本体10,或置放于该皮肤表面或该保健装置1上,以及一第二端32,于该软性保健本体30 使该工作端24与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后,用以定位于该软性保健本体30上,俾在该特定位置关系限制下,该保健装置1因该顶端24t与该皮肤表面两者间具一工作深度,而对该穴位进行该按压或保健工作。
32.请参阅图4,依据本文保健装置之第二实施例4,包括一保健装置3及一软性保健本体80。保健装置3包括一工作本体50及一工作件70,其中工作本体50具两端51、两侧59、一中央螺孔62而有内螺纹64、一中央凹陷60、及为期图式简洁而未标出、但类似于图1中d0之一厚度。各端51或侧59具复数系留媒介52或56,各系留媒介52(56)具一尺寸较大之系留区53(68)及与该系留区53(68)相连通之拘限区55(66),且各系留媒介52(56)藉设在端51(或侧59)上之凹槽54(58)彼此相连通。工作件70具一操作部72在其上端、及一工作杆74,而工作杆74具一工作端78及一螺纹部76。螺纹部76之高度(即自工作本体10之操作部72之一底部表面往下延伸之长度)至少要略大于工作本体之厚度,以利螺合于内螺纹64后,协助决定工作端78凸出于工作本体之程度,因与图1有相同原理,于此不赘。
33.操作部72为便于手动操作,以决定工作端78按压穴道之深度或力道,故为一粗糙之表面。如图5a所示,操作部90可设有十字形突起92,以利手部操作。当然,如图5b所示,操作部90’亦得设为十字形凹槽94,俾得以一枚硬币当操作媒介。当然,工作本体50于中央螺孔62周围得有一凹陷区60,以纳设工作中工作件70之操作部72,俾保健装置3有一齐平表面。
34.请回参图4,为使工作端78为吾人役使,一软性保健本体80,即一布质条带、一丝巾、或一细绳,其具两端82,各端82绕设成结84。软性保健本体80之本体之一外观操作尺寸得能自由通过或绕经拘限区55(66)或凹槽54(58),但各端结84之实际使用尺寸则可使软性保健本体80之一端82被系留区53(68)所限制,俾软性保健本体80将穴位工作装置3绕固于用户某一穴位后,其末端82得藉选用任一系留区53(68)而获得最适当之系留或固持效果,以使穴位工作装置3与用户之某一特定穴位间维持彼此间之一定位关系。因此,穴位工作装置3及软性保健本体80乃共同构成一保健装置4,资以媲美在前母案各种保健装置之功效。当然为美感故,软性保健本体80得为各种令人喜爱之质地或设计。当然,有些穴位,例如合谷,周遭并无对称皮肤表面得资缚系,故如软性保健本体其中一端82(图中左侧)旁分辅助端86,自可更便于将工作本体50缚系而使紧附于使用者之皮肤表面。当然,如两端皆有辅助端,或一以上之辅助端,以利于固定位于特别弯曲身体部位之穴位 (例如,丘墟或解溪),本
属可想象,而毋待多所描述。
35.在使用上,软性保健本体80用以藉缠绕保健装置3与一特定身体部位,而将保健装置3定位于该身体部位,俾工作端78与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该软性保健本体80之起始第一端82可如上述使系留于该工作本体50之一系留区53(68)(虽可随心情选用任一系留区53(68),但最好背离缠绕方向之端51或侧59),以软性保健本体80缠绕保健装置3与特定身体部位数圈而得到确实定位后,依软性保健本体80另一端82之残余长度,藉两端51上之系留区53、拘限区55及凹槽54,及/或两侧59上之系留区68、拘限区66及凹槽58即可完美将该另一端82系泊于其中一系留区53(68)矣。如此,在该特定位置关系限制下,该工作端78之顶端78t即与该皮肤表面两者间以一工作深度,对该穴位进行一按压或保健工作。
36.以下谨归纳本发明保健装置第二实施例4如下:一种保健装置4,包括一穴位工作件50,具一工作端78,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一工作本体70,于其上装设该穴位工作件5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78对准该穴位,其中该穴位工作件50及该工作本体70构成一保健装置3;以及一软性保健本体80,用以将保健装置3定位于该身体部位,俾工作端78与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其中该身体部位具有一皮肤表面;以及该软性保健本体80具一第一端82连接于该工作本体70,与一第二端82用以定位于工作本体70上,俾在该特定位置关系限制下,该工作端 78之顶端78t与该皮肤表面两者间以一工作深度,对该穴位进行该按压或保健工作。
37.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4,其中工作本体50具两端51、两侧59、及一中央螺孔62而有内螺纹64;各端51或侧59具复数系留媒介52或56;各系留媒介52(56)具一尺寸较大之系留区53(68)、与该系留区53(68)相连通而尺寸相对较小之之拘限区55(66)、及使在端51(或侧59)上各系留媒介52(56)彼此相连通之凹槽54(58);以及工作件70具一操作部72在其上端、及一工作杆74,其中工作杆74具一工作端78、及一螺纹部76以螺合于内螺纹64。
38.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4,其中工作本体50之上表面具一中央凹陷60,以容设操作部72。
39.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4,其中操作部72为一粗糙之表面,或该操作部90或90’设有十字形突起92或十字形凹槽94。
40.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4,其中软性保健本体80,即一布质条带、一丝巾、或一细绳,且具两端82,其中各端82绕设成结84;软性保健本体80之本体之一外观操作尺寸得能自由通过或绕经拘限区55(66)或凹槽54 (58);各端结84之实际使用尺寸则可使软性保健本体80之一端82被系留区 53(68)所限制。
41.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4,其中环绕保健装置3与一特定身体部位一圈之长度为x、软性保健本体80之该两端结84间之一长度介于nx与(n +1)x之间、且n大于等于2。
42.自另一角度观察,一种保健装置包括:一穴位工作件50,具一工作端78,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其中该工作端具一顶端78t,且该身体部位具有一皮肤表面;以及一工作本体70,于其上装设该穴位工作件5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78对准该穴位,而使该工作端与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俾当该保健装置被操作而使该顶端与该皮肤表面两者间有一工作深度时,在该特定位置关系限制下,对该穴位进行该按压或保健工作。
43.自又一角度观察,一种软性保健本体80,用以配合一保健装置3 而将该保健装置3
定位于一用户之一身体部位,其中该保健装置包括一穴位工作件50及一工作本体70;该穴位工作件具一工作端78,用以对一该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该工作端78具一顶端78t,且该身体部位具有一皮肤表面;该工作本体70于其上装设该穴位工作件5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78对准该穴位;以及该软性保健本体80系一易于用供缠绕之对象,用以将保健装置3定位于该身体部位;以及该软性保健本体80更包括:一第一端82连接于该工作本体70,或置放于该皮肤表面或该保健装置3上;以及一第二端82,于该软性保健本体80使该工作端78与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后,用以定位于该工作本体70上,俾在该特定位置关系限制下,该保健装置因该顶端78t 与该皮肤表面两者间具一工作深度,而对该穴位进行该按压或保健工作。
44.如前述之软性保健本体,其第一端更包括一旁分辅助端86。
45.请参阅图6,依据本发明保健装置之第三实施例6,包括一保健装置5及一软性保健本体140。保健装置5包括一工作本体100及一工作件120或 130,其中工作本体100具两侧109、一中央螺孔104而有内螺纹106、一中央凹陷102、及为期图式简洁而未标出、但类似于图1中d0之一厚度。各侧109具复数系留媒介111,各系留媒介111具一尺寸较大之系留区110及与该系留区110 相连通之拘限区108,且各系留媒介111藉设在侧109上之凹槽107彼此相连通。工作件120具一操作部122在其上端、及一工作杆124,而工作杆124具一工作端126及一螺纹部128。螺纹部128之高度(即自工作本体100之操作部122之一底部表面往下延伸之长度)略大于工作本体之厚度,以利螺合于内螺纹106后,决定工作端126凸出于工作本体之程度,因与图1有相同原理,于此不赘。穴位工作件130呈一曲杆状,并具一斜伸工作端134及一螺纹部136,而工作端134 并同时扮演操作部之角色,以将工作件130锁配于内螺纹106。为使工作端126 (134)为吾人役使,吾人使用一软性保健本体140,即一细绳,具两端142,各端142各自缠绕而成一结144。
46.在使用上,软性保健本体140用以藉缠绕保健装置5与一特定身体部位,而将保健装置5定位于该身体部位,俾工作端126(134)与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该软性保健本体140之起始第一端142可如上述使系留于该工作本体100之一系留区110(虽可随心情选用任一系留区110,但最好背离缠绕方向之侧109),以软性保健本体140缠绕保健装置5与特定身体部位数圈而得到确实定位后,依软性保健本体140另一端142之残余长度,藉两侧109上之系留区110、拘限区108及凹槽107即可完美将该另一端142系泊于其中一系留区110矣。如此,在该特定位置关系限制下,该工作端126(134) 之顶端即与该皮肤表面两者间以一工作深度,对该穴位进行一按压或保健工作。
47.以上所述保健装置6与在前两保健装置2或4颇多类似,其差异处在于工作本体100具一底缘138,自底缘138两侧延伸两侧翼112,各侧翼112上设置多数透气孔114。侧翼112之目的在于包覆身体部位,以防止软性保健本体140施力缠绕后,在肤表留下勒痕。因工作本体100之材质为塑料,透气性不佳,故加设透气孔114,以防止闷热之感。当然,工作本体100本身亦得加设复数通气孔132。
48.兹谨归纳本实施例如次:一种保健装置6,包括一穴位工作件120,具一工作端126,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一工作本体100,于其上装设该穴位工作件12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126 对准该穴位,其中该穴位工作件120及该工作本体100构成一保健装置5;以及一软性保健本体140,用以将保健装置5定位于该身体部
位,俾工作端126与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其中该身体部位具有一皮肤表面;以及该软性保健本体140具一第一端142连接于该工作本体100,与一第二端142用以定位于工作本体100上,俾在该特定位置关系限制下,该工作端126与该皮肤表面两者间以一工作深度,对该穴位进行该按压或保健工作,其中工作本体100底缘两侧延伸两侧翼112。
49.如前述实施例,其中各侧翼112上设置多数透气孔114、各侧翼 112包覆身体部位、软性保健本体140不与皮肤表面直接接触、且工作本体100 亦可加设复数通气孔132。
50.请参阅图7,依据本发明保健装置之第四实施例8,包括一保健装置7及一软性保健本体150。保健装置7包括一工作本体160及一工作件180,其中工作本体160呈一平板状,并具一上表面162、一下表面164、复数中央螺孔170、及复数通气孔172。下表面164具一中央凹槽166以顺应使用者之背脊柱,以及一弧斜面区168以顺应使用者背部自脊柱往肩胛延伸之背部弧面。工作件180具一操作部186在其上端、及一工作杆182,而工作杆182具一工作端 184及一螺纹部186。螺纹部186之高度(即自工作本体160之操作部186之一底部表面往下延伸之长度)至少须略大于工作本体160之中央螺孔170之深度/高度,以利螺合其内后,决定工作端184凸出于中央螺孔170之程度,因与图1有相同原理,于此不赘。为使工作端184为吾人役使,一软性保健本体150,其可为使用者已有之一条围巾,当保健装置7已就定位后,使用者以其两端152 缚系自己胸前,资以固定保健装置于自身。虽本图以背部为例,但如吾人心思敏捷,应可想象到人身比较特殊之部位,例如足背,因系倾斜延伸,故如工作本体之上表面与足底平行,但下表面顺应足背倾斜,则吾人欲将相关保健装置切实定位于相关身体部位,当更易达成目标。
51.兹谨归纳本实施例如次:一种保健装置8,包括一穴位工作件180,具一工作端184,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一工作本体160,于其上装设该穴位工作件18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184 对准该穴位,其中该穴位工作件180及该工作本体160构成一保健装置7;以及一软性保健本体150,用以将保健装置7定位于该身体部位,俾工作端184与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其中该身体部位具有一皮肤表面;以及该软性保健本体150系该使用者家中已有而得担任或变成缚系工作之软性长条对象,俾在该特定位置关系得以确保下,由用户将保健装置7缚系于自身上。
52.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8,其中工作本体160呈一平板状,并具一上表面162、一下表面164、复数中央螺孔170、及复数通气孔172,且下表面164具一中央凹槽166以顺应使用者之背脊柱,以及一弧斜面区168以顺应使用者背部自脊柱往肩胛延伸之背部弧面。
53.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其中该工作本体之一上表面与该穴位所处该身体部位之一侧之对侧约略平行,而其下表面则顺应该侧之皮肤表面,藉此,该软性保健本体易于将该保健装置固定于该身体部位上。
54.图8系本发明保健装置之第五实施例500,包括一穴位工作件200,具一工作端204,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以及一工作本体190,于其上装设该穴位工作件20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204对准该穴位,其中该穴位工作件200如在前实施例,具一螺纹部202及该工作端204,而该工作本体190具一参考中心196、两对称螺孔192及复数通气孔194。查,针灸之作用常对称为之,以足少阴肾经为例,以任脉为参考中心,往两侧旁开5分即为肾经,故须对称施予按压。
55.兹整理本实施例如次:一种保健装置500,包括一穴位工作件200,具一工作端204,
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以及一工作本体190,于其上装设该穴位工作件20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204对准该穴位,其中该工作本体具一参考中心196、以及对称于该参考中心之两侧对称螺孔。
56.图9系本文保健装置之第六实施例600,包括复数穴位工作件220,各具一工作端224,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至少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以及一工作本体210,于其上装设各该穴位工作件22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224对准该至少一穴位,其中穴位工作件220如在前实施例,具一螺纹部222及该工作端224,而工作本体210具一实际或想象参考中心212、一螺孔开设槽214及复数通气孔216。查,每人身宽或针灸身寸不同,故除非客制化,最高理想应该是让使用者可以依自己身寸开设与自身身寸完全吻合之螺孔。吾人已知所谓“自攻螺丝”之概念,即:螺纹部222之一直径略大于螺孔开设槽214之宽度,俾使用者得依自己身寸开设自身专属之螺纹孔,以施行按压工作。为便于使用者开设所需螺纹孔,穴位工作件220得设一起子槽226,而螺孔开设槽214上端两侧则得设一倾斜面218。
57.兹整理本实施例如次:一种保健装置600,包括一穴位工作件220,具一工作端224,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以及一工作本体210,于其上装设该穴位工作件22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224对准该穴位,其中该工作本体具一参考中心196、以及一螺孔开设槽214。
58.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600,其中该穴位工作件220设有一起子槽226,而该螺孔开设槽214上端两侧则各有一倾斜面218。
59.图10系本发明保健装置之第七(及八)实施例700(及800),包括复数穴位工作件240(250),各具一工作端244(254),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至少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以及一工作本体230,于其上装设各该穴位工作件240(25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244(254)对准该至少一穴位,其中穴位工作件240(250)如在前实施例,具一螺纹部242 (252)及该工作端244(254),而工作本体230具一实际或想象参考中心232、复数螺孔开设槽238及复数通气孔234及236。基于前述“自攻螺丝”之概念,螺纹部242(252)之一直径略大于螺孔开设槽238之宽度,俾使用者得依自己身寸开设自身专属之螺纹孔,以施行按压工作。如同前述,为便于使用者开设所需螺纹孔,穴位工作件240得设一起子槽246,而螺孔开设槽238上端两侧则得设一倾斜面239。
60.兹整理本实施例如次:一种保健装置700(800),包括一穴位工作件240(250),具一工作端244(254),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以及一工作本体230,于其上装设该穴位工作件240 (25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244(254)对准该穴位,其中该工作本体具一参考中心232、以及一螺孔开设槽238。
61.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700,其中该穴位工作件240设有一起子槽246,而该螺孔开设槽238上端两侧则各有一倾斜面239。
62.请参阅图11,依据本文保健装置之第九实施例900,包括一工作本体260及一工作件270(280),其中工作本体260略呈一平板状,并具一上表面261、一下表面263、复数中央螺孔264、及复数通气孔266。下表面263具一中央凹槽268以顺应使用者之背脊柱,以及一弧斜面区269以顺应使用者背部自脊柱往肩胛延伸之背部弧面。督脉工作件270(足太阳膀胱经工作件280) 具一(具有起子槽276(286)之)操作部277(287)在其上端、及一工作杆,而工作杆具一工作端274(284)及一螺纹部272(282)。螺纹部272(282) 之高度h2(h4)(即自工作本
体270(280)之操作部277(287)之一底部表面往下延伸之长度)略大于工作本体260之中央螺孔264(或对应本体部分) 之深度/高度h1(h3),以利螺合其内后,决定工作端274(284)凸出于中央螺孔264(或对应本体部分)之程度,因与图1有相同原理,于此不赘。此外,螺纹部274之宽度w1与中央螺孔264直径d相当,而螺孔开设槽262之宽度w2 则略小于螺纹部282之最大直径或宽度w3。
63.请参阅图12,依据本文保健装置之第十实施例1000,包括一工作本体290及一工作件300(310),其中工作本体290呈一平板状,并具一上表面291、一下表面293、复数顶部未贯穿中央螺孔292、及复数通气孔296。下表面293具一中央凹槽298以顺应使用者之背脊柱,以及一弧斜面区299以顺应使用者背部自脊柱往肩胛延伸之背部弧面。督脉工作件300(足太阳膀胱经工作件310)具一工作端304(314)及一螺纹部302(312)。螺纹部302(312) 之高度h2(h4)略大于工作本体290未贯穿中央螺孔292(或未贯穿对应本体部分)之深度/高度h1(h3),以利螺合其内后,决定工作端304(314)凸出于未贯穿中央螺孔292(或未贯穿对应本体部分)之程度,因与图1有相同原理,于此不赘。此外,螺纹部292之宽度w1与未贯穿中央螺孔292直径d相当,而未贯穿螺孔开设槽294之宽度w2则略小于螺纹部312之最大直径或宽度w3。
64.此前所揭各实施例之相对应部分,彼此本可当成互相可替换之实施例,于此谨予加注。本段谨摘述前两实施例之一种保健装置900(1000),包括一穴位工作件270(280)(/300(310)),具一工作端274(284)(/304 (314)),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以及一工作本体260(290),于其上装设该穴位工作件270(280)(/300(31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274(284)(/304(314))对准该穴位,俾该工作端274(284)(/304(314))与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其中该工作本体260(290)具复数贯通中央螺孔264(未贯通中央螺孔292),以及复数贯穿或未贯穿相对称之螺孔开设槽262(294)。
65.请参阅图13,依据本文保健装置之第十一实施例1100,包括一工作本体320及一工作件330,其中工作本体320具一中央螺孔322、一下侧323、及自下侧323往两旁延伸之翼片324。右翼片324设有复数下凸柱326,而左翼片324则有复数凹槽328。工作件330具一螺纹部332及一工作端334。在使用上,先将左翼片324绕附穴位所在身体部位之对侧,再使右翼片324上之末端凸柱 326扣持于(可使工作端324以最适压力按压该穴位之)左翼片324上相互配合之凹槽328中。详言之,如有他人协助,得于穴位定位后,再以前述方式绕结两翼片324;如无他人协助,则先以工作端334暂时定位穴位、暂时松弛绕结两翼片324、并随后同时调整穴位及拉紧结合两翼片324,以使工作端334对穴位产生最适压力。为便于如此施行,工作本体320至少于中央螺孔322外之一周围区域329系呈透明,以利使用者定位穴位。又,只要能相互扣持,凸柱326 及凹槽328得改易为任何适当形式,例如贯穿或未贯穿、压迫配合或紧密配合等。
66.以下谨摘要前述保健装置1100如次:一种保健装置1100包括一穴位工作件330,具一工作端334,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以及一工作本体320,于其上装设该穴位工作件33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334对准该穴位,其中该工作本体320具两下侧延伸翼片 324、以及该两翼片324别设有可调适由其形成之环绕该身体部位之一周长之可相互扣持媒介326(328)。
67.如前述之保健装置1100,其中该翼片之一324设有复数下凸柱 326、另一翼片324设有复数凹槽328、以及该工作本体320具一中央透明区域。
68.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匙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镵针者,头大末锐,去写阳气;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写分气;匙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员利针者,大如厘,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写机关之水也。九针毕矣。”九针中,圆针、匙针、及大针三种针不具侵入性,亦系本发明工作件所欲仿效者。
69.请参阅图14,依据本文保健装置之第十二实施例1200之一仰视图,包括一工作本体340及一工作件350,其中工作本体340具一下侧342、及自下侧342往两旁延伸之翼片344。右翼片344设有复数下凸柱348,而左翼片 344则有复数凹槽346。工作件350实际一体形成于工作本体340上,并具一工作端352。其使用情形有如前一实施例,于此不赘。当然,如同前述,为便于操作,工作本体340至少于中央区域349系呈透明,以利使用者定位穴位。当然,如于工作本体340之上表面341上设置或嵌入实用对象,如定时器,或装置物品,如珠宝,显是可行设计之选择。
70.以下谨摘要前述保健装置1200如次:一种保健装置1200包括一穴位工作件350,具一工作端352,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以及一工作本体340,与该穴位工作件350一体成形,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352对准该穴位,其中该工作本体340具两下侧延伸翼片 344、以及该两翼片344分别设有可调适由其形成之环绕该身体部位之一周长之可相互扣持媒介346(348)。
71.如前述实施例,其中该工作本体340之上表面341上设置或嵌入有实用对象或装置物品。
72.请参阅图15,依据本发明保健装置之第十三实施例1300之一仰视图,包括一工作本体370及一工作件360,其中工作本体340自其两侧延伸有两翼片372。右翼片372设有复数下凸柱374,而左翼片372则有复数凹槽376。工作件360实际一体形成于工作本体370上,并具一工作端362。其使用情形有如前一实施例,于此不赘。此图中各组件(即360

372)之尺寸,得依欲使用部位(如指头、手腕、足部)而异之,要以符合相关大众在该身体部位之统计数值范围内为准绳。此外,此前各实施例所介绍之工作本体多数皆系相对较硬之材质,以利开设中央螺孔或螺孔开设槽,并供/与螺纹部牢靠配合。如吾人所知,现代塑料材料繁多,就较大身体部位而言,固仅须翼片372可挠即可,即翼片372以外之工作本体370得为较硬材质,但于本实施例中,如欲运用于手指部位,因其体积较小,故如全部工作本体370均系可挠,当更能更加适应每人手指/足趾,而更合于实用。如吾人欲使用本实施例于手指/脚趾,则其尺寸显然应较小;如欲用于肘或腿部,则尺寸显然应较大,此本无须赘言。此外,工作本体370整体透明,当有利于使用者辨识穴位,亦见前说明,于兹不赘。
73.以下谨摘要前述保健装置1300如次:一种保健装置1300包括一穴位工作件360,具一工作端362,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以及一工作本体
370,与该穴位工作件360一体成形,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362对准该穴位,其中该工作本体370具两侧延伸翼片 372、以及该两翼片372分别设有可调适由其形成之环绕该身体部位之一周长之可相互扣持媒介374(376)。
74.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1300,其中该工作本体370系可挠。
75.请参阅图16,依据本文保健装置之第十四实施例1400,包括一工作本体390及一工作件380,其中工作本体390包括一中央螺孔392及自其对称两下侧分别延伸有两翼片394/396。右翼片396设有复数下凸柱402及复数相配合凹槽404,而左翼片394则有复数下凸柱398及复数凹槽400。此外,该工作本体390具两对称横向贯通槽406/408,俾该两翼片394/396之两自由端可穿经其间,以自我扣持定位。如此,该两翼片394/396乃可调适由其形成之环绕该身体部位之一周长而藉凸柱/凹槽398/400(402/404)相互扣持定位。工作本体390可全呈透明,以利使用者定位穴位。工作件380包括螺纹部382、工作端 384、定时器386及珠宝388。如前所述,使用时,可先使翼片394/396假组合于工作本体390上,有如左翼片394所图示者然,并使工作件380假对准某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部分,随后因工作本体390可呈透明而易觑知对准状态,并最终完成正确之穴位按压工作。当然,此两翼片394/396得与工作本体390一体成形。欲于前此实施例使用此种翼片设计,显在可想象行列。
76.以下谨摘要前述保健装置1400如次:一种保健装置1400包括一穴位工作件380,具一工作端384,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按压工作;以及一工作本体390,于其上安装该工作件380,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384对准该穴位,其中该工作本体390具两下侧对称延伸翼片 394/396、该工作本体390具两对称横向贯通槽406/408,俾该两翼片394/396之两自由端410/412可穿经其间,以自我扣持定位、以及该两翼片394/396分别设有可调适由其形成之环绕该身体部位之一周长之可相互扣持媒介398/400 (402/404)。
77.就手指及脚趾而言,因其密集、生长位置或形状有点特殊等诸多原因,导致前述所举各实施例似乎非可异常简便即可取而用之。此外,就手掌及脚掌而言,因其沿纵向延伸之厚度系非规则迁变,且沿其两侧边亦难轻易寻得适当部位处所,用供简便上下、左右定位前述各保健装置实施例于此等肢体。此等问题一直排在申请人设法克服或改善之列,经极力钻研,遂有本案之补充。兹详述如次。
78.请参图17,其系本文第十五实施例保健装置1500,系用以保健手指或脚趾,而包括一套筒形本体1503及一穴位工作件1510。套筒本体1503 系由乳胶或硅胶等高张力材质制成,并具有可与第【0011】段所述径向压力相模拟之收缩能力。套筒本体1503具一径向穿孔1505,其与套筒本体1503之一端部1507之距离为w4,并有一长度l。长度l得在强度足够及便于使用者取用条件下,愈短愈好,而w4亦愈短愈佳,但须让套筒本体1503及径向穿孔1505 拥有足够强度。穴位工作件1510具一工作本体1512、一上衔接部1514及一下工作端1516。工作本体1512具一中间段1513及两侧部1515,其可一体成形,亦可中间段1513连同上衔接部1514及下工作端1516为较硬之第一材质,而两侧部1515为较软之第二材质,而整合在同一制造工序完成。
79.此一实施例主要用在指/趾末之穴道位置,即手太阴肺经之少商穴、手阳明大肠经之商阳穴及二间穴、足阳明胃经厉兑穴、足太阴脾经隐白穴、手少阴心经少冲穴、手太阳小肠经之少泽穴及前谷穴、足太阳膀胱经之至阴穴、手厥阴心包络经之中冲穴、手少阳三焦经
之关冲穴、足少阳胆经之窍阴穴及足厥阴肝经之大敦穴。此等穴道位置皆皮薄肉少,故通常仅下压约 0.2公分感觉即甚明显,如压对位置,即有酸麻痛感觉。纵体态丰腴之人,应不至须下压逾0.5公分。故吾人得使工作端1516分轻、中及重刺激三类,而分别具约0.15、0.3及0.45公分高度。至于w4,为顾虑所生之剪应力,宜有约0.5 公分之大小。至于l,如开设有穿孔1505,宜有约2公分之长短,当然可为3或 5公分。
80.使用上,将套筒本体1503套设于所须工作之指/趾部位、并使穿孔1505对准待工作穴位后,将穴位工作件1510塞入套筒本体1503与指/趾间,并使上衔接部1514定位于穿孔中1505,而完成工作准备。为方便此一塞入动作,请参图18另一实施例保健装置1520,其于套筒本体1522上、与一穿孔1524 有适当距离处设一提把部1526,俾该使用者施力该提把部,以利前述塞入或工作准备。
81.请参图17a,其系另一保健装置另一实施例1501,且其与图17 保健装置1500之差异,在于不具穿孔1505及上衔接部1514。因套筒本体1503 之强力径向收缩力,纵无穿孔1505及上衔接部1514之定位,工作本体1512亦不易滑脱。
82.兹谨摘述前三实施例如次一种保健装置,用以对一用户之一指/ 趾或手/脚掌部位进行一保健工作,包括一套筒,用以套设该指/趾或手/脚掌部位于其内,并具一径向或内向收缩力,其中该指/趾或手/脚掌部位具一穴位;以及一穴位工作件。该工作件具一工作端,用以对该穴位进行该保健工作;以及一工作本体于其上装设该工作端,并许该使用者将该穴位工作件置入该套筒及该指/趾或手/脚掌部位之间,而使该工作端对准该穴位。
83.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其中该保健工作系一按压工作。
84.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其中该套筒具一径向穿孔,而该工作本体具一衔接部,其中该衔接部与该工作端设立于该工作本体之相对立侧。
85.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其中该套筒,具一端部,及一提把部,俾该使用者施力该提把部,以利该穴位工作件置入该套筒及该指/趾或手/ 脚掌部位之间。
86.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其中该套筒系由透明及/或高张力材质制成,而该工作本体具一中间段及两侧部,其中该中间段与该两侧部之材质可为相同或相异。
87.请参图19,其系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保健装置1530,系用以保健一使用者之手掌部之穴位,而包括一掌套本体1532及一腕部短延伸1534。掌套本体1532呈掌套形式,亦系由乳胶或硅胶等高张力材质制成,并具有可与第【0011】段所述径向压力相模拟之收缩能力。掌套本体1532具一腕部开孔1562、拇指开口1536、食指开口1538、中指开口1540、无名指开口1542、一小指开口1544、及复数对应穴道开口1546

1560。因本图显示较多穴位之掌背,故对应穴道开口仅显示对应掌部阳经穴位之穴道开口,各阳经穴位包括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穴1546、合谷穴1548、手太阳小肠经之后溪穴1558及腕骨穴1560、及手少阳三焦经之液门穴1552、及中渚穴1554。腕部短延伸1534 之设计目的在于各经位于腕部之穴位得以设置其上,如手太阴肺经之太渊穴 (因在阴面,未图示)及鱼际穴1564(仅显示位置)、手少阳三焦经之阳池穴1556、手阳明大肠经之阳溪穴1550、手少阴心经之神门穴(因在阴面,未图示)及手太阳小肠经之阳谷穴1566(仅显示位置)。小指开口1544亦得稍加延伸(有如腕部短延伸1534),以设置对应手太阳小肠经前谷穴之开口。
88.因掌套保健装置1530系由高张力材料制成,故虽人之掌部尺寸颇有落差,但只须三至五种尺寸,即能极佳应付多数六岁以上众人所需,且在穴位定位上,误差在可容许之范
围。同样,因开设有多数对应指头及穴道开口1536

1564,故掌套本体1532需有足够厚度以拥有足够强度及所须之剪应力。
89.本实施例保健装置1530亦使用前一实施例之穴位工作件1510相与配合,并自相关开口1536

1544及1562将穴位工作件1510置入掌套本体1532 与使用者掌部之间。如同前一实施例,掌部穴道位置亦皆皮薄肉少,故通常仅下压约0.2公分感觉即甚明显,如压对位置,即有酸麻痛感觉。纵体态丰腴之人,应不至须下压逾0.5公分。
90.为方便将穴位工作件1510置入掌套本体1532与手掌间,并使上衔接部1514定位于各对应开口1546

1560,于掌套本体1532适当处(如图中所示位置及无名指与小指连缝处1562),于掌套本体1532上而与各对应开口适当距离处,各设一提把部1568,俾该使用者施力该提把部,以利前述工作准备。
91.不言可喻者,同前实施例,本实施例保健装置1530,亦得不设相对应各开口1546

1560及上衔接部1514。因套筒本体1532之强力内缩力,纵无相关开口及上衔接部1514之定位,工作本体1512亦不易滑脱。
92.兹谨摘述本实施例如次:一种手掌保健装置,包括一穴位工作件,具一工作端,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手掌部位之一穴位进行一保健工作,及一工作本体,于其上装设该工作端,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对准该穴位;以及一掌套本体,用以持留该穴位工作件于该穴位,俾该工作端对该穴位进行该保健工作,且包括一第一端,具五指端开口,以分别许该手掌之五手根之指根穿出,及一第二端,许该手掌部位穿经,并系扣该手掌部位之掌末端或其毗连腕部。
93.如前述实施例之手掌保健装置,其中该掌套本体在该第二端沿纵向设有一腕部短延伸。
94.如前述实施例之手掌保健装置,其中该掌套本体对应于该手掌部位之一掌背及一掌心分别具有对应于手三阳经及手三阴经在该手掌部位之复数穴道开口。
95.如前述实施例之手掌保健装置,其中该工作端与该工作本体可系一体成形、该穴位工作件可更包括设于该工作端对立侧之一衔接部、该掌套本体可设有对应于该穴位之一开口、该衔接部与该开口可相配合,而定位该工作端以进行该保健工作、该掌套本体可由高张力材质制成,如硅胶或乳胶、及/或该掌套本体可延伸至少一提把部,而该提把部与对应于该穴位之该掌套本体位置具一特定距离,俾该使用者施力该提把部,以方便该使用者将该穴位工作件置入该掌套本体内。
96.请参图20,其系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保健装置1600,系用以保健一使用者之脚掌部之穴位,而包括一掌套本体1602及一踝部短延伸1620。掌套本体1602呈掌套形式,亦系由如乳胶或硅胶等高张力材质制成,并具有可与第【0011】段所述径向压力相模拟之收缩能力。掌套本体1602具一踝部开孔1620、一脚母趾开口1604、一母次趾连缝1606、一次趾开口1608、一次中趾连缝1610、一中趾开口1612、一末次趾开口1614、一末次小趾连缝1616、一小趾开口1618、及复数对应穴道开口1622

1672。因本图显示较多穴位之掌背,故对应穴道开口仅显示对应脚掌部之阳经及阴经穴位之穴道开口,各阴阳经穴位包括足阳明胃经之内庭穴1622、陷谷穴1624、冲阳穴1626、及解溪穴1628、足太阴脾经之大都穴1630(仅显示位置,因在侧边)、太白穴1632 (仅显示位置,因在侧边)、公孙穴1634(仅显示位置,因在侧边)、及商丘穴1636、足太阳膀胱经之通谷穴1638、束骨穴1640、京骨穴1642、申脉穴 1644、仆参穴
1646、及昆仑穴1648(在外踝后缘及跟腱前缘中点)、足少阴肾经之涌泉穴(在阴面)、然谷穴1650、太溪穴1652、大钟穴1654、水泉穴 1656(仅显示位置,因在视线外)、及照海穴1658(仅显示位置,因在视线外)、足少阳胆经之侠溪穴1660、地五会穴1662、临泣穴1664、及丘墟穴1666,以及足厥阴肝经之行间穴1668、太冲穴1670、及中封穴1672。踝部短延伸1620 之设计目的在于各经位于内、外踝邻近部位穴位之复数穴道开口得以设置其上,如足太阳膀胱经之昆仑穴1648、及足少阴肾经之太溪穴1652、大钟穴1654、水泉穴1656及照海穴1658。
97.因掌套保健装置1600系由高张力材料制成,故虽人之脚掌尺寸颇有落差,但只须三至五种尺寸,即能极佳应付多数六岁以上众人所需,且在穴位定位上,误差在可容许之范围。同样,因开设有多数对应指头及穴道开口1604,1608,1612,1614及1618,与1622

1666,故掌套本体1602需有足够厚度以拥有足够强度及所须之剪应力。
98.本实施例保健装置1600亦使用前一实施例之穴位工作件1510相与配合,并自相关开口1604,1608,1612,1614,1618及1620将穴位工作件1510 置入掌套本体1602与使用者脚掌之间。如同前一实施例,掌部穴道位置亦皆皮薄肉少,故通常仅下压约0.2公分感觉即甚明显,如压对位置,即有酸麻痛感觉。纵体态丰腴之人,应不至须下压逾0.5公分。
99.为方便将穴位工作件1510置入掌套本体1602与脚掌间,并使上衔接部1514定位于各对应开口1622

1666,于掌套本体1602适当处(如图中母次趾间及次中趾间等位置),或与各对应开口适当距离处,各设一提把部1672,俾该使用者施力该提把部,以利前述工作准备。
100.不言可喻者,同前实施例,本实施例保健装置1600,亦得不设相对应各开口1522

1666及上衔接部1514。因套筒本体1602之强力内缩力,纵无相关开口及上衔接部1514之定位,工作本体1512亦不易滑脱。
101.兹摘述此一实施例如次:一种脚掌保健装置包括一脚掌保健本体,其具一踝跟端,用以许一使用者之一脚掌穿经其端,及一趾端,具五趾开孔,用以分别许穿经该踝跟端之该脚掌之五趾伸出该五趾开孔;以及一穴位工作件具一工作端,用以对该脚掌上之一穴位进行一保健工作,及一工作件本体,于其上装设该工作端,用以许该使用者使该工作端对准该穴位,以进行该保健工作。
102.如前述实施例,其中该保健工作可系一按压工作,而该脚掌本体可系由透明及/或高张力材质做成。
103.如前述实施例之脚掌保健装置,其中该脚掌保健本体对应该脚掌之一脚背上之足三阳经及足三阴经之复数穴位,开设有对应复数穴道开口。
104.如前述实施例之脚掌保健装置,其中该踝跟端具一延伸长度,以利开设对应该脚掌上位于内、外踝邻近部位复数穴位之复数穴道开口。
105.如前述实施例之脚掌保健装置,其中该掌套本体更包括复数提把部,各该提把部设于对应于邻近该脚掌上一穴位之一掌套本体位置。
106.如前述实施例之脚掌保健装置,其中该穴位工作件可更包括设于该工作端对立侧之一衔接部、该掌套本体可设有对应于该穴位之一开口、且该衔接部可与该开口相配合,以定位该工作端而进行该保健工作。
107.请参阅第21图,本保健装置再一实施例1700包括一挠性件或束带1702、一底部连接件或底扣件1704结合于该束带1702上,并具一中央开孔 1705、一下壳体1706扣结于底扣
件1704上,并具内螺纹1708与外螺纹1710、一下扣持件1712具一内螺纹1714、一上扣持件1716、一工作件1718具一操作端1790及一相对工作端1770、一工作程度传感器1720、一定位件1722、一上壳体1724,具一上部1727及一下部1725、一外螺纹1726、一底表面1728及一容纳空间1735、一电路板1730与工作程度传感器1720电连接以施行感测、一锂电池1780设置于电路板1730上、一usb充电插座1740设于电路板1730上,以对锂电池1780充电、一上盖1750、及一顶盖1755。此种组合之外形如图21a 所示,但后图显示束带1760用魔鬼毡之黏扣方式。
108.回参图21,组合时,先将电路板1730、锂电池1780及usb插座 1740定位或置入容纳空间1735,随后将组合工作件1718、工作程度传感器1720 及定位件1722依序迭合后,藉上扣持件1716将此迭合组件扣结于底表面1728 而成一扣结组件。再将此扣结组件置入下壳体1706内,并使工作端1770向下伸出。此时以下扣持件1712自扣结组件上方,藉下壳体1706上之外螺纹1710 与下扣持件1712上之内螺纹1714,而将该扣结组件与下壳体1706相扣锁,此因上壳体(工作本体)1724上之外螺纹部1726所构成凸缘之直径小于下扣持件1712之最小直径,故扣结组件在未工作状态下,无法脱逸下扣持件1712之拘限。当吾人将外盖1750盖覆或扣接于扣结组件时,即呈现图21a之保健装置模样,如前述,图21a之挠性件1760采魔鬼毡自相黏扣之方式。
109.使用时,先使底扣件1704正中心或中央开孔1705对准一穴位,并将束带1702束紧于适当身体部位,而使该穴位与底扣件1704处于同心关系后,当吾人转动外盖1750(连同上壳体1724)时,工作端1770(具一顶端1772) 即往下行进。工作端1770之工作型态,可为各式各样,有如第【0005】段所载,例如可以使工作程度传感器感测压力、温度或深度之属。在图21实施例中,我们假设工作程度传感器1720为一压力或温度传感器,并由电路板感知其压力、温度相关参数值后,将原始或经转换或计算之讯号传出。所谓原始值,例如是压力或深度大小。所谓经转换或计算之讯号,例如某一原始值所代表之工作强度(如照射或刺激强度)或工作效能(如释放粒子数)。宜说明者,为便于使用者使底扣件1704或中央开孔1705对准一特定部位或穴位,底扣件1704之总高度较佳控制在保健装置1700未操作状态下总高度之10%至 35%间。
110.兹摘述本实施例如次,一种保健装置,包括:一装置本体1706;一穴位工作件,具一操作端及一相对工作端,其中该工作端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特定部位或一穴位进行一保健工作;一工作本体1724,连接于该装置本体上,并于其下部装设该操作端,用以许该使用者透过操作该操作端或该工作本体而使该工作端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维持一特定工作关系;以及一装置定位件(如挠性件),连接该装置本体,用以将该装置本体定位于该身体部位,俾工作端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
111.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其中该装置本体具有一底扣件,及一下壳体具一中央开口以许该工作端穿出,并扣结于该底扣件上;及/或该工作本体系一上壳体,扣结于该装置本体,俾当该工作端与该穴位维持该特定工作关系时,该穴位工作件对该穴位进行该保健工作。所谓特定工作关系,例如是按压、热辐射、电或光刺激等,有如本说明书第【0005】段所载。所谓特定位置关系,通常代表着该保健工作之强度,或工作端或其顶端接近或接触该身体部位之特定部位或穴位之程度,或彼此间之方位关系。
112.如前述实施例之保健装置,更包括:一底扣件结合(例如缝纫) 于该挠性件上、一
下壳体扣结(例如卡扣方式)于底扣件上并具一外螺纹、及一下扣持件具一内螺纹,得以与该外螺纹相螺接,其中该下扣持件具一最小内径、该工作本体具一特征最大外径、且该最小内径小于该特征最大外径;及/或一工作程度传感器、一电路板电连接该工作程度传感器、一锂电池电连接于该电路板上、一usb充电插座电连接于该电路板上、一上壳体用以容纳该电路板、该锂电池及该usb插座、一定位件(例如是软垫)用以协助定位该工作程度传感器、及一上扣持件将该穴位工作件、该工作程度传感器及该定位件扣结(例如是卡扣方式)于该上壳体底部,并使该工作端向下伸出。
113.为便于理解第【0111】段所述本发明之工作模式可为第【0005】段所载之各种方式,兹再以“灸”疗方式为例,举实例以说明本发明之实际应用。查,中国传统之灸材料
‑‑‑
艾草,其成分含挥发油、黄酮类、鞣质类、多醣类、微量元素(铁、钙、磷),而能获得特殊效果,但须中医师或护理师亲手执行,以免烫伤,故有其不便之处。次查,红外线自公元1800年科学家赫希尔(william herschel)利用三棱镜探讨光谱热效应而被发现后,今已广泛运用于相关医疗或复健。其依波长得再分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而红外线医疗仪器所释放波长皆在远红外线范围内。远红外线对于生物体可产生温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血管循环不良、促使组织生长与再生等功效,故远红外线不仅得促进生物体生长发育,亦可用为辅助治疗工具,如伤口止痛或愈合、活血化瘀、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治疗高血压、纾解精神压力等。最近又有学术研究指出,波长4

14μm之远红外线乃生育光线,而电气石(tourmaline)又称碧玺宝石,系可不断释出远红外线及负离子功能之天然矿石,并指出电气石结构中镁铁矿(magnesioferrite)晶体乃放射远红外线之关键矿物,且已有以天然矿物合成放射此远红外线之材料。纵使有此材料,其在使用上所面临之不便,与传统之针或灸并无差异。
114.复查,人体70%是水,而血液中80%是水。此外,水共振波长之一为6.27um,而红外线范围虽广(0.78

1000um),但仅4

14um之生命光波涵盖水之共振波长,而能引发水分子共振,让大团水分子裂解为小分子水,俾有益人体吸收。再查,人体乃碳水化合物,c

h键、c

c键及c

o键之共振波长皆在生命光波范围,故4

14um波长能透过人体分子共振深入微血管而加速血液流动。经此介绍,不论灸或远红外线皆当为吾人所爱,然如何以低成本,且方便之方式为使用,显然非本发明不可,兹说明如后。
115.请参阅图22,其系保健装置之第二十二实施例中穴位工作件之第一实施例1800,其具一工作前端1802。穴位工作件1800系以第【0113】段所述天然矿物合成而能放射远红外线之材料模塑而成,将穴位工作件1800入替第21图之穴位工作件,显然即可简易而低成本执行远红外线照护。请回参图21之实施例,吾人得藉内螺纹1708之螺纹深度来决定阳螺纹部1726所能下锁之深度,并据此确定工作前端1802与对应穴位或吾人所欲养护之皮肤表面两者间之距离,且根据此一距离来调整或设定相关工作参数。
116.请参阅图22a,其系保健装置之第二十二实施例中穴位工作件之第二实施例1810,我们在穴位工作件本体1812上得开设复数纵槽1814,藉此不但可节省远红外线释放材料,且得藉该复数纵槽置入艾草,俾期获两者并施之效果。请参阅图22b,其系保健装置之第二十二实施例中穴位工作件之第三实施例1820。本实施例穴位工作件本体1822系环状排列之四角柱,每一角柱之末端有一凹槽1824,藉此四凹槽1824扣持一远红外线释放圆饼1826,而充作工作端。圆饼1826上则开设复数开孔1828,除可于其上置放艾草外,开孔1828亦能将艾
草燃烧之精华渗入肌肤,有如传统“灸”所期盼者然。
117.查,通常人类肌肤可以忍受接触而无伤害之最高温度为摄氏45 度,在53度下,很可能一分钟就烫伤了。燃烧之艾草,当接触到皮肤时,必然引起烫伤,此系针比灸流行原因之一。此外,藉电路板1730及精准控制工作前端1802与身体部位皮肤两者间之一工作距离,吾人除可避免接触性烫伤外,亦可因保持该工作距离,而增加圆饼1826之工作温度,因温度愈高,圆饼1826将释放愈多远红外线,而增加其疗愈效果。当然,此种实施例下,结构得与前述举例不同,如图23所示,其系保健装置第二十三实施例1900,并包括一工作本体1910,具一外螺纹1912、一工作件1920,于其末端扣持一远红外线圆饼1930、单侧或一对装置定位件1940、一电路板1960、一加热装置 1962、一加热控制器1965、一环状连结件1980,具一内螺纹1982、及一加热程度显示板1970。各装置定位件1940具一第一端1942连结于连结件1980,并透过连结件1980之内螺纹1982与外螺纹1912之螺接而连接工作本体1910、及一第二端1944连接于一肢体扣持弹片1950,而扣持弹片1950与肢体皮肤接触之水平面为l1,且工作件1920底端之水平面为l2。吾人得藉此极轻易控制l1 与l2之间距,例如为2mm或1cm,而定义工作件1920之工作态样。因经过如此许多实施例之说明,更多细节说明应属赘余,就此打住。
118.值得一提者,在图23例中,因工作件1920仅须扣结于工作本体 1910(相当于图21之工作本体或上壳体1724),故图21中下壳体1706所扮演之装置本体即可省去。自另一角度观之,此时得认为装置本体与该工作本体 1910一体成形。
119.请参阅图24,系保健装置之第二十四实施例2000,而图24a为其剖面图,以协助快速了解其结构。此一结构假设两段式工作深度为理想之本发明实践方式,其原理不论与皮肤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只须稍微变更底部连接件之结构)皆可适用。非接触式例如是调整工作前端与皮肤之间距,接触式例如调整工作端对于皮肤之按压深度或压力。详言之,保健装置包括一挠性件或装置定位件2005、一底部连接件或底扣件2010结合于该挠性件2005上、一壳体2015扣结于底扣件2010上,并具内螺纹2016与外螺纹2017、一扣持件 2020具一内螺纹2021、一定位件2025、一工作件2030具一工作端2031、一初段操作媒介2035、一初段工作端推进媒介2040具一内螺纹2041及一外螺纹2042,而扣结于初段操作媒介2035,并以其外螺纹2042螺接于内螺纹2016,以决定工作端2031之一初段工作水平位置、一上盖2050、及一次段工作端推进媒介2045,以其外螺纹2046螺接于内螺纹2041内,并往上穿过初段操作媒介2035而扣结于上盖2050。
120.组合时,先将次段工作端推进媒介2045以最大程度螺锁于初段工作端推进媒介2040,并以定位件2025将工作件2030定位于次段工作端推进媒介2045之底部,随后将此一组合定位或置入壳体2015之容纳空间,且使外螺纹2042与内螺纹2016有基础之螺接后,藉扣持件2020之内螺纹2021螺接于外螺纹2017而将此组合件扣结于壳体2015,不至脱逸。随后再分别使初段操作媒介2035扣结于初段工作端推进媒介2040、上盖2050扣结于次段工作端推进媒介2045,即可组装完成保健装置2000之本体,再将此一本体扣结于底扣件2010后,即可开始工作。此处所提各处扣结,因实施方式颇多,而为熟习于本技艺人士所可轻易思及,故不予详述。值得一提者,乃上盖2050构成操作次段工作端推进媒介2045之工作媒介。
121.使用时,先使底部连接件或底扣件2010正中心对准一穴位,并将装置定位件2005束紧于适当身体部位,而使该穴位与底扣件1704处于同心关系后,当吾人初段操作媒介
2035(连同初段工作端推进媒介2040)时,工作端2031即往下行进。工作端1770之工作型态,可为各式各样,有如第【0005】段所载,例如可以使工作程度传感器感测压力、温度或深度之属。当工作端 2031初段行程已结束后,如吾人操作上盖2050(连同次段工作端推进媒介 2045),则工作端2031将展开二度行程。
122.兹摘述本实施例之差异特征如次:该装置本体具一内螺纹;及/ 或该工作本体具一操作件及与之相扣结之一工作件推进媒介。
123.在此一实施例中,吾人可知该装置本体具一内螺纹及一外螺纹;及/或该工作本体具一初段工作件推进媒介及一次段工作件推进媒介,且该次段工作件推进媒介装设于该初段工作推进媒介内。
124.如上实施例可更包括一底扣件,结合于该装置定位件上,且该装置本体扣结于底扣件;及/或一扣持件,连接于该装置本体,俾将该工作本体扣连于该装置本体。
125.如上实施例之保健装置可更包括:一定位件,用以将该工作件定位于该次段工作件推进媒介之一底部;及/或一初段及一次段操作媒介,分别用以操作该初段及次段工作端推进媒介,并据以分别决定该工作件之一初段及一次段工作水平位置。如图所示,次段操作媒介得由上盖2050扮演,而一次段工作端推进媒介则往上穿过初段操作媒介2035而扣结于上盖2050。
126.兹摘述所有以上各实施例之核心精神如次:一种保健装置,包括一工作件,具一操作端及一相对工作端,其中该工作端用以对一使用者之一身体部位之一特定部位或一穴位进行一保健工作,其中该工作端具一顶端,且该身体部位具有一皮肤表面;一工作本体,于其下部装设该操作端,用以许该使用者透过直接操作该操作端或工作本体而使该工作端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维持一特定工作关系;以及一装置定位件,连接于该工作本体,以许该使用者将该工作本体定位于该身体部位,而使该工作端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彼此间维持于一特定位置关系。
127.如前述核心实施例之保健装置,其中该工作端或顶端系直接与该特定部位或该穴位维持该特定工作关系;及/或该保健工作所采取之手段系选自以下群组之一:电刺激、光刺激、热刺激、非侵入式或非接触式之穴道刺激模式、微波刺激、磁力刺激、针、灸或其任何组合;及/或该装置定位件系绕设于该身体部位之一挠性件,或一固定于该身体部位上之一机构件。
128.前此所述各实施例本身之可能实施方式虽未详尽一一列举,但各实施例彼此间存在颇多可互相参考或替代之处,故此一实施例很有可能成为其他各实施例之参考或替代方案。例如,图16之贯通槽406/408及相互扣持媒介398/400(402/404),不妨参考图4之系留媒介52/56或图6之系留媒介110,而为诸般想象。因本案篇幅已然不少,于此不再详述,以节省各方心力负担。
129.综言之,本案实施方式得由熟习于本技艺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后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而属于申请人所欲保护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