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组件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787443发布日期:2021-07-09 11:03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升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组件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微创手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主动脉病理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时,称为主动脉瘤。位于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瘤常累及主动脉窦,使主动脉瓣环变形、瓣叶分离而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长期影响造成心功能衰竭。根据主动脉病变分布不同,可将主动脉夹层按debakey系统分为以下三型:ⅰ型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扩展超过主动脉弓到降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此型最多见。ⅱ型夹层起源并局限于升主动脉。亦可将debakeyⅰ、ⅱ型等同于stanford a型。
3.其中,夹层累及升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是最为凶险的血管系统疾病之一,死亡率较高。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主动脉壁中层内的裂开,并且在这裂开处有流动或凝固的血液。中层的裂开通常是在中层内1/3和外2/3交界面。夹层使完整的主动脉壁结构一分为二:由主动脉壁内膜层和中层的内1/3所组成的部分主动脉壁和由中层外2/3和外膜层组成另一部分主动脉壁,前者称为夹层内壁,后者称为夹层外壁,夹层内外壁间的裂开间隙为夹层腔。近端裂口位于升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占所有主动脉夹层的65%,位于主动脉弓部的占5%,位于降主动脉的约占30%。
4.目前只能采用开放外科手术治疗,开胸人工血管置换,如bentall手术(采用带人造主动脉瓣的涤纶血管置换术,并将冠状动脉再植入涤纶血管)、wheat手术等。进行开放外科手术治疗时需要心脏停搏、体外循环,手术创伤巨大,死亡率、并发症率高。
5.由于升主动脉解剖学结构复杂,前近心端有心脏、瓣膜、冠脉,后有供脑部和上肢供血的弓上分支动脉,再加上升主动脉血流压力高、流速快,血管壁搏动和变形幅度大,加之升主动脉夹层的危重性;迫使支架难以精确的定位于极其有限的区域,支架的锚定既要克服血管壁搏动变形,也要防止向后移位甚至撕裂夹层,又要避免支架前伸入窦内防止损伤到瓣膜和堵塞冠脉,导致腔内微创技术难以应用于升主动脉的治疗中。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升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组件,可以在升主动脉夹层进行微创手术。
7.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在升主动脉夹层进行微创手术的升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组件的使用方法。
8.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一种升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组件,包括支架输送器和覆膜支架,所述支架输送器包括外鞘管、可调弯管、单腔内中管、单腔内管、柔性tip头、慢性扩张器和调节手柄,所述慢性扩张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单腔内中管的头端且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单腔内管,所述单腔内管穿设在所述单腔内中管中,所述单腔内中管的末端以及所述外鞘管的末端分别连
接至所述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包括外鞘管移动速度控制单元、弯管调向单元、裸冠支架释放单元、远心端覆膜支架释放单元、前清洗口、后清洗口和握柄;所述覆膜支架包括相连接的近心端裸冠支架和远心端覆膜支架;所述远心端覆膜支架包括多个环状的支撑单环、圆筒状薄膜和一个加强圈,全部所述支撑单环沿轴向均匀排列在所述圆筒状薄膜的外壁上,所述加强圈固定在所述圆筒状薄膜末端的内壁上;在所述近心端裸冠支架上设置有前倒刺和后倒刺,所述前倒刺相对于所述后倒刺处于近心端位置处,所述前倒刺的尖端朝向远心端,所述后倒刺的尖端朝向近心端。
10.特别是,所述外鞘管移动速度控制单元包括外鞘管后撤旋钮以及设置在所述外鞘管后撤旋钮内的管套、螺旋片、后撤旋钮握柄、快释放开关和v型弹性钢片,所述外鞘管的末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管套,所述管套卡入所述后撤旋钮握柄中,所述螺旋片的一端连接至所述v型弹性钢片、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快释放开关上,所述快释放开关被配置为能控制所述螺旋片与所述握柄的外螺纹的离合。
11.特别是,所述可调弯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可弯曲段、过渡连接顶杆和后韧性多腔管,所述后韧性多腔管的末端与所述调节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可调弯管中穿设有多根牵引丝,全部所述牵引丝的头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可弯曲段前端的不同位置处,全部所述牵引丝的尾部分别穿过所述过渡连接顶杆的不同方位孔以及所述后韧性多腔管后连接至所述调节手柄上的转向组件。
12.特别是,所述转向组件包括多个调弯滑块,所述调节手柄包括x轴方向可调弯旋钮和y轴方向可调弯旋钮,多个所述调弯滑块分别连接至所述x轴方向可调弯旋钮或所述y轴方向可调弯旋钮;和/或,所述转向组件包括两个旋转手轮、两个直齿轮和四根齿条,每个所述旋转手轮与一个所述直齿轮相连接,两根所述齿条分别从相对两侧与一个所述直齿轮相啮合,所述齿条分别连接至所述牵引丝的尾部。
13.特别是,所述裸冠支架释放单元包括慢性扩张器释放旋钮和裸冠支架释放开关,所述单腔内中管的末端与外螺纹滑块相连接,所述外螺纹滑块连接至所述慢性扩张器释放旋钮,所述慢性扩张器释放旋钮被配置为能控制所述慢性扩张器的扩张和收缩;所述近心端裸冠支架通过松紧绳扣被绑扎在所述慢性扩张器上,所述松紧绳扣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裸冠支架释放开关。
14.特别是,所述裸冠支架释放单元包括慢性扩张器释放旋钮、穿入所述近心端裸冠支架中一圈的保留束缚丝、双股牵引丝以及设置在所述单腔内中管上的固定插销,所述双股牵引丝绕行在所述保留束缚丝上;所述双股牵引丝的前端连接至所述固定插销,所述双股牵引丝的末端连接至外螺纹滑块,所述外螺纹滑块连接至所述慢性扩张器释放旋钮,所述慢性扩张器释放旋钮被配置为能通过所述双股牵引丝带动所述保留束缚丝拉紧或放松,从而迫使所述近心端裸冠支架压缩或扩张。
15.特别是,所述远心端覆膜支架释放单元包括覆膜段释放开关,所述远心端覆膜支架被软膜束缚在所述可调弯管上,所述软膜中穿设有抽丝,所述抽丝的前端连接至所述柔性tip头,所述抽丝的后端连接至所述覆膜段释放开关,所述覆膜段释放开关被配置为能通过抽离所述抽丝来释放所述远心端覆膜支架。
16.特别是,所述外鞘管包括依次从内至外设置的三层结构,内侧由ptfe材料制成,中间层由金属绕丝或编织网制成,外层由pebax、pu或ptfe材料制成。
17.特别是,所述圆筒状薄膜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薄膜材料制成。
18.特别是,所述前倒刺和所述后倒刺的倾斜角度均位于30
°‑
45
°
之间。
19.特别是,在所述外鞘管的内侧穿设有金属保护套管,所述近心端裸冠支架呈收缩状态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金属保护套管中。
20.特别是,所述加强圈呈菱形;或,所述支撑单环和所述加强圈分别呈正弦线形,所述加强圈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单环的宽度且所述加强圈的波头数多于所述支撑单环的波头数。
21.另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2.一种升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组件的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23.步骤1、沿血管推动柔性tip头直至到达设定位置处;
24.步骤2、待覆膜支架抵达靶病变位置后,撤去外鞘管,露出半膨胀的覆膜支架;整体前推单腔内管和单腔内中管,露出近心端裸冠支架;
25.步骤3、回撤所述单腔内管和所述单腔内中管,直至慢性扩张器对准所述近心端裸冠支架;单独回撤所述单腔内管,令所述慢性扩张器沿径向扩张,被束缚的所述近心端裸冠支架随所述慢性扩张器的扩张而逐渐膨胀;
26.步骤4、在扩张所述慢性扩张器的过程中调整所述近心端裸冠支架的角度,直至所述近心端裸冠支架与靶病变血管的内壁相贴合;
27.步骤5、先完全释放远心端覆膜支架,然后单独前推所述单腔内管以令所述慢性扩张器与所述近心端裸冠支架相分离,完成所述近心端裸冠支架的释放和角度调整。
28.本发明升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组件的支架输送器能将用于隔绝靶病变血管的覆膜支架输送到指定位置处,行使升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解决了升主动脉夹层不宜进行微创手术的问题,降低了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所需的住院和术后监护时间更短。外鞘管具备足够的轴向以及径向的支撑力和顺应性,可调弯管能够在扭曲严重且生长夹角偏小的血管中行进,以适应人体脉管系统的迂回曲折,实现覆膜支架的远距离输送与操作。前倒刺和后倒刺的设置令近心端裸冠支架在非常有限的区域锚定得更稳固,足以抵抗血压高、血流速度大等不利条件,保证覆膜支架整体的释放位置和释放角度都足够精准,贴壁性更好,避免形成内漏或发生移位,不干涉到主动脉瓣膜以及冠脉入口。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升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架输送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架输送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架输送器回撤外鞘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架输送器的慢性扩张器膨胀后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近心端裸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覆膜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可调弯管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过渡连接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向组件的另一种优选结构的示意图;
39.图1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远心端覆膜支架半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远心端覆膜支架释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松紧绳扣的缠绕方式示意图;
42.图14和图15分别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近心端裸冠支架被束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6至图20分别为支架输送器输送覆膜支架的过程示意图。
44.图中:
45.100、支架输送器;110、外鞘管;111、金属保护套管;120、可调弯管;121、可弯曲段;122、后韧性多腔管;123、牵引丝;124、调弯滑块;125、过渡连接顶杆;130、单腔内中管;140、单腔内管;150、柔性tip头;160、慢性扩张器;171、外鞘管后撤旋钮;172、x轴方向可调弯旋钮;173、y轴方向可调弯旋钮;174、慢性扩张器释放旋钮;175、覆膜段释放开关;176、裸冠支架释放开关;177、前清洗口;178、后清洗口;179、握柄;180、松紧绳扣;190、软膜;191、抽丝;200、覆膜支架;210、近心端裸冠支架;211、前倒刺;212、后倒刺;220、远心端覆膜支架;221、支撑单环;222、圆筒状薄膜;223、加强圈;224、裙边;401、手轮;402、直齿轮;403、齿条;501、保留束缚丝;502、双股牵引丝;503、固定插销;1251、方位孔;1711、管套;1712、螺旋片;1713、后撤旋钮握柄;1714、快释放开关;1715、v型弹性钢片。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47.本实施方式公开一种升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组件,如图1所示,该组件包括支架输送器100和覆膜支架200。如图2至图5所示,支架输送器100包括外鞘管110、可调弯管120、单腔内中管130、单腔内管140、柔性tip头150、慢性扩张器160和调节手柄,慢性扩张器160的一端连接至单腔内中管130的头端且另一端连接至单腔内管140,单腔内管140穿设在单腔内中管130中,单腔内中管130的末端以及外鞘管110的末端分别连接至调节手柄;调节手柄包括外鞘管移动速度控制单元、弯管调向单元、裸冠支架释放单元、远心端覆膜支架释放单元、前清洗口177、后清洗口178和握柄179。其中,慢性扩张器160具备类似球囊扩张的功能,提高了覆膜支架200的贴壁性,在缩短球扩时间的同时保证了锚定后的覆膜支架200不再移位,解决了长时间球扩容易造成主动脉血流滞缓、返流等问题。
48.如图6和图7所示,覆膜支架200包括相连接的近心端裸冠支架210和远心端覆膜支架220。远心端覆膜支架220包括多个环状的支撑单环221、圆筒状薄膜222和一个加强圈223,全部支撑单环221沿轴向均匀排列在圆筒状薄膜222的外壁上,加强圈223固定在圆筒状薄膜222末端的内壁上。
49.远心端覆膜支架220优选由镍钛丝制备;支撑单环221优选由正弦线形(或称为波浪线形)的镍钛丝形成环状结构。近心端裸冠支架210优选用镍钛合金材料通过激光雕刻成依次连接的多个菱形结构,全部菱形结构绕成一圈,均匀排列的菱形结构在具备一定径向力的同时降低了对血管内壁的刺激,血管内壁上受力均匀。
50.在近心端裸冠支架210上设置有前倒刺211和后倒刺212,前倒刺211相对于后倒刺
212处于近心端位置处,前倒刺211的尖端朝向远心端,后倒刺212的尖端朝向近心端。前倒刺211和后倒刺212分别相对于近心端裸冠支架210主体的表面的倾角均为30
°‑
45
°
。当近心端裸冠支架210释放完毕后,利用慢性扩张器160的类“球扩”功能将前倒刺211和后倒刺212分别缓慢压入血管内壁中,使近心端裸冠支架210能更牢固可靠地锚定在设定位置处,降低了近心端裸冠支架210移位的风险;前倒刺211和后倒刺212面积小,对主动脉血流影响甚微。倒刺的设置以及支撑单环221呈正弦线形(或称为波浪线形),提高了近心端裸冠支架210头端的密封性。
51.近心端裸冠支架210由近心端和远心端两部分组成,近心端呈外扩的喇叭状,外扩倾角10
°‑
30
°
;远心端呈直筒状,并固定连接至圆筒状薄膜222头端的内壁上。远心端的外侧有一层裙边224,裙边224朝向近心端倾斜设置。
52.该升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组件的支架输送器100能将用于隔绝靶病变血管的覆膜支架200输送到指定位置处,行使升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以治疗升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尤其适用于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瘤,解决了升主动脉夹层不宜进行微创手术的问题,降低了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所需的住院和术后监护时间更短。外鞘管110具备足够的轴向以及径向的支撑力和顺应性,可调弯管120能够在扭曲严重且生长夹角偏小的血管中行进,以适应人体脉管系统的迂回曲折,实现覆膜支架200的远距离输送与操作。前倒刺211和后倒刺212的设置令近心端裸冠支架210在非常有限的区域锚定得更稳固,足以抵抗血压高、血流速度大等不利条件,保证覆膜支架200整体的释放位置和释放角度都足够精准,贴壁性更好,避免形成内漏或发生移位,不干涉到主动脉瓣膜以及冠脉入口。
53.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外鞘管移动速度控制单元包括外鞘管后撤旋钮171以及设置在外鞘管后撤旋钮171内的管套1711、螺旋片1712、后撤旋钮握柄1713、快释放开关1714和v型弹性钢片1715,外鞘管110的末端固定连接至管套1711,管套1711卡入后撤旋钮握柄1713中,螺旋片1712的一端连接至v型弹性钢片1715、另一端抵接在快释放开关1714上。按下或松开快释放开关1714即可控制螺旋片1712与握柄179的外螺纹的离合,实现对外鞘管110轴向移动速度快慢的控制。具体的,松开快释放开关1714的同时旋转后撤旋钮握柄1713,即可令外鞘管110缓慢地沿轴向移动;按压住快释放开关1714的同时旋转后撤旋钮握柄1713,即可令外鞘管110快速地沿轴向移动。
54.靶病变血管有时生长角度异常扭曲,所以支架输送器100输送覆膜支架200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可调弯功能,如图8和图9所示,可调弯管120包括依次连接的可弯曲段121、过渡连接顶杆125和后韧性多腔管122,后韧性多腔管122的末端与调节手柄固定连接;可调弯管120中穿设有多根牵引丝123。全部牵引丝123的头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可弯曲段121前端的不同位置处;全部牵引丝123的尾部分别穿过过渡连接顶杆125的不同方位孔1251以及后韧性多腔管122后,连接至调节手柄上的转向组件。其中,牵引丝123优选为四根,过渡连接顶杆125中轴对称地设置有四个圆形的方位孔1251。可弯曲段121优选由金属管激光雕刻而成,能沿径向弯折;可弯曲段121也可以是一根前段硬度小于后段硬度的多腔管。内置式的牵引丝123能避免割伤血管内壁,使用更安全。
55.转向组件的具体结构不限,能通过相应牵引丝123牵拉可弯曲段121转弯即可。优选的,转向组件可以包括多个调弯滑块124,调节手柄包括x轴方向可调弯旋钮172和y轴方向可调弯旋钮173,多个调弯滑块124分别连接至x轴方向可调弯旋钮172或y轴方向可调弯
旋钮173。其中,x/y轴方向是以血管横截面作为参考面,在该参考面内形成垂直坐标系。调弯滑块124优选设置四个,每根牵引丝123的尾部与一个调弯滑块124相连接。四个调弯滑块124中,两个为左旋外螺纹,另外两个为右旋外螺纹,x轴方向可调弯旋钮172和y轴方向可调弯旋钮173均同时具有左右双向的内螺纹。通过旋转x轴方向可调弯旋钮172和y轴方向可调弯旋钮173来牵动四根牵引丝123,实现可弯曲段121的任意弯曲方向和角度,近心端裸冠支架210可以在360
°
范围内转向。
56.如图10所示,转向组件的另一种优选结构是:包括两个旋转手轮401、两个直齿轮402和四根齿条403,每个旋转手轮401与一个直齿轮402相连接,两根齿条403分别从相对两侧与一个直齿轮402相啮合,每根齿条403分别连接至一根牵引丝123的尾部。通过旋转手轮401可以驱动直齿轮402旋转,从而带动齿条403移动,通过牵引丝123拉动多腔管头端较软段弯曲。
57.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如图11至图13所示,裸冠支架释放单元包括慢性扩张器释放旋钮174和裸冠支架释放开关176,单腔内中管130的末端与外螺纹滑块301相连接,外螺纹滑块301连接至慢性扩张器释放旋钮174,慢性扩张器释放旋钮174被配置为能控制慢性扩张器160的扩张和收缩。
58.近心端裸冠支架210通过松紧绳扣180被绑扎在慢性扩张器160上,随着慢性扩张器160的扩张,近心端裸冠支架210会被缓慢释放;待抽去松紧绳扣180后,近心端裸冠支架210被完全释放开。近心端裸冠支架210完全释放后,仍然可以继续使用慢性扩张器160对近心端裸冠支架210进行类似“球囊后扩”动作。
59.松紧绳扣180的捆绑方式优选如图13所示,近心端裸冠支架210收拢并套设在慢性扩张器160的外侧壁,松紧绳扣180将近心端裸冠支架210的每个节点绑扎在一起。松紧绳扣180的一端自由,另一端连接至裸冠支架释放开关176。待近心端裸冠支架210定位完毕后,先完全释放远心端覆膜支架220,然后抽取释放开关176,完成近心端裸冠支架210的完全释放。
60.如图2、图3、图14和图15所示,裸冠支架释放单元也可以为另外一种结构,具体的,包括慢性扩张器释放旋钮174、穿入近心端裸冠支架210中一圈的保留束缚丝501、双股牵引丝502以及设置在单腔内中管130上的固定插销503,双股牵引丝502绕行在保留束缚丝501上;双股牵引丝502的前端连接至固定插销503,双股牵引丝502的末端连接至外螺纹滑块301,外螺纹滑块301连接至慢性扩张器释放旋钮174,慢性扩张器释放旋钮174被配置为能通过双股牵引丝502带动保留束缚丝501拉紧或放松,利用保留束缚丝501迫使近心端裸冠支架210压缩或扩张。其中,双股牵引丝502由光滑的金属丝或高分子丝线制成。
61.如图2和图11所示,远心端覆膜支架释放单元包括覆膜段释放开关175,远心端覆膜支架220被软膜190束缚在可调弯管120上。软膜190优选为5mm

10mm宽的矩形片状结构,在软膜190的两端形成有通道。软膜190中穿设有抽丝191,抽丝191的前端连接至柔性tip头150,抽丝191的后端连接至覆膜段释放开关175,覆膜段释放开关175被配置为能通过抽离抽丝191来释放远心端覆膜支架220。软膜190的中心线固定连接至远心端覆膜支架220,抽离抽丝191时,远心端覆膜支架220由近心端至远心端依次完全释放。
62.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外鞘管110优选包括依次从内至外设置的三层结构,内侧由表面光滑的ptfe材料制成,中间层由金属绕丝或编织网制成,外层由pebax、pu或ptfe材料
制成,顺应性好,在径向和轴向都具备足够的支撑性、抗弯折性以及内外表面光滑性。
63.圆筒状薄膜222优选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薄膜材料制成,具体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薄膜材料优选为涤纶或eptfe。
64.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外鞘管110的内侧穿设有10mm

15mm长的金属保护套管111,近心端裸冠支架210呈收缩状态时至少部分地位于金属保护套管111中,避免近心端裸冠支架210被收缩在外鞘管110中时破坏外鞘管110的内壁。
65.加强圈223整体呈环状,但加强圈223在径向上的形状不限。加强圈223可以呈菱形,强度更高;加强圈223也可以与支撑单环221同样呈正弦线形,加强圈223的宽度小于支撑单环221的宽度且加强圈223的波头数多于支撑单环221的波头数,加工更方便。
66.该升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组件的使用方法如下:
67.步骤1、构建通道,如图16和图17所示,沿血管推动柔性tip头150,直至到达设定位置处。考虑到由四层结构制成的支架输送器100比较硬,在转弯较大的位置处可以先撤除外鞘管110,利用可调弯管120将覆膜支架200送入靶病变位置。
68.步骤2、覆膜支架200抵达靶病变位置后,如图18和图19所示,撤去外鞘管110,露出半膨胀的覆膜支架200;整体前推单腔内管140和单腔内中管130,露出近心端裸冠支架210。
69.步骤3、回撤单腔内管140和单腔内中管130,直至慢性扩张器160对准近心端裸冠支架210;调整好释放角度后,单独回撤单腔内管140,令慢性扩张器160沿径向扩张,被束缚的近心端裸冠支架210随慢性扩张器160的扩张而逐渐膨胀。
70.步骤4、在扩张慢性扩张器160的过程中调整近心端裸冠支架210的角度,直至近心端裸冠支架210与靶病变血管的内壁相贴合。即,在释放近心端裸冠支架210的过程中,可随时根据需要调整近心端裸冠支架210的角度。
71.步骤5、如图20所示,先抽去抽丝191,完全释放远心端覆膜支架220;然后单独前推单腔内管140以令慢性扩张器160缓慢收缩,直至慢性扩张器160与近心端裸冠支架210彻底相分离,完成近心端裸冠支架210的释放和角度调整。
72.该使用方法中,远心端覆膜支架220和近心端裸冠支架210先后分别释放。通过设置可调弯管120和慢性扩张器160,近心端裸冠支架210在缓慢释放的同时还可以调整释放角度,保证近心端裸冠支架210能更精准的锚定在目标位置上,即使目标位置极其有限也能准确锚定,从而实现在生理解剖结构异常复杂且危重性极高的升主动脉病变血管中完成微创手术。
73.在现有技术中,覆膜支架释放时先释放其近端,远端呈收缩状,此时的覆膜支架如同“口袋”状,容易形成“风暴”效应,导致血流对覆膜支架的冲击变大,严重时容易使覆膜支架的近心端移位,甚至刺激到血管内壁从而导致夹层破裂,导致该覆膜支架不适用于当前生理解剖结构异常复杂的升主动脉上。
74.该升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组件能先后分步释放远心端覆膜支架220和近心端裸冠支架210,撤掉外鞘管110后,受直径10mm

15mm的软膜190或绑线束缚的远心端覆膜支架220半释放,柔顺性增强的同时减小了“风暴”效应,进一步提高了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75.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
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