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骨科创伤清洗装置

文档序号:26178803发布日期:2021-08-06 18:2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医疗用骨科创伤清洗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医疗用骨科创伤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骨科创伤患者,特别是腿部或脚部骨折的患者,在进行创伤清洗时,由于不方便医用有创伤的腿部或脚部,需要患者卧床清洗,而临床上没有专用的清洗装置。

现有的骨科创伤用清洗装置操作繁琐,清洗不便,在清洗时很容易污染床铺,且清洗后的残液收集不便,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其清洗装置整体移动不便,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因此,在现有技术总作出进一步的改进,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医疗用骨科床上清洗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医疗用骨科创伤清洗装置,包括推车、清洗装置、两个托起件和储液机构。

所述推车包括底座和承载板,所述底座和所述承载板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底座右端设有一可升降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与所述承载板的右端相连接,所述底座底面设有滚轮。

所述清洗装置包括承托机构和冲洗机构,所述承托机构设于所述承载板上表面,用以放置患者待清洗的肢体,所述冲洗机构设于所述承托机构上方,并通过一连接杆连接于所述支撑杆顶端,以对患者放置于所述承托机构上的肢体进行冲洗。

两所述托起件分别设于所述承载板的前后两侧面上,并与所述承托机构前后相对设置,两所述托起件可前后移动。

所述储液机构包括储液箱和废液箱,所述储液箱设于所述底座上表面,以对所述冲洗机构提供消毒液,所述废液箱与所述储液箱相邻设置,用以收集清洗消毒后所产生的废液。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医疗用骨科创伤清洗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托机构包括收液盒、排液管和承托板。

所述收液盒上端形成为敞口,所述收液盒内部形成有一收集腔,所述敞口和所述收集腔相连通,所述收集腔底壁呈向下凹陷的弧形。

所述排液管一端连通所述收集腔,所述排液管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废液箱。

所述承托板可拆卸的设于所述敞口处,所述承托板形成为弧形,用以放置患者肢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托板上分布有多个漏液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所述收液盒底部设有一导液槽,所述导液槽中部设有一导液孔,所述排液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导液孔内,所述导液槽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为弧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两所述托起件均包括调节件和托板。

所述调节件包括两个左右相对的调节杆和一个横杆,所述承载板前后两侧面上均设有两个安装槽,两所述安装槽左右相对设置,两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分别可前后移动的插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和两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调节件内设有一可对所述调节件进行固定的自锁机构。

所述托板底面设有两个连接柱,两所述连接柱下端连接于所述横杆上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自锁机构包括卡持件和推动件。

每个所述安装槽的右槽壁设有多个卡槽,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两所述调节杆内部均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右腔壁前端均设有一通槽,所述卡持件设于所述通槽内,且所述卡持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所述横杆内设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和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所述推动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其中,所述推动件和所述卡持件形成联动,当所述推动件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卡持件处于第一位置,且所述卡持件的一端插置于所述卡槽内,当所述推动件移动至第四位置时,则可推动所述卡持件移动至第二位置,且所述卡持件的一端移出所述卡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持件前后两侧壁均设有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两所述延伸部和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侧壁之间均设有第一弹性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推动件包括两个推动部、连接部、抵持部和按压部。

两所述推动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

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连接部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推动部的一端,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面设有第二弹性件;

所述抵持部设于所述推动部靠近所述卡持件的一侧,且与所述推动部侧面形成小于90度的夹角,所述卡持件上表面设有一导轮,所述滚轮和所述卡持件的内侧面相抵持;

所述按压部设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承载板的一侧面中部,所述横板靠近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设有一退位槽,所述按压部的一端穿过所述退位槽延伸至所述横杆之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

所述第一套管竖向设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

所述第二套管下端由所述第一套管上端插置于所述第一套管内,且可在所述第一套管内上下移动,所述承载板和所述第二套管相连接,所述第一套管外表面上端设有第一锁紧件,用以对所述第二套管进行固定。

所述第三套管下端由所述第二套管上端插置于所述第二套管内,且可在所述第二套管内上下移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套管上端,所述第二套管外表面上端设有第二锁紧件,用以对所述第三套管进行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冲洗机构包括连接杆、进水管和喷头。

所述连接杆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套管上端转动连接;

所述储液箱内设有一水泵,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相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下表面。

所述喷头设于所述进水管另一端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疗用骨科创伤清洗装置,由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承载板上下相对设置,并通过所述支撑杆进行连接,那么,在使用时,则可将所述底座推入至病床底部,而所述承载板则位于病床上表面,使其架设更加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并在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所述承托机构,可将腿部放置于所述承托机构上,并通过位于所述承托机构上方的冲洗机构对患者伤口进行冲洗消毒,其对伤口冲洗更加的简便快捷,而所述储液箱则可储存消毒液,以便于通过所述冲洗机构进行冲洗,而所述废液箱则可收集废液,避免废液暴露而造成交叉感染,同时,也可通过所述托起健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放置,使得患者肢体放置时更加的舒适。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收液盒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收液盒另一方向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托起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托起件安装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图6中a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号:

推车10;

底座101;

承载板102;

安装槽1021;

卡槽10211;

支撑杆103;

第一套管1031;

第一锁紧件10311;

第二套管1032;

第二锁紧件10321;

第三套管1033;

滚轮104;

清洗装置20;

承托机构201;

收液盒2011;

收集腔20111;

导液槽20112;

导液孔20113;

排液管2012;

承托板2013;

漏液孔20131;

冲洗机构202;

进水管2021;

喷头2022;

连接杆203;

托起件30;

调节件301;

调节杆3011;

第一容置腔30111;

通槽30112;

横杆3012;

第二容置腔30121;

托板302;

连接柱3021;

自锁机构303;

卡持件3031;

延伸部30311;

第一弹性件30312;

导轮30313;

推动件3032;

推动部30321;

连接部30322;

第二弹性件30323;

抵持部30324;

按压部30325;

储液机构40;

储液箱401;

废液箱402。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医疗用骨科创伤清洗装置20。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疗用骨科创伤清洗装置20,包括推车10、清洗装置20、两个托起件30和储液机构40。

所述推车10包括底座101和承载板102,所述底座101和所述承载板102上下相对设置,所述底座101右端设有一可升降的支撑杆103,所述支撑杆103上端与所述承载板102的右端相连接,所述底座101底面设有滚轮104。

所述清洗装置20包括承托机构201和冲洗机构202,所述承托机构201设于所述承载板102上表面,用以放置患者待清洗的肢体,所述冲洗机构202设于所述承托机构201上方,并通过一连接杆203连接于所述支撑杆103顶端,以对患者放置于所述承托机构201上的肢体进行冲洗。

两所述托起件30分别设于所述承载板102的前后两侧面上,并与所述承托机构201前后相对设置,两所述托起件30可前后移动。

所述储液机构40包括储液箱401和废液箱402,所述储液箱401设于所述底座101上表面,以对所述冲洗机构202提供消毒液,所述废液箱402与所述储液箱401相邻设置,用以收集清洗消毒后所产生的废液。

基于上述所述,由于所述底座101和所述承载板102上下相对设置,并通过所述支撑杆103进行连接,那么,在使用时,则可将所述底座101推入至病床底部,而所述承载板102则位于病床上表面,使其架设更加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并在所述承载板102上设置所述承托机构201,可将腿部放置于所述承托机构201上,并通过位于所述承托机构201上方的冲洗机构202对患者伤口进行冲洗消毒,其对伤口冲洗更加的简便快捷,而所述储液箱401则可储存消毒液,以便于通过所述冲洗机构202进行冲洗,而所述废液箱402则可收集废液,避免废液暴露而造成交叉感染,同时,也可通过所述托起健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放置,使得患者肢体放置时更加的舒适。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机构201包括收液盒2011、排液管2012和承托板2013。

所述收液盒2011上端形成为敞口,所述收液盒2011内部形成有一收集腔20111,所述敞口和所述收集腔20111相连通,所述收集腔20111底壁呈向下凹陷的弧形。

所述排液管2012一端连通所述收集腔20111,所述排液管2012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废液箱402。

所述承托板2013可拆卸的设于所述敞口处,所述承托板2013形成为弧形,用以放置患者肢体。

如此,由于所述收集腔20111底壁呈向下凹陷的弧形,那么,使用后的消毒液则可集中于所述收集腔20111底壁水平位置较低处,并通过所述排液管2012排入至所述废液箱402内,其对废液的收集更加的快捷方便,不需要医护人员二次收集,也避免了废液直接暴露而造成交叉感染,由于所述承托板2013形成为弧形,使其可与患者的肢体轮廓具有一定的适配度,从而使得患者的肢体放置更加稳固,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承托板2013长度要小于所述收液盒2011的长度,以避免在冲洗时消毒液流至所述收集盒之外,而所述收集盒左右来那个内侧壁上均设有一台阶面,所述承托板2013的左右两端均形成有与所述台阶面相适配的凸棱,所述承托板2013通过所述凸棱放置于所述台阶面上,同时,在所述收集盒的前后两侧壁上均形成有缺口,以便于患者肢体进行放置,也使得所述承托板2013在不影响使用的同时尽量向所述收集盒底部设置,以避免在消毒时消毒液溅出而打湿床单。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板2013上分布有多个漏液孔20131。

如此,通过在所述承托板2013上设置所述漏液孔20131,在清洗过程中,消毒液可从所述漏液孔20131直接流至所述收集盒内,从而避免了所述承托板2013发生积液,其消毒液的流动更加的快捷彻底。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所述收液盒2011底部设有一导液槽20112,所述导液槽20112中部设有一导液孔20113,所述排液管2012的一端连接所述导液孔20113内,所述导液槽20112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为弧形。

如此,通过在所述所述收液盒2011底部设置所述导液槽20112,那么,当残液进入所述收集盒内以后可快速的流至所述导液槽20112内,而所述述导液槽20112中部设有一导液孔20113,且所述导液槽20112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为弧形,即所述导液槽20112的两端的水平位置要高于所述导液槽20112中部,如此,当残液进入至所述导液槽20112内以后即可快速的向所述导液孔20113内流动,从而使得残液流动更快更加的彻底,避免残液在所述收集盒内堆积。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两所述托起件30均包括调节件301和托板302。

所述调节件301包括两个左右相对的调节杆3011和一个横杆3012,所述承载板102前后两侧面上均设有两个安装槽1021,两所述安装槽1021左右相对设置,两所述调节杆3011的一端分别可前后移动的插置于所述安装槽1021内,所述横杆3012的两端分别和两所述调节杆3011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调节件301内设有一可对所述调节件301进行固定的自锁机构303。

所述托板302底面设有两个连接柱3021,两所述连接柱3021下端连接于所述横杆3012上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托板302的上表面高度与所述承托板2013的高度相持平,以使得患者肢体放置更加的舒适,而两所述调节杆3011的一端分别可前后移动的插置于所述安装槽1021内,那么,通过移动所述调节杆3011则可带动所述托板302的位置进行相应的移动,即在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的体型来对所述托板302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节,其实用性强,适用性广,同时还可通过所述自锁机构303对所述调节件301的位置进行固定,而作为优选的,在所述托板302上还可设置绑带,以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捆绑,避免患者在清洗伤口时因疼痛而对肢体进行移动。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锁机构303包括卡持件3031和推动件3032。

每个所述安装槽1021的右槽壁设有多个卡槽10211,多个所述卡槽10211沿所述安装槽102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两所述调节杆3011内部均设有第一容置腔30111,所述第一容置腔30111右腔壁前端均设有一通槽30112,所述卡持件3031设于所述通槽30112内,且所述卡持件3031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所述横杆3012内设有第二容置腔30121,所述第二容置腔30121和所述第一容置腔30111相连通,所述推动件3032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3011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30121内,且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其中,所述推动件3032和所述卡持件3031形成联动,当所述推动件3032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卡持件3031处于第一位置,且所述卡持件3031的一端插置于所述卡槽10211内,当所述推动件3032移动至第四位置时,则可推动所述卡持件3031移动至第二位置,且所述卡持件3031的一端移出所述卡槽10211。

基于上述所述,由于所述推动件3032和所述卡持件3031形成联动,那么,当所述推动件3032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卡持件3031处于第一位置,且所述卡持件3031的一端插置于所述卡槽10211内,此时,即可将所述调节件301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其前后移动,当所述推动件3032移动至第四位置时,则可推动所述卡持件3031移动至第二位置,即所述卡持件3031的一端移出所述卡槽10211,此时,所述调节件301为解锁状态,即可对所述托板302进行调节,其调节方式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持件3031前后两侧壁均设有一延伸部30311,所述延伸部30311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30111内,两所述延伸部30311和所述第一容置腔30111的侧壁之间均设有第一弹性件30312。

如此,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30312,可帮助将所述卡持件3031由第一位置调节至第二位置。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3032包括两个推动部30321、连接部30322、抵持部30324和按压部30325。

两所述推动部30321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30111内;

所述连接部30322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30121内,所述连接部30322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推动部30321的一端,所述连接部30322远离所述承载板102的一侧面设有第二弹性件30323;

所述抵持部30324设于所述推动部30321靠近所述卡持件3031的一侧,且与所述推动部30321侧面形成小于90度的夹角,所述卡持件3031上表面设有一导轮30313,所述导轮30313和所述卡持件3031的内侧面相抵持;

所述按压部30325设于所述连接部30322靠近所述承载板102的一侧面中部,所述横板靠近所述承载板102的一侧设有一退位槽,所述按压部30325的一端穿过所述退位槽延伸至所述横杆3012之外。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小于90度的夹角为所述抵持部30324靠近所述托板302的一侧面与所述推动部30321的一侧面所形成的夹角,且所述锁紧机构的初始位置为锁紧状态,那么,在使用过程之,通过所述按压部30325进行按压,以使得所述推动件3032由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进行移动,并通过所述抵持部30324对所述卡持件3031进形拉动,以使得所述卡持件3031向所述第一容置腔30111内收缩(即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即所述卡持件3031的一端移出所述卡槽10211,此时即可对调节杆3011的位置进行调节,而反之,当所开对所述按压部30325的按压力后,所述第二弹性件30323则可推动所述推动件3032由第四位位置复位至第三位置,而所述抵持部30324则未对所述滚轮30313104进行抵持,那么,即可通过年所述第一弹性件30312将所述卡持件3031由第二位置推动至第一位置,以对所述调节杆3011的位置进行固定,其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03包括第一套管1031、第二套管1032和第三套管1033。

所述第一套管1031竖向设于所述底座101的上表面。

所述第二套管1032下端由所述第一套管1031上端插置于所述第一套管1031内,且可在所述第一套管1031内上下移动,所述承载板102和所述第二套管1032相连接,所述第一套管1031外表面上端设有第一锁紧件10311,用以对所述第二套管1032进行固定。

所述第三套管1033下端由所述第二套管1032上端插置于所述第二套管1032内,且可在所述第二套管1032内上下移动,所述连接杆20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套管1033上端,所述第二套管1032外表面上端设有第二锁紧件10321,用以对所述第三套管1033进行固定。

如此,由于所述所述第一套管1031竖向设于所述底座101的上表面,而所述第二套管1032下端由所述第一套管1031上端插置于所述第一套管1031内,且可在所述第一套管1031内上下移动,那么,在使用时即可通过对所述第二套管1032进行上下调节,以此来对所述承载板102的高度进行调节,以便于适应不停的使用状况,在调节完成后则可通过所述第一锁紧件10311对所述第二套管1032进行固定,即对所述承载板102的位置进行固定,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锁紧件10311可为锁紧螺钉。

优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洗机构202包括连接杆203、进水管2021和喷头2022。

所述连接杆203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杆2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套管1033上端转动连接;

所述储液箱401内设有一水泵,所述进水管2021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相连接,所述进水管2021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杆203下表面。

所述喷头2022设于所述进水管2021另一端上。

如此,通过在所述储液箱401内设置所述水泵,而所述进水管2021和所述水泵相连接,那么,在使用时,即可通过所述水泵将储液箱401内的消毒液送至所述进水管2021内,并通过所述喷头2022喷洒至患者的伤口处,以对患者伤口进行清洗,而由于所述连接杆2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套管1033上端转动连接,那么即可通过转动所连接杆203进行转动,以对所述喷头2022的位置进行微调,由于所述第三套管1033可上下调节,那么,在使用时可通过所述第三套管1033来对所述喷头2022的高度进行调节,并在调节完成后通过所述第二锁紧件10321对其进行固定,所述第二锁紧件10321为固定螺钉。

作为优选的,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套管1033的外表面上端还设有环形槽,所述连接杆203下表面形成有套接孔,所述套接孔孔口处设有环形凸起,所述连接杆203可转动的套接于所述第三套管1033上端,且所述环形凸起套设于所述环形槽内,在所述连接杆203内设有一置管槽,所述置管槽的一端连通所述套接孔,所述连接杆203底面设有一出管孔,所述置管槽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出管孔,在所述第一套管1031靠近所述储液箱401的一侧设有一进管孔,所述进水管2021穿过所述进管孔进入,并穿过所述第一套管1031、第二套管1032和第三套管1033,再通过所述套接孔进入所述置管槽,最后由所述出管孔穿过,如此,即可避免进水管2021直接暴露在外面,从而容易损坏,缩短其使用寿命,而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水管2021为可伸缩的波纹管,以便于随着所述第二套杆或第三套杆的升降来进行伸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