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RCP术中导管导向装置

文档序号:26288728发布日期:2021-08-17 13:3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ERCP术中导管导向装置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ercp术中导管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在短短几十年中ercp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经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其操作流程如下:

1.插镜:患者一般采取俯卧位或左侧卧位,十二指肠镜经口依次通过食管、胃、进入十二指肠降段,找到十二指肠乳头。

2.插管:选择性插管是顺利进行ercp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经活检孔插入导管,调节角度钮及抬钳器,使导管与乳头开口垂直,将导管插入乳头。多数ercp医师插管成功率应大于85%以上,导丝引导下选择性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3.造影:在透视下经造影导管注入造影剂,在荧光屏上见到胆管或胰管显影,显示病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胰管显影,以防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4.拍片:胰胆管显影后,进行拍片存储。

5.治疗:根据患者胰胆管病变情况,采取不同内镜下治疗措施(如括约肌切开取石、放置引流管或支架缓解胆管梗阻、瘘管支架放置等)。

目前,临床中在插管环节存在以下不足:

在导管进入到肝脏内,通道分为多支路,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掌控其方向,一方面加大了主刀医生的工作负担、工作难度,另一方面是的整个手术过程繁杂,费事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ercp术中导管导向装置,该装置采用左右气囊封堵多余通道的设计,配合控制导丝牵拉气囊,实现对通道的选择,解决现目前临床中盲选、通道选择不准确、导管难以穿入正确通道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为该装置一侧气囊充气,另一侧气囊不充气或是放气,在牵拉固定连接在气囊上的导丝改变气囊的方向,使得其对准导杆需要进入的通道,从而创建了一个可自用选择通道的导管导向通道,使得整个手术过程中,导管进入正确通道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提升了手术的效率与质量,减轻了医护人员导管植入过程中的工作负担。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ercp术中导管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杆、端头软质导管、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一充气导管、第二充气导管、第一操作导丝、第二操作导丝;

所述端头软质导管、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均固定连接在导杆的端头,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内侧固定连接在端头软质导管的对位外侧,端头软管位于第一气囊、第二气囊中间位置,所示第一充气导管、第一操作导丝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气囊上,另一端穿出导杆,第一充气导管、第一操作导丝置于导杆内腔,所述第二充气导管、第二操作导丝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气囊上,另一端穿出导杆,第二充气导管、第二操作导丝置于导杆内腔;

进一步的,所述导杆设有导管通孔、操作导丝通孔、导气管通孔,均贯穿整根导杆;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导丝通孔、导气管通孔于导管通孔对位布置,第一操作导丝、第二操作导丝穿过操作导丝通孔,端头穿出导杆,第一充气导管、第二充气导管穿过导气管通孔,端头穿出导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气导管、第二充气导管分别接通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的内腔;

进一步的,所述端头软质导管与导管通孔同心布置,其二者内径相同,端头软质导管下端面固定连接在导杆端头端面上,端头软质导管与导管通孔构成一个完整的导管导向通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rcp术中导管导向装置的使用方法:

1、患者俯卧位或左侧卧位,十二指肠镜经口依次通过食管、胃、进入十二指肠降段,找到十二指肠乳头。

2、从十二指肠镜活检孔中插入该装置。

3、将该装置插入十二指肠乳头。

4、从导杆导管通孔插入导管。

5、当遇到三岔口通道时,首先先进行判断于左右两通道哪个通道通行。

6、若选择左侧通道通行,则通过第二充气导管对第二气囊充气。

7、通过第一充气导管对第一气囊放气或不对第一气囊充气(第一气囊处于泄气状态)。

8、通过第一操作带丝牵拉第一气囊,使得第一气囊向左倾斜。

9、在第一气囊通过软头软质导管的牵拉下第二气囊也向左倾斜。

10、通过第二操作导丝对第二气囊进行操作,调整第二气囊封堵右侧通道。

11、若选择右侧通道通行,则通过第一充气导管对第一气囊充气。

12、通过第二充气导管对第二气囊放气或不对第二气囊充气(第二气囊处于泄气状态)。

13、通过第二操作带丝牵拉第二气囊,使得第二气囊向左倾斜。

14、在第二气囊通过软头软质导管的牵拉下第一气囊也向左倾斜。

15、通过第一操作导丝对第一气囊进行操作,调整第一气囊封堵右侧通道。

16、端头软质导管与导管通孔构成一个完整的导管导向通道,导管经过该通道通入想要去的肝脏管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装置采用左右气囊封堵多余通道的设计,配合控制导丝牵拉气囊,实现对通道的选择,解决现目前临床中盲选、通道选择不准确、导管难以穿入正确通道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为该装置一侧气囊充气,另一侧气囊不充气或是放气,在牵拉固定连接在气囊上的导丝改变气囊的方向,使得其对准导杆需要进入的通道,从而创建了一个可自用选择通道的导管导向通道,使得整个手术过程中,导管进入正确通道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提升了手术的效率与质量,减轻了医护人员导管植入过程中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ercp术中导管导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ercp术中导管导向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ercp术中导管导向装置的a-a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是附图2中部位9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附图3中部位10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一种ercp术中导管导向装置的导杆及其附属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种ercp术中导管导向装置处于三岔口示意图;

图8是一种ercp术中导管导向装置的右侧导向示意图;

图9是一种ercp术中导管导向装置的左侧导向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导杆,101-导管通孔,102-导气管通孔,103-操作导丝通孔,2-端头软质导管,3-第一气囊,4-第二气囊,5-第一充气导管,6-第二充气导管,7-第一操作导丝,8-第二操作导丝,11-三岔口,12-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阅图1至图9所示,一种ercp术中导管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杆1、端头软质导管2、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第一充气导管5、第二充气导管6、第一操作导丝7、第二操作导丝8;

所述端头软质导管2、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均固定连接在导杆1的端头,所述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内侧固定连接在端头软质导管2的对位外侧,端头软质导管2位于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中间位置,所示第一充气导管、第一操作导丝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气囊上,另一端穿出导杆1,第一充气导管5、第一操作导丝7置于导杆1内腔,所述第二充气导管6、第二操作导丝8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气囊4上,另一端穿出导杆1,第二充气导管6、第二操作导丝8置于导杆1内腔;该装置采用左右气囊封堵多余通道的设计,配合控制导丝牵拉气囊,实现对通道的选择,解决现目前临床中盲选、通道选择不准确、导管难以穿入正确通道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为该装置一侧气囊充气,另一侧气囊不充气或是放气,在牵拉固定连接在气囊上的操作导丝改变气囊的方向,使得其对准导杆12需要进入的通道,从而创建了一个可自用选择通道的导管导向通道,使得整个手术过程中,导管进入正确通道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提升了手术的效率与质量,减轻了医护人员导管植入过程中的工作负担。

所述导杆1设有导管通孔101、操作导丝通孔103、导气管通孔102,均贯穿整根导杆1;

所述操作导丝通孔103、导气管通孔102于导管通孔101对位布置,第一操作导丝7、第二操作导丝8穿过操作导丝通孔103,端头穿出导杆1,第一充气导管5、第二充气导管6穿过导气管通孔102,端头穿出导杆1;第一操作导丝7、第二操作导丝8分别用于牵拉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以改变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的倾斜方向,使其能封堵三岔口11其中的一个通道;

所述第一充气导管5、第二充气导管6分别接通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的内腔;第一充气导管5、第二充气导管6用于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的充放气;

所述端头软质导管2与导管通孔103同心布置,其二者内径相同,端头软质导管2下端面固定连接在导杆1端头端面上,端头软质导管2与导管通孔103构成一个完整的导管导向通道,导管12于该导向通道通入正确的通道;

实施例2

实施例为该本发明的又一封堵通道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一种ercp术中导管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杆1、端头软质导管2、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第一充气导管5、第二充气导管6、第一操作导丝7、第二操作导丝8;

所述端头软质导管2、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均固定连接在导杆1的端头,所述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内侧固定连接在端头软质导管2的对位外侧,端头软质导管2位于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中间位置,所示第一充气导管、第一操作导丝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气囊上,另一端穿出导杆1,第一充气导管5、第一操作导丝7置于导杆1内腔,所述第二充气导管6、第二操作导丝8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气囊4上,另一端穿出导杆1,第二充气导管6、第二操作导丝8置于导杆1内腔;

若导管于三岔口11处选择右侧通道,则通过第一充气导管5对第一气囊3充气,使得第一气囊3鼓起足以封堵通道;通过第二充气导管6对第二气囊4放气或不对第二气囊4充气(第二气囊4处于泄气状态),释放右侧通道,使得右侧通道畅通;通过第二操作导丝8牵拉第二气囊4,使得第二气囊4向左倾斜;在第二气囊4通过软头软质导管2的牵拉下第一气囊3也向右倾斜;通过第一操作导丝7对第一气囊3进行操作,调整第一气囊3封堵左侧侧通道,导管12与导管通孔101内通入,当导管12到达三岔口是在第一气囊3的封堵作用下导管12沿着端头软质导管2向右运动进入右侧通道。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该发明的又一封堵通道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一种ercp术中导管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杆1、端头软质导管2、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第一充气导管5、第二充气导管6、第一操作导丝7、第二操作导丝8;

所述端头软质导管2、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均固定连接在导杆1的端头,所述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内侧固定连接在端头软质导管2的对位外侧,端头软质导管2位于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中间位置,所示第一充气导管、第一操作导丝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气囊上,另一端穿出导杆1,第一充气导管5、第一操作导丝7置于导杆1内腔,所述第二充气导管6、第二操作导丝8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气囊4上,另一端穿出导杆1,第二充气导管6、第二操作导丝8置于导杆1内腔;

若导管于三岔口11处选择左侧通道,则通过第二充气导管6对第二气囊4充气,使得第二气囊4鼓起足以封堵通道;通过第一充气导管5对第一气囊3放气或不对第一气囊3充气(第一气囊3处于泄气状态),释放右侧通道,使得右侧通道畅通;通过第二操作导丝8牵拉第一气囊3,使得第一气囊3向左倾斜;在第一气囊3通过软头软质导管2的牵拉下第二气囊4也向左倾斜;通过第二操作导丝8对第二气囊4进行操作,调整第二气囊4封堵左侧侧通道,导管12与导管通孔101内通入,当导管12到达三岔口是在第二气囊4的封堵作用下导管12沿着端头软质导管2向右运动进入右侧通道。

综上所述,该装置采用左右气囊封堵多余通道的设计,配合控制导丝牵拉气囊,实现对通道的选择,解决现目前临床中盲选、通道选择不准确、导管难以穿入正确通道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为该装置一侧气囊充气,另一侧气囊不充气或是放气,在牵拉固定连接在气囊上的导丝改变气囊的方向,使得其对准导杆需要进入的通道,从而创建了一个可自用选择通道的导管导向通道,使得整个手术过程中,导管进入正确通道简单、方便,易于操作,提升了手术的效率与质量,减轻了医护人员导管植入过程中的工作负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