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的自动助力装置

文档序号:26090913发布日期:2021-07-30 17:5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的自动助力装置

本申请涉及助力装置,特别是涉及模块化的自动助力装置。



背景技术:

轮椅是装有轮子可以帮助替代行走的椅子,分为电动轮椅和手动轮椅。其用于伤员、病员、残疾人居家康复、周转运输、就诊、外出活动的重要移动工具,轮椅它不仅满足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更重要的是方便家属移动和照顾病员,使病员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

普通轮椅一般由框架、前后车轮、左右护膝、脚踏板、左右可拆卸扶手、把手刹车装置、座椅等部分组成。手摇轮椅在普通轮椅基础上,增加手摇装置。电动轮椅在普通轮椅基础上,安装固定电动助力系统,减轻了使用者的体力消耗。现有的电动轮椅,用于电动助力系统的动力安装固定在轮椅本体上,通过电动助力系统驱动后轮的运转,使得轮椅能够自动的前进或后退。

随着共享经济的盛行,共享医疗逐渐被大家所接受,甚至共享轮椅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共享轮椅由于存在反复多次使用,而且多人使用,使用过程中的不注意、不小心,往往会存在容易损坏的问题。另外,由于现有的共享轮椅,其结构较普通轮椅的组成部件多,较现有的普通轮椅增加了多个零部件,而且这些增加的部件,会分散的安装在轮椅的各个部位。而它们工作时,又是组合关联使用。尤其是对于共享电动轮椅而言,其结构更为复杂,部件分散且关联度高。若发生局部结构损坏,就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由于复杂的结构,使得拆卸和安装不便,也就使得维修困难且维修成本高。由于共享轮椅不是单独个人占有,维护和检修的成本就会增加到经营者头上;共享轮椅也较个人占有的轮椅更容易损坏,维修和维护成本更高;而且由于共享轮椅较普通的轮椅而言,结构更复杂,修理和维护的成本更高。因此,现有的共享轮椅存在易损坏且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模块化的自动助力装置,其具有通过模块化的结构组合,将模块单独拆卸并单独维修以降低维护成本的优点。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模块化的自动助力装置,包括轮椅本体、电动助力机构以及轮椅桩;

所述电动助力机构与所述轮椅本体卡扣连接;所述电动助力机构与所述轮椅桩卡扣连接,所述轮椅本体与所述轮椅桩可拆卸连接;

所述电动助力机构包括长条形的外壳、控制器、驱动电机、电动滚轮、电池以及无线传输模块;所述外壳内形成有空腔,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的空腔内,所述电动滚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外壳上并与所述电动滚轮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所述外壳的顶部形成有弧形的卡扣槽,所述外壳通过该卡扣槽与所述轮椅本体卡扣连接;

所述轮椅桩上形成有锁孔,所述锁孔内安装有电子锁,所述轮椅本体上形成有锁链,该锁链与所述电子锁卡扣连接。

本申请所述的模块化的自动助力装置,通过设置可以拆分的轮椅本体和电动助力机构,能够实现单独工作和单独维修。还设置了轮椅桩,用于共享使用的放置和控制。轮椅本体通过电子锁与轮椅桩连接,用户扫描设置在轮椅桩上的二维码然后解锁电子锁,从而可以将轮椅本体与轮椅桩分离。电动助力机构的外壳与轮椅本体卡扣连接,从而电动助力机构也可以与轮椅本体可拆卸的连接。可以实现单独的轮椅使用,或者一起作为电动轮椅使用。由于电动助力机构可与轮椅本体拆卸,使得维修和维护时,可以单独对其一进行处理,这样就简化了处理的手续,降低了处理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轮椅本体的背侧设置有横杆,所述外壳的卡扣槽与该横杆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包括细管段和粗管段,所述细管段置于所述粗管段的一端,且所述细管段的长度与所述卡扣槽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助力机构还包括连接臂,该连接臂安装在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外壳通过该连接臂与所述轮椅桩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臂包括连接柱、旋转节以及弧形卡爪,所述连接柱横向安装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旋转节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的端部固定,所述旋转节的另一端与所述弧形卡爪固定连接;

所述弧形卡爪与所述轮椅桩活动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卡爪为爪手可相对开合的电动夹爪;该电动爪手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相对所述轮椅本体倾斜放置,所述卡扣槽呈长条形。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上设置有两个第一电触点,所述卡扣槽上对应位置设置有两个第二电触点;

两个所述第一电触点与两个所述第二电触点活动连接;

所述轮椅本体上设置有电源接头,两个所述第一电触点与所述电源接头导线连接;

所述第二电触点与所述电池导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轮椅桩上设置有电源插座,所述电源接头与该电源插座活动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轮椅本体上设置有gps模块和蓝牙通信模块。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模块化的自动助力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模块化的自动助力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示例性的轮椅本体与电动助力机构装配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的轮椅本体与电动助力机构装配关系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横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外壳与横杆装配关系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模块化的自动助力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模块化的自动助力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示例性的轮椅本体与电动助力机构装配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的轮椅本体与电动助力机构装配关系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示例性的横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外壳与横杆装配关系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请参阅图1-图6,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模块化的自动助力装置,包括轮椅本体10、电动助力机构20以及轮椅桩50;

所述电动助力机构20与所述轮椅本体10卡扣连接;所述电动助力机构20与所述轮椅桩50卡扣连接,所述轮椅本体10与所述轮椅桩50可拆卸连接;

所述电动助力机构20包括长条形的外壳21、控制器(未图示)、驱动电机22、电动滚轮23、电池(未图示)以及无线传输模块;所述外壳21内形成有空腔,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21的空腔内,所述电动滚轮23转动安装在所述外壳21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22安装在所述外壳21上并与所述电动滚轮23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2和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外壳21内并与所述驱动电机22电连接;

所述外壳21的顶部形成有弧形的卡扣槽(未图示),所述外壳21通过该卡扣槽与所述轮椅本体10卡扣连接;

所述轮椅桩50上形成有锁孔(未图示),所述锁孔内安装有电子锁(未图示),所述轮椅本体10上形成有锁链11,该锁链11与所述电子锁卡扣连接。其中,无线传输模块用于数据传输和交互,包括向云服务器传输数据、向移动终端传输数据以及向其他设备传输数据。

本申请所述的模块化的自动助力装置,通过设置可以拆分的轮椅本体10和电动助力机构20,能够实现单独工作和单独维修。还设置了轮椅桩50,用于共享使用的放置和控制。轮椅本体10通过电子锁与轮椅桩50连接,用户扫描设置在轮椅桩50上的二维码然后解锁电子锁,从而可以将轮椅本体10与轮椅桩50分离。电动助力机构20的外壳21与轮椅本体10卡扣连接,从而电动助力机构20也可以与轮椅本体10可拆卸的连接。可以实现单独的轮椅使用,或者一起作为电动轮椅使用。由于电动助力机构20可与轮椅本体10拆卸,使得维修和维护时,可以单独对其一进行处理,这样就简化了处理的手续,降低了处理成本。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轮椅本体10的背侧设置有横杆30,所述外壳21的卡扣槽与该横杆30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横杆30设置在高于后轮的转轴的位置,甚至,横杆30位于轮椅本体10的2/3的高度位置。横杆30横向摆放,并且横杆3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轮椅本体10的框架上。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横杆30包括细管段31和粗管段32,所述细管段31置于所述粗管段32的一端,且所述细管段31的长度与所述卡扣槽的长度相等。进一步的,外壳21上形成有限位槽,横杆30的粗管段32形成有限位凸块33,限位槽与限位凸块33可拆卸配合连接;进一步的,限位槽与限位凸块33紧密配合。进一步的,横杆30上还形成有抵接环34,该抵接环34固定在所述限位凸块33的远离细管段31的一端。抵接环34用于抵挡外壳21的行程,防止外壳21运动超程。安装连接时,将外壳21的卡扣槽的开口端套近细管段31,然后横向移动外壳21,使得外壳21的卡扣槽套接在粗管段32上;并且限位槽与限位凸块33配合安装,从而防止外壳21相对于横杆30的转动,使得外壳21只能相对于横杆30横向移动。当外壳21移动到抵接环34处时,对外壳21进行抵挡,同时外壳21与粗管段32紧密配合,使得外壳21与促管段连接紧固。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动助力机构20还包括连接臂40,该连接臂40安装在所述外壳21的一侧,所述外壳21通过该连接臂40与所述轮椅桩50卡扣连接。设置连接臂40,能够帮助提高外壳21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电动助力机构20单独使用时的放置稳定。电动助力机构20可以通过连接臂40紧固连接在轮椅桩50上。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40包括连接柱41、旋转节42以及弧形卡爪43,所述连接柱41横向安装固定在所述外壳21上,所述旋转节4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41的端部固定,所述旋转节42的另一端与所述弧形卡爪43固定连接;

所述弧形卡爪43与所述轮椅桩50活动卡扣连接。使用时,弧形卡爪43可以在旋转节42的带动下沿着连接柱41的轴线转动,从而可以改变弧形卡爪43的夹持角度和开口方向,进而提供了夹持的方向改变的可调节。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卡爪43为爪手可相对开合的电动夹爪;该电动爪手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电动夹爪可以提供电动的开合功能,从而其爪手可以相对打开或闭合,使得夹持更方便。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1相对所述轮椅本体10倾斜放置,所述卡扣槽呈长条形。这样的放置角度和形状,能够提供斜向的动力给轮椅本体10,并且能够减小外壳21的体积,在占用空间小的同时,提供了动力和支撑,进而保证了轮椅本体10作为电动轮椅时使用的效果。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横杆3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电触点,所述卡扣槽上对应位置设置有两个第二电触点;

两个所述第一电触点与两个所述第二电触点活动连接;

所述轮椅本体10上设置有电源接头(图未示),两个所述第一电触点与所述电源接头导线连接;

所述第二电触点与所述电池导线连接。

当外壳21与横杆30连接紧密后,第一电触点与第二电触点抵接,并且连接紧密,这时就形成了从轮椅本体10到电池的开环回路,当电源接头连接在供电设备上时,就能够给电池充电。这样,当归还轮椅本体10和电动助力机构20的时候,轮椅本体10、电动助力机构20以及轮椅桩50安装紧固,这时可以通过电源接头连接在电源上,以提供电池的充电可能。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轮椅桩50上设置有电源插座(图未示),所述电源接头与该电源插座活动插接。电源插座以提供电源接头的充电可能。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轮椅本体10上设置有gps模块和蓝牙通信模块。设置gps模块用于对轮椅本体10的定位,以便找到轮椅。设置蓝牙通信模块用于方便用户或者服务器配对,以便短距离的数据通信。

本申请示例性的模块化的自动助力装置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模块化的自动助力装置,实现了普通轮椅、电动轮椅、智能轮椅等多种形式的可能,并且可以分拆使用。由此,不仅可以组合使用、分拆使用,而且可以组合维修、分拆维修。

本申请的轮椅桩50上设置二维码,二维码与轮椅本体10对应设置,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例如手机)扫描二维码信息,通过云服务器或者蓝牙传输,使得锁孔内的电子锁解锁,然后轮椅桩50与轮椅本体10解锁并分离。解锁轮椅本体10与轮椅桩50后,还需要将电动助力机构20于轮椅桩50分离才能使用电动助力机构20,此时需要扫描电动助力机构20上的二维码,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连接臂40与轮椅桩50解锁并分离。

解锁后的轮椅本体10与电动助力机构20,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解锁轮椅本体10,作为普通轮椅使用;若单独解锁轮椅本体10,需要将电动助力机构20与轮椅本体10分离。

本申请中的电动助力机构20,设置有外壳21,其余结构包裹在外壳21内,从而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这样能够很好的保护其余结构的安全,不易损坏。轮椅本体10可以采用普通的轮椅,也可以采用可折叠轮椅,甚至还可以采用电动轮椅,其结构的复杂程度无影响。这样,即使结构简单的轮椅,也可以在本申请中组合成可以共享使用的电动轮椅,而且维护和维修成本低,使得轮椅共享和经济效益达到很好的平衡,能够更好的鼓励共享轮椅的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