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78605发布日期:2021-08-06 18:2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锚定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锚定器械。



背景技术:

人体心脏瓣膜常见发病为瓣膜关闭不全,瓣叶脱垂等。以二尖瓣为例,在心脏收缩期,左心室的一部分血液通过关闭不全的二尖瓣口向左心房反流。左心房同时接收来自左心室反流的血液和肺静脉输入的血液,左心房血容量大幅增加、压力升高,导致左心房肥大。在心脏舒张期,更多的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使左心室因收缩加强而发生肥大,从代偿期演进到失代偿期后,左心房和左心室均发生心力衰竭,进而依次出现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右心房肥大、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传统治疗手段包括积极地进行外科手术方法,或姑息性地以药物对抗不可避免的心力衰竭。其中,外科手术方法还包括瓣膜置换术和瓣膜成形术。在外科手术方法中,典型的开胸手术侵入性大,需要建立体外循环,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风险。患者很多耐受不了巨大的外科风险。

目前微创经导管治疗二、三尖瓣反流常用技术为瓣膜置换,瓣环修复。其中,瓣环置换技术一个难点为将置换装置可靠地固定在人体心脏组织上,而锚定技术则是目前常用的固定方法之一。瓣环修复技术则需要锚定心脏的预设目标软组织,从而通过牵引预设锚定点使得瓣膜成形,或固定修复装置。而经导管治疗瓣叶脱垂常用技术为在瓣叶上建立人工腱索,然后锚定在心房组织上。

综上所述,可靠的锚定装置在经导管治疗结构性脏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锚定器械,不仅可提高锚定力并可维持较稳定的锚定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锚定器械,其包括:芯轴;锚定结构,其连接所述芯轴;套轴,其可活动地套接于所述芯轴上;以及夹持结构,其连接所述套轴;其中,所述锚定结构可用于锚定目标组织,所述芯轴可相对于所述套轴轴向移动以带动所述锚定结构由非夹持位置移动至夹持位置,且所述夹持结构可由释放状态切换至夹持状态,以夹持锚定于所述锚定结构上的所述目标组织。

可选地,所述锚定结构可周向旋转以锚定所述目标组织。

可选地,所述锚定结构包括单头螺旋式锚定件、双头螺旋式锚定件、多头螺旋式锚定件中的一个。

可选地,当所述锚定结构周向旋转以锚定所述目标组织时,所述锚定结构可同时相对于所述夹持结构轴向移动,以由所述夹持位置移动至所述非夹持位置。

可选地,所述套轴包括轴向套接的外套轴和内套轴;所述夹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夹持臂和至少两个枢转臂;其中,各所述夹持臂枢接所述内套轴,各所述枢转臂分别枢接各所述夹持臂和所述外套轴;其中,所述外套轴可相对于所述内套轴轴向移动,以经由各所述枢转臂带动各所述夹持臂枢转,而供所述夹持结构在所述释放状态和所述夹持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夹持结构包括两个所述夹持臂和两个所述枢转臂;所述两个夹持臂对称设置在所述内套轴的相对两侧,且各所述夹持臂的一端分别枢接所述内套轴的末端;所述两个枢转臂的设置位置与所述两个夹持臂的设置位置各自对应,且各所述枢转臂的相对两端分别枢接各所述夹持臂的中段位置和所述外套轴的末端。

可选地,所述外套轴可沿其轴向相对于所述内套轴往复移动,以使所述外套轴的所述末端与所述内套轴的所述末端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加或减小;其中,当所述外套轴的所述末端与所述内套轴的所述末端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加时,可经由所述两个枢转臂带动所述两个夹持臂枢转,以使所述两个夹持臂之间的夹合角度增加;当所述外套轴的所述末端与所述内套轴的所述末端之间的间隔距离减小时,可经由所述两个枢转臂带动所述两个夹持臂枢转,以使所述两个夹持臂之间的夹合角度减小。

可选地,所述锚定器械还包括设于各所述夹持臂上的防脱部,用于当所述夹持结构处于所述夹持状态时,防止所述目标组织从所述夹持结构中脱落。

可选地,所述防脱部包括设于所述夹持臂的边缘上的尖刺。

可选地,所述芯轴穿设于所述内套轴中;当所述锚定结构锚定所述目标组织之后,所述芯轴可相对于所述内套轴轴向移动,以使所述锚定结构由所述非夹持位置移动至所述夹持位置,并借由所述外套轴相对于所述内套轴轴向移动,以使所述夹持结构由所述释放状态切换至所述夹持状态,以夹持锚定于所述锚定结构上的所述目标组织。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锚定器械,利用锚定结构与夹持夹持相配合,不仅可提高锚定器械的锚定力,亦可提供较稳定的锚定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至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锚定器械的处于不同操作状态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至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锚定器械用于锚定心脏目标组织的不同操作状态的实施例示意图。

元件标号

10:锚定器械;

20:芯轴;

30:锚定结构;

40:套轴;

42:外套轴;

44:内套轴;

50:夹持结构;

52:夹持臂;

54:枢转臂;

60:防脱部;

62:尖刺;

70:目标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实现。

请参考图1至图3,其分别为本申请的锚定器械10处于不同操作状态的实施例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申请的锚定器械10主要包括芯轴20、锚定结构30、套轴40、夹持结构50。

锚定结构30连接于芯轴20上,可用于锚定目标组织70(参考图4至图7)。

于本实施例中,锚定结构30可通过周向旋转以锚定目标组织。

可选地,锚定结构30可例如为单头螺旋式锚定件、双头螺旋式锚定件、或多头螺旋式锚定件。

夹持结构50连接至套轴40上,并可在夹持状态(参考图3所示状态)与释放状态(参考图1和图2所示状态)之间切换。

于本实施例中,套轴40可包括轴向套接的外套轴42和内套轴44,夹持结构50可包括至少两个夹持臂52和至少两个枢转臂54。

其中,各夹持臂52枢接内套轴44,各枢转臂54分别枢接各夹持臂52和外套轴42。

于本实施例中,外套轴42可相对于内套轴44轴向移动,以经由各枢转臂54带动各夹持臂52枢转,而供夹持结构50在释放状态和夹持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夹持结构50可包括两个夹持臂52和两个枢转臂54(即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其中,两个夹持臂52可对称设置在内套轴44的相对两侧,且各夹持臂52的一端分别枢接内套轴44的末端,两个枢转臂54的设置位置可与两个夹持臂5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且各枢转臂54的相对两端可分别枢接各夹持臂52的中段位置和外套轴42的末端。

于本实施例中,外套轴42可沿其轴向相对于内套轴44往复移动,以使外套轴42的末端与内套轴44的末端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加或减小。

具体地,当外套轴42的末端与内套轴44的末端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加时,可经由两个枢转臂54带动两个夹持臂52枢转,以使两个夹持臂52之间的夹合角度增加;当外套轴42的末端与内套轴44的末端之间的间隔距离减小时,可经由两个枢转臂54带动两个夹持臂52枢转,以使两个夹持臂52之间的夹合角度减小。

可选地,锚定器械10还包括设于各夹持臂52上的防脱部60,用于当夹持结构50处于夹持状态时,防止目标组织从夹持结构50中脱落。

于本实施例中,防脱部60可包括设于夹持臂52的边缘上的尖刺62。

套轴40可活动地套设在芯轴20上,通过令芯轴20相对于套轴40轴向移动,以带动连接至芯轴20的锚定结构30由非夹持位置(参考图1所示状态)移动至夹持位置(参考图2所示状态),再令夹持结构50由释放状态切换至夹持状态(参考图3所示状态),以夹持锚定于锚定结构30上的目标组织。

可选地,当锚定结构30周向旋转以锚定目标组织时,锚定结构30可同时相对于夹持结构50轴向移动,以由夹持位置移动至非夹持位置。

可选地,锚定结构30相对于夹持结构50轴向移动和周向旋转也可分别独立控制,亦即,当锚定结构30周向旋转以锚定目标组织时,锚定结构30不会相对于夹持结构50轴向移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芯轴20可穿设于内套轴44中,其中,当锚定结构30锚定目标组织之后,芯轴20可相对于内套轴44轴向移动,以使锚定结构30由非夹持位置移动至夹持位置,并借由外套轴42相对于内套轴44轴向移动,以使夹持结构50由释放状态切换至夹持状态,以夹持锚定于锚定结构30上的目标组织。

以下将结合图4至图7详细描述本申请的锚定器械10的操作步骤:

步骤1,令锚定结构30处于夹持位置且令夹持结构50处于夹持状态,并借由输送系统(未示出)将锚定器械10输送至待锚定的目标组织70(例如心脏瓣环)附近(如图4所示)。

步骤2,令夹持结构50由夹持状态切换至释放状态,以供锚定结构30针对目标组织70执行锚定操作(参考图5)。

步骤3:在锚定结构30锚定目标组织70之后,可通过令芯轴20相对于套轴40轴向移动,以使锚定结构30相对于夹持结构50由非夹持位置移动至夹持位置,以借由锚定结构30将目标组织提拉至夹持结构50的两个夹持臂52之间(参考图6)。

步骤4,令夹持结构50由释放状态切换至夹持状态,以夹持锚定于锚定结构30上的目标组织(参考图7)。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供的锚定器械,在锚定结构锚定目标组织后,可进一步借由夹持结构夹持锚定于锚定结构上的目标组织,不仅可辅助提高锚定结构的锚定力,亦可提供较稳定的锚定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