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79300发布日期:2021-08-06 18:26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兽用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猪病毒性腹泻主要是指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orv)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病毒感染而导致的猪胃肠性疾病,具有冬春季多发、仔猪易感等特点,均呈现呕吐、水样腹泻、脱水、消瘦等临床症状,常出现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情况,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三种病毒致病机理相似,猪传染胃肠炎引起的腹泻最为严重,可造成胃底出血、肠壁变薄、肠绒毛脱落等病变;猪流行性腹泻仅次之,可造成胃底卡他性胃炎等病变;猪轮状病毒性腹泻较为缓和,可造成小肠绒毛萎缩等病变。

猪病毒性腹泻在我国大部分省市和地区均有发生,其中针对猪轮状病进行血清学调查,阳性率为83%,阳性猪场为100%。由此可见,猪病毒性腹泻对我国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发病率远超过呼吸道疾病,已对养殖业造成重要的经济损失。

猪病毒性腹泻一般采用免疫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但是常因为诸多原因而导致免疫失败,例如疫苗质量、运输储存、猪场情况、病原类型、疫苗是否匹配、是否全群免疫、操作是否规范等。而免疫失败会则导致病毒卷土重来,更有甚者产生变异,或继发混合感染,难以再次通过疫苗进行免疫,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相对于疫苗免疫的不确定性和相对较高的成本,使用中药进行防治具有良好的天然优势。中药含有众多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抗菌作用、解热抗炎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等,组成复方后,能够从多靶点对机体进行治疗和调整,达到携同增效的效果。

据研究表明,清热类中药大多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功效,对于病毒性疾病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根据中兽医基础理论,发生猪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于猪脾胃失职、升降功能失调,导致湿邪入侵、水谷不化、伤食积热,引发腹泻。因此防治病毒性腹泻应以燥湿解毒、和胃健脾、涩肠止泻为主,故开发具有燥湿解毒、和胃止呕、健脾益气、涩肠止泻、固本培元作用的中兽药制剂,可有效抑制病毒繁殖、增强仔猪食欲,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病毒的抵抗力,增强体质,降低腹泻危害,促进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速效高效、安全可靠的用于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从根本上调整猪群状态,解决疾病发生问题,该口服液辨证论治、配伍合理,提供了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新思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于该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包含基于中药口服液处方及制备方法的粉剂、颗粒剂或可溶性粉。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含有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由金银花、黄芩、茵陈、乌蔹莓、栀子、龙胆、丹参、陈皮、南沙参、女贞子、甘草制成。

进一步,所述活性成分由金银花25-40份、黄芩20-35份、茵陈15-25份、乌蔹莓15-25份、栀子10-20份、龙胆10-18份、丹参8-15份、陈皮7-12份、南沙参7-12份、女贞子8-12份、甘草4-9份制成。

进一步,所述活性成分由金银花30-35份、黄芩25-30份、茵陈18-22份、乌蔹莓15-20份、栀子14-18份、龙胆10-15份、丹参10-12份、陈皮8-10份、南沙参8-10份、女贞子8-10份、甘草5-8份制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成分由金银花32份、黄芩28份、茵陈20份、乌蔹莓18份、栀子16份、龙胆13份、丹参11份、陈皮9份、南沙参9份、女贞子9份、甘草6份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重量配比分别称取金银花、黄芩、茵陈、栀子、乌蔹莓、龙胆、丹参、陈皮、女贞子、甘草各味中药,备用;

(2)将步骤(1)中称取的各种药材分别进行粉碎,将金银花粉末与黄芩粉末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1;将龙胆粉末、南沙参粉末、甘草粉末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2;将茵陈粉末、乌蔹莓粉末、栀子粉末、丹参粉末、陈皮粉末、女贞子粉末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3,备用;

(3)制备浓缩液1,具体方法为:采用煎煮法,将混合物2浸泡在8-10倍量的水中,加热,待温度达到80℃-90℃后加入混合物1并搅拌均匀,提取3次,每次60min,滤过,合并滤液,在60℃、0.08-0.12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3-1.08(60℃),得到浓缩液1,备用;

(4)利用混合物3提取制备浓缩液2,具体方法为:采用闪式提取法,将混合物3加入8-10倍量的70%乙醇混合均匀,在40℃-50℃的温度下提取1.5-2min,分离药渣,重复提取两次,合并提取液,在60℃、0.08-0.12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得到浓缩液2,备用;

(5)取浓缩液1进行醇沉,醇沉后,分离沉淀,得上清液,上清液在60℃、0.08-0.12mpa的条件下经减压浓缩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到浓缩液3;

(6)合并浓缩液2和浓缩液3,依次加入聚山梨酯-80、20%苯甲酸乙醇溶液、10%尼泊金乙酯乙醇溶液、无水亚硫酸钠、丙二醇,混合均匀,调节ph至4.5-6.5,加水定容至100体积份,过滤,装瓶,封口,灭菌,即得。

为了更好地制备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步骤(1)中超微粉碎至各味中药粉末的粒度为10-25μm。

为了更好地制备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步骤(5)中醇沉提取具体操作应为:在60℃下,将乙醇缓缓加入浓缩液1中,边加边快速搅拌,使含醇量达到60%-70%,静置24h。

为了更好地制备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步骤(6)中调节ph的过程使用的调节剂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为了更好地制备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的中药口服液,步骤(6)中过滤为采用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

本发明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制得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口服液、粉剂、颗粒剂或可溶性粉。

本发明用于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处方的组方原则为:金银花与黄芩清热解毒、泻火燥湿、止痢,都有很好的抗病毒作用,为君药;甘草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乌蔹莓清热利湿,二者均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能够增强黄芩和金银花的止痢作用和抗病毒效果,为臣药;栀子、龙胆、丹参行气活血、泻三焦湿热,辅助金银花黄芩清热解毒,为佐药;陈皮、南沙参、女贞子、茵陈补阴健胃,能够缓解因腹泻造成的肠道紊乱和脱水,为使药。

本发明用于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组方独特,标本兼治,以金银花、黄芩等抗病毒中药为主要核心,兼具抗菌、抗病毒双重作用以防止继发感染或并发症,同时栀子、丹参、陈皮等中药调整肠道菌群、保护胃黏膜、缓和泻痢情况,抑制病毒复制,给机体创造适宜恢复环境,女贞子、南沙参则调节机体免疫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甘草兼具上述中药的抗菌、抗病毒、抗溃疡、缓解痉挛等数种作用,调和诸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本发明用于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组方合理、科学,各中药组分之间发挥协同作用,作用靶点众多,功效显著;

本发明用于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对畜禽病毒性腹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引起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有良好的抑制及杀灭作用;

本发明用于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除了对畜禽病毒性腹泻疾病有良好治疗作用之外,对其他致病性细菌引起的腹泻疾病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能够同时防控多种细菌、病毒性疾病;

本发明用于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能够有效缓解病毒性腹泻引起的胃肠病变,如肠壁透明、肠粘膜脱落、胃底出血等症状,能够有效缓解腹泻症状,在抑杀病毒的同时保护胃肠道,减少胃肠道损伤,促进病畜愈后良好;

本发明用于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本发明用于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和闪提技术,能够最大限度保留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并且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洁,产品质量稳定、可控,能源消耗少,生产成本低,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本发明用于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使用方便、快捷,适用于兽医临床应用,与规模化养殖相适应,可以弥补疫苗免疫失败带来的损失,减少抗病毒化药的应用,保证食品安全,无残留,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对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工艺条件及优点作用更加清楚明白,结合以下实施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实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中药口服液的制备

(1)按照重量配比分别称取金银花20份、黄芩15份、茵陈10份、乌蔹莓10份、栀子8份、龙胆7份、丹参6份、陈皮5份、南沙参5份、女贞子5份、甘草3份备用;

(2)将步骤(1)中称取的各种药材分别进行粉碎,将金银花粉末与黄芩粉末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1;将龙胆粉末、南沙参粉末、甘草粉末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2;将茵陈粉末、乌蔹莓粉末、栀子粉末、丹参粉末、陈皮粉末、女贞子粉末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3,备用;

(3)制备浓缩液1,具体方法为:采用煎煮法,将混合物2浸泡在8-10倍量的水中,加热,待温度达到80℃-90℃后加入混合物1并搅拌均匀,提取3次,每次60min,滤过,合并滤液,在60℃、0.08-0.12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3-1.08(60℃),得到浓缩液1,备用;

(4)利用混合物3提取制备浓缩液2,具体方法为:采用闪式提取法,将混合物3加入8-10倍量的70%乙醇混合均匀,在40℃-50℃的温度下提取1.5-2min,分离药渣,重复提取两次,合并提取液,在60℃、0.08-0.12mpa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得到浓缩液2,备用;

(5)取浓缩液1进行醇沉,具体方法为:在60℃下,将乙醇缓缓加入浓缩液1中,边加边快速搅拌,使含醇量达到60%-70%,静置24h后,分离沉淀,得上清液,上清液在60℃、0.08-0.12mpa的条件下经减压浓缩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到浓缩液3;

(6)合并浓缩液2和浓缩液3,依次加入聚山梨酯-80、20%苯甲酸乙醇溶液、10%尼泊金乙酯乙醇溶液、无水亚硫酸钠、丙二醇,混合均匀,调节ph至4.5-6.5,加水定容至100体积份,过滤,装瓶,封口,灭菌,即得。

步骤(3)、步骤(4)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根据所需有效成份,将组方分为水提和醇提两部分。

水提部分工艺筛选:按重量配比分别称取金银花20份、黄芩15份、龙胆7份、南沙参5份、甘草3份按照水平因素(见表1)和正交试验l9(34)(见表2)进行提取,料液比为1:10,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3-1.08(60℃),主要测定黄芩苷、绿原酸的含量及多糖提取率,并对测定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表4。

表1因素水平表

表2水提l9(34)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

表3方差分析表

*f0.05(2,2)=19,**f0.01(2,2)=99

由表3可得,c因素提取温度对黄芩苷、绿原酸含量和多糖提取率有极显著影响,a因素提取次数对黄芩苷、绿原酸含量和多糖提取率有显著影响;b因素提取时间对黄芩苷、绿原酸含量和多糖提取率无显著影响。

由表2可得,从黄芩苷来看,最优组合为a3b1c3;从绿原酸含量来看,最优组合为a3b2c3;从多糖提取率来看,最优组合为a3b1c3。综合以上,得出最优组合为a3b1c3。

醇提部分工艺筛选:按照茵陈10份、乌蔹莓10份、栀子8份、丹参6份、陈皮5份、女贞子5份进行称量,加入70%乙醇按照不同的提取方法重复提取两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60℃),测定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结果见表4。

表4提取方法

根据表4可得,使用闪式提取法进行提取具有明显优势,故采用闪式提取法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具体见表5、表6。

表5因素水平表

表6醇提l9(34)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

表7方差分析表

*f0.05(2,2)=19,**f0.01(2,2)=99

由表7可得,a因素提取次数对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有显著影响,对总黄酮有极显著影响;b因素溶剂浓度对总黄酮含量有显著影响,对总环烯醚萜苷无显著影响;c因素料液比对总环烯醚萜苷和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影响。

由表6可得,从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来看,最优组合为a3b2c2;从总黄酮含量来看,最优组合为a2b2c3。因为a因素对总黄酮苷有极显著影响,且从总环烯醚萜苷来看a2与a3相差不大,故此处选择a2;c因素对两者均无显著影响,故综合考虑选c2;综合以上,得出最优组合为a2b2c2。

经试验验证,绿原酸在80℃-90℃的水中的溶解度相对较高,并且高温条件会破坏黄芩中黄芩内源酶的活性。在上述条件下对金银花和黄芩进行提取,可有效提高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溶出度,防止黄芩苷降解,从而提高提取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而闪式提取法则具有提取温度低、提取速度快、提取范围广、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等优点,并且高效、节省能源和试剂、操作简便等优点,能够在不破坏有效成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提取出有效成分。闪式提取法可有效提高栀子苷、原儿茶醛、熊果酸、齐墩果酸等主要有效成分的转移率,增加其在提取液中的含量。

实施例2

按照重量配比分别称取金银花25份、黄芩20份、茵陈15份、乌蔹莓15份、栀子10份、龙胆10份、丹参8份、陈皮6份、南沙参6份、女贞子6份、甘草4份。按实施例1制备方法制备。

实施例3

按照重量配比分别称取金银花28份、黄芩23份、茵陈16份、乌蔹莓16份、栀子12份、龙胆11份、丹参9份、陈皮7份、南沙参7份、女贞子7份、甘草5份。按实施例1制备方法制备。

实施例4

按照重量配比分别称取金银花30份、黄芩25份、茵陈18份、乌蔹莓18份、栀子14份、龙胆12份、丹参10份、陈皮8份、南沙参8份、女贞子8份、甘草6份。按实施例1制备方法制备。

实施例5

按照重量配比分别称取金银花32份、黄芩28份、茵陈20份、乌蔹莓18份、栀子16份、龙胆13份、丹参11份、陈皮9份、南沙参9份、女贞子9份、甘草6份。按实施例1制备方法制备。

为进一步证明本发明防治猪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中药口服液的效果,申请人对本发明中药口服液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试验,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中药口服液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本发明中药口服液抗小鼠试验性腹泻试验,考察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对小鼠腹泻的抑制作用。

1材料

试验药物:本发明实施例1、2、3、4、5制备的中药口服液;对照药物:中药口服液ⅰ,生理盐水。

试验动物:spf级小鼠,80只,雌雄各半,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2方法

试验共设8组,每组10只,禁食12h后进行给药,分组情况及给药情况具体见表8。给药完毕0.5h后除空白对照组之外每只小鼠均灌服番泻叶煎剂0.3ml,灌服完毕将小鼠单个放在垫有滤纸及铁丝网的鼠笼内,观察腹泻情况。小鼠大便大致可分为5种:正常便、外形正常但含水分较多的粪便、外形不正常的软便、水样便及黏液便,前两种视为正常便,后3种为腹泻便。小鼠每腹泻1次换1次垫纸,每隔1h累积计算小鼠腹泻次数,连续观察6h。根据腹泻频率及腹泻发生率判定中药口服液抗试验性腹泻作用的强弱。

表8试验分组及用药情况

其中,中药口服液ⅰ的制备方法按照专利cn105250449a中处方及方法进行制备,具体过程如下:取黄连30份、金银花30份、黄芪20份、陈皮30份、白术30份、黄芩30份、马齿苋30份、甘草30份,粉碎至60-80目,将粉碎的中药粉加入1份乳酸菌(104-106个/g),在加入10倍量的水,在36℃恒温培养32个小时,滤过,灌装,灭菌,获得发酵中药口服液ⅰ。

3结果与分析

具体结果见表9。在腹泻总次数方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第1-5组腹泻总次数明显减少,药物对照组则是略微减少。在平均腹泻次数方面,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第1-5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药物对照组则是有显著差异(p<0.05);与药物对照组相比,第1-5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第1-5组组间无显著差异。

表9中药口服液及白头翁口服液对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的影响结果

注:1)不同字母大小之间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小写字母之间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之间表示无显著差异;2)在平均腹泻次数上,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第1-6组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15;与药物对照组中药口服液ⅰ相比,第1-5组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

4结论

本发明中药口服液能显著抑制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且显著优于对照药物中药口服液ⅰ(按照专利cn105250449a中处方及方法制备),其中本发明实施例5的中药口服液效果最好,是本发明的最优处方。说明本发明的中药口服液能够减少腹泻次数,缓解腹泻,效果明显。

试验例2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1材料

试验药物:本发明实施例1、2、3、4、5制备的中药口服液;对照药物:按照专利cn106039260a中处方及方法制备的中药提取液ⅱ,生理盐水。

试验动物:spf级小鼠,70只,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2方法

试验分为7组,每组10只,禁食24h(自由饮水)后,每组小鼠按照表10灌服相应中药口服液0.3ml/只,药物对照组灌服中药提取液ⅱ0.3ml/只,空白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0.5h后每只小鼠灌服碳素墨水0.1ml,2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小鼠腹腔剪取小肠肠管,上端至幽门部,下端至回盲部,测量幽门到墨水最远运行端以及幽门到回盲端的长度,记录。

表10中药口服液分组情况

其中,中药提取液ⅱ按照专利cn106039260a中处方及方法进行制备,具体如下:取金银花15份、黄连10份、黄芩10份、干姜15份、当归8份,白花蛇舌草15份、半枝莲10份、木香10份、青黛15份、熟地15份、山药15份、白芷15份、六神曲10份、甘草10份,加10倍量水进行煎煮,共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45min,第二次煎煮30min,过滤,合并滤液,经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0.5-0.8倍,灌封,灭菌,即得中药提取液ⅱ。

3测定指标

推进率=幽门到墨水最远运行端/幽门到回盲端的长度

中药口服液抑制率=[(空白对照组推进率-中药口服液抑制率)/空白对照组推进率]×100%

对照药物抑制率=[(空白对照组推进率-药物组推进率)/空白对照组推进率]×100%

4结果与分析

具体结果见表11。在推进率方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第1-5组和药物对照组都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抑制率方面,第1-5组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以第五组的抑制率36.84%为最高。

表11中药口服液口服液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注:不同字母之间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相同字母之间表示无明显差异。

5结论

本发明的中药口服液能够减少墨水在小肠中的推进距离,有效抑制小肠运动,且显著优于对照药物中药提取液ⅱ,说明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对小肠运动有显著抑制效果,能够有效缓解腹泻症状。

试验例3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对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效果

河北某常发猪流行性腹泻猪场,选取7-30日龄仔猪,其中粪便经试验室检测具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仔猪共50只,按窝分成3组,分别灌服实施例1、实施例2样品和中药口服液ⅰ(按照专利cn105250449a中处方及方法制备,具体制备方法见试验例1),分组情况及给药情况具体见表12。连续给药一周,给药期间进行观察,记录患病仔猪基本情况及症状,一周后,对患病仔猪进行检查,按照疗效判定标准判断药物疗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打分,具体判定标准见表13。

表12试验分组及用药情况

表13疗效判定标准

具体结果见图1。由图1及表14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与较药物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明显,差异显著(p≤0.01),以实施例2治疗效果最为明显。

表14中药口服液对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效果

注:不同字母之间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相同字母之间表示无明显差异。

本发明的中药口服液能够有效治疗猪流行性腹泻,并缓解患病仔猪病情,显著优于对照药物中药口服液ⅰ,说明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对仔猪流行性腹泻有显著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腹泻症状。

试验例4本发明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效果

云南丽江某猪场,购进45头仔猪后发现部分仔猪出现颤抖怕冷、萎靡不振、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继而迅速扩散至全群,患病仔猪体温明显升高,均在40.5~41.5℃之间,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传染性胃肠炎。将45头仔猪分为3组,按表15连续给药一周,同时进行腹腔补液(1次/头·天),畜舍加强饲养管理,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进行消毒。一周后,患病仔猪基本康复,在治疗过程中45头仔猪共死亡7头,其中第1组死亡仔猪1头,治愈14头,治愈率达93.3%,第2组全部治愈,无死亡,治愈率达到100%,药物对照组死亡仔猪6头,治愈9头,治愈率为60%。

表15试验分组及用药情况

本发明的中药口服液能够有效缓解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对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物中药口服液ⅱ,说明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对仔猪传染性胃肠炎有显著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仔猪传染性胃肠炎治愈率,并预防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

试验例5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对猪病毒性腹泻混合感染的治疗效果

某生猪饲养场新生断奶仔猪有30头出现腹泻,发病仔猪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的症状,粪便粘稠水样并伴有出血,部分仔猪出现高热症状,严重者因脱水致器官衰竭而死。病死仔猪经实验室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除死亡仔猪外其余26头仔猪,按临床症状分为严重、较重、较轻三组,分别给予实施例5中药口服液4ml/头、3ml/头、2ml/头,灌服,每日2次,一周后,症状严重仔猪治愈5头,症状减轻3头,1头死亡;症状较重者治愈6头,症状减轻3头,无死亡;症状较轻仔猪治愈8头,症状减轻1头,无死亡,治愈率达73%,有效率达96%。再一周后进行回访,患病仔猪基本痊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