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蛇咬伤急救的解毒针剂的注射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6707563发布日期:2021-09-22 17:4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蛇咬伤急救的解毒针剂的注射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与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蛇咬伤急救的解毒针剂的注射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蛇咬伤是影响世界各地公众健康和安全的一个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00万人遭受蛇咬伤,其中近10万人死亡,约40万人永久毁容或致残,180万至270万人出现神经肌肉毒性,组织损伤,急性肾损伤等严重临床症状。现如今国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是传统的抗蛇毒血清,虽然这些抗蛇毒免疫球蛋白对一些常见的蛇咬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由于这些生物蛋白制品的储存和运输条件受到严格限制,在野外被毒蛇咬伤后很难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并且国内符合标准的抗蛇毒血清生产公司少之又少,同时年产量较低,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现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蛇咬伤急救的解毒针剂的注射设备及其制备方法,实现了集排毒,堵毒,解毒三大性能为一体的急救针剂。
4.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蛇咬伤急救的解毒针剂的注射设备,包括吸杯、外针筒、外活塞、外活塞轴、外活塞柄、内针筒、针头、内活塞、内活塞杆和内活塞柄,所述外针筒为后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其前端通过连接通道与所述吸杯的后端连通,所述吸杯呈前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外活塞与所述外针筒的内腔匹配滑动,所述外活塞轴呈环形结构,其前端与所述外活塞的后壁相连,其后端与所述外活塞柄连接;所述外活塞的轴向设有用于所述内针筒穿过的通孔,所述内活塞与所述内针筒内腔配合滑动,所述内活塞杆的前端与所述内活塞的后壁轴向连接,其后端穿过所述外活塞柄后与所述内活塞柄相连;所述针头设置于所述内针筒的前端且与其内腔连通,所述内针筒的内腔中设有解毒针剂。
5.所述连接通道呈管状结构,其内径小于所述内针筒的外径,所述内针筒的外径小于所述吸杯的内径。
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蛇咬伤急救的解毒针剂制备方法,包括海草酸钙水凝胶和金属有机框架zif

8,所述海草酸钙水凝胶的合成步骤如下:a)称重2.45g 2wt%海藻酸钠溶液(2g溶解于100ml ddh2o中);b)加入0.05g 碳酸钙;c)搅拌好后,加入10mg d

(+)

葡萄糖酸δ

内酯(gld)搅拌10s;所述金属有机框架zif

8的合成步骤如下:

称量20mmol的zn(no3)2
·
6h2o和70mmol的2

甲基咪唑;

将两者分别溶解于150ml甲醇(meoh)中,形成两种透明溶液;

将步骤

中的两种透明溶液混合;

在室温下混合搅拌24 h后得到白色沉淀离心,甲醇洗涤多次,60℃烘干。
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海草酸钙水凝胶可通过自身的特性起到封堵作用快速阻止血液向远端扩散,随后金属有机框架溶液长效吸附。
8.2.此针剂易于保存携带,方便蛇咬伤后的快速自救。
9.3.此针剂可以延缓毒素进入全身血液近1小时,为患者进一步到医院进行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挽救患者的生命。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发明中注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注射设备的剖面图;图3为金环蛇毒素电镜图;图4为金属有机框架zif

8的电镜图;图5为金属有机框架+金环蛇毒素的电镜图;图6为zif

8的xrd图,表明制备成功。
11.图中,吸杯1、外针筒2、外活塞3、外活塞轴4、外活塞柄5、内针筒6、针头7、内活塞8、内活塞杆9、内活塞柄10、连接通道11。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

图6。
1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蛇咬伤急救的解毒针剂的注射设备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吸杯1、外针筒2、外活塞3、外活塞轴4、外活塞柄5、内针筒6、针头7、内活塞8、内活塞杆9和内活塞柄10,所述外针筒2为后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其前端通过连接通道11与所述吸杯1的后端连通,所述吸杯1呈前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外活塞3与所述外针筒2的内腔匹配滑动,所述外活塞轴4呈环形结构,其前端与所述外活塞3的后壁相连,其后端与所述外活塞柄5连接;所述外活塞3的轴向设有用于所述内针筒6穿过的通孔,所述内活塞8与所述内针筒6内腔配合滑动,所述内活塞杆9的前端与所述内活塞8的后壁轴向连接,其后端穿过所述外活塞柄5后与所述内活塞柄10相连;所述针头7设置于所述内针筒6的前端且与其内腔连通,所述内针筒6的内腔中设有解毒针剂,咬伤者自己可以独立进行操作;此针剂易于保存携带,方便蛇咬伤后的快速自救。
14.所述连接通道11呈管状结构,其内径小于所述内针筒6的外径,所述内针筒6的外径小于所述吸杯1的内径。
15.注射方法:打开针剂外包装,将前部的吸杯1用力压于咬伤部位,拉动后方的外活塞柄5吸出浅表的毒素,然后将吸杯1拔除;接着按压内活塞柄10将内针筒6沿着外活塞3轴向的通孔滑动,直至内针筒6的前端与外针筒2的内腔前壁接触,继续按压内活塞柄10将内
部海草酸钙水凝胶和金属有机框架针剂通过针头7打进咬伤部位。
1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蛇咬伤急救的解毒针剂制备方法,包括海草酸钙水凝胶和金属有机框架zif

8,所述海草酸钙水凝胶的合成步骤如下:a)称重2.45g 2wt%海藻酸钠溶液(2g溶解于100ml ddh2o中);b)加入0.05g 碳酸钙;c)搅拌好后,加入10mg d

(+)

葡萄糖酸δ

内酯(gld)搅拌10s;所述金属有机框架zif

8的合成步骤如下:

称量20mmol的zn(no3)2
·
6h2o和70mmol的2

甲基咪唑;

将两者分别溶解于150ml甲醇(meoh)中,形成两种透明溶液;

将步骤

中的两种透明溶液混合;

在室温下混合搅拌24 h后得到白色沉淀离心,甲醇洗涤多次,60℃烘干。
17.本实验选用35只5 g km小鼠(中国湖南sja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注射到每只小鼠中的金环蛇或眼镜蛇数量为10或3毫克/公斤。注射sa 0.1ml,zif

8注射为毒液的两倍。
18.选取小鼠尾静脉为实验模型,设10组(每组至少3只),分别为(1)只注射sa,(2)只注射zif

8,(3)注射sa和zif

8作为阴性对照组;(4)仅静脉注射金环蛇(毒液)作为阳性对照组;(5)仅在蛇毒上游静脉注射sa,注射毒液后1 min;(6)毒液注射后1 min,在毒液上游静脉注射sa和zif

8;(7)仅在蛇毒上游静脉注射sa,注射蛇毒5min后;(8)注射蛇毒5 min后,在蛇毒上游静脉注射sa和zif

8;(9)注射前仅在蛇毒上游静脉注射sa;(10)注射前在蛇毒上游静脉注射sa和zif

8。注射后,观察并记录每只小鼠的存活时间。
19.海草酸钙水凝胶可以封堵血液中毒素,减缓其流向心脏的速度;金属有机框架可以吸附血液中的毒素,减少其流向心脏的数量;针剂具有比较长的保质期,且保存条件没有严苛的限制;实验结果显示海草酸钙水凝胶与金属有机框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解毒针剂在排毒,堵毒,解毒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实验结果显示蛇咬伤急救的新型解毒针剂可以延缓毒素通过血液进入全身接近1小时;海草酸钙水凝胶与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过程简便,产量大;解毒针剂不仅仅对一种毒素有吸附和解毒作用,而且普遍适用于至少三种常见的生物蛋白毒素(神经毒素,血液毒素,毒素混合)。
2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