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中便于及时清除残留液体的内窥镜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394797发布日期:2021-08-24 16:0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操作中便于及时清除残留液体的内窥镜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内窥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操作中便于及时清除残留液体的内窥镜及方法。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一个具有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例如,借助内窥镜医生可以观察胃内的溃疡或肿瘤,据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由于内窥镜上的皮线部分在从患者胃部抽出后容易附带患者口腔以及胃部的黏液,这些黏液在皮线管壁上形成液滴容易滴落在病床的床单上,不便于护理人员对床单的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操作中便于及时清除残留液体的内窥镜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操作中便于及时清除残留液体的内窥镜,包括操控器和清除结构,所述操控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皮线,所述皮线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牙垫,所述皮线的侧壁设有清除结构,所述清除结构包括有第二板块,所述第二板块与皮线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板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块;所述皮线的表面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表面设有调节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圆形筒,所述圆形筒与皮线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圆形筒靠近u形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环,圆环靠近u形块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圆块,两个所述圆块靠近u形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棒,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有u形板,所述u形板与两个限位棒彼此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远离限位棒的表面滑动连接有t形板,所述t形板远离限位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圆形筒靠近u形块的侧壁均匀开设有卡槽,所述t形板与卡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棒远离圆块的一端与u形块固定连接,所述圆形筒的侧壁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t形块,两个所述t形块彼此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

优选地:所述圆形筒靠近u形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均螺纹插设有螺栓。

优选地:所述圆形筒远离u形块的侧壁开设有外螺纹,外螺纹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环,所述螺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半圆板。

优选地:所述矩形板远离t形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拉环。

优选地:所述矩形板靠近圆形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第三弹簧远离矩形板的一端与u形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u形块与第二板块彼此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板块,所述第二板块与第一板块彼此靠近的一侧卡接有海绵垫,所述u形块靠近第一板块的表面滑动插设有限位杆,所述u形块远离第一板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彼此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呈“l”形结构,所述卡块与限位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套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与卡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块远离第一板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纳盒。

优选地:两个所述卡块彼此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卡块的一端贯穿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套环。

优选地:所述限位杆靠近第一板块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套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挡块和u形块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板块靠近牙垫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引流块,所述引流块远离第二板块的一侧为尖端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清除结构,将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套在皮线靠近操控器的一侧,直接按压限位杆使限位杆向靠近第二板块方向进行移动,限位杆会压动第一板块向靠近第二板块进行移动,第一板块在固定杆上移动具有限制第一板块移动方向的效果,并且限位杆在u形块上移动的过程中,卡块会受到固定块上第一弹簧的弹力卡进限位杆上的圆形槽内,从而达到了限位杆在u形块上移动过程中进行固定的效果,其中卡块靠近限位杆的铲状结构可达到便于工作人员限位杆在移动过程中具有不可逆的效果,当需要将皮线从患者胃部抽出时,一手持住第二板块另一手扯动皮线,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之间的海绵垫会将皮线管壁上的口液以及胃液刮至引流块上并流进收纳盒内,从而达到了对患者口液以及胃液进行收集的效果,收集完成后拉动拉绳上的套环,拉绳会将卡块从限位杆上的圆形槽内滑出,此时限位杆会受到u形块上第二弹簧的拉力回弹,从而达到了便于将收纳的胃液及口液进行清理的效果,清除结构的设置解决了内窥镜上的皮线部分在从患者胃部抽出后容易附带患者口腔以及胃部的黏液容易在皮线管壁上形成液滴滴落在病床床单上的问题。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将圆形筒套进牙垫内壁,转动圆形筒上的螺环可达到将牙垫卡在螺环上的半圆板与支撑块之间的效果,转动连接板上的螺栓,螺栓会带动支撑块在圆形筒的侧壁进行滑动,直至支撑块支撑在牙垫内壁可达到将第二板块与圆形筒进行固定的效果,其中螺环上的半圆板可达到防止牙垫从圆形筒上脱出的效果,其中支撑块借助t形块在圆形筒上的滑槽内壁滑动可达到限制支撑块移动方向的效果,此时可将牙垫放在患者口部,当需要将皮线抽出时,可一手持住皮线另一手持住操控器,从而达到了便于工作人员单人操作的效果,固定装置的设置解决了由于工作人员在需要抽出皮线时,需要持住第二板块、操控器以及扯动皮线,从而不便于工作人员单人操作的问题。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调节装置,患者躺在病床上后,可拉动矩形板上与矩形块相互转动连接的拉环,从而可达到将t形板从圆形筒上卡槽内壁滑出的效果,此时可借助限位棒在圆环上限位槽内壁进行转动的效果,第二板块会跟随限位棒的转动进行转动,直至将第二板块上的收纳盒底壁转动至与病床相互平行的位置时,松开拉环,此时矩形板会受到u形板上第三弹簧的弹力将t形板卡至卡槽的内壁,从而达到了将第二板块上收纳盒进行固定的效果,从而便于了收纳盒对皮线管壁口液及胃液进行收纳的效果,调节装置的设置解决了由于患者在病床上做胃镜时的睡躺姿势不同,从而不便于收纳盒对于口液及胃液进行收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一种操作中便于及时清除残留液体的内窥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一种操作中便于及时清除残留液体的内窥镜中牙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一种操作中便于及时清除残留液体的内窥镜中图2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一种操作中便于及时清除残留液体的内窥镜中清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一种操作中便于及时清除残留液体的内窥镜中图4的b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一种操作中便于及时清除残留液体的内窥镜中图2去除牙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一种操作中便于及时清除残留液体的内窥镜中图6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一种操作中便于及时清除残留液体的内窥镜中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操控器;2、皮线;3、牙垫;4、清除结构;401、收纳盒;402、限位杆;403、第一板块;404、u形块;405、海绵垫;406、第二板块;407、固定杆;408、引流块;409、卡块;410、伸缩杆;411、第一弹簧;412、拉绳;413、固定块;414、第二弹簧;5、固定装置;51、支撑块;52、连接板;53、螺栓;54、限位槽;55、圆形筒;56、限位棒;57、圆块;58、螺环;59、t形块;6、调节装置;61、u形板;62、卡槽;63、拉环;64、矩形块;65、第三弹簧;66、t形板;67、矩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中便于及时清除残留液体的内窥镜,包括操控器1和清除结构4,操控器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皮线2,皮线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牙垫3,皮线2的侧壁设有清除结构4,皮线2的表面设有固定装置5,限位棒56的表面设有调节装置6。

下面具体说一下其清除结构4、固定装置5和调节装置6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如图1和图4所示,清除结构4包括有第二板块406,第二板块406与皮线2的侧壁活动连接,第二板块40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块404,u形块404与第二板块406彼此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407,两个固定杆407的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板块403,第二板块406与第一板块403彼此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槽,两个弧形槽的内壁均卡接有海绵垫405,当需要将皮线2从患者胃部抽出时,一手持住第二板块406另一手扯动皮线2,第一板块403和第二板块406之间的海绵垫405会将皮线2管壁上的口液以及胃液刮至引流块408上并流进收纳盒401内,从而达到了对患者口液以及胃液进行收集的效果,u形块404靠近第一板块403的表面滑动插设有限位杆402,限位杆402的侧壁均匀开设有定位槽,u形块404远离第一板块4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413,两个固定块413彼此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410,两个伸缩杆410远离固定块4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409,其中卡块409靠近限位杆402的铲状结构可达到便于工作人员限位杆402在移动过程中具有不可逆的效果,卡块409呈“l”形结构,卡块409与定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伸缩杆410的表面套有第一弹簧411,通过设置清除结构4,将第一板块403和第二板块406套在皮线2靠近操控器1的一侧,直接按压限位杆402使限位杆402向靠近第二板块406方向进行移动,限位杆402会压动第一板块403向靠近第二板块406进行移动,第一板块403在固定杆407上移动具有限制第一板块403移动方向的效果,并且限位杆402在u形块404上移动的过程中,卡块409会受到固定块413上第一弹簧411的弹力卡进限位杆402上的圆形槽内,从而达到了限位杆402在u形块404上移动过程中进行固定的效果,第一弹簧411的一端与固定块413固定连接,第一弹簧411远离固定块413的一端与卡块409固定连接,第二板块406远离第一板块4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纳盒401,两个卡块409彼此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绳412,拉绳412远离卡块409的一端贯穿固定块413固定连接有套环,限位杆402靠近第一板块403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挡块,限位杆402的表面套有第二弹簧414,收集完成后拉动拉绳412上的套环,拉绳412会将卡块409从限位杆402上的圆形槽内滑出,此时限位杆402会受到u形块404上第二弹簧414的拉力回弹,从而达到了便于将收纳的胃液及口液进行清理的效果,第二弹簧414的两端分别与挡块和u形块404固定连接,第二板块406靠近牙垫3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引流块408,引流块408远离第二板块406的一侧为尖端结构。

其整个清除结构4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清除结构4,将第一板块403和第二板块406套在皮线2靠近操控器1的一侧,直接按压限位杆402使限位杆402向靠近第二板块406方向进行移动,限位杆402会压动第一板块403向靠近第二板块406进行移动,第一板块403在固定杆407上移动具有限制第一板块403移动方向的效果,并且限位杆402在u形块404上移动的过程中,卡块409会受到固定块413上第一弹簧411的弹力卡进限位杆402上的圆形槽内,从而达到了限位杆402在u形块404上移动过程中进行固定的效果,其中卡块409靠近限位杆402的铲状结构可达到便于工作人员限位杆402在移动过程中具有不可逆的效果,当需要将皮线2从患者胃部抽出时,一手持住第二板块406另一手扯动皮线2,第一板块403和第二板块406之间的海绵垫405会将皮线2管壁上的口液以及胃液刮至引流块408上并流进收纳盒401内,从而达到了对患者口液以及胃液进行收集的效果,收集完成后拉动拉绳412上的套环,拉绳412会将卡块409从限位杆402上的圆形槽内滑出,此时限位杆402会受到u形块404上第二弹簧414的拉力回弹,从而达到了便于将收纳的胃液及口液进行清理的效果,清除结构4的设置解决了内窥镜上的皮线2部分在从患者胃部抽出后容易附带患者口腔以及胃部的黏液容易在皮线2管壁上形成液滴滴落在病床床单上的问题。

如图1和图3所示,固定装置5包括圆形筒55,圆形筒55与皮线2的侧壁滑动连接,圆形筒55靠近u形块4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圆环,圆环靠近u形块404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54,限位槽5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圆块57,两个圆块57靠近u形块40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棒56,限位棒56远离圆块57的一端与u形块404固定连接,圆形筒55的侧壁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t形块59,其中支撑块51借助t形块59在圆形筒55上的滑槽内壁滑动可达到限制支撑块51移动方向的效果,此时可将牙垫3放在患者口部,当需要将皮线2抽出时,可一手持住皮线2另一手持住操控器1,从而达到了便于工作人员单人操作的效果,两个t形块59彼此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51,圆形筒55靠近u形块40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板52,连接板52的表面均螺纹插设有螺栓53,转动连接板52上的螺栓53,螺栓53会带动支撑块51在圆形筒55的侧壁进行滑动,直至支撑块51支撑在牙垫3内壁可达到将第二板块406与圆形筒55进行固定的效果,圆形筒55远离u形块404的侧壁开设有外螺纹,外螺纹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环58,通过设置固定装置5,将圆形筒55套进牙垫3内壁,转动圆形筒55上的螺环58可达到将牙垫3卡在螺环58上的半圆板与支撑块51之间的效果,其中螺环58上的半圆板可达到防止牙垫3从圆形筒55上脱出的效果,螺环5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半圆板。

其整个固定装置5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固定装置5,将圆形筒55套进牙垫3内壁,转动圆形筒55上的螺环58可达到将牙垫3卡在螺环58上的半圆板与支撑块51之间的效果,转动连接板52上的螺栓53,螺栓53会带动支撑块51在圆形筒55的侧壁进行滑动,直至支撑块51支撑在牙垫3内壁可达到将第二板块406与圆形筒55进行固定的效果,其中螺环58上的半圆板可达到防止牙垫3从圆形筒55上脱出的效果,其中支撑块51借助t形块59在圆形筒55上的滑槽内壁滑动可达到限制支撑块51移动方向的效果,此时可将牙垫3放在患者口部,当需要将皮线2抽出时,可一手持住皮线2另一手持住操控器1,从而达到了便于工作人员单人操作的效果,固定装置5的设置解决了由于工作人员在需要抽出皮线2时,需要持住第二板块406、操控器1以及扯动皮线2,从而不便于工作人员单人操作的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装置6包括有u形板61,u形板61与两个限位棒56彼此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u形板61远离限位棒56的表面滑动连接有t形板66,t形板66远离限位棒5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板67,圆形筒55靠近u形块404的侧壁均匀开设有卡槽62,t形板66与卡槽62的内壁滑动连接,矩形板67远离t形板6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块64,矩形块64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拉环63,通过设置调节装置6,患者躺在病床上后,可拉动矩形板67上与矩形块64相互转动连接的拉环63,从而可达到将t形板66从圆形筒55上卡槽62内壁滑出的效果,矩形板67靠近圆形筒5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弹簧65,此时可借助限位棒56在圆环上限位槽54内壁进行转动的效果,第二板块406会跟随限位棒56的转动进行转动,直至将第二板块406上的收纳盒401底壁转动至与病床相互平行的位置时,松开拉环63,此时矩形板67会受到u形板61上第三弹簧65的弹力将t形板66卡至卡槽62的内壁,从而达到了将第二板块406上收纳盒401进行固定的效果,从而便于了收纳盒401对皮线2管壁口液及胃液进行收纳的效果,两个第三弹簧65远离矩形板67的一端与u形板61固定连接。

其整个调节装置6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调节装置6,患者躺在病床上后,可拉动矩形板67上与矩形块64相互转动连接的拉环63,从而可达到将t形板66从圆形筒55上卡槽62内壁滑出的效果,此时可借助限位棒56在圆环上限位槽54内壁进行转动的效果,第二板块406会跟随限位棒56的转动进行转动,直至将第二板块406上的收纳盒401底壁转动至与病床相互平行的位置时,松开拉环63,此时矩形板67会受到u形板61上第三弹簧65的弹力将t形板66卡至卡槽62的内壁,从而达到了将第二板块406上收纳盒401进行固定的效果,从而便于了收纳盒401对皮线2管壁口液及胃液进行收纳的效果,调节装置6的设置解决了由于患者在病床上做胃镜时的睡躺姿势不同,从而不便于收纳盒401对于口液及胃液进行收纳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