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部多角度调节的按摩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8218发布日期:2021-09-28 22:2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部多角度调节的按摩椅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按摩椅领域,具体是一种背部多角度调节的按摩椅。


背景技术:

2.当今按摩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按摩椅多数是通过机械的滚动力作用和机械力挤压来进行按摩,从而对一天辛勤工作回来的使用者进行按摩以至于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精神振奋,消除疲劳等等功效,在保证身体健康中有着举重轻重的地位;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当前一种背部多角度调节的按摩椅,可适应背部多种角度的调节,但是将其角度调节后的按摩靠背由于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对使用者躺在按摩椅中进行按摩的过程中身体容易出现左右摆动,使得受到侧翼的顶合,进而造成按摩过程中侧翼包裹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背部多角度调节的按摩椅,以解决现有技术当前一种背部多角度调节的按摩椅,可适应背部多种角度的调节,但是将其角度调节后的按摩靠背由于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对使用者躺在按摩椅中进行按摩的过程中身体容易出现左右摆动,使得受到侧翼的顶合,进而造成按摩过程中侧翼包裹效果降低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背部多角度调节的按摩椅,其结构包括按摩椅、腿托、臀垫、倚靠背,所述按摩椅表面与臀垫整体嵌固连接,所述臀垫后端与倚靠背整体活动配合,所述倚靠背顶端内部与按摩椅内部铰接连接,所述按摩椅前端与腿托顶端内部铰接连接,所述按摩椅包括包裹侧翼、电推杆、支撑架、气动缸、元件盒,所述包裹侧翼下端与电推杆整体间隙配合,所述电推杆下端与气动缸上端活动配合,所述气动缸右侧与元件盒整体间隙配合,所述包裹侧翼底部与支撑架表面活动配合。
5.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包裹侧翼包括侧腰垫、外扩滑杆、位移轨、按摩区,所述侧腰垫表面与侧腰垫表面间隙配合,所述侧腰垫两端内侧与外扩滑杆间隙配合,所述外扩滑杆表面与位移轨表面滑动配合,所述位移轨内侧与按摩区整体间隙配合,所述侧腰垫设有两组,每组分为两个,分布在侧腰垫左右两侧,则底部与外扩滑杆进行活动配合。
6.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侧腰垫包括缓冲条、弹压杆、移位球,所述缓冲条下表面与弹压杆顶部嵌固连接,所述弹压杆内侧与移位球整体间隙配合,所述移位球表面与缓冲条整体活动配合,所述缓冲条整条呈弧形条状,底部表面与其弹压杆顶部进行支撑,中心由移位球进行上下活动配合。
7.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缓冲条包括卡球槽、硅胶条块、弹力球、折叠杆,所述卡球槽表面与弹力球表面活动卡合,所述弹力球整体与硅胶条块内表面嵌固连接,所述硅胶条块两端与折叠杆两端螺栓固定,所述弹力球设有五个,同样卡球槽设有对应槽数,在受压后卡入卡球槽内部进行活动卡合。
8.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腿托包括载脚槽、夹腿块、按摩腔、挤压气囊,所述载脚槽两侧与夹腿块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夹腿块上端与按摩腔整体间隙配合,所述按摩腔两端与挤压气囊表面活动配合,所述载脚槽设有两个,分布在载脚槽底部,夹腿块内侧位置,与其夹腿块形成间隙配合。
9.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载脚槽包括脚模板、内凹槽、防脱胶垫,所述脚模板整体与内凹槽内部嵌固连接,所述内凹槽底部与防脱胶垫表面活动配合,所述防脱胶垫上端与脚模板整体间隙配合,所述脚模板分布在内凹槽中心位置,底部与其防脱胶垫表面形成间隙配合。
10.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脚模板包括足底环、内嵌环、板本体,所述足底环整体与内嵌环内部活动配合,所述内嵌环整体与板本体表面嵌固连接,所述板本体中心与足底环整体间隙配合,所述足底环设有两个,整体内嵌在内嵌环内部,整体高度比板本体高出一厘米距离。
11.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足底环包括限位块、滑行轨、凸滑球、环本体,所述限位块外端与环本体内侧间隙配合,所述环本体内侧与滑行轨整体嵌固连接,所述滑行轨表面与凸滑球整体滑动配合,所述凸滑球外端与环本体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板本体设有三个,平均分布在环本体内侧,在滑行轨的配合下进行滑动,内侧由滑行轨防止脱离。
1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包裹侧翼表面的侧腰垫对使用者在按摩过程中的小幅度位移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在较大位移的过程中侧腰垫会将外扩滑杆进行推动,以至配合位移轨进行外扩,使得使用者使用间距上扩大的同时,还有效的提升了使用者两侧的包裹性,从而使其按摩椅包裹性能得到提升。
13.2.本发明通过按摩腔底部夹腿块内侧的脚模板对使用者脚底板进行按摩,从而使其足底环在下端驱动的带动下在滑行轨上进行旋转滑动,以至对脚底板内部穴位进行精准挤压,有效解决了市场上按摩椅设备仅限于身体上与小腿处的按摩,提高了设备的整体使用,同时使用者能够从上到下的感到真正的放松,达到放空的地步。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一种背部多角度调节的按摩椅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按摩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包裹侧翼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侧腰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缓冲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腿托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载脚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本发明脚模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本发明足底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按摩椅

1、腿托

2、臀垫

3、倚靠背

4、包裹侧翼

11、电推杆

12、支撑架

13、气动缸

14、元件盒

15、侧腰垫

111、外扩滑杆

112、位移轨

113、按摩区

114、缓冲条

a1、
弹压杆

a2、移位球

a3、卡球槽

a11、硅胶条块

a12、弹力球

a13、折叠杆

a14、载脚槽

21、夹腿块

22、按摩腔

23、挤压气囊

24、脚模板

211、内凹槽

212、防脱胶垫

213、足底环

b1、内嵌环

b2、板本体

b3、限位块

b11、滑行轨

b12、凸滑球

b13、环本体

b14。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其结构包括按摩椅1、腿托2、臀垫3、倚靠背4,所述按摩椅1表面与臀垫3整体嵌固连接,所述臀垫3后端与倚靠背4整体活动配合,所述倚靠背4顶端内部与按摩椅1内部铰接连接,所述按摩椅1前端与腿托2顶端内部铰接连接,所述按摩椅1包括包裹侧翼11、电推杆12、支撑架13、气动缸14、元件盒15,所述包裹侧翼11下端与电推杆12整体间隙配合,所述电推杆12下端与气动缸14上端活动配合,所述气动缸14右侧与元件盒15整体间隙配合,所述包裹侧翼11底部与支撑架13表面活动配合。
26.其中,所述包裹侧翼11包括侧腰垫111、外扩滑杆112、位移轨113、按摩区114,所述侧腰垫111表面与侧腰垫111表面间隙配合,所述侧腰垫111两端内侧与外扩滑杆112间隙配合,所述外扩滑杆112表面与位移轨113表面滑动配合,所述位移轨113内侧与按摩区114整体间隙配合,所述侧腰垫111设有两组,每组分为两个,分布在侧腰垫111左右两侧,则底部与外扩滑杆112进行活动配合,其中外扩滑杆112有利于在受到左右位移时,通过使用者自带位移力将其进行变相推动,使其向位移轨113方向位移,避免侧翼顶着使用者腰部造成摩擦。
27.其中,所述侧腰垫111包括缓冲条a1、弹压杆a2、移位球a3,所述缓冲条a1下表面与弹压杆a2顶部嵌固连接,所述弹压杆a2内侧与移位球a3整体间隙配合,所述移位球a3表面与缓冲条a1整体活动配合,所述缓冲条a1整条呈弧形条状,底部表面与其弹压杆a2顶部进行支撑,中心由移位球a3进行上下活动配合,其中移位球a3有利于在受到压力后与其弹压杆a2进行活动配合将其缓冲条a1进行压力缓冲,使其始终与其使用者侧翼保持防护距离。
28.其中,所述缓冲条a1包括卡球槽a11、硅胶条块a12、弹力球a13、折叠杆a14,所述卡球槽a11表面与弹力球a13表面活动卡合,所述弹力球a13整体与硅胶条块a12内表面嵌固连接,所述硅胶条块a12两端与折叠杆a14两端螺栓固定,所述弹力球a13设有五个,同样卡球槽a11设有对应槽数,在受压后卡入卡球槽a11内部进行活动卡合,其中硅胶条块a12有利于在弹力球a13的配合下最大程度的进行缓冲,从而提高使用者侧翼的包裹性,在按摩过程中身体的左右位移能够很好的被其承接。
29.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本发明通过使用者坐在按摩椅1上的臀垫3上之后,通过控制器将其倚靠背4在电推杆12的配合下将进行角度调节,从而倚靠背4倾角越大,腿托2向上提升越高,最大可以倾斜达到20
°
的角度,使得在支撑架13下端的气动缸14与元件盒15内部的元件为按摩椅1提供
数据与动力输出,从而使用者谈下后两侧被包裹侧翼11包裹,使得在按摩区114进行按摩的过程中,侧腰垫111包裹着使用者的两侧,在稍微位移后缓冲条a1内部位移球a3进行向内位移,弹压杆a2出现下压,对硅胶条块a12实现缓冲,使得内部弹力球a13在折叠杆a14弯折之后卡入卡球槽a11从而提供对使用者身体两侧的包裹性,同时在位移幅度过大时,侧腰垫111会将内部外扩滑杆112进行挤压,以至向位移轨113内部滑去,从而提高两侧间距的同时,对使用者还起到良好的包裹性,本发明通过包裹侧翼11表面的侧腰垫111对使用者在按摩过程中的小幅度位移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在较大位移的过程中侧腰垫111会将外扩滑杆112进行推动,以至配合位移轨113进行外扩,使得使用者使用间距上扩大的同时,还有效的提升了使用者两侧的包裹性,从而使其按摩椅包裹性能得到提升。
30.实施例2:如附图6至附图9所示:其中,所述腿托2包括载脚槽21、夹腿块22、按摩腔23、挤压气囊24,所述载脚槽21两侧与夹腿块22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夹腿块22上端与按摩腔23整体间隙配合,所述按摩腔23两端与挤压气囊24表面活动配合,所述载脚槽21设有两个,分布在载脚槽21底部,夹腿块22内侧位置,与其夹腿块22形成间隙配合,其中载脚槽21有利于通过槽体内部结构对其使用者进行脚底按摩,解决了市场上按摩椅设备仅限于身体上与小腿处的按摩。
31.其中,所述载脚槽21包括脚模板211、内凹槽212、防脱胶垫213,所述脚模板211整体与内凹槽212内部嵌固连接,所述内凹槽212底部与防脱胶垫213表面活动配合,所述防脱胶垫213上端与脚模板211整体间隙配合,所述脚模板211分布在内凹槽212中心位置,底部与其防脱胶垫213表面形成间隙配合,其中防脱胶垫213有利于不需要脚底按摩时为脚部起到承载与安放的作用,同时还能在按摩过后提供休息区域。
32.其中,所述脚模板211包括足底环b1、内嵌环b2、板本体b3,所述足底环b1整体与内嵌环b2内部活动配合,所述内嵌环b2整体与板本体b3表面嵌固连接,所述板本体b3中心与足底环b1整体间隙配合,所述足底环b1设有两个,整体内嵌在内嵌环b2内部,整体高度比板本体b3高出一厘米距离,其中足底环b1有利于通过高出板本体b3的距离为脚底板提供进一步的按摩,则未按区域有板本体b3支撑。
33.其中,所述足底环b1包括限位块b11、滑行轨b12、凸滑球b13、环本体b14,所述限位块b11外端与环本体b14内侧间隙配合,所述环本体b14内侧与滑行轨b12整体嵌固连接,所述滑行轨b12表面与凸滑球b13整体滑动配合,所述凸滑球b13外端与环本体b14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板本体b3设有三个,平均分布在环本体b14内侧,在滑行轨b12的配合下进行滑动,内侧由滑行轨b12防止脱离,其中凸滑球b13有利于对脚底板穴位进行挤压,从而使其使用者从上到下的感到真正的放松,从而使用者达到放空的地步。
34.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本发明通过腿托2底部的载脚槽a11在两侧挤压气囊24对腿部在按摩腔23内按摩的过程中与其夹腿块22内侧进行配合,通过将脚部放入内凹槽212中心的胶膜板211中进行脚底按摩,如果不需要可以放在防脱胶垫213上进行休息,不需要脚底按摩时为脚部起到承载与安放的作用,使得放入脚模板211表面的脚底在足底环b1与底部驱动的配合下在环本体b14内侧限位块b11外端的滑行轨b12表面通过凸滑球b13的滑动对脚底板进行按摩,以至于在未按到的区域可以由内嵌环b2与板本体b3的间距差进行辅助支撑,从而使凸滑球b13
更好的对脚底板穴位进行挤压,本发明通过按摩腔23底部夹腿块22内侧的脚模板211对使用者脚底板进行按摩,从而使其足底环b1在下端驱动的带动下在滑行轨b12上进行旋转滑动,以至对脚底板内部穴位进行精准挤压,有效解决了市场上按摩椅设备仅限于身体上与小腿处的按摩,提高了设备的整体使用,同时使用者能够从上到下的感到真正的放松,达到放空的地步。
3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6.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