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急救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急诊心肺复苏装置。
背景技术:
急诊指医院的急诊科。急诊在英语被写作“emergencytreatment”,意思是紧急情况下的治疗。分为紧急救治和抢救。它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心脏骤停的病人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其主要步骤为心脏按压或腹部按压,其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人工徒手按压;二是用手动按压板按压;三是使用心肺复苏仪自动按压。上述三种方式均可以有效地抢救心脏骤停的病人,但是均存在有不足之处,人工徒手按压和手动按压板按压均要医生不停的按压,无法长时间的进行按压,心肺复苏仪虽然可以较长时间的按压,但由于其动力来源于高压气体,也存在着不易携带和高压气瓶有爆炸的危险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急诊心肺复苏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端铰接有开口朝下的u形板,u形板右端与支撑板拆卸连接,u形板上端设有箱体,箱体左侧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箱体右侧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盘,转盘上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固定块,箱体上端设有可随转轴转动而左右滑动的滑块,滑块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楔形块,两个楔形块可分别插入两个相邻的滑块之间,箱体下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前后两端分别铰接有矩形框,矩形框可随转轴转动而间歇性上下摆动,固定板上滑动连接有可伸出箱体的压板,压板前后两端分别经压杆与其对应侧的矩形框铰接连接;
所述的箱体内转动连接有与转盘同轴固定的支撑盘,箱体右端经左右轴向的销轴转动连接有上下两端凸起的凸轮,凸轮可随支撑盘转动而间歇性转动,且凸轮与矩形框交替移动,箱体内设有位于凸轮前方且前后轴向的气缸,气缸内经第一弹簧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后端设有与凸轮外缘面接触的t形杆,气缸前端经连接管设有位于箱体外且锥形的呼吸罩。
本发明构思巧妙、使用方便,医护人员使患者上半身位于u形板与支撑板之间后只需启动电机,便可在满足医学要求的前提下对患者交替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节约医护人力,提升心肺复苏的效率,可更好的把握住患者的最佳抢救时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发明中箱体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图4是本发明中箱体的全剖仰视轴测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图6是本发明的阶梯剖俯视轴测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图8是本发明全剖右视轴测图。
图9是本发明图2中a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套筒和传动板的右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10给出,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上端铰接有开口朝下的u形板2,u形板2右端与支撑板1拆卸连接,u形板2上端设有箱体3,箱体3左侧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4,箱体3右侧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盘5,转盘5上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固定块6,箱体3上端设有可随转轴4转动而左右滑动的滑块7,滑块7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楔形块8,两个楔形块8可分别插入两个相邻的滑块7之间,箱体3下端设有固定板9,固定板9前后两端分别铰接有矩形框10,矩形框10可随转轴4转动而间歇性上下摆动,固定板9上滑动连接有可伸出箱体3的压板11,压板11前后两端分别经压杆12与其对应侧的矩形框10铰接连接;
所述的箱体3内转动连接有与转盘5同轴固定的支撑盘13,箱体3右端经左右轴向的销轴转动连接有上下两端凸起的凸轮14,凸轮14可随支撑盘13转动而间歇性转动,且凸轮14与矩形框10交替移动,箱体3内设有位于凸轮14前方且前后轴向的气缸15,气缸15内经第一弹簧滑动连接有活塞16,活塞16后端设有与凸轮14外缘面接触的t形杆17,气缸15前端经连接管设有位于箱体3外且锥形的呼吸罩18。
为了使u形板2自由端与支撑板1拆卸连接,所述的u形板2右端设有两个卡板19,支撑板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矩形盒,矩形盒内经第二弹簧滑动连接有l形且可卡在其对应侧的卡板19上方的卡块20,两个卡块20的相背端分别为楔形。
为了使滑块7可随转轴4转动而左右移动,所述的转轴4上端同轴设有圆板21,圆板21上端偏心铰接有连杆22,连杆22自由端与滑块7铰接连接。
为了便于带动转轴4转动,所述的箱体3内设有左右轴向的电机23,电机23输出端与转轴4之间经一对相互啮合的锥齿轮24连接,电机23输出端套装有套筒25,电机23输出端与套筒25右端分别同轴设有传动板26,两个传动板26相对端分别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球形凸块。
为了使矩形框10可随转轴4转动而间歇性上下摆动,所述的箱体3内前后两侧分别经左右轴向的横轴转动连接有偏心轮27,箱体3内经移动块28滑动连接有上下轴向且与套筒25上的传动板26接触的压柱29,移动块28左端经压簧与箱体3连接,支撑盘13左端同轴设有可与滑块7接触的弧形板30,套筒25与两个横轴上分别同轴设有带轮,多个带轮之间经皮带连接,矩形框10自由端铰接有与其对应侧的偏心轮27转动连接的圆环31。
为了使凸轮14可随支撑盘13转动而间歇性转动,所述的支撑盘13右端同轴设有弧形齿条32,销轴左端同轴设有可与弧形齿条32啮合的圆柱齿轮33。
为了满足心肺复苏要求,所述的转盘5转动一周横轴与凸轮14转动的圈数之比为30:1,移弧形板30对应的弧长略大于弧形齿条32对应的弧长。
为了便于打开患者气道,所述的支撑板1前端设有软垫,软垫上端面为前低后高的斜面,压板11下端设有中间凸起的按压垫。
为了防止连接管四处移动,所述的箱体3上端设有管卡。
本发明在使用时,将支撑板1放置在水平的床板上,医护人员可用两只手同时向中间压迫两个l形的卡块20,卡块20挤压其对应侧的第二弹簧,当卡块20与其对应侧的卡板19分离时,向上掀起u形板2,然后使患者的上半身平躺在支撑板1上方,将患者头部置于软垫上方,软垫上端的斜面可使患者下颌上抬,患者的气道打开,医护人员需要清理患者口鼻内的异物,然后使u形板2右端向下摆动,直到u形板2右端的卡板19挤压其对应侧的卡块20并卡在卡块20下方,此时按压垫与患者胸部贴合;
医护人员将连接管从管卡内取出,然后将呼吸罩18的开口端罩在患者口鼻处并启动电机23,电机23输出端经传动板26和球形凸块带动套筒25转动,套筒25经皮带和带轮带动两个横轴同步转动,横轴带动偏心轮27转动,偏心轮27通过圆环31带动其对应侧的矩形框10上下摆动,两个矩形框10经压杆12带动压板11上下往复移动,压板11通过按压垫对患者胸腔进行按压;
电机23转动时通过一对锥齿轮24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带动圆板21转动,圆板21经连杆22带动滑块7左右往复滑动,滑块7带动两个楔形块8左右往复移动,两个楔形块8通过挤压固定块6带动转盘5逆时针转动,转盘5通过支撑轴带动支撑盘13逆时针转动,支撑盘13带动弧形板30和弧形齿条32逆时针转动,且电机23每转动一周,转盘5转动的角度等于相邻两个固定块6之间的夹角;
当电机23转动圈之后,按压垫对患者胸腔完成次按压,弧形板30开始向左挤压移动块28,移动块28向左压缩压簧并带动压柱29向左移动,由于弧形板30对应的弧长略大于弧形齿条32对应的弧长,此时弧形齿条32与齿轮处于未啮合状态,压柱29向左移动后两个传动板26之间的球形凸块脱离,电机23输出端的套筒25停止转动,即两个横轴停止转动,按压垫停止对患者胸腔的按压;
当支撑盘13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弧形齿条32与齿轮啮合,弧形齿条32带动圆柱齿轮33转动,圆柱齿轮33通过销轴带动凸轮14转动,由于活塞16与气缸15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凸轮14通过t形杆17带动活塞16在气缸15内前后往复滑动,气缸15内的气体先通过连接管和呼吸罩18进入患者肺部,然后再将患者肺部的气体吸入气缸15内,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弧形齿条32带动圆柱齿轮33转动一周后两者脱离啮合,由于凸轮14上下两端均为凸起端,故凸轮14转动一周可带动活塞16进行两次往复滑动,可对患者进行两次人工呼吸,满足医学上心肺复苏时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比例30:2的要求;
进行一次心肺复苏后,医护人员可观察患者此时的状态,当患者恢复心跳和呼吸时,可关闭电机23,然后通过挤压卡块20将u形板2打开即可,当患者的心跳和呼吸仍未恢复时,可使电机23继续转动,支撑盘13带动弧形板30逆时针转动并与移动块28脱离接触,移动块28在压簧的作用下向右滑动,移动块28带动压柱29向右移动并使两个传动板26上的球形凸起接触,电机23输出端开始带动套筒25转动,按压垫开始对患者心脏进行按压,持续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恢复心跳和呼吸,关闭电机23并打开u形板2即可。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实用性强,设置的矩形框和压杆,可代替医护人员手部对患者胸腔进行按压,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为医护人员节约宝贵的时间,设置的凸轮和活塞,可代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交替进行,提升心肺复苏时的效率,设置的转盘和多个固定块,使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满足医学上的要求,增强心肺复苏的效果,设置的软垫和按压垫,不仅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打开患者气道,而且可以更好的贴合患者的胸腔。
可见,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急诊心肺复苏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费时费力的问题,此结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升了心肺复苏时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