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中药提取物出膏率的方法和茯苓粉的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27840590发布日期:2021-12-08 01:33阅读:2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中药提取物出膏率的方法和茯苓粉的用途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中药提取物出膏率的方法及茯苓粉的用途。


背景技术:

2.中药制剂是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按照一定的剂型要求由中药制成的,可以最终提供给用药对象使用的药品。中药制剂包括中药成方制剂、中成药、协定处方制剂及单味药制剂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应用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研究开发中药新剂型,制备生产新制剂,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中药制剂领域的落后面貌,整体上提高了中药水平。中药制剂包括丸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片剂等剂型。中药制剂制备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粉碎技术、浸提技术、浓缩技术、干燥技术、制粒技术、包衣技术等,在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大多数都涉及到制粒过程。按照原料药种类,中药颗粒可以分为中药配方颗粒、药对颗粒和中药复方颗粒。
3.出膏率为中药制剂制备工艺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是指单位质量的中药材所产出的流浸膏或者干浸膏的质量,关系到产品的收率和生产成本。目前中药制剂主要采用对提取后得到的提取液或者提取、浓缩后得到的浓缩液进行干燥的方法得到流浸膏或者干浸膏,制备操作简单,适合大生产,然而也存在出膏率低下的问题,如果通过调整工艺来提高出膏率操作复杂、成本高,不易推广,故常需在干燥环节加入适量辅料,以保证出膏率,常用辅料一般为糊精、麦芽糊精、可溶性淀粉等。但大量辅料的添加又会影响药物的实际有效性,也造成患者的用药量增大,依从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出膏率而大多采用调整工艺参数而造成操作复杂、成本高,难以推广,或者添加大量辅料导致患者的用药量增大,依从性降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提高中药提取物出膏率的方法。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中药提取物出膏率的方法,在干燥之前,取茯苓粉与中药提取物混合。
6.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药提取物为中药原料药提取后得到的提取液或者经提取、浓缩后得到的浓缩液。
7.其中,中药原料药可以是中药材,也可以是饮片,还可以是两者的混合。可以是单一品种的中药原料药、也可以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中药原料药。如果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中药原料药,可以是将各原料药先混合再提取得到的提取物,也可以是各中药原料药先分别提取得到提取物再混合而成。
8.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提取方法选自热回流提取、超声提取、搅拌煎煮提取、静态煎煮提取、浸渍提取、渗漉提取、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等常规的提取方法。
9.其中,提取次数为1

10次,优选为1

3次,更优选为2次。
10.提取时间为0.2

10h,优选为0.5

3h,更优选为0.5

2h。
11.溶媒量为2

50倍量,优选为6

20倍量,更优选为8

15倍量。倍量是指每克原料药中加入溶媒的毫升数。其中溶媒可以采用水、乙醇等常规溶媒。
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取后可以经过滤,得到提取液。过滤的方法可以采用膜过滤、板式过滤等常规过滤方法。提取液可以经浓缩得到浓缩液。浓缩的方法可以是减压浓缩、水浴浓缩、薄膜浓缩等常规的浓缩方法。
13.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茯苓粉的添加量为中药原料药质量的10

60wt%,为了提高出膏率,优选为20

50wt%,更优选为20

30wt%。
1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茯苓粉为超微粉。更优选的,茯苓粉的粒径范围为0.001

0.075mm。
1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燥为喷雾干燥。
16.发明人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的干燥方式来说,采用喷雾干燥的方式进行干燥尤其会出现出膏率低的问题,而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于解决喷雾干燥出膏率低下的问题也更为显著。
17.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肺、脾、肾经,气味俱薄,升而复降。为淡渗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要药,可治脾虚不运之水肿、痰饮、食少、便溏及心神不安等证。茯苓可与多种中药原料配合使用,配利药,则祛湿之功更长,配补药,则健脾之效益显,配敛涩之药则涩精止遗,配行散之药则利水行湿;配寒药则寒,配热药则热。例如但不局限于配白术、配猪苓、配升麻、配杏仁、配桂枝、配木香、配五倍子、配冬葵子、配黄连、配茱萸、配半夏、配人参、配麦冬、配茯神等。
18.例如白术性温,味甘、苦,入脾、胃经。甘温能益气,可健脾胃而止吐湾,实肌腠,苦温燥湿,能化脾胃之寒湿,降泄利水而退水肿,为补脾燥湿之要药;茯苓味甘健脾,淡则渗利。白术茯苓配伍有健脾利水的功效,二药之中,茯苓偏于利水,白术偏于健脾,合用补泻并行,补则健脾助运,使化湿运积有权,用治脾虚不运之食少、发渴、饮食伤泻及脾虚盗汗等证;泻则增强利水祛湿之功,用治湿泻、水肿等证。
1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茯苓粉的用途,茯苓粉用于提高中药提取物的出膏率。
2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干燥之前,取茯苓粉与中药提取物混合。
2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药提取物为中药原料药经提取得到的提取液,或者经提取、浓缩后得到的浓缩液。
2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茯苓粉的添加量为中药原料药质量的20

50wt%。
2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茯苓粉为超微粉。
2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燥为喷雾干燥。
2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本发明任一所述的提高中药提取物出膏率的方法向中药提取物中混入茯苓粉,干燥,加入或者不加入辅料,按照药学上的常规工艺制得中药制剂。
26.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制剂选自颗粒剂、片剂或者胶囊剂;
27.进一步地,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取中药提取物和茯苓粉混合,干燥,制粒,制得;
2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药提取物为中药原料药经提取得到的提取液,或者
经提取、浓缩后得到的浓缩液。
2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备方法还满足:在提取过程中,提取次数为1~3次,优选2次,提取时间为0.5~3h,优选0.5~2h,溶媒量为6~20倍量,优选8~15倍量;倍量是指每克原料药中加入溶媒的毫升数。其中溶媒可以采用水、乙醇等常规溶媒。
3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备方法还满足:在浓缩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浓缩,优选地,水浴温度为50~100℃,优选50~80℃,水浴时间为2~24h,优选2~12h;浓缩清膏密度为1.0~1.2(40℃~80℃)。除了水浴加热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其他常规浓缩方式,例如减压浓缩等。
3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备方法还满足:在干燥过程中采用喷雾干燥的方式,优选地,喷雾塔进风温度为150

170℃,出风温度为55

75℃,雾化器频率为200

300hz,送料泵频率为10

50hz。
32.本发明提供了任一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中药制剂。
33.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34.1.本发明提供的提高中药提取物出膏率的方法,只需要在干燥之前,取茯苓粉与中药提取物混合即可,操作简单,可大幅度降低辅料的用量,甚至无需在干燥之前添加辅料。
35.2.本发明提供的提高中药提取物出膏率的方法,相比于其他添加量来说,控制茯苓粉的添加量为中药质量的20

50wt%,使得茯苓粉在提高中药提取物出膏率方面以及提高浸出物含量方面的效果更佳明显。
36.3.本发明提供的提高中药提取物出膏率的方法,相比于其他粒径范围,采用的茯苓粉为超微粉,使得茯苓粉在提高中药提取物出膏率方面的效果更佳明显。尤其是对白术提取物、五倍子提取物和麦冬提取物的出膏率方面的效果具有更佳明显的效果。
37.4.本发明提供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为白术

茯苓药对颗粒,现有技术中药对颗粒需要分别完成两种配方颗粒再配伍,而本发明通过在干燥之前,取茯苓粉与中药浓缩液混合的方式配伍,更加方便、便捷,节约时间,效率更高,所得的药对颗粒的质量稳定,而且最重要的是无需添加辅料,实现零辅料。
38.而且,白术茯苓配伍有健脾利水的功效,二药之中,茯苓偏于利水,白术偏于健脾,合用补泻并行,补则健脾助运,使化湿运积有权,用治脾虚不运之食少、发渴、饮食伤泻及脾虚盗汗等证;泻则增强利水祛湿之功,用治湿泻、水肿等证,疗效均优于单独服用白术制剂的情况。
39.5.本发明提供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对白术提取方式进行考察,以对白术饮片有效成分的提取有重要影响三个因素: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以及溶媒量为三个水平,设计正交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充分考虑白术提取过程中可能对有效成分、出膏率的原因。以标准汤剂为标准,并考虑提取时间过长、提取次数过多、溶媒量过大,会导致资源的浪费等原因,对白术提取工艺进行最优选择。
40.6.本发明提供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对白术浓缩温度进行考察。提取以水为提取溶媒,得到的提取液进行减压浓缩。浓缩温度过低会降低生产效率,浓缩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会有效成分有所影响,本发明对浓缩时间与温度进行考察,选取了耗时最短、对物质成分影响最小的最适白术提取液浓缩温度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41.提供下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最佳实施方式,不对本发明的内容和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或是将本发明与其他现有技术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任何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42.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步骤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常规实验步骤的操作或条件即可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试剂产品。
43.实施例1
4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术

茯苓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5.取白术饮片100kg,投入提取罐中,加入饮片量12l/kg的饮用水(每kg饮片加入12l水),加热至沸腾后提取2.0h,过滤;再加入饮片量10l/kg的饮用水,加热沸腾提取1.5h,过滤,合并两次提取液,存于储罐中。在真空度0.09mpa下7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60℃);搅拌下向清膏中加入茯苓粉50kg,得到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置于喷雾塔中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75℃,雾化器频率:200hz,送料泵频率:30hz,过筛,得到干粉。将干粉进行干法制粒,过筛整粒,制得16~40目颗粒,分装,即得白术

茯苓颗粒成品。
46.实施例2
4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术

茯苓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8.取白术饮片100kg,除去杂质,投入提取罐中,加入饮片量10l/kg的饮用水,加热至沸腾提取1.5h,过滤;再加入饮片量8l/kg的饮用水,加热沸腾提取1.5h,过滤,合并两次提取液,存于储罐中。在真空度0.07mpa下65℃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的清膏(50℃);搅拌下向清膏中加入茯苓粉40kg,得到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置于喷雾塔中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75℃,雾化器频率:300hz,送料泵频率:40hz。过筛,得到干粉。将干粉进行干法制粒,过筛整粒,制得16~40目颗粒,分装,即得白术

茯苓颗粒成品。
49.实施例3
5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术

茯苓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取白术饮片100kg,除去杂质,投入提取罐中,加入饮片量14l/kg的饮用水,加热至沸腾提取2.0h,过滤;再加入饮片量10l/kg的饮用水,加热沸腾提取1.0h,过滤,合并两次提取液,存于储罐中。在真空度0.08mpa下8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70℃);搅拌下向清膏中加入茯苓粉20kg,得到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置于喷雾塔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65℃,雾化器频率:200hz,送料泵频率:30hz。过筛,得到干粉。将干粉进行干法制粒,过筛整粒,制得16~40目颗粒,分装,即得白术

茯苓颗粒成品。
52.实施例4
5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术

茯苓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4.取白术饮片100kg,除去杂质,投入提取罐中,加入饮片量16l/kg的饮用水,加热至沸腾提取3h,过滤;再加入饮片量14l/kg的饮用水,加热沸腾提取1.5h,过滤,合并两次提取液,存于储罐中。在真空度0.07mpa下65℃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50℃);搅拌下向清膏中加入茯苓粉30kg,得到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置于喷雾塔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
风温度:170℃,出风温度:75℃,雾化器频率:200hz,送料泵频率:30hz。过筛,得到干粉。将干粉进行干法制粒,过筛整粒,制得16~40目颗粒,分装,即得白术

茯苓颗粒成品。
55.实施例5
5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五倍子

茯苓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7.取五倍子饮片100kg,除去杂质,投入提取罐中,加入饮片量14l/kg的饮用水,加热至沸腾提取2h,过滤;再加入饮片量10l/kg的饮用水,加热沸腾提取1h,过滤,合并两次提取液,存于储罐中。在真空度0.07mpa下65℃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60℃);搅拌下向清膏中加入茯苓粉20kg,得到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置于喷雾塔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75℃,雾化器频率:200hz,送料泵频率:30hz。过筛,得到干粉。将干粉进行干法制粒,过筛整粒,制得16~40目颗粒,分装,即得五倍子

茯苓颗粒成品。
58.实施例6
5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麦冬

茯苓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0.取麦冬饮片100kg,除去杂质,投入提取罐中,加入饮片量16l/kg的饮用水,加热至沸腾提取1.5h,过滤;再加入饮片量12l/kg的饮用水,加热沸腾提取11h,过滤,合并两次提取液,存于储罐中。在真空度0.07mpa下65℃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60℃);搅拌下向清膏中加入茯苓粉30kg,得到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置于喷雾塔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75℃,雾化器频率:200hz,送料泵频率:30hz。过筛,得到干粉。将干粉进行干法制粒,过筛整粒,制得16~40目颗粒,分装,即得麦冬

茯苓颗粒成品。
61.实施例7
6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术

茯苓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3.取白术饮片100kg,投入提取罐中,加入饮片量12l/kg的饮用水(每kg饮片加入12l水),加热至沸腾后提取2.0h,过滤;再加入饮片量10l/kg的饮用水,加热沸腾提取1.5h,过滤,合并两次提取液,搅拌下向提取液中加入茯苓粉50kg,得到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置于喷雾塔中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75℃,雾化器频率:200hz,送料泵频率:30hz,过筛,得到干粉。将干粉进行干法制粒,过筛整粒,制得16~40目颗粒,分装,即得白术

茯苓颗粒成品。
64.对比例1
65.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白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6.取白术饮片100kg,除去杂质,投入提取罐中,加入饮片量14l/kg的饮用水,加热至沸腾提取2.0h,过滤;再加入饮片量10l/kg的饮用水,加热沸腾提取1.0h,过滤,合并两次提取液,存于储罐中。在真空度0.08mpa下8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60℃);搅拌下向清膏中加入糊精20kg,得到混合物料。将混合物料置于喷雾塔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65℃,雾化器频率:200hz,送料泵频率:30hz。过筛,得到干粉。将干粉进行干法制粒,过筛整粒,制得16~40目颗粒,分装,即得白术配方颗粒成品。
67.对比例2
68.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白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9.取白术饮片100kg,除去杂质,投入提取罐中,加入饮片量14l/kg的饮用水,加热至沸腾提取2.0h,过滤;再加入饮片量10l/kg的饮用水,加热沸腾提取1.0h,过滤,合并两次提取液,存于储罐中。在真空度0.08mpa下80℃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60℃)。将
清膏置于喷雾塔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65℃,雾化器频率:200hz,送料泵频率:30hz。过筛,得到干粉。将干粉进行干法制粒,过筛整粒,制得16~40目颗粒,分装,即得白术配方颗粒成品。
70.实验例1出膏率
71.按照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方法制备各组颗粒剂,在制备过程中称重喷雾干燥之后得到的喷雾粉的重量,计算出膏率,出膏率=喷雾粉重量/投料量,结果见下表1所示。
72.表1出膏率结果
[0073][0074][0075]
结论:相比于对比例1

2来说,本发明实施例1

7制备过程中的出膏率明显提高,说明茯苓粉能够提高中药提取物的出膏率,而且相比于实施例1

2,实施例3、5和6出膏率提升幅度更高。
[0076]
实验例2浸出物含量
[0077]
以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分别制备得到的白术

茯苓颗粒、五倍子

茯苓颗粒、麦冬

茯苓颗粒或者白术配方颗粒为待测样品,按照下述方法测定样品的浸出物含量。
[0078]
具体方法如下:精密称取待测样品2g(m),分别置于100ml锥形瓶中,精密加乙醇50ml,塞紧,作为供试品。分别称定质量,将供试品静置1h。再加热回流1h,放至室温,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称重。用干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w)中。将供试品溶液水浴蒸干后,于105℃干燥3h,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n)。
[0079]
计算公式:
[0080]
其中,公式中水分是指待测样品的含水量。
[0081]
表2浸出物结果
[0082][0083][0084]
结论:相比于对比例1

2来说,本发明实施例1

7制备过程中的浸出物含量明显提高,说明茯苓粉能够提高中药制剂的浸出物含量。
[0085]
实验例3提取方法的筛选
[0086]
提取工艺优选试验中,以标准汤剂所得各项指标均值为目标,结合产能、能源、过程损失等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工艺参数。影响白术出膏率及指标成分含量的因素主要有提取次数、加水量和提取时间,因此我们利用正交实验进行考察,选出较优工艺组合。各实验组除了提取次数、加水量和提取时间按照表3所列之外,其余条件均与实施例1一致。其中,加水量/倍量指的是每kg原料药中加入多少升水。
[0087]
表3提取工艺考察结果表
[0088][0089]
研究发现,提取次数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60

120min,第一次加水量为10

14倍量,第二次加水量为6

10倍量,第三次加水量为6

10倍量的提取工艺的出膏率较高,其中,每次提取时间为120min,第一次加水量为12倍量,第二次加水量为8倍量,第三次加水量为8倍量的提取工艺出膏率的最高。
[0090]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
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