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563315发布日期:2022-09-20 18:50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1.本技术要求于2021年3月1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0280601.2、发明名称为“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技术中。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控释给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术后疼痛是手术过程中对组织损伤的复杂反应。它包括与手术直接相关的疼痛和与中枢神经系统过敏相关的疼痛。术后疼痛可导致心血管系统负担增加,使肺顺应性、通气功能和血氧合功能降低等,从而诱发多种并发症。术后急性疼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被控制,还可能发展为持续半年至数年的慢性疼痛,有效的术后镇痛能为手术病人的康复提供更有利的条件。通常而言,术后疼痛可持续48~72h,而这个时间段的疼痛是最难控制的。局部应用麻醉药是一种最直接的术后镇痛方法,但临床应用的常规注射剂仅能提供不到7h的止痛作用。开发长效的局麻药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由此,美国fda批准了pacira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的布比卡因脂质体长效缓释用悬浮液expareltm,用于直接注射至手术部位以帮助控制术后疼痛。expareltm采用新颖的depofoam技术,是一类包载1.3%的布比卡因多层脂质体,现已逐渐应用于国外医疗市场,单次给药能产生长达72h的镇痛作用,效果良好。
4.罗哌卡因是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由瑞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研制,于1996年在荷兰首次上市,同年9月24日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同其他局麻药一样,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对沿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产生可逆性的阻滞,有麻醉和镇痛双重效应,大剂量可产生外科麻醉,小剂量时则产生感觉阻滞(镇痛)仅伴有局限的非进行性运动神经阻滞。在低浓度下罗哌卡因具有感觉、运动分离阻滞作用,常用外科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包括剖腹产术、区域阻滞急性疼痛控制持续硬膜外输注或间歇性单次用药,如术后或分娩疼痛,区域阻滞。
5.值得关注的是,在相同浓度和剂量下,罗哌卡因比布比卡因具有更小的心血管及中枢神经毒性。但是,由于罗哌卡因在ph6.0以上难溶,目前国内外上市罗哌卡因制剂主要为罗哌卡因盐酸盐或甲磺酸盐注射剂,用于外科手术麻醉和急性疼痛控制。罗哌卡因盐酸盐或甲磺酸盐注射剂通常10~20分钟起效,但是罗哌卡因终末半衰期仅为1.8h,药效仅可持续2~6小时,需要持续注射给药才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然而,重复单次注射应考虑达到血浆中毒浓度或诱发局部神经损伤的危险。为了降低重复单次给药次数,降低毒性,提高患者的顺应性,研发可提供72h局部持续麻醉或术后镇痛功效的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是医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6.专利申请cn104606129a中公开了一种可注射的盐酸罗哌卡因温敏凝胶,成分包括:主药,plga-peg-plga共聚物和溶剂,常温下为液态,当温度达到36℃左右转变为固态凝
胶,药物在体外12h释放≤35~45%,48h释放≥65%~75%,72h释放≥80%。大鼠热痛阈值试验结果表明可有效缓释48小时。
7.现有的脂质体技术、plga微球技术,载药量非常低且工艺复杂,样品质量控制难,不适于终端灭菌、性状不稳定等技术难点极大增加了罗哌卡因长效制剂的开发成本和难度。
8.hanmei li等人研发了一种基于乙酸异丁酸蔗糖酯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给药系统,并制备了罗哌卡因缓释片(sucrose acetate isobutyrate as an in situ forming implant for sustained release of local anesthetics,2019),虽然在体外释放实验中显示出了超过72小时的缓释效果,但是其大鼠血药浓度和大鼠神经阻滞持续实验表明,其药效仅能持续18小时,仍然不能满足超过72小时的局部持续麻醉或术后镇痛功效。
9.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罗哌卡因长效制剂,以实现单次给药能产生长时间的局部持续麻醉或术后镇痛功效,降低重复单次给药频率。


技术实现要素: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罗哌卡因、缓释载体和醇类溶剂制备成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可使其发挥短时起效,单次给药能产生超过72h的局部持续麻醉或术后镇痛功效,能降低重复单次给药次数,降低毒性,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11.为了解决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2.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包括活性成分、缓释载体和醇类溶剂。
13.其中,所述活性成分包括罗哌卡因、盐酸罗哌卡因或甲磺酸罗哌卡因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罗哌卡因。在相同浓度和剂量下,罗哌卡因比布比卡因具有更小的心血管及中枢神经毒性,局部浸润麻醉作用时间较同浓度布比卡因长2~3倍。
14.所述缓释载体包括乙酸异丁酸蔗糖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释载体包括乙酸异丁酸蔗糖酯与其它甘油酸酯;优选地,所述乙酸异丁酸蔗糖酯与所述甘油酸酯的重量比为20:1~5:1;更进一步地,所述甘油酸酯包括中链甘油三酯、三辛酸甘油酯、二油酸甘油酯、三乙酸甘油酯、单乙酸甘油酯、单油酸甘油酯、单亚油酸甘油酯、单月桂酸甘油酯、二棕榈酸甘油酯、单癸烯酸甘油酯等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地,所述缓释载体为乙酸异丁酸蔗糖酯与中链甘油三酯以质量比为20:1~5:1组成的组合物。
15.本技术中所述的醇类溶剂包括苯甲醇、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优选为聚乙二醇200~600,例如peg200、peg400、peg600)、丙三醇(甘油)、三氯叔丁醇、1,3-丁二醇和异亚丙基二醇中的至少一种。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醇类溶剂对作为活性成分的罗哌卡因、盐酸罗哌卡因或甲磺酸罗哌卡因的溶解性好,有利于提高药效的作用,尤其在较低体积下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本发明的缓释载体粘度大,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对灭菌要求比较高,通过采用醇类溶剂有利于提升制剂的稳定性和药效。优选地,所述醇类溶剂中包括苯甲醇和乙醇中的至少一种,发明人发现,苯甲醇本身具有弱的麻醉作用,在一定程度有利于提高药物麻醉效果;此外,苯甲醇具有防腐作用,可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16.进一步地,发明人还发现,本发明采用的缓释载体安全性良好,属于可生物降解的
原位凝胶基质材料,属于小分子物质,不结晶但却以高黏度和疏水性液体形式存在,在用少量有机溶剂(约15%~30%)溶解,尤其是采用本技术的醇类溶剂溶解后,会形成与植物油黏度相近的溶液,易于皮下和肌内注射。更出人意料的是,本技术的缓释载体经醇类溶剂溶解以后,获得的本技术的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前期可以快速释放药物,有利于快速麻醉的目的,而醇类溶剂的加入又能够延缓后期药物的释放速度,使得本技术的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能够获得兼顾短时起效和单次给药镇痛效果持久的的效果。
17.进一步地,发明人还发现,当采用苯甲醇与乙醇的组合溶剂,可进一步延缓药物的释放速率,缓释效果更加明显。其中优选为苯甲醇与乙醇二者质量比为0.8:1~5:1,优选为3:1~5:1。进一步地,所述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以罗哌卡因计,剂量范围为50~500mg,优选50~200mg。
18.进一步地,发明人还发现,当缓释载体中包含甘油酸酯时,可以进一步加快罗哌卡因等活性成分的释放速率,但并不造成突释现象,有利于快速麻醉的目的。
19.进一步地,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包括,活性成分2.5~20%,缓释载体40~87.5%,醇类溶剂10~40%;优选地,活性成分4~10%,缓释载体60~80%,醇类溶剂10~30%。
20.进一步地,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罗哌卡因4~10%,乙酸异丁酸蔗糖酯与中链甘油三酯的组合物60~80%,苯甲醇与乙醇的组合溶剂10~30%;其中,乙酸异丁酸蔗糖酯与中链甘油三酯二者质量比为20:1~5:1,苯甲醇与乙醇质量比为0.8:1~5:1。
21.本技术中的“中链甘油三酯”是指辛酸甘油酯和癸酸甘油酯含量不低于95%的饱和甘油三酸酯的混合物,可通过市售获得。
22.进一步地,所述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单次给药产生超过72h的镇痛功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单次给药产生超过或长达96h的镇痛功效。
23.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将缓释载体、醇类溶剂和活性成分混合后,灌封、灭菌即得。
24.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步骤如下:
25.1)将活性成分溶于醇类溶剂中;
26.2)将缓释载体溶于活性成分与醇类溶剂的混合溶液中,获得均一药液;优选地,所述缓释载体在40-60℃预热至易流动状态后,溶于活性成分与醇类溶剂的混合溶液中;缓释载体预热有利于其更快地溶解;
27.3)将所述均一药液封装后灭菌,获得所述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
28.更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步骤如下:
29.1)将活性成分加入醇类溶剂中,密闭以100~400rpm的速度进行机械搅拌10~30min;
30.2)将缓释载体加入上述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以100~400rpm的速度进行机械搅拌10~30min,形成均一药液;
31.3)将步骤2)所得药液通过除菌滤膜,在氮气保护下,灌封于包材中,120-130℃热压灭菌15-30分钟,即得。
32.进一步地,所述包材选自西林瓶、安瓿瓶、可填充式注射器、卡式瓶中的任一种。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34.本发明提供一种载药量更大、刺激性更小、注射缓释效果长的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相比现有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剂或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剂相比,缓释特征明显,本发明制备的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能够在72h以上时间持续发挥局部麻醉或术后镇痛的功效(本发明实施例检测在96h仍具有局部麻醉或术后镇痛效果);
35.相比现有的罗哌卡因多囊脂质体、罗哌卡因plga微球和其它微球、罗哌卡因纳米球,本发明制备过程采用机械搅拌的传统工艺,制备工艺极大简化,成本低廉,且可以采用安瓿瓶包装终端灭菌,避免使用无菌工艺,溶液性状稳定,可以长期贮藏,保证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
36.相比现有的罗哌卡因温敏凝胶,本发明制备的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对温度不敏感,可避免驻存、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质量变化;此外,制备温敏凝胶所需的聚乙二醇衍生化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等质量控制复杂且成本较高,温敏凝胶制剂黏度大,需要采用无菌工艺生产。
37.本发明提供的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在注射前,体现为普通溶液状态;在手术部位注入后与人体局部体液接触,随着溶液制剂的不断扩散和体液不断渗入,缓释载体体系黏度急剧增加,在注射部位形成可控粘度的药物贮库,能降低注射疼痛感,不会对给药部位造成严重刺激同时于局部组织缓慢释放,产生超过72h的局部持续麻醉或术后镇痛功效。
38.本发明提供的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无色澄明,不会出现突释现象,释药效果更加平稳,快速麻醉同时释放缓慢,缓释作用更长,增加了患者用药的顺应性,也降低了重复给药带来的副作用。另外,本发明的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有关物质在稳定性试验条件下与市售盐酸罗哌卡因制剂相似。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40.图1本技术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在生理盐水中释放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2.本技术所用试剂均为本领域常规试剂,均可购自商业途径。
43.实施例1
44.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包括如下组分:罗哌卡因4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
56g,注射级苯甲醇24g
45.提供制备方法如下:
46.将罗哌卡因过80目筛,备用;
47.取4g罗哌卡因加入24g注射级苯甲醇中,密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至完全溶解;
48.将56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采用50℃水浴预热30min后,加入上述罗哌卡因溶液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形成均一药液;
49.所述均一药液检测含量合格后,将所得的药液在氮气保护下,灌封于2ml安瓿瓶,121℃热压灭菌20分钟,完成。
50.实施例2
51.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包括如下组分:
52.罗哌卡因3.4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56g,注射级苯甲醇10g,注射级乙醇12g。
53.提供制备方法如下:
54.将罗哌卡因过80目筛,备用。
55.取3.4g罗哌卡因加入10g注射级苯甲醇和12g乙醇中,密闭以3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20min至完全溶解;
56.将56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采用50℃水浴预热30min后,加入上述罗哌卡因溶液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形成均一药液;
57.所述均一药液检测含量合格后,将所得的药液在氮气保护下,灌封于2ml安瓿瓶,121℃热压灭菌20分钟。
58.实施例3
59.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包括如下组分:罗哌卡因4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52g,中链甘油三酯4g,注射级苯甲醇24g。
60.提供制备方法如下:
61.将罗哌卡因过80目筛,备用。
62.取4g罗哌卡因加入24g注射级苯甲醇中,密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至完全溶解;
63.将52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采用50℃水浴预热30min后与4g中链甘油三酯,加入上述罗哌卡因溶液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形成均一药液;
64.所述均一药液检测含量合格后,将所得的药液在氮气保护下,灌封于2ml安瓿瓶,121℃热压灭菌20分钟。
65.实施例4
66.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包括如下组分:罗哌卡因4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48g,中链甘油三酯8g,注射级苯甲醇24g。
67.提供制备方法如下:
68.将罗哌卡因过80目筛,备用。
69.取4g罗哌卡因加入24g注射级苯甲醇中,密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至完全溶解;
70.将48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采用50℃水浴预热30min后与8g中链甘油三酯,加入上述
罗哌卡因溶液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形成均一药液;
71.所述均一药液检测含量合格后,将所得的药液在氮气保护下,灌封于2ml安瓿瓶,121℃热压灭菌20分钟。
72.实施例5
73.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包括如下组分:罗哌卡因4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55g,中链甘油三酯11g,注射级苯甲醇12g,注射级乙醇4g。
74.提供制备方法如下:
75.将罗哌卡因过80目筛,备用。
76.取4g罗哌卡因加入12g注射级苯甲醇和乙醇4g混合溶剂中,密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至完全溶解;
77.将55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采用50℃水浴预热30min后,与11g中链甘油三酯,加入上述罗哌卡因溶液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形成均一药液;
78.所述均一药液检测含量合格后,将所得的药液在氮气保护下,灌封于2ml安瓿瓶,121℃热压灭菌20分钟。
79.实施例6
80.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包括如下组分:罗哌卡因2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50g,注射级苯甲醇24g。
81.提供制备方法如下:
82.将罗哌卡因过80目筛,备用。
83.取2g罗哌卡因加入24g注射级苯甲醇中,密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至完全溶解;
84.将50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采用50℃水浴预热30min后,加入上述罗哌卡因溶液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形成均一药液;
85.所述均一药液检测含量合格后,将所得的药液在氮气保护下,灌封于2ml安瓿瓶,121℃热压灭菌20分钟。
86.实施例7
87.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包括如下组分:罗哌卡因15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35g,注射级苯甲醇30g。
88.提供制备方法如下:
89.将罗哌卡因过80目筛,备用。
90.取15g罗哌卡因加入30g注射级苯甲醇中,密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至完全溶解;
91.将35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采用50℃水浴预热30min后,加入上述罗哌卡因溶液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形成均一药液;
92.所述均一药液检测含量合格后,将所得的药液在氮气保护下,灌封于2ml安瓿瓶,121℃热压灭菌20分钟。
93.实施例8
94.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包括如下组分:盐酸罗哌卡因8.3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72g,单乙酸甘油酯8g,注射级苯甲醇7.5g,乙醇2.5g。
95.提供制备方法如下:
96.将盐酸罗哌卡因过80目筛,备用。
97.取8.3g盐酸罗哌卡因加入7.5g注射级苯甲醇和乙醇2.5g混合溶剂中,密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至完全溶解;
98.将72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采用50℃水浴预热30min后,与8g单乙酸甘油酯加入上述盐酸罗哌卡因溶液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形成均一药液;
99.所述均一药液检测含量合格后,通过除菌滤膜,将所得的药液在氮气保护下,灌封于2ml安瓿瓶,121℃热压灭菌20分钟。
100.实施例9
101.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包括如下组分:甲磺酸罗哌卡因8.3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72g,中链甘油三酯8g,注射级乙醇10g。
102.提供制备方法如下:
103.将甲磺酸罗哌卡因过80目筛,备用。
104.取8.3g甲磺酸罗哌卡因加入10g乙醇溶剂中,密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至完全溶解;
105.将72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采用50℃水浴预热30min后与8g中链甘油三酯,加入上述甲磺酸罗哌卡因溶液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形成均一药液;
106.所述均一药液检测含量合格后,通过除菌滤膜,将所得的药液在氮气保护下,灌封于2ml安瓿瓶,121℃热压灭菌20分钟。
107.实施例10
108.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包括如下组分:甲磺酸罗哌卡因8.3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72g,二油酸甘油酯8g,丙三醇10g。
109.提供制备方法如下:
110.将甲磺酸罗哌卡因过80目筛,备用。
111.取8.3g甲磺酸罗哌卡因加入10g丙三醇溶剂中,密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至完全溶解;
112.将72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采用50℃水浴预热30min后,与8g二油酸甘油酯加入上述甲磺酸罗哌卡因溶液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形成均一药液;
113.所述均一药液检测含量合格后,通过除菌滤膜,将所得的药液在氮气保护下,灌封于2ml安瓿瓶,121℃热压灭菌20分钟。
114.实施例11
115.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包括如下组分:罗哌卡因4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50g,聚乙二醇600 24g。
116.提供制备方法如下:
117.将罗哌卡因过80目筛,备用。
118.取5g罗哌卡因加入24g聚乙二醇600中,密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至完全溶解;
119.将50g乙酸异丁酸蔗糖酯采用50℃水浴预热30min后与8g中链甘油三酯,加入上述罗哌卡因溶液中,以100~400rpm的速度机械搅拌10~30min形成均一药液;
120.所述均一药液检测含量合格后,将所得的药液在氮气保护下,灌封于2ml安瓿瓶,121℃热压灭菌20分钟。
121.对比例1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温敏凝胶制剂制备
122.盐酸罗哌卡因0.15g,普朗尼克f127 2.3g,普朗尼克f68 0.5g,注射用水10ml
123.将以上述药物组合物作为内容物,所述内容物灌封于安瓿瓶中。
124.制备方法如下:
125.将盐酸罗哌卡因过80目筛,备用。取2.3g普朗尼克f127、0.5g普朗尼克f68加入10ml注射用水中,4℃水浴搅拌10-30min至完全溶解;将0.15g盐酸罗哌卡因加入上述普朗尼克溶液中,机械搅拌10min形成均一药液;中间体检测含量合格后,将所得的药液在氮气保护下,灌封于2ml安瓿瓶。
126.对比例2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干混悬制剂制备
127.盐酸罗哌卡因0.05g,吐温0.25g,甘露醇1.2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0.25g,注射用水25ml
128.将以上述药物组合物作为内容物,所述内容物-40℃冻干12h,封装于西林瓶中。
129.制备方法如下:
130.将罗哌卡因过80目筛,备用。采用气流粉碎机将罗哌卡因进行微粉化处理,d
90
小于5μm。取0.25g吐温、1.2g甘露醇,0.25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25ml水中,50℃水浴搅拌10-20min至完全溶解;将0.05g微粉化罗哌卡因加入上述甘露醇溶液中,机械搅拌10min形成混悬液;中间体检测含量合格后,分装于10ml西林瓶,于—40℃冻干12h后加胶塞、轧盖。
131.试验例1释放度测定
132.色谱条件
133.色谱柱:agilent ec-c18(4.6nm
×
150nm,4μm)
134.流动相:25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7.4):乙腈(30%:70%)
135.进样量:20μl
136.柱温:30℃
137.检测波长:263nm
138.实施例释放度测定:
139.取实施例1-11所述的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剂量50mg),依据美国药典测试方法,以生理盐水2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r/min,温度为(37
±
0.5)℃,于2h、4h、6h、24h、48h、72h、96h取样2ml,立即用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弃去初滤液,进行hplc分析,计算药物的累积释放百分率。
140.表1各实施例药物的累积释放百分率(n=3)
[0141][0142][0143]
由表1可见,本技术实施例1-实施例11在2小时内,药物释放率达到6%以上,说明本技术的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能够快速释放药物;而6小时以后,药物呈现平缓稳定释放的趋势,在96小时时,累积释放率低于80%,说明其具有超过96h的缓释特征。
[0144]
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比较可以看出,当采用苯甲醇和乙醇作为混合溶剂时,所述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的释放速率进一步延缓,缓释效果更加平稳;从实施例1,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中可以看出,引入甘油酸酯类辅料可以加快药物释放,发明人还发现,随着甘油酸酯含量的增加,前期药物释放速率加快,但不会造成突释现象;结果如图1所示。
[0145]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均具有长效缓释的功效,例如实施例1,当采用活性成分、乙酸异丁酸蔗糖酯和醇类溶剂的一种时,即可以实现药物的快速释放和具有超过96h的缓释特征;进一步地,乙醇的加入有利于进一步延缓药物的释放速率,甘油酸酯的加入有利于加快前期药物释放速率;优选地,本技术的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按质量百分比计,活性成分占2.5~20%,缓释载体占40~87.5%,醇类溶剂占10~40%;出于节约用药,降低成本的考虑,更优选地,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包含:活性成分4~10%,缓释载体60~80%,醇类溶剂10~30%。
[0146]
对比例释放度测定:
[0147]
取对比例1所述的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温敏凝胶制剂2ml溶液加入10ml ep管中,将ep管置于(37
±
0.5℃)恒温水浴锅中平衡5min,使溶液凝胶化。加入5ml 37℃的生理盐水作为释放介质,在50r/min恒温振动箱震荡,分别在2h,4h,6h,24h,48h,72h,96h取出4ml释放介质,再重新补液。取样立即用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弃去初滤液,进行hplc分析,计算药物的累积释放百分率。计算累计释放量。取对比例2所述的罗哌卡因长效干混悬制剂,用3ml生理盐水复溶,加入透析袋中。以生理盐水2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r/min,温度为(37
±
0.5)℃,于2h、4h、6h、24h、48h、72h、96h取样2ml,立即用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弃去初滤液,进行hplc分析,计算药物的累积释放百分率。
[0148]
表2各对比例药物的累积释放百分率(n=3)
[0149][0150]
由表2可见,对比例1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温敏凝胶制剂虽具有温敏缓释特征,但48h释放超过85%。对比例2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干混悬制剂虽具有缓释特征,但48h释放也超过85%。二者均不具有72h以上长效释放特征。
[0151]
试验例2大鼠药效试验
[0152]
1.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测定
[0153]
切口疼痛模型的制备:选取sd大鼠6只,200~250g,大鼠术前禁食6h、禁饮1h,将大鼠置入放有浸泡约0.3ml异氟醚液体棉球、容积为1l的透明玻璃杯中加盖,观其意识消失后,碘伏消毒大鼠左后足底,按brennan法从足底近端0.5cm处向趾部做一长约1cm的切口,切开皮肤,用眼科镊挑起足底肌肉并纵向切割,但保持肌肉的起止及附着完整。按压止血后,用细针缝合皮肤2针,于缝皮处a、b组在切口内分别注射对应的药物,其中,
[0154]
a、盐酸罗哌卡因溶液组:切口附近注射浓度为17mg/ml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剂量为17mg/kg(按罗哌卡因计);
[0155]
b、各实施例组:切口附近分别注射表3中各实施例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50mg/kg(按罗哌卡因计)。
[0156]
整个手术操作过程约5min,并由同一人完成,术后伤口碘伏消毒并涂抹少量红霉素软膏,将大鼠置于安静、温暖、避强光的环境中喂养。
[0157]
阈值测定:使用8个不同刻度的von frey纤维棒(2、4、6、8、10、15、26g、64g)对大鼠进行机械痛敏测量。在一个底部为距试验台30cm高的金属丝制成的网格架,上面放置若干个20cm
×
20cm
×
25cm的透明有机玻璃箱,把待实验大鼠放入内部,使其适应一段时间,一般控制在30min以上。等大鼠安静后,用von-frey纤维穿过金属丝网格直接刺激大鼠的足底,使细丝弯曲90度,刺激时间5s,大鼠出现抬足或者舔足为阳性。初始刺激强度是2g,刺激强度逐渐增强,每个强度重复作用5次,间隔时间为5min。若阳性反应≥3次,则该力度为上限强度,计算该强度阳性反应率(阳性反应次数/5)即为上限强度阳性率。而上一力度则为下限强度,计算该强度阳性反应率即下限强度阳性率。
[0158]
根据50%阳性反应值pmwt公式:上限强度-[(上限强度-下限强度)
÷
(上限强度阳性率-下限强度阳性率)]
×
(上限强度阳性率-50%)
[0159]
pmwt值即为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每只大鼠于术前(切口疼痛模型建立前)2h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作为基础机械痛阈值,分别于术后(切口疼痛模型建立后)2h、4h、10h、24h、48h、72h、96h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的变化。
[0160]
表3大鼠药效试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平均值比较
[0161][0162]
由表3可见,术前无切口,因此大鼠感知疼痛效果不明显,体现为具有较高的阈值;单次注射盐酸罗哌卡因溶液组仅可维持4-10h的药效。相比于注射盐酸罗哌卡因溶液组,本技术的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可以维持96h以上的麻醉效果。
[0163]
2大鼠区域阻滞药效学实验
[0164]
罗哌卡因在临床上用于区域阻滞(例如末梢神经阻滞和浸润麻醉)的推荐使用剂量为7.5-225mg/人。假设对标人体临床使用剂量为225mg/人,依据体表面积法换算成大鼠的给药剂量约为4mg/只。根据本实验中实施例1采用的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浓度为48mg/ml,确定大鼠的给药量剂量为4.8mg/只(即给药量为0.1ml/只)。
[0165]
6只大鼠(雌雄各半)分别于一侧大腿皮下注射给药,在注射后0.5h、1h、1.5h、2h、3h、4h、6h、8h、12h、24h、36h、48h、60h、72h、84h、96h、108h、120h、132h、144h、156h、168h使用银针刺激注射部位(距离注射点约1cm处),观察记录大鼠是否出现刺痛反应。同时,使用银针刺激未给药的一侧大腿,观察大鼠是否出现刺痛反应作为对照。如连续三个时间点所有大鼠都出现刺痛反应,则实验结束,后续时间点不再进行刺痛反应的观察。大鼠注射部位出现镇痛药效的实验结果请见表4。
[0166]
表4
[0167][0168]
注:“√”表示出现镇痛效果;
“×”
表示未出现镇痛效果。
[0169]
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本技术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的区域阻滞效果可达到96小时,甚至更长,说明本技术的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可以达到96h以上的麻醉效果。
[0170]
试验例3影响因素试验
[0171]
将实施例1~11制备的供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采用纸盒包装,置于温度60℃恒温箱,90%rh高湿环境、光照条件下放置10天;将实施例1-11制备的注射用罗哌卡因长效溶液制剂采用纸盒包装,置于温度40℃
±
2℃、相对湿度75%
±
5%的恒温恒湿箱中保存3个月。
[0172]
结论:本发明制备的实施例产品和对照产品分别置于60度高温、90%rh高湿、光照下;置于温度40℃
±
2℃、相对湿度75%
±
5%的恒温恒湿箱中保存;有关物质测定结果与实
验前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产品杂质无明显变化,产品质量稳定,说明本发明制剂均能保持良好稳定性。
[01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