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耳鼻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医学各科相互渗透和促进,拓展了耳鼻咽喉科的范畴,并丰富了耳鼻咽喉科的内容,患有耳鼻喉科疾病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通常需要外置引流管、通气管等管道进行辅助治疗,在护理过程中对于外置管道的维护非常的麻烦并至关重要,在目前的日常护理时通常将外置管道固定在患者的身体和病床表面,在患者翻身或者起身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拉扯导致导管脱落,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安全,并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耽误治疗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可有效防止患者的外置管道脱落,并使用简单,功能多样,有效地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左右两端的上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可升降的升降板,两个所述升降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床板,所述固定床板前端铰接有可向下翻转的第二翻转板,所述第二翻转板的前端铰接有当所述第二翻转板向下翻转时可始终与所述固定床板保持平行的平行板,所述固定床板的后端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第一翻转板,所述第一翻转板的后端铰接有可上下翻转的角度板;右侧的所述升降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安装有可升降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侧安装有可左右摆动的限制板,所述限制板的下侧分别安装有多个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持杆,所述第一夹持杆的上端分别与所述限制板底部铰接,两个所述第一夹持杆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杆,所述第二夹持杆与所述第一夹持杆相互平行,两侧的所述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板的下端铰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可同步相对摆动,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夹持带轮。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的左侧中部转动连接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的表面花键连接有升降蜗杆,所述升降蜗杆与所述底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蜗杆的前后两侧分别啮合有升降蜗轮,所述升降蜗轮分别与所述底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蜗轮的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升降推板,所述升降推板的上端分别铰接有升降滑块,所述升降板内侧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升降导轨,所述升降滑块分别与所述升降导轨滑动连接;所述花键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换向锥齿轮,所述第一换向锥齿轮的上侧分别啮合有第二换向锥齿轮,所述第二换向锥齿轮与所述升降板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锥齿轮的右端同轴固接有可转动的传动齿轮,所述花键轴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连轴架,所述连轴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床板的下端中部转动连接有翻转蜗杆,所述翻转蜗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锥齿轮,所述第一连接锥齿轮的左侧啮合有第二连接锥齿轮,所述第二连接锥齿轮与左侧的所述升降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锥齿轮的左侧同轴连接有可转动的连接齿轮,所述翻转蜗杆的后侧啮合有翻转蜗轮,所述翻转蜗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升降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上侧啮合有移动齿条,所述移动齿条与所述升降板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齿条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翻转齿条,所述翻转齿条的上端分别啮合有翻转齿轮,所述第一翻转板前端的左右两侧和所述第二翻转板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翻转板和所述第二翻转板分别通过两侧的所述第一铰接轴分别与所述固定床板的前后两端铰接,所述翻转齿轮分别于所述第一翻转板和所述第二翻转板左侧的所述第一铰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翻转板左侧下端安装有可始终与所述第二翻转板保持平行的连动板,所述连动板的后端铰接有第一平行板,所述第一平行板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床板的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所述连动板的前端铰接有第二平行板,所述第二平行板的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二平行板通过两侧的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固定床板铰接,所述第二平行板与左侧的所述第二铰接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板的左端转动连接有控制转盘,所述控制转盘的中部滑动连接有调控杆,所述调控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调控按钮,所述调控杆的表面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端面齿轮和第一连接端面齿轮,所述第一连接端面齿轮和第一连接端面齿轮分别依次左右相对分布,所述传动齿轮的上侧啮合有配合齿轮,所述配合齿轮与所述升降板转动连接,所述配合齿轮与所述调控杆同轴心,所述配合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面齿轮啮合的第二配合端面齿轮;所述连接齿轮的下侧啮合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面齿轮啮合的第一配合端面齿轮,所述第一配合端面齿轮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后端上下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表面分别套有缓冲弹簧,所述安装杆的右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挡板;所述调控杆的右侧设置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与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调控杆的右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位于所述安装筒内侧,所述转动块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块,所述安装筒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齿块,所述导向齿块的右端分别开设有多个止动齿槽,所述安装筒的内部右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底座,所述导向底座的左端分别开设有多个导向齿,每两个所述导向齿块之间分别设置有可通过所述导向块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分别与两个所述导向齿之间相对应,所述导向块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止动齿槽和所述导向齿啮合的斜面,所述所述导向块的左端与所述止动齿槽啮合,所述安装筒的内部设置有推动弹簧,所述推动弹簧位于所述转动块的右端。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左侧和所述安装板的下端左侧分别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滑块和第二安装滑块,所述第一安装滑块的上端铰接有第二交叉杆,所述第二交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的下端右侧铰接,所述第二安装滑块的下端铰接有第一交叉杆,所述第一交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右侧铰接,所述第一交叉杆和第二交叉杆的中部相互铰接;所述支撑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止动齿条,所述第一安装滑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弹簧筒,所述弹簧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表面下侧凸出与所述弹簧筒的下侧,所述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止动齿块,所述止动齿块与所述止动齿条啮合,所述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弹簧,所述定位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弹簧筒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上端向下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上端与所述限制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柱的表面开设有斜槽,所述侧板的后端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配合销轴,所述第一配合销轴与所述斜槽啮合,所述移动块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定位齿块,所述定位齿块的右侧啮合有定位齿条,所述定位齿条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齿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块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左右两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夹持杆的上端分别向内侧弯折,所述第二夹持杆的上侧弯折部位与所述限制板铰接,所述第二夹持杆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配合销轴,两个所述配合销轴的表面共同滑动连接有连动槽板,所述连动槽板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表面与所述限制板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杆的表面套有夹持弹簧,所述夹持弹簧位于所述控制按钮和所述限制板之间;两个相对应的所述连接板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夹持带轮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架之间,所述夹持带轮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的表面分别与所述连接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螺杆的表面上侧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旋钮
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转板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齿轮,所述固定齿轮的后侧分别啮合有止动齿爪,所述止动齿爪表面与所述角度板左右两端表面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止动齿爪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止动齿爪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止动弹簧,所述止动弹簧的后端分别与所述角度板表面固定连接。
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将导管通过两个夹持带轮进行夹持限制,防止导管乱动脱落,并且两个夹持带轮在普通状态下可以进行转动,方便在患者翻身或者起身时带动导管一并移动,并且在通过夹持带轮限制导管移动至两个夹持带轮可以在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的带动下同步向外侧平行移动,方便使用者使用夹持带轮对导管进行夹持,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控制安装板的升降控制夹持结构的高度,方便使用者使用;在使用时患者可以躺在本装置的上端,当患者坐起时第一翻转板可以向上侧翻转,在第一翻转板向上侧翻转的同时第二翻转板可以同步向下翻转,并且平行板可以随着第二翻转板同步向下移动的同时与固定床板保持平行,方便支撑患者的坐姿,并且平行板用于支撑患者的脚部,角度板可以进行上下翻转支撑患者的头部,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移动齿条与翻转齿轮啮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翻转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固定齿轮与止动齿爪啮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升降板升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移动板移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控制转盘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第一连接端面齿轮与第二连接端面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调控杆移动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安装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第二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安装板升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止动齿条与止动齿块啮合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夹持结构第一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夹持结构第二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夹持结构第三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的转动柱与第二配合销轴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座、2-升降板、3-固定床板、4-第一翻转板、5-第二翻转板、6-平行板、7-角度板、8-翻转齿轮、9-翻转齿条、10-移动齿条、11-第一平行板、12-第二平行板、13-连动板、14-固定齿轮、15-止动齿爪、16-止动弹簧、17-升降导轨、18-升降滑块、19-升降推板、20-升降蜗轮、21-升降蜗杆、22-第一换向锥齿轮、23-第二换向锥齿轮、24-传动齿轮、25-驱动齿轮、26-翻转蜗轮、27-翻转蜗杆、28-第一连接锥齿轮、29-第二连接锥齿轮、30-连接齿轮、31-主动齿轮、32-第一配合端面齿轮、33-控制转盘、34-调控按钮、35-调控杆、36-第二连接端面齿轮、37-第一连接端面齿轮、38-第二配合端面齿轮、39-配合齿轮、40-安装筒、41-导向底座、42-导向块、43-止动齿槽、44-移动槽、45-导向齿块、46-导向齿、47-推动弹簧、48-安装架、49-安装杆、50-缓冲弹簧、51-支撑板、52-安装板、53-第一交叉杆、54-第二交叉杆、55-第一安装滑块、56-第二安装滑块、57-止动齿条、58-止动齿块、59-弹簧筒、60-推杆、61-定位弹簧、62-限制板、63-侧板、64-定位齿条、65-定位齿块、66-移动块、67-复位弹簧、68-转动柱、69-斜槽、70-第一配合销轴、71-第一夹持杆、72-第二夹持杆、73-连接板、74-连动槽板、75-第二配合销轴、76-控制按钮、77-夹持弹簧、78-夹持带轮、79-固定旋钮、80-连接螺杆、81-连接架、82-花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17所示,本发明提供耳鼻喉科术后护理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左右两端的上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可升降的升降板2,两个所述升降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床板3,所述固定床板3前端铰接有可向下翻转的第二翻转板5,所述第二翻转板5的前端铰接有当所述第二翻转板5向下翻转时可始终与所述固定床板3保持平行的平行板6,所述固定床板3的后端铰接有可向上翻转的第一翻转板4,所述第一翻转板4的后端铰接有可上下翻转的角度板7;右侧的所述升降板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1,所述支撑板51的上侧安装有可升降的安装板52,所述安装板52的上侧安装有可左右摆动的限制板62,所述限制板62的下侧分别安装有多个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持杆71,所述第一夹持杆71的上端分别与所述限制板62底部铰接,两个所述第一夹持杆7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夹持杆72,所述第二夹持杆72与所述第一夹持杆71相互平行,两侧的所述第一夹持杆71和第二夹持板的下端铰接有连接板73,所述第一夹持杆71和第二夹持杆72可同步相对摆动,所述连接板73的内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夹持带轮78。
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将导管通过两个夹持带轮78进行夹持限制,防止导管乱动脱落,并且两个夹持带轮78在普通状态下可以进行转动,方便在患者翻身或者起身时带动导管一并移动,并且在通过夹持带轮78限制导管移动至两个夹持带轮78可以在第一夹持杆71和第二夹持杆72的带动下同步向外侧平行移动,方便使用者使用夹持带轮78对导管进行夹持,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控制安装板52的升降控制夹持结构的高度,方便使用者使用;在使用时患者可以躺在本装置的上端,当患者坐起时第一翻转板4可以向上侧翻转,在第一翻转板4向上侧翻转的同时第二翻转板5可以同步向下翻转,并且平行板6可以随着第二翻转板5同步向下移动的同时与固定床板3保持平行,方便支撑患者的坐姿,并且平行板6用于支撑患者的脚部,角度板7可以进行上下翻转支撑患者的头部,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升降板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护板,用于防护患者,防止患者掉落。
所述底座1内部的左侧中部转动连接有花键轴82,所述花键轴82的表面花键连接有升降蜗杆21,所述升降蜗杆21与所述底座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蜗杆21的前后两侧分别啮合有升降蜗轮20,所述升降蜗轮20分别与所述底座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蜗轮20的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升降推板19,所述升降推板19的上端分别铰接有升降滑块18,所述升降板2内侧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升降导轨17,所述升降滑块18分别与所述升降导轨17滑动连接;所述花键轴8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换向锥齿轮22,所述第一换向锥齿轮22的上侧分别啮合有第二换向锥齿轮23,所述第二换向锥齿轮23与所述升降板2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换向锥齿轮23的右端同轴固接有可转动的传动齿轮24,所述花键轴82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连轴架,所述连轴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齿轮24同轴转动连接。
通过转动传动齿轮24可以控制升降板2进行升降,进而调节固定床板3的高度,在传动齿轮24转动时通过第一换向锥齿轮22和第二换向锥齿轮23的传动下便可以带动花键轴82转动,当升降蜗杆21与花键轴82同步转动时通过两侧的两个升降蜗轮20的啮合下便可以带动两个升降推板19同步向内侧或外侧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滑块18同步移动,通过控制两个升降推板19同步的向内侧或外侧移动便可以控制升降板2的高度,升降板2的底部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表面分别与底座1滑动连接,用于加强升降板2升降的稳定性,花键轴82用于当升降板2升降时也可以对升降蜗杆21进行传动。
所述固定床板3的下端中部转动连接有翻转蜗杆27,所述翻转蜗杆2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锥齿轮28,所述第一连接锥齿轮28的左侧啮合有第二连接锥齿轮29,所述第二连接锥齿轮29与左侧的所述升降板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锥齿轮29的左侧同轴连接有可转动的连接齿轮30,所述翻转蜗杆27的后侧啮合有翻转蜗轮26,所述翻转蜗轮26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升降板2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25,所述驱动齿轮25的上侧啮合有移动齿条10,所述移动齿条10与所述升降板2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齿条10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翻转齿条9,所述翻转齿条9的上端分别啮合有翻转齿轮8,所述第一翻转板4前端的左右两侧和所述第二翻转板5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一翻转板4和所述第二翻转板5分别通过两侧的所述第一铰接轴分别与所述固定床板3的前后两端铰接,所述翻转齿轮8分别于所述第一翻转板4和所述第二翻转板5左侧的所述第一铰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翻转板5左侧下端安装有可始终与所述第二翻转板5保持平行的连动板13,所述连动板13的后端铰接有第一平行板11,所述第一平行板11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床板3的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所述连动板13的前端铰接有第二平行板12,所述第二平行板12的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二平行板12通过两侧的所述第二铰接轴与所述固定床板3铰接,所述第二平行板12与左侧的所述第二铰接轴固定连接。
通过控制连接齿轮30转动可以带动第一翻转板4和第二翻转板5同步翻转,并且当第二翻转板5向下翻转时在连动板13的作用使可以时平行板6始终与固定床板3保持平行,当连接齿轮30转动时,通过第一连接锥齿轮28和第二连接锥齿轮29的传动作用下可以带动翻转蜗杆27转动,进而通过翻转蜗杆27与翻转蜗轮26的啮合下带动驱动齿轮25转动,当驱动齿轮25转动时通过与移动齿条10的啮合带动移动齿条10移动,并通过移动齿条10与翻转齿轮8的啮合下便可以带动第一翻转板4向上翻转,第二翻转板5向下翻转。
所述升降板2的左端转动连接有控制转盘33,所述控制转盘33的中部滑动连接有调控杆35,所述调控杆3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调控按钮34,所述调控杆35的表面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端面齿轮36和第一连接端面齿轮37,所述第一连接端面齿轮37和第一连接端面齿轮37分别依次左右相对分布,所述传动齿轮24的上侧啮合有配合齿轮39,所述配合齿轮39与所述升降板2转动连接,所述配合齿轮39与所述调控杆35同轴心,所述配合齿轮3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面齿轮36啮合的第二配合端面齿轮38;所述连接齿轮30的下侧啮合有主动齿轮31,所述主动齿轮3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面齿轮37啮合的第一配合端面齿轮32,所述第一配合端面齿轮32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安装架48,所述安装架48的后端上下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安装杆49,所述安装杆49的表面分别套有缓冲弹簧50,所述安装杆49的右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挡板;所述调控杆35的右侧设置有安装筒40,所述安装筒40与所述升降板2固定连接,所述调控杆35的右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位于所述安装筒40内侧,所述转动块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块42,所述安装筒40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齿块45,所述导向齿块45的右端分别开设有多个止动齿槽43,所述安装筒40的内部右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底座41,所述导向底座41的左端分别开设有多个导向齿46,每两个所述导向齿块45之间分别设置有可通过所述导向块42的移动槽44,所述移动槽44分别与两个所述导向齿46之间相对应,所述导向块42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止动齿槽43和所述导向齿46啮合的斜面,所述所述导向块42的左端与所述止动齿槽43啮合,所述安装筒40的内部设置有推动弹簧47,所述推动弹簧47位于所述转动块的右端。
控制转盘33用于控制升降板2升降和第一翻转板4和第二翻转板5翻转,通过控制调控按钮34左右移动便可以进行调节,当第一连接端面齿轮37与第一配合端面齿轮32啮合时,通过转动控制转盘33带动调控杆35时便可以通过主动齿轮31与连接齿轮30的连接下带动第一翻转板4和第二翻转板5进行翻转,当第二连接端面齿轮36与第二配合端面齿轮38啮合,第一连接端面齿轮37与第一配合端面齿轮32脱离啮合时,通过转动控制转盘33带动调控杆35转动便可以通过配合齿轮39与传动齿轮24的啮合下带动传动齿轮24转动,进而带动升降板2进行升降,通过控制调控杆35左右移动可以实现第一连接端面齿轮37与第一配合端面齿轮32的连接的分离以及第二连接端面齿轮36和第二配合端面齿轮38的啮合和分离,进而调控在转动控制盘时是控制升降板2升降还是控制第一翻转板4和第二翻转板5翻转;通过按动调控按钮34便可以控制调控杆35左右移动,在按动调控按钮34时可以带动调控杆35向右侧移动,当第一连接端面齿轮37与第一配合端面齿轮32啮合时调控杆35进行向右侧移动,安装架48受力向右侧移动并挤压缓冲弹簧50,使导向块42与的右端与导向齿46啮合并在导向块42沿着导向齿46滑动的同时带动转动块转动,使导向块42移动至移动槽44的下侧,在松开调控按钮34时在推动弹簧47的推动下便可以推动导向块42通过移动槽44移至导向齿块45的左侧并在推动弹簧47的推动下使第二连接端面齿轮36与第二配合端面齿轮38啮合,并使第一连接端面齿轮37与第一配合端面齿轮32脱离啮合,当再次按动调控按钮34带动调控杆35向右侧移动使第一连接端面齿轮37与第一配合端面齿轮32啮合时调控杆35继续向右侧移动带动安装架48向右侧移动并挤压缓冲弹簧50,使导向块42通过移动槽44与导向齿46配合滑动,然后移动到导向齿46最内侧时导向块42的左端便会与止动齿槽43向对应,松开调控按钮34后在推动弹簧47的推动下导向块42便会与止动齿槽43啮合,在止动齿槽43的限动下不在向左侧移动,使第一连接端面齿轮37与第一配合端面齿轮32保持啮合,并且在第一连接端面齿轮37与第一配合端面齿轮32啮合时第二连接端面齿轮36与第二配合端面齿轮38便可以脱离啮合,进入再次转动控制转盘33时便可以带动升降板2上下移动而不影响第一翻转板4和第二翻转板5。
所述支撑板51的上端左侧和所述安装板52的下端左侧分别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安装滑块55和第二安装滑块56,所述第一安装滑块55的上端铰接有第二交叉杆54,所述第二交叉杆54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52的下端右侧铰接,所述第二安装滑块56的下端铰接有第一交叉杆53,所述第一交叉杆5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51的上端右侧铰接,所述第一交叉杆53和第二交叉杆54的中部相互铰接;所述支撑板5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止动齿条57,所述第一安装滑块5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弹簧筒59,所述弹簧筒5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杆60,所述推杆60的表面下侧凸出与所述弹簧筒59的下侧,所述推杆6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止动齿块58,所述止动齿块58与所述止动齿条57啮合,所述推杆6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弹簧61,所述定位弹簧61的上端与所述弹簧筒59内壁固定连接。
定位弹簧61用于推动止动齿块58与止动齿条57进行啮合,进而使安装板52在进行升降的过程中去到自锁的效果,在控制安装板52进行升降时只需要拉动安装板52上下移动即可,第一安装滑块55受力移动时止动齿块58便可以不断的与止动齿条57啮合,停止施力时在定位弹簧61的推动下便可以与止动齿条57啮合暂时固定安装板52。
所述安装板5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侧板63,所述侧板63的上端向下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柱68,所述转动柱68的上端与所述限制板62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柱68的表面开设有斜槽69,所述侧板63的后端滑动连接有移动块66,所述移动块66的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配合销轴70,所述第一配合销轴70与所述斜槽69啮合,所述移动块66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定位齿块65,所述定位齿块65的右侧啮合有定位齿条64,所述定位齿条64与所述侧板63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齿块6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67,所述复位弹簧67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块66表面固定连接。
移动块66用于控制限制板62向左侧进行摆动,定位齿块65与定位齿条64啮合用于使限制板62摆动时具有自锁的效果,当移动块66向下移动时通过第一配合销轴70与斜槽69的滑动配合下便可以带动转动柱68转动,进而带动限制板62向左侧摆动,在移动块66移动时定位齿块65在复位弹簧67的推动下可以不断的与定位齿条64进行啮合,当限制板62摆动至制定位置时,停止对移动块66施力,定位齿块65便可以在复位弹簧67的推动下与定位齿条64啮合,对限制板62进行暂时的固定。
左右两个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夹持杆72的上端分别向内侧弯折,所述第二夹持杆72的上侧弯折部位与所述限制板62铰接,所述第二夹持杆7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配合销轴75,两个所述配合销轴的表面共同滑动连接有连动槽板74,所述连动槽板74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表面与所述限制板62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按钮76,所述控制杆的表面套有夹持弹簧77,所述夹持弹簧77位于所述控制按钮76和所述限制板62之间;两个相对应的所述连接板73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架81,所述夹持带轮78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架81之间,所述夹持带轮78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杆80,所述连接螺杆80的表面分别与所述连接架8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螺杆80的表面上侧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旋钮79。
通过按动控制按钮76可以在连动槽板74与第二配合销轴75的滑动配合下带动第一夹持杆71和第二夹持杆72同步向外侧摆动,进而控制两个夹持带轮78同步向外侧移动,当将导管放置在两个夹持带轮78之间时,松开控制按钮76,在夹持弹簧77的推动下便可以带动控制按钮76复位,进而控制两个夹持带轮78向内侧移动复位并对导管进行限制,固定旋钮79用于固定夹持带轮78,如需固定夹持带轮78可以一边用手固定夹持带轮78一边转动相对应的固定旋钮79,使固定旋钮79与连接架81紧密接触,通过摩擦力对夹持带轮78进行固定。
所述第一翻转板4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齿轮14,所述固定齿轮14的后侧分别啮合有止动齿爪15,所述止动齿爪15表面与所述角度板7左右两端表面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止动齿爪15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止动齿爪15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止动弹簧16,所述止动弹簧16的后端分别与所述角度板7表面固定连接。
固定齿轮14的表面开设有矩形齿,止动齿爪15的表面开设有与固定齿轮14表面的矩形齿啮合的矩形齿槽,止动弹簧16用于推动止动齿爪15与固定齿轮14啮合,当止动齿爪15与固定齿轮14啮合时便可以固定角度板7,角度板7的下端设置有与止动齿爪15固定连接有拨动板,通过控制拨动板向后侧移动便可以控制止动齿爪15与固定齿轮14脱离啮合并挤压止动弹簧16,当止动齿爪15与固定齿轮14脱离啮合时便可以上下翻转角度板7调节角度板7的角度;角度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垫,用于支撑患者的颈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