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术后气腹助排装置

文档序号:27108954发布日期:2021-10-27 18:3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术后气腹助排装置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帮助手术后病人解决气腹问题的助排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临床中,一些病人需要对腹腔内部的肿瘤进行手术剥离,而在术后,会出现腹腔穿孔。但是在形成腹腔穿孔的同时,病人往往会出现气腹现象,需要第一时间将腹部内的气排出。现有的技术方案通常是采用将带有针头的注射器插入腹腔穿孔内,而在注射器内注入生理盐水,通过液封的形式,让腹部内的气排入至注射器内,而又防止外界的空气进入。但是现有的装置整体拼凑度比较高,实施起来整体性较差,需要同时去准备各项医疗器具,而在气腹发生时通常又是较为紧急,无法在最短时间内保证患者的健康。而且,在病人排气过程中,又会遇到如下问题:1、由于注射器内放置了生理盐水,而注射器需要排气则不会进行封口,病人在排气过程中为了防止生理盐水洒出,只能保持一种姿势不能翻身,不能移动。2、由于针头的尺寸一定,但是每个人的肚皮厚度不一样,如果采用尺寸较小的针头,则无法穿刺至腹腔内,从而需要重新拿取针头,会在一定程度上耽误病情,并且二次插针会同时影响患者心情。所以,本专利的目标就是研发一种气腹排气装置能同时解决上述三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化术后气腹助排装置,包括注射针筒以及设置于注射针筒上的针头,所述注射针筒外壁所述注射针筒外壁为透明材质,并且固定设置有用于将注射针筒固定于患者皮肤表面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注射针筒外壁上的第一固定单元,以及与第一固定单元一体设置,黏贴于患者皮肤表面的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两个连接面,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一固定单元与患者皮肤表面,所述针头包括长针头,短针头以及将长针头与短针头连接于注射针筒上的针头更换机构,所述长针头与短针头分别可拆卸连接于针头更换机构上,并且针头更换机构可将长针头或短针头进行位移至注射针筒的出液处,所述注射针筒内设置有生理盐水,并且注射针筒开口处设置有排气孔以及用于阻挡生理盐水外流的阻挡件。
4.采用了上述结构后,将一些用来起到固定作用的医疗器具,直接与注射针筒设置在一体,不易脱落,这样就免去了需要现场找医用双面胶带,现场黏贴的技术问题,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步骤,还提高了注射针筒整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设置了两种尺寸的针头,分别是长针头以及短针头,临床上判定患者的腹壁厚度后,可现场决定采用哪种尺寸的针头进行插入,解决了找针头,临时换针头的技术问题。而排气孔与阻挡件的设置,则可以保证针筒通气的前提下,生理盐水不会流出,避免了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由于医护人员不小心移动患者或者针筒不稳倾倒而导致的生理盐水流出。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单元以及第二固定单元为固定设置于注
射针筒外壁的子母扣,第一固定单元裸露于外部并且与第二固定单元一面连接的为母扣,第二固定单元与第一固定单元的连接面为子扣,第二固定单元另一面与患者皮肤黏贴处设置有若干个医用双面胶带,在未使用一体化术后气腹助排装置时,子扣黏连于母扣上,当使用一体化术后气腹助排装置时,将子扣从母扣上拆下,并利用另一面上的医用双面胶带,固定于患者的皮肤上。
6.采用了上述结构后,子母扣的设置既保证了两个连接面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还容易分离以及结合,在另一方面,与皮肤相连接的部分还是采用医用双面胶带,实施起来简单,更换方便,而且与传统的胶带黏贴方式相比,与针筒的一体化设置后,连接稳固度更强,更不易脱落。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头更换机构为设置于注射针筒下方的旋转更换板,所述旋转更换板上设置有两个连接槽,所述长针头和短针头分别插接于连接槽内,所述旋转更换板与注射针筒的底部铰接设置,并且旋转更换板可根据需求将不同尺寸的针头旋转至注射针筒底部,并且与注射针筒的出液端固定连接。
8.采用了上述结构后,通过旋转更换板,来让不同的尺寸的针头适配不同腹腔壁厚度的患者,不仅操作简单,而且针头与旋转更换板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当需要长针头或者短针头注射时,只需旋转相应的针头至针筒下方的出液处,并且依靠医护人员将针头与针筒进行操作固紧,更加满足了各个不同的使用场景。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射针筒上设置有用于封盖注射针筒的堵塞件,所述排气孔为两个分别均匀间隔设置于堵塞件上的第一排气孔以及第二排气孔,所述阻挡件为设置于堵塞件下方的横向位移板以及横向位移槽,所述横向位移板可在横向位移槽内受自身重力影响向左、右两个方向自由滑移,并且横向位移板的长度设置,可在其分别向左侧滑移时,阻挡住第一排气孔而不影响第二排气孔的正常使用,向右侧滑移时,阻挡住第二排气孔而不影响第一排气孔的正常使用。
10.采用了上述结构后,要分别实现封闭针筒以及透气都是较为简单和常规的技术,本专利的难点是如何在一个结构里采用最简单的方案同时实现既能封闭针筒防止液体漏出又能不影响到透气的正常使用。本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一个可以随着患者翻身可以一起移动的横向位移板,该横向位移板的尺寸设置由于并没有全部挡住两个排气孔,当进行一些翻身动作时,生理盐水以及横向位移板都会朝着同一个方向移动,从而阻挡住这个位置处的排气孔,以防止生理盐水从排气孔中流出,并且由于生理盐水在针筒内的量不会特别多以至充满整个针筒,所以只需封闭住水流流向的一个孔另外一个排气孔并不会有水流流出,可正常进行排气工作。这样设置的方式非常巧妙,不仅总体结构简单,不会对现有针筒的结构造成较大的变动,而且对于患者来说,可以不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放松了肢体,而且一个无意的翻身也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附图说明
11.图1所示为本专利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侧视图;图3所示为阻挡件以及通气孔与针筒爆炸示意图;图4所示为针头更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针筒出液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如图1所示,一种一体化术后气腹助排装置,包括注射针筒1以及设置于注射针筒上的针头3,所述注射针筒外壁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将注射针筒固定于患者皮肤表面的固定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固定连接于注射针筒外壁上的第一固定单元21,以及与第一固定单元21一体设置,黏贴于患者皮肤表面的第二固定单元22,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两个连接面,分别活动连接于第一固定单元21与患者皮肤表面,所述针头3包括长针头31,短针头32以及将长针头与短针头连接于注射针筒上的针头更换机构4,所述长针头31与短针头32分别可拆卸连接于针头更换机构4上,并且针头更换机构4可将长针头31或短针头32进行位移至注射针筒的出液处11,所述注射针筒1内设置有生理盐水,并且注射针筒1开口处设置有排气孔12以及用于阻挡生理盐水外流的阻挡件13。将一些用来起到固定作用的医疗器具,直接与注射针筒设置在一体,不易脱落,这样就免去了需要现场找医用双面胶带,现场黏贴的技术问题,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步骤,还提高了注射针筒整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设置了两种尺寸的针头,分别是长针头以及短针头,临床上判定患者的腹壁厚度后,可现场决定采用哪种尺寸的针头进行插入,解决了找针头,临时换针头的技术问题。而排气孔与阻挡件的设置,则可以保证针筒通气的前提下,避免了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由于医护人员不小心移动患者或者针筒不稳倾倒而导致的生理盐水流出。
13.所述第一固定单元21以及第二固定单元22为固定设置于注射针筒外壁的子母扣,第一固定单元21裸露于外部并且与第二固定单元22一面连接的为母扣,第二固定单元22与第一固定单元21的连接面为子扣,第二固定单元22另一面与患者皮肤黏贴处设置有若干个医用双面胶带23,在未使用一体化术后气腹助排装置时,子扣黏连与母扣上,当使用一体化术后气腹助排装置时,将子扣从母扣上拆下,并利用另一面上的医用双面胶带,固定于患者的皮肤上。子母扣的设置既保证了两个连接面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还容易分离以及结合,在另一方面,与皮肤相连接的部分还是采用医用双面胶带,实施起来简单,更换方便,而且与传统的胶带黏贴方式相比,与针筒的一体化设置后,连接稳固度更强,更不易脱落。
14.所述针头更换机构4为设置于注射针筒1下方的旋转更换板4,所述旋转更换板上设置有两个连接槽,所述长针头31和短针头32分别插接于连接槽内,所述旋转更换板4通过铰接柱52与注射针筒的底部铰接点51铰接设置,并且旋转更换板4可根据需求将不同尺寸的针头旋转至注射针筒底部,并且与注射针筒的出液端固定连接。通过旋转更换板4,来让不同的尺寸的针头适配不同腹腔壁厚度的患者,不仅操作简单,而且针头与旋转更换板4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当需要长针头31或者短针头32注射时,只需旋转相应的针头至针筒下方的出液处,并且依靠医护人员将针头与针筒进行操作固紧,更加满足了各个不同的使用场景。
15.所述注射针筒上设置有用于封盖注射针筒的堵塞件14,所述排气孔12为两个分别均匀间隔设置于堵塞件上的第一排气孔121以及第二排气孔122,所述阻挡件13为设置于堵塞件下方的横向位移板131以及横向位移槽132,所述横向位移板131可在横向位移槽内受自身重力影响向左、右两个方向自由滑移,并且横向位移板131的长度设置,可在其分别向左侧滑移时,阻挡住第一排气孔121而不影响第二排气孔122的正常使用,向右侧滑移时,阻
挡住第二排气孔122而不影响第一排气孔121的正常使用。要分别实现封闭针筒以及透气都是较为简单和常规的技术,本专利的难点是如何在一个结构里采用最简单的方案同时实现既能封闭针筒防止液体漏出又能不影响到透气的正常使用。本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一个可以随着患者翻身可以一起移动的横向位移板,该横向位移板的尺寸设置由于并没有全部挡住两个排气孔,当进行一些翻身动作时,生理盐水以及横向位移板都会朝着同一个方向移动,从而阻挡住这个位置处的排气孔,以防止生理盐水从排气孔中流出,并且由于生理盐水在针筒内的量不会特别多以至充满整个针筒,所以只需封闭住水流流向的一个孔另外一个排气孔并不会有水流流出,可正常进行排气工作。这样设置的方式非常巧妙,不仅总体结构简单,不会对现有针筒的结构造成较大的变动,而且对于患者来说,可以不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放松了肢体,而且一个无意的翻身也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