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效稳定的氟苯尼考干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748681发布日期:2021-09-25 01:43阅读:8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效稳定的氟苯尼考干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属于兽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长效稳定的氟苯尼考干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氟苯尼考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兽用抗生素,抗菌谱广,抑菌作用强,最小抑菌浓度低,抗菌效果是氯霉素、甲砜霉素的15

20倍。给药后60分钟,组织中药物浓度可达峰值,能迅速控制病情,安全性高、无毒、无残留等特点,无潜在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隐患,适合规模化大型养殖场使用。该药物易于吸收,在体内分布广泛,安全性较好。此外,价格适中,比其它防治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都便宜,用药成本易于为用户接受。由于具有这些特点,国产氟苯尼考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当前防治畜禽呼吸道和消化道细菌性感染病的首选药物。
3.目前氟苯尼考临床应用主要剂型为粉剂、预混剂、溶液剂和注射剂等。粉剂、预混剂在家畜上作为拌料使用的较多,由于家畜的消化系统较长,氟苯尼考本身的脂溶性又较好,所以吸收利用率较高,但在家禽上多饮水使用,一方面氟苯尼考的水溶性较差,另一方面家禽的消化道较短,所以常规的溶液剂和可溶性粉在家禽上使用时,吸收利用率多低于50%,虽然国内资料中也有使用的氟苯尼考混悬液和干混悬剂,但是液体的混悬剂多为有机溶剂混悬液,生产成本高、稳定性差、应激性强、给药次数多,而普通的干混悬剂加入水中的分散性和混悬效果较差,在长时间的饮水给药过程中容易沉淀堵塞管线,且造成不同时间段的靶动物采药不均,产生漏防和中毒的现象。
4.专利cn106692195a中提到的氟苯尼考干混悬剂中,配方中的蒙脱石属于无机物且堆密度特别大,加入水中后会很容易沉淀,混悬效果并不好;专利cn103520111b中提到的氟苯尼考干混悬剂中,工艺中用到了乙醇作为粘合剂,有机溶剂的使用和后续制粒和干燥工序,造成工艺复杂且成本高,同时有机溶剂残留也会对动物的安全性带来风险。根据stoke's定律,混悬剂的混悬性和粒子半径和介质粘度有关,为了提高其混悬稳定性,应减少粒子半径,增加介质粘度,同时还与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本技术方案从以上几个角度设计方案并进行升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效稳定的氟苯尼考干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药效持续时间长给药次数少、混悬效果好且稳定性更佳。
6.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效稳定的氟苯尼考干混悬剂,按照重量份数包含以下组分:氟苯尼考10~20份,聚丙烯酰胺0.5~1份,液状石蜡1~2份,助悬剂5~1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1.5份,其余为填充剂。
7.优选的,按照重量份数包含以下组分:氟苯尼考15份,聚丙烯酰胺0.5份,液状石蜡1份,助悬剂7.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份,其余为填充剂。
8.优选的,所述助悬剂为黄原胶、木质磺酸盐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9.优选的,所述填充剂为葡萄糖、淀粉或乳糖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10.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效稳定的氟苯尼考干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原料:准备氟苯尼考10~20份,聚丙烯酰胺0.5~1份,液状石蜡1~2份,助悬剂5~1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1.5份,其余为填充剂;(2)制备氟苯尼考纳米微粉:取100份纯化水与氟苯尼考、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均匀,然后开启液体砂磨机进行循环研磨,研磨结束后将物料放入喷雾干燥塔进行干燥,制得氟苯尼考纳米微粉;(3)制备辅料微粉:将聚丙烯酰胺、助悬剂和填充剂加入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制得辅料微粉;(4)总混:将步骤(2)制得的氟苯尼考纳米微粉和步骤(3)制得的辅料微粉加入混合机中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加入液状石蜡进行第二次混合,最终得到氟苯尼考干混悬剂。
11.优选的,步骤(2)中,砂磨机的转速为2000~4000r/min,研磨时间为2~6h。
12.优选的,步骤(2)中,干燥过程中,进风温度为180~220℃,出风温度为85~95℃,雾化频率为25~35hz。
13.优选的,步骤(2)中,氟苯尼考纳米微粉的粒度为0.5~0.9um;优选的,步骤(3)中,辅料微粉的粒度在10um以内。
14.优选的,步骤(4)中,第一次混合时间为20~40min,第二次混合时间为10~20min。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制备的氟苯尼考干混悬剂中,氟苯尼考原粉经过液体研磨技术和喷雾干燥技术结合,最终得到的是纳米级别的氟苯尼考超微粉,一方面可以提高液体中的混悬效果,可以实现1万ppm浓度下12h不沉降,混悬液的均匀性保持97%以上;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氟苯尼考的吸收,将生物利用度从普通工艺的40%左右提升至80%以上。
16.(2)本发明制备的氟苯尼考混悬液中含有助悬剂、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经过搭配使用后,可使药物形成均匀的分散体系,使药物更加稳定的悬浮,避免出现药物沉淀分层的现象,同时产品加入水中可实现快速分散不易产生抱团现象,增加了现场使用的便利性。采用此方法制备的干混悬剂在加入水中后,可在2min内分散均匀,形成的混悬液可保持24h不沉降,避免了普通产品加入水中需搅拌10min以上才能分散开,且形成的混悬液4h即产生沉淀分层的缺陷,提高了现场使用的效果和便利性。
17.(3)本发明制备的氟苯尼考干混悬剂中液状石蜡作为吸收促进剂,可以增加氟苯尼考在肠道的停留时间,起到缓释和延长吸收时间的作用,进一步增加氟苯尼考的生物利用度,将生物利用度增加至90%以上,同时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延迟,体内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从16h左右提升至约36h,氟苯尼考本身属于时间依懒型药物,增加有效需要浓度的维持时间可起到更理想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1.实施例1一种氟苯尼考干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原料:称取氟苯尼考10.0g,聚丙烯酰胺1.0g,液状石蜡1.5g,黄原胶5.0g,十二烷基硫酸钠1.5g,无水葡萄糖81g。
22.(2)制备氟苯尼考纳米微粉:取100g纯化水与氟苯尼考、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均匀,加入到砂磨机中,转速3000r/min,研磨球采用yd

95n,研磨时间2h;研磨结束后将物料进喷雾干燥塔进行干燥,喷雾干燥参数:进风温度220℃,出风温度85℃,雾化频率35hz,制得氟苯尼考纳米微粉,粒度为d90=0.536um。
23.(3)制备辅料微粉:将聚丙烯酰胺、黄原胶和无水葡萄糖加入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制得辅料微粉并控制粒度在10um以内。
24.(4)总混:将步骤2制得的氟苯尼考纳米微粉和步骤3制得的辅料微粉加入混合机中进行总混,混合时间为25min,混合结束后加入液状石蜡再混合10min,即得最终的氟苯尼考干混悬剂。
25.实施例2一种氟苯尼考干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原料:氟苯尼考15.0g,聚丙烯酰胺0.5g,液状石蜡1.0g,黄原胶7.5g,十二烷基硫酸钠1.0g,无水葡萄糖75.0g。
26.(2)制备氟苯尼考纳米微粉:取100g纯化水与氟苯尼考、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均匀,加入到砂磨机中,转速2000r/min,研磨球采用yd

95n,研磨时间4.0h;研磨结束后将物料进喷雾干燥塔进行干燥,喷雾干燥参数:进风温度200℃,出风温度90℃,雾化频率25hz,制得氟苯尼考纳米微粉,粒度为d90=0.828um。
27.(3)制备辅料微粉:将聚丙烯酰胺、黄原胶和无水葡萄糖加入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制得辅料微粉并控制粒度在10um以内。
28.(4)总混:将步骤2制得的氟苯尼考纳米微粉和步骤3制得的辅料微粉加入混合机中进行总混,混合时间为40min,混合结束后加入液状石蜡再混合15min,即得最终的氟苯尼考干混悬剂。
29.实施例3一种氟苯尼考干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原料:氟苯尼考20.0g,聚丙烯酰胺0.75g,液状石蜡2.0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0g,十二烷基硫酸钠1.25g,淀粉66.0g。
30.(2)制备氟苯尼考纳米微粉:取100g纯化水与氟苯尼考、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均匀,加入到砂磨机中,转速4000r/min,研磨球采用yd

95n,研磨时间6h;研磨结束后将物料进喷雾干燥塔进行干燥,喷雾干燥参数: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95℃,雾化频率30hz,制
得氟苯尼考纳米微粉,粒度为d90=0.877um。
31.(3)制备辅料微粉:将聚丙烯酰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淀粉加入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制得辅料微粉并控制粒度在10um以内。
32.(4)总混:将步骤2制得的氟苯尼考纳米微粉和步骤3制得的辅料微粉加入混合机中进行总混,混合时间为20min,混合结束后加入液状石蜡再混合20min,即得最终的氟苯尼考干混悬剂。
33.对比例1为市售氟苯尼考混悬液。
34.对比例2为市售氟苯尼考干混悬剂。
35.性能测试:(1)稳定性测试:将实施例1

3制得的氟苯尼考干混悬剂和对比例1

2中的市售的氟苯尼考制剂进行稳定性加速试验测定,每个实施例和对比例各取氟苯尼考制剂共6份,每份配置成含氟苯尼考10000ppm的水溶液约为20ml,放置在恒温恒湿箱中,温度为40
±
2℃,相对湿度为75
±
5%,每隔一个月取样检测有关物质以及上中下层氟苯尼考含量(检测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



冰醋酸(100:19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4nm。流速:1.0 ml/min;进样体积:10μl进样浓度: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氟苯尼考25mg),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
µ
g的溶液,滤过),色谱纯度测定结果见表1。
36.表1 实施例1

3和对比例1

2的色谱纯度测定结果通过表1中的数据可知,经过6个月后,实施例1

3中的氟苯尼考混悬液色谱纯度比初始时的纯度下降较小,而对比例1

2的氟苯尼考混悬液色谱纯度比初始时的纯度下降较大,因此,本发明制备的氟苯尼考混悬液具有长效的稳定性。
37.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

2摇匀后取上中下检测氟苯尼考含量均大于99.7%,然后将其放置恒温恒湿箱中6个月检测实施例1

3和对比例1

2中的氟苯尼考混悬液上中下的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
38.表2 实施例1

3和对比例1

2上中下层氟苯尼考含量测定结果
通过表2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

3的氟苯尼考混悬液的上中下层氟苯尼考含量相差较小,即本发明制备的氟苯尼考混悬液上中下层氟苯尼考含量相对均衡,充分证明了通过助悬剂、润湿剂和絮凝剂搭配使用,可使药物形成均匀的分散体系,使药物更加稳定的悬浮,避免出现药物沉淀分层的现象,同时产品加入水中可实现快速分散不易产生抱团现象,增加了现场使用的便利性。
39.(2)生物利用度测试:以实施例1和对比例1氟苯尼考制剂做生物利用度对比实验,实验动物为健康母猪20头,体重200kg
±
10kg,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头,两组给药方式为20mg/kg口服灌胃实施例1和对比例1氟苯尼考混悬液。给药前采集静脉血空白样,给药后分别在15、30、45min及1、2、4、8、12、16、24、36、48、72h采血,每次采血10ml,经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药物含量。两种氟苯尼考混悬液不同时间血药浓度实测平均值结果见表3。
40.表3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不同时间下血药浓度实测平均值结果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实施例1与对比例1相比 ,本发明制备的氟苯尼考纳米干混悬剂在临床使用中的吸收速率变慢,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从2h延长到12h,血药浓度峰值降低,从21.02ug/ml降低至12.58ug/ml,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延长,从12h延长到36h。
41.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备的氟苯尼考干混悬剂中,氟苯尼考原粉经过液体研磨技术和喷雾干燥技术结合,最终得到的是纳米级别的氟苯尼考超微粉,一方面可以提高液体中的混悬效果,可以实现1万ppm浓度下12h不沉降,混悬液的均匀性保持97%以上;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氟苯尼考的吸收,将生物利用度从普通工艺的40%左右提升至80%以上。
42.本发明制备的氟苯尼考混悬液中含有助悬剂、润湿剂和絮凝剂,经过搭配使用后,可使药物形成均匀的分散体系,使药物更加稳定的悬浮,避免出现药物沉淀分层的现象,同时产品加入水中可实现快速分散不易产生抱团现象,增加了现场使用的便利性。采用此方法制备的干混悬剂在加入水中后,可在2min内分散均匀,形成的混悬液可保持24h不沉降,避免了普通产品加入水中需搅拌10min以上才能分散开,且形成的混悬液4h即产生沉淀分层的缺陷,提高了现场使用的效果和便利性。
43.本发明制备的氟苯尼考干混悬剂中液状石蜡作为吸收促进剂,可以增加氟苯尼考在肠道的停留时间,起到缓释和延长吸收时间的作用,进一步增加氟苯尼考的生物利用度,将生物利用度增加至90%以上,同时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延迟,体内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从16h左右提升至约36h,氟苯尼考本身属于时间依懒型药物,增加有效需要浓度的维持时间可起到更理想的效果。
4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