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97212发布日期:2021-10-27 17:1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意外事故导致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现有的治疗骨折的方式一般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内固定是借助骨钉等工具直接固定骨骼以便更好地进行手术的治疗方式,这种方式使得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大;外固定是在骨折部位的外部进行辅助固定的治疗方式,目前主要以石膏和固定架为主,但是石膏固定十分不方便,调节性能差,而固定架大多结构复杂,固定效果差,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 107961110 a)公开了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架,包括连接固定板,连接固定板的一侧两端通过合页连接有端部固定板,端部固定板的一侧和连接固定板的一侧之间通过胶体粘贴有端部连接气囊,端部连接气囊的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端部连接气囊的进气管贯穿并延伸至端部固定板的一侧,并且端部连接气囊的进气管上设有第二手动阀门。
4.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能够调节的气囊,加强了对患者骨折部位的固定效果,能够满足肢体粗细不同的患者,但是该技术方案中气囊分布在固定板的多个位置,如果气囊过于饱满,很容易对患者的肢体形成局部压迫,导致患者产生压疮或者血栓,如果气囊内气体过少,气囊很容易因挤压而发生形变,导致固定效果不好,因此,使用气囊来满足肢体粗细不同的患者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架不能够满足肢体粗细不同的患者的问题。
6.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夹持机构和多个与夹持机构相配合的调紧机构,所述调紧机构设置于夹持机构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转轴、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与转轴铰接,所述第二夹板内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从第二夹板的自由端延伸至铰接端,所述第一夹板能够在滑槽内滑动;所述调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板上的卡齿和设置在第二夹板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开设有活动腔室,所述活动腔室与滑槽连通,所述活动腔室内滑动安装有能够卡紧卡齿的齿板,所述齿板远离滑槽的一侧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齿板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夹板内,所述齿板上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内活动安装有长方体结构的解锁块,所述解锁块上固定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延伸至安装部外并能够在安装部上转动,所述转动杆上固定有位于安装部外的转动块。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医护人员使用该装置帮助骨折患者固定受伤肢体时,首先将患者的肢体置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然后合上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将第一夹板穿进第二夹板的滑槽内,当第一夹板进入滑槽时,齿板能够卡紧卡齿,使得第一夹板只
能往滑槽深处滑动,而不能退出,使得患者的肢体被稳定包裹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然后再根据患者肢体的粗细情况以及患者肢体的受力情况,再送入一定长度的第一夹板进入滑槽内,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能够的更加稳定地固定住患者的骨折肢体;当需要打开夹持机构时,只需顺时针旋转转动块90
°
,转动块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解锁块转动,解锁块转动90
°
后,能够推动齿板向上移动,使得卡齿脱离齿板的限制,从而使得第一夹板能够顺利退出滑槽。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安装在中间的两个夹持机构之间的旋转定位机构,所述旋转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在其中一个夹持机构上的第一连杆和固定在另一个夹持机构上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固定有第一转动盘,所述第二连杆上固定有第二转动盘,所述第二转动盘与第一转动盘通过销轴同轴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盘的外圆周上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上开设有多个沿第二转动盘圆周方向布设的卡槽;所述第二转动盘内开设有垂直于轴心线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能够延伸至第二转动盘外并卡在卡槽内,所述套管内滑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位于套管外的一端固定有传动盘,所述传动盘和传动杆均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盘内,所述传动盘的部分盘体位于第二转动盘外。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患者想调节膝关节或者肘关节处的弯曲度时,直接用手指顺时针转动传动盘位于第二转动盘外的部分盘体,传动盘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带动套管转动,因为套管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所以当套管顺时针转动时,套管能够往靠近传动盘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套管移动到卡槽外,不再限制第一转动盘转动,然后可以转动第一转动盘或者转动第二转动盘,使得膝关节上下两侧的夹持机构到达预定角度后,再逆时针旋转传动盘,使得套管再移动到该角度对应的卡槽内,再次限制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相对转动;当患者想要做屈伸运动时,也可以让套管一直位于卡槽外,使得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能够相对转动。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内开设有与套管平行设置的限位槽,所述传动杆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传动杆的转动能够顺利带动套管转动。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安装在两个夹持机构之间的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在其中一个夹持机构上的第一螺纹杆、固定在另一个夹持机构上的第二螺纹杆和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一端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筒的另一端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夹持机构结合起来也不够患者的肢体长时,可以转动螺纹套筒,螺纹套筒两端的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分别往相反方向移动,从而加长两个夹持机构之间的距离,使得该固定装置能够契合不同体型或者不同身高的骨折患者,进一步加强固定效果。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机构还包括两根伸缩杆,两根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其中一个夹持机构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两根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另一个夹持机构上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所述伸缩杆与螺纹套筒平行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夹持机构之间设置伸缩杆,一方面可以使得伸缩杆与两个相邻的夹持机构相互配合,达到更好地固定肢体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两
个第一夹板或者两个第二夹板能够一起转动,使得操作更加便捷。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均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拥有更好的透气性能。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均设有软垫层。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患者的佩戴更加舒适。
20.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该骨科复位固定装置通过夹持机构和调紧机构的相互配合,能够根据患者肢体的粗细来随时调节夹持机构的宽松程度,以此适配不同体型的患者;通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相互配合,使得夹持机构固定患者肢体时,患者肢体的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压疮、血栓等并发症;并且解开夹持机构的方式也十分简便,只需旋转解锁块,便能够将夹持机构打开。
22.2、该骨科复位固定装置通过设置旋转定位机构,能够根据患者的需要来调节膝关节或者肘关节处的弯曲度,以此帮助患者调节到更加舒适的姿势,或者使得患者更够自主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康复速度。
23.3、该骨科复位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伸缩机构,能够调节两个加持机构之间的距离,以此适配不同体型或者不同身高的患者,增强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8.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展示调紧机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29.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盘与第二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展示第二转动盘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31.图中:1、夹持机构;11、转轴;12、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滑槽;2、调紧机构;21、卡齿;22、安装部;23、活动腔室;24、齿板;25、弹簧;26、矩形孔;27、解锁块;28、转动杆;29、转动块;3、旋转定位机构;301、第一连杆;302、第二连杆;303、第一转动盘;304、第二转动盘;305、弧形板;306、卡槽;307、套管;308、传动杆;309、传动盘;310、限位槽;311、限位块;4、伸缩机构;41、第一螺纹杆;42、第二螺纹杆;43、螺纹套筒;44、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7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实施例: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四个依次连接的夹持机构1、以及和每个夹持机构1配套的调紧机构2结构,上侧的两个夹持机构1相互配合作用于患者的上臂或者大腿,下侧的两个夹持机构1相互配合作用于患者的下臂或者小腿,每个夹持机构1均包括转轴11、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3,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3的一端共同铰接在转轴11上,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3均为弧形的且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板,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3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3上贴合于患者肢体的一
侧均粘接有软垫层;第二夹板13内开设有滑槽14,滑槽14从第二夹板13的自由端延伸至第二夹板13的铰接端,第一夹板12的自由端能够进入滑槽14内且能够在滑槽14内滑动。
34.如图4和图5所示,调紧机构2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板12上侧的卡齿21和设置在第二夹板13上侧的安装部22,卡齿21与第一夹板12一体成型且靠近第一夹板12的自由端,安装部22与第二夹板13一体成型且靠近第二夹板13的自由端,安装部22内开设有方形的活动腔室23,活动腔室23的下侧与滑槽14连通,活动腔室23内设置有齿板24,齿板24能够在活动腔室23内的竖直方向上滑动,齿板24的下侧能够进入滑槽14内,齿板24的下侧设有能够卡紧卡齿21的齿部,齿板24的上端固定有弹簧25,弹簧25的上端固定在第二夹板13内;齿板24上开设有矩形孔26,矩形孔26内放置有解锁块27,解锁块27为长方体结构,当齿板24卡紧卡齿21时,解锁块27较长的一侧抵在矩形孔26的顶部内壁上,当解锁块27转动90
°
后,解锁块27将整个齿板24往上顶,使得解锁块27较短的一侧抵在矩形孔26的顶部内壁上,从而使得卡齿21与齿板24分离。
35.如图1、图2和图6所示,第二和第三个夹持机构1之间设置有旋转定位机构3,旋转定位机构3包括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第一连杆301固定在上侧夹持机构1的转轴11的下端,第一连杆301的下端固定有第一转动盘303,第一转动盘303的外圆周的上侧一体成型有弧形板305,弧形板305上开设有多个沿第二转动盘304圆周方向布设的卡槽306;第二连杆302固定在下侧夹持机构1的转轴11的上端,第二连杆302的上端固定有第二转动盘304,第二转动盘304与第一转动盘303通过销轴同轴心转动连接。
36.如图7所示,第二转动盘304内开设有垂直于轴心线螺纹孔,螺纹孔的开口端朝向弧形板305,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套管307,套管307的上端能够移动到第二转动盘304外并卡进卡槽306内,套管307内滑动连接有传动杆308,传动杆308位于螺纹孔内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盘304内,传动杆308的下端键连接有传动盘309,第二转动盘304内开设有与传动盘309形状相适配的腔体,传动盘309能够在第二转动盘304内转动,并且传动盘309的一部分盘体位于第二转动盘304外,传动盘309的外圆周上设有防滑纹路,便于人们转动传动盘309;传动杆308上固定有限位块311,套管307内沿传动杆308的方向开设有限位槽310,限位块311始终滑动连接在限位槽310内。
37.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和第二个夹持机构1之间、第三和第四个夹持机构1之间均设置有伸缩机构4,伸缩机构4包括第一螺纹杆41、第二螺纹杆42和螺纹套筒43,第一螺纹杆41固定在上侧夹持机构1的转轴11的下端,第二螺纹杆42固定在下侧夹持机构1的转轴11的上端,第一螺纹杆41、第二螺纹杆42与转轴11同轴心平行设置,第一螺纹杆41和第二螺纹杆42的自由端分别螺纹连接在螺纹套筒43的两端上。
38.伸缩机构4还包括两根伸缩杆44,其中一根伸缩杆44的上端固定在上侧的第一夹板12上,该伸缩杆44的下端固定在下侧的第一夹板12上;另一根伸缩杆44的上端固定在上侧的第二夹板13上,该伸缩杆44的下端固定在下侧的第二夹板13上;两根伸缩杆44均与螺纹套筒43平行设置。
39.该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当医护人员使用该装置固定患者的肢体时,首先根据患这肢体的长度调节伸缩机构4,通过旋转螺纹套筒43调节两个夹持机构1之间的距离;然后将患者的肢体置于第一夹板12和第二夹板13之间,然后将第一夹板12穿进第二夹板13的滑槽14内,当第一夹板12进入滑槽14内时,第一夹板12上的卡齿21能够卡在齿板24上,并且齿
板24受到弹簧25的弹力,始终与卡齿21紧密接触,然后根据患者肢体的粗细和受力情况来调节第一夹板12进入滑槽14的长度,以此调节夹持机构1的松紧程度;当患者需要调节肢体的屈伸角度时,直接用手指顺时针转动传动盘309,传动盘309带动传动杆308转动,传动杆308带动套管307转动,因为套管307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所以当套管307顺时针转动时,套管307能够往靠近传动盘309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套管307移动到卡槽306外,不再限制第一转动盘303转动,此时,调节肢体的屈伸角度,第一转动盘303和第二转动盘304相对转动,调节完毕后,再逆时针转动传动盘309,使得套管307再移动到该角度对应的卡槽306内,再次限制第一转动盘303和第二转动盘304相对转动;当患者需要取下该装置时,只需顺时针90
°
旋转转动块29,转动块29带动转动杆28转动,转动杆28带动解锁块27转动,解锁块27转动90
°
后,能够推动齿板24向上移动,使得卡齿21脱离齿板24的限制,从而使得第一夹板12顺利退出滑槽14。
40.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