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创结直肠或肛管的取样器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757943发布日期:2021-09-25 04:48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无创结直肠或肛管的取样器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创结直肠或肛管的取样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临床上针对结直肠的检查,主要是肠镜与肠镜下的组织病理活检。临床常用的直肠肛门近端的肛门指检法,主要通过触摸,可触到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的突出肿块,早期可移动,若与膜下层及肌层粘连则不易推动;有时可摸到边缘向外翻的溃疡,质脆,指套上带有血迹,依靠医生的经验给出判断,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
3.临床上,医护人员常采用棉签小棒或其他工具进行取样送检,没有针对非手术结直肠内脱落细胞、分泌物、附着物等的取样方法以及配套的专业取样工具,取样不卫生,易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影响取样检验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无法提供专门用于直肠取样的装置,取样困难且不能定位,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用于无创结直肠或肛管的取样器及其使用方法。
5.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用于无创结直肠或肛管的取样器,进一步优选,包括取样外管和取样内管,所述取样内管可旋转连接于所述取样外管,所述取样外管的底部内设置有圆孔,所述取样内管的底部设置有凸起,且所述凸起可通过所述圆孔旋转套设于所述取样外管内,所述取样内管上设置有取样面,所述取样外管上设置有取样槽,所述取样内管相对与所述取样外管旋转,并能够使所述取样面露出至所述取样槽处。
7.通过设置取样器包括取样内管和取样外管,进一步优选设置取样外管底部内设置有通孔,同时取样内管的底部还设置有凸起,从而取样内管与取样外管套设连接时能够通过凸起与通孔卡合,实现将取样内管可同轴固定于取样外管上,同时取样内管可在取样外管内按操作标准旋转,设置取样内管上有取样面,取样外管上设置有取样槽,从而通过取样内管置于取样外管内且相对旋转时,能够将取样内管上的取样面通过取样外管的取样槽中部分露出或全部露出,取样面可凸出或低于与取样槽所在面,以实现使用该装置有效进行直肠的取样。
8.进一步优化,所述取样内管按其使用方向依次包括手柄、连接杆和取样管,所述取样管和所述手柄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取样管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所述凸起。
9.通过优选设置取样内管包括手柄、连接杆以及取样管,按照使用方向即最先进入直肠的是取样管,通过连接杆与手柄连接,由于设置取样管远离连接杆的一端有凸起,从而能够将取样内管按照合适方向安装于取样外管上,同时操作者可通过手柄以连接杆,从而
推动取样管的旋转以实现对直肠的取样。
10.进一步优化,所述取样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均为截面为扇形的柱体,并可沿其轴向一体化拼接成型为不规则圆柱,且沿其轴向设置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底部,所述第一管体的截面半径小于所述第二管体的截面半径,所述第一管体上表面设置覆盖有聚酯合成纤维以形成所述取样面。
11.通过优选设置取样管为可拼接一体化成型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且构成不规则圆柱,可控制第一管体的扇形截面面积小于、等于或大于第二管体的扇形截面面积,即可优选设置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截面均为半圆,且第一管体的截面半径始终小于第二管体的截面半径,同时第一管体表面上覆盖有聚酯合成纤维以形成取样面,覆盖有聚酯合成纤维的第一管体的截面半径仍设置小于或等于第二取样部的截面半径,由于形成取样面,可在取样管即取样内管安装于取样外管内后能够实现有效取样,同时可避免造成取样面的污染,影响取样定位。
12.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管体包括若干同轴布置的取样段,相邻取样段之间设置有断点管,所述断点管的直径小于取样段的直径,所述断点管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取样段固定连接,并形成分断区。
13.通过优选设置第一管体上有若干取样段,且取样段同轴分布,其中则可优选设置取样段包括有五个取样段或两个取样段,其中,五个取样段分别可依次对应直肠解刨学1段:直乙交界

高位直肠瓣段、2段:高位直肠瓣段

中位直肠瓣段、3段:中位直肠瓣段

下位直肠瓣段、4段:下位直肠瓣段

肛管直肠线、5段:肛管直肠线

肛白线;两个取样段分别可对应齿状线以下肛管段和齿状线以上直肠段,通过设置相邻取样段之间通过断点管连接,则断点管的数量始终比取样段的数量少一个,同时断点管的直径设置小于取样段的直径,即均小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直径,从而可实现在取样完成后,通过对断点管进行掰断或剪切,可对应取样段将第一管体形成分断区,从而对取样段进行对应检测处理操作,能够有效提高取样检测的准确性,避免取样结果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4.进一步优化,所述取样外管按其使用方向依次包括握持部、固定部和取样体,所述取样体上一侧沿其轴向开设所述取样槽,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取样槽底部设置所述圆孔,所述取样体的底部设置形成圆滑过渡且封闭的插接部。
15.通过优选设置取样外管包括握持部、固定部以及取样部,通过设置固定部将握持部和取样部之间连接,同时取样部一侧有取样槽,取样槽可设置为盲槽或通槽,则取样槽能够配合以使取样内管安装于取样外管时,第一管体的取样面能够部分露出或完全露出,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对直肠的取样,同时可通过旋转使第一管体取样面封存置于取样槽内,避免完成取样后对取样所在面的二次污染,保证取样检测的准确性同时设置取样部的底部为圆滑过渡封闭,通过优选设置取样体底部可形成圆滑过渡且封闭的插接部,可为光滑的半球状,从而便于将取样外管推进患者肛门内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损伤患者肛门或直肠内壁,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16.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段、过渡段和连接段,所述过渡段的直径均小于所述固定段和所述连接段,所述过渡段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开口槽,且所述开口槽贯穿所述固定段和连接段,所述开口槽靠近所述握持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可在所述限位槽内滑动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槽的两端对所述限位凸起进行
限位,从而限制所述连接杆相对所述开口槽轴向的转动角度。
17.通过优选设置固定部为依次连接的固定段、过渡段以及连接段,且过渡段的截面直径均小于固定段和连接段的截面直径,从而在将取样管推入至患者肛门内后能够符合人体工学,便于操作使用,同时优选设置过渡段的一侧沿其轴向上有开口槽,从而在取样内管的连接杆可通过开口槽与固定部的过渡段进行卡合,从而将取样内管与取样外管连接,同时由于开口槽靠近握持部一端还设置有限位槽,且连接杆上设置有可在限位槽内滑动的限位凸起,则可通过连接杆以使取样管在取样外管内旋转时能够在限位槽和限位凸起的滑动配合作用下进行固定限位,以使取样管旋转至对应位置进行限制固定,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可实现对直肠的有效取样。
18.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部的上部两侧均设置有凹槽,所述握持部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固定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握持部设置为蝴蝶状手柄。
19.通过优选设置固定部上部有凹槽,将握持部通过凹槽与固定部进行可拆卸连接,同时优选设置握持部为蝴蝶状手柄,从而符合人体工学,便于操作者的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0.一种用于无创结直肠或肛管的取样器的使用方法,进一步优化,主要包括:
21.步骤1:将取样内管安装于取样外管内,并固定形成取样器;
22.步骤2:将取样器经肛门插入至指定位置,旋转取样内管,露出第一管体后,旋转取样器,完成取样;
23.步骤3:反向旋转取样内管,密闭第一管体后,抽出取样器,完成临床取样操作;
24.步骤4:将取样内管从取样外管内分离取出,即为完成全部取样。
25.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6.1、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创结直肠或肛管的取样器,包括取样外管和取样内管,所述取样内管可旋转连接于所述取样外管,所述取样外管的底部内设置有圆孔,所述取样内管的底部设置有凸起,且所述凸起可通过所述圆孔旋转套设于所述取样外管内,所述取样内管上设置有取样面,所述取样外管上设置有取样槽,所述取样内管相对与所述取样外管旋转,并能够使所述取样面露出至所述取样槽处;取样内管可在取样外管内任意旋转露出取样面,便于实现使用该装置有效进行直肠的取样;
27.2、本发明所述取样内管按其使用方向依次包括手柄、连接杆和取样管,所述取样管和所述手柄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取样管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所述凸起;所述取样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均为截面为扇形的柱体,并可沿其轴向一体化拼接成型为不规则圆柱,且沿其轴向设置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底部,所述第一管体的截面半径小于所述第二管体的截面半径,所述第一管体上表面设置覆盖有聚酯合成纤维以形成所述取样面;所述第一管体包括若干同轴布置的取样段,相邻取样段之间设置有断点管,所述断点管的直径小于取样段的直径,所述断点管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取样段固定连接,并形成分断区;可避免取样部造成污染,能够有效提高取样检测的准确性,避免取样结果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8.3、本发明所述取样外管按其使用方向依次包括握持部、固定部和取样体,所述取样体上一侧沿其轴向开设所述取样槽,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取样槽底部设置所述圆孔,所述取样体的底部设置形成圆滑过渡且封闭的插接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
段、过渡段和连接段,所述过渡段的直径均小于所述固定段和所述连接段,所述过渡段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开口槽,且所述开口槽贯穿所述固定段和连接段,所述开口槽靠近所述握持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可在所述限位槽内滑动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槽的两端对所述限位凸起进行限位,从而限制所述连接杆相对所述开口槽轴向的转动角度;所述固定部的上部两侧均设置有凹槽,所述握持部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固定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握持部设置为蝴蝶状手柄;以使取样管旋转至对应位置进行固定,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可实现对直肠的有效取样;
29.4、本发明一种用于无创结直肠或肛管的取样器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步骤1:将取样内管安装于取样外管内,并固定形成取样器;步骤2:将取样器经肛门插入至指定位置,旋转取样内管,露出第一管体后,旋转取样器,完成取样;步骤3:反向旋转取样内管,密闭第一管体后,抽出取样器,完成临床取样操作;步骤4:将取样内管从取样外管内分离取出,即为完成全部取样;有效改善了直肠的取样检测,改善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使用效果,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3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31.图1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36]1‑
取样外管,11

握持部,12

固定部,121

固定段,122

过渡段,123

连接段,13

取样体,14

开口槽,15

取样槽,16

凹槽,2

取样内管,21

手柄,22

连接杆,23

取样管,24

断点管,3

圆孔,4

凸起,5

第一管体,51

取样段,6

第二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38]
实施例1
[0039]
一种用于无创结直肠或肛管的取样器,包括取样外管1和取样内管2,所述取样内管2可旋转连接于所述取样外管1,所述取样外管1的底部内设置有圆孔3,所述取样内管2的底部设置有凸起4,且所述凸起4可通过所述圆孔3旋转套设于所述取样外管1内,所述取样内管2上设置有取样面52,所述取样外管1上设置有取样槽15,所述取样内管2相对与所述取样外管1旋转,并能够使所述取样面52露出至所述取样槽15处。
[0040]
实施例2
[0041]
本实施例与基于实施例1进一步改进,所述取样内管2按其使用方向依次包括手柄21、连接杆22和取样管23,所述取样管23和所述手柄2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杆22连接,所述取
样管23远离所述连接杆22的一端设置所述凸起4;所述取样管23包括第一管体5和第二管体6,所述第一管体5和所述第二管体6均为截面为扇形的柱体,并可沿其轴向一体化拼接成型为不规则圆柱,且沿其轴向设置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底部,所述第一管体5的截面半径小于所述第二管体6的截面半径,所述第一管体5上表面设置覆盖有聚酯合成纤维以形成所述取样面52;所述第一管体5包括若干同轴布置的取样段51,其中,取样段51设置为第一段取样段对应直乙交界

高位直肠瓣段的11cm

17cm,第二段取样段对应高位直肠瓣段

中位直肠瓣段的8cm

11cm,第三段取样段对应中位直肠瓣段

下位直肠瓣段的5cm

8cm,第四段取样段对应下位直肠瓣段

肛管直肠线为4cm

5cm,第五段取样段对应肛管直肠线

肛白线为0.5cm

4cm,相邻取样段51之间设置有断点管24,所述断点管24的直径小于取样段51的直径,所述断点管24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取样段51固定连接,并形成分断区;
[0042]
所述取样外管1按其使用方向依次包括握持部11、固定部12和取样体13,所述取样体13上一侧沿其轴向开设所述取样槽13,远离所述固定部12的所述取样槽13底部设置所述圆孔4,所述取样体13的底部设置形成圆滑过渡且封闭的插接部;所述固定部12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段121、过渡段122和连接段123,所述过渡段122的直径均小于所述固定段121和所述连接段123,所述过渡段121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开口槽14,且所述开口槽14贯穿所述固定段121和连接段123,所述开口槽14靠近所述握持部1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杆22上设置有可在所述限位槽内滑动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槽的两端对所述限位凸起进行限位,从而限制所述连接杆22相对所述开口槽14轴向的转动角度;所述固定部12的上部两侧均设置有凹槽16,所述握持部11通过所述凹槽16与所述固定部12可拆卸连接,所述握持部11设置为蝴蝶状手柄。
[0043]
实施例3
[0044]
本实施例区别于实施例2,其第一管体的取样段不同,其余均于实施例2相同。
[0045]
所述第一管体5包括若干同轴布置的取样段51,其中,取样段51设置为第一段取样段对应直乙交界

高位直肠瓣段的11cm

15cm,第二段取样段对应高位直肠瓣段

中位直肠瓣段的8cm

11cm,第三段取样段对应中位直肠瓣段

下位直肠瓣段的5cm

8cm,第四段取样段对应下位直肠瓣段

肛管直肠线为4cm

5cm,第五段取样段对应肛管直肠线

肛白线为0.5cm

4cm。
[0046]
实施例4
[0047]
本实施例区别于实施例2,其第一管体的取样段不同,其余均于实施例2相同。
[0048]
所述第一管体5包括若干同轴布置的取样段51,其中,取样段51设置为第一段取样段对应直乙交界

高位直肠瓣段的13cm

17cm,第二段取样段对应高位直肠瓣段

中位直肠瓣段的9cm

13cm,第三段取样段对应中位直肠瓣段

下位直肠瓣段的6cm

9cm,第四段取样段对应下位直肠瓣段

肛管直肠线为5cm

6cm,第五段取样段对应肛管直肠线

肛白线为0.5cm

5cm。
[0049]
实施例5
[0050]
本实施例区别于实施例2,其第一管体的取样段不同,其余均于实施例2相同。
[0051]
所述第一管体5包括若干同轴布置的取样段51,其中,取样段51设置为第一段取样段对应齿状线以下肛管段为0.5cm

4.5cm和第二段取样段对应齿状线以上直肠段为5cm

15cm。
[0052]
将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取样器进行取样操作,其使用方法主要包括:
[0053]
步骤1:将取样内管2的凸起4和取样外管1内的圆孔3连接,连接杆22与开口槽14卡合,则将取样内管2安装固定于取样外管1内形成取样器;
[0054]
步骤2:将取样器经肛门插入15cm,通过旋转手柄21连动连接杆22在开口槽14内旋转,取样内管2在取样外管1内旋转0
°‑
360
°
,优选180
°
,以使第一管体5的取样面52通过取样槽15露出后,将连接杆21上的限位凸起与开口槽14内的限位槽固定,通过握持部11继续旋转取样器360
°‑
720
°
后,完成取样;
[0055]
步骤3:通过反向旋转手柄21以使取样内管1转动0
°‑
360
°
,优选180
°
,密闭第一管体5的取样面52后,连接杆21上的限位凸起与开口槽14内的限位槽固定,通过握持部11抽出取样器,完成临床取样操作;
[0056]
步骤4:将取样内管2从取样外管1内分离取出,根据第一管体5上划分的取样段51,通过掰断或剪切相邻取样段51之间的断点管24,将取样管23形成若干分断区,即为完成全部取样,可进行后续检测。
[0057]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