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型腹腔镜辅助牵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73304发布日期:2021-09-17 23:2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刺型腹腔镜辅助牵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穿刺型腹腔镜辅助牵拉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已逐步代替传统开放手术,它通过腹壁戳孔取代了腹壁切口,使用腹腔镜专业器械在腹腔内完成复杂的手术操作。但由于人体腹腔内空间狭小,并且容纳了众多的器官,各种脏器组织相互堆叠遮挡,给手术操作空间及视野暴露带来极大不便;往往为了充分的暴露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需要在腹壁增加多个手术戳孔,在手术戳孔后还需要另外的仪器对腹腔内组织进行牵引,医生精神不集中,容易导致在牵引过程中对腹腔内的组织造成损伤,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穿刺型腹腔镜辅助牵拉装置来解决上述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刺型腹腔镜辅助牵拉装置,该装置可以直接穿刺,不需要利用另外的腹腔镜套管建立通道,同时有利于避免穿刺后误伤腹腔内的其他组织,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刺型腹腔镜辅助牵拉装置,包括有支撑部,支撑部内安装有前后移动的抓持装置,支撑部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抓持装置的驱动装置,支撑部的另一端安装有用于刺入腹腔内的穿刺部,穿刺部安装有用于防止穿刺部误伤腹腔组织的防护装置,抓持装置包括有抓持部和调节部,调节部安装在驱动装置上,抓持部安装在调节部上,抓持部包括有第一抓持杆,第一抓持杆转动连接有第二抓持杆,第一抓持杆设置有第一夹持端,第二抓持杆设置有第二夹持端。
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支撑部设置有支撑套,穿刺部包括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的一端与支撑套固定连接,固定套筒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移动套筒,移动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穿刺针。
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防护装置包括有防护套筒,防护套筒与固定套筒滑动连接,并且设置在移动套筒外,固定套筒设置有第一滑槽,防护套筒安装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在第一滑槽内滑动,以带动防护套筒在固定套筒内移动。
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滑槽的前端设置有扇形槽,第一连杆设置有挡板,挡板与扇形槽相抵。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固定套筒上还设置有第二滑槽,移动套筒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在第二滑槽内移动的第二连杆,第二滑槽两侧的前后端设置有限位座,四个限位座均置有间隙,第二滑槽一侧限位座的间隙内转动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卡入第二滑槽另一侧限位座的间隙内,以用于限制第二连杆的移动。
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夹持端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等距设置的第一半圆体,第
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2.参照图1

6所示,一种穿刺型腹腔镜辅助牵拉装置,包括有支撑部1,支撑部1内安装有前后移动的抓持装置2,支撑部1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驱动抓持部21的驱动装置3,支撑部1的另一端安装有用于刺入腹腔内的穿刺部4,穿刺部4安装有用于防止穿刺部4误伤腹腔组织的防护装置5,抓持装置2包括有抓持部21和调节部22,调节部22安装在驱动装置3上,抓持部21安装在调节部22上,抓持部21包括有第一抓持杆211,第一抓持杆211转动连接有第二抓持杆222,第一抓持杆211设置有第一夹持端2112,第二抓持杆222设置有第二夹持端2222。
23.通过上述方案,医生使用支撑部1上的穿刺部4穿过皮肤,接着驱动支撑部1上的驱动装置3驱动抓持装置2,使抓持装置2在穿刺部4内前后移动,从而实现抓持装置2在腹腔内对手术需要的牵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穿刺部4的尺寸迷你,可以直接穿刺,不需要利用另外的腹腔镜套管建立通道,操作便捷,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穿刺部4的外围安装有防护装置5,从而避免在抓持装置2工作时,穿刺部4误伤腹腔内的其他组织,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支撑部1上的驱动装置3驱动调节部22,调节部22控制抓持部21,从而带动第一抓持杆211和第二抓持杆222转动,使第一夹持端2112和第二夹持端2222呈现夹持或打开状态,以实现对手术物质的牵引。
24.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3所示,支撑部1设置有支撑套11,穿刺部4包括有固定套筒41,固定套筒41的一端与支撑套11固定连接,固定套筒4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移动套筒42,移动套筒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穿刺针43。
25.通过上述方案,支撑套11与固定套筒41固定连接,连接牢固,避免穿刺部4晃动。移动套筒42在固定套筒41内滑动,从而带动穿刺针43的移动,以实现抓持装置2伸出穿刺部4,便于对腹腔内组织的牵引,不需要利用另外的腹腔镜套管建立通道。
26.穿刺部4的穿刺针43宽度尺寸为3mm,尺寸迷你,便于对微小伤口类型手术的穿刺。
27.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和图5所示,防护装置5包括有防护套筒51,防护套筒51与固定套筒41滑动连接,并且设置在移动套筒42外,固定套筒41设置有第一滑槽411,防护套筒51安装有第一连杆52,第一连杆52在第一滑槽411内滑动,以带动防护套筒51在固定套筒41内移动。
28.通过上述方案,当穿刺部4穿刺皮肤后,通过移动套筒42将穿刺针43回收,从而便于抓持装置2对腹腔内组织的牵引。但穿刺针43过于锋利,容易刺伤腹腔内其他组织。通过第一连杆52带动防护套筒51在固定套筒41内移动,从而使用防护装置5上的防护套筒51将穿刺针43罩住,避免穿刺针43误伤其他组织。
29.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5所示,第一滑槽411的前端设置有扇形槽4111,第一连杆52设置有挡板521,挡板521与扇形槽4111相抵。
30.通过上述方案,当第一连杆52带动防护套筒51移动到第一滑槽411的前端,从而转动第一连杆52,带动第一连杆52上的挡板521,将挡板521卡入扇形槽4111,从而避免防护装置5的随意移动,减低医生持续抵住第一连杆52的劳动强度,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31.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4和图6所示,固定套筒41上还设置有第二滑槽412,移动套筒42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在第二滑槽412内移动的第二连杆44,第二滑
槽412两侧的前后端设置有限位座412,四个限位座412均置有间隙4121,第二滑槽412一侧限位座412的间隙4121内转动连接有限位杆45,限位杆45卡入第二滑槽412另一侧限位座412的间隙4121内,以用于限制第二连杆44的移动。
32.通过上述方案,第二连杆44带动移动套筒42沿着固定套筒41上的第二滑槽412进行往返移动,实现穿刺针43的移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33.穿刺针43伸出状态时,第二连杆44移动到第二滑槽412的前端,第二滑槽412前端相对应的限位座412上,转动限位杆45,将限位杆45卡入间隙4121,从而限制第二连杆44的移动,使穿刺针43位置固定。
34.当穿刺针43穿刺入腹腔内后,将穿刺针43收回,转动第二滑槽412前端限位座412上的第二连杆44,使第二连杆44与间隙4121分离,移动第二连杆44到第二滑槽412后端,从而转动第二滑槽412后端限位座412上的限位杆45,将限位杆45卡入间隙4121,从而实现直接穿刺,不需要利用另外的腹腔镜套管建立通道。
35.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夹持端2112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等距设置的第一半圆体2113,第二夹持端2222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等距设置与第一半圆体2113相适配的第二半圆体2223,多个第一半圆体2113与第二半圆体2223相吻合。
36.通过上述方案,在第一夹持端2112和第二夹持端2222上分别设置第一半圆体2113和第二半圆体2223,第一半圆体2113和第二半圆体2223之间闭合的摩擦力比较大,从而避免手术牵引物质的脱落。
37.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夹持端211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圆弧体2114,第二夹持端222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圆弧体2224,第一圆弧体2114和第二圆弧体2224在穿刺部4内前后移动。
38.通过上述方案,当抓持部21伸出穿刺部4,第一圆弧体2114和第二圆弧体2224在腹腔内移动,第一圆弧体2114和第二圆弧体2224的表面光滑,避免损伤腹腔内的组织。由于第一圆弧体2114和第二圆弧体2224相互咬合,第一夹持端2112和第二夹持端2222设置成圆弧体状态,增大了相互咬合的面积,从而便于第一夹持端2112和第二夹持端2222对手术物质的牵引,同时延长使用寿命。
39.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4所示,驱动装置3包括有固定手柄31,固定手柄31转动连接有活动手柄32,活动手柄32固定连接有穿刺轴33,调节部22包括有固定安装在支撑套11上的限位套筒221,限位套筒221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杆222,抓持部21安装在移动杆222的一端上,穿刺轴33与移动杆2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以带动移动杆222在限位套筒221内移动。
40.通过上述方案,转动固定手柄31上的活动手柄32,活动手柄32拉动穿刺轴33,以带动移动杆222在限位套筒221内移动,从而实现调节部22对抓持部21夹闭的控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41.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所示,移动杆222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23,第一连接杆22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24,第一连接杆223和第二连接杆224的外侧与限位套筒221的开口端相抵,第一连接杆223和第二连接杆224的内侧连接有弹簧225,第一抓持杆211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端2111,第二抓持杆222还设置有第二连接端2221,第一连接杆223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端211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224的另一端与第二
连接端2221转动连接。
42.通过上述方案,第一连接杆223和第二连接杆224的内侧连接弹簧225,从而使第一连接杆223和第二连接杆224形成一定的角度,而第一连接杆223和第二连接杆224的外侧与限位套筒221的开口端相抵,当穿刺轴33带动移动杆222靠近驱动装置3,第一连接杆223和第二连接杆224之间的角度变小,从而使第一连接端2111和移动第二连接端2221的开口变大,导致第一夹持端2112和第二夹持端2222闭合,反之,当穿刺轴33带动移动杆222远离驱动装置3,第一夹持端2112和第二夹持端2222打开。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